四、围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674
颗粒名称: 四、围垦
分类号: S277.4
页数: 3
页码: 57-60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国土资源志中,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保护的围垦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福建省 国土资源 围垦

内容

福建省自古以来就有围海造田的传统。1964年,省政府制定《福建省围垦海滩十年规划》,确定围垦方针。至1994年底,全省建成大小围垦工程930余处,总面积达81113公顷,形成可耕地面积69253公顷,水域面积11246公顷。
  1996年1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福建省沿海滩涂围垦办法》,以法律形式确定滩涂围垦,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投资者以合资、合作、独资以及其他形式从事滩涂围垦,保护依法从事滩涂围垦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1999年,福鼎市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筹集围垦资金,开发耕地2667公顷。
  2001年,为发挥沿海滩涂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围垦项目投融资新机制和项目运行新模式,由国家投资重点围垦项目白水围垦,总面积800公顷,其中开发耕地面积563.33公顷,总投资1.619亿元。由于区域功能调整,2005年停止实施。是年,霞浦县沙头实施围垦。该工程占地面积2273.33公顷,总投资3.968亿元。
  2002年,根据省政府颁布的《福建省沿海滩涂围垦投资建设若干规定的通知》,对被列入省级滩涂围垦开发计划的项目建设实行各级政府专项资金、社会资金共同投资的方式,省政府对资金补助采取分期拨付的方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省级重点围垦项目为莆田市北江垦区,建设规模353.33公顷,新增耕地333.46公顷,总投资4350万元。
  2003年,国家投资重点围垦项目为福清市东壁岛,围垦总面积2893.33公顷,开发耕地面积2000公顷,总投资4.274亿元。建设海堤2条,全长4814.5米,另建纳潮闸2座。
  2004年,经省计划发展委员会批准,莆田市澄峰围垦项目开始兴建,总面积680公顷,开发耕地面积415.46公顷。总投资1.755亿元。建设海堤3条,总长4363米,建纳潮闸2座、排洪闸1座。是年,国家重点项目泉州市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投入建设,总面积3433.33公顷,开发耕地面积3306.67公顷,总投资8.569亿元。建设海堤3条,总长14518米,建排洪闸、纳潮闸各3座。省长黄小晶、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参加开工典礼。
  至2005年,围垦总面积达9540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7480公顷,投资19亿元,吸引社会资金7.840亿元。
  附一福鼎围垦受益记
  福鼎市地处闽浙交界,耕地面积1.98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4公顷。该市海岸线长433公里,滩涂面积7833公顷,其中高滩滩涂3666.7公顷。为缓解吃饭与建设用地的矛盾,防止耕地锐减,该市坚持“用一造一,用一造二”方针,在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的同时,大力开展围海造地运动。至1999年,福鼎市有围垦工程38处,面积3700公顷,其中已开发耕地2667公顷。新增耕地总量稳定在2万公顷,成为该市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年增产粮食3万吨,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21.5%0
  福鼎市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多渠道筹集围垦资金。在铁铿围垦中,该市采取省、地、市财政股份合作方式,共投资600万元,围垦20多公顷。并把这种股份制形式扩展到农村群众自发的小规模围垦中,取得初步成效。前岐镇柯湾村后取自然村有57户人家,260人,村委会发动群众投资投劳,筹资36万元,围垦19.1公顷,人均增加0.07公顷地。该市还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方针,对新垦区实行免征农村特产税、5年内不负担征购任务等优惠政策,调动群众的围垦积极性。
  该市根据围垦区的地势、水源及周边自然条件等因素,坚持“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房则房”,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在全市围垦的3700公顷土地中,已开发耕地2641.9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3.2%;开发水产养殖用地416.2公顷,占全市海塘养殖面积的41.6%;开发房地产建设用地66.7公顷。其中,扬岐垦区开发被列为国家立项的第一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围垦当年就改造90%以上的滩涂,并大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现滩涂种果和种棉史上的两大突破。
  附二泉州外走马埭围垦工程
  2004年8月15日,全国最大的农业围垦工程——泉州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正式动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副省长黄小晶,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以及泉州市、惠安县五套班子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围垦工程开工仪式;鹿心社副部长、黄小晶副省长和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刘可清、泉州市委书记施永康、市长郑道溪等领导为围垦工程奠基培土。
  泉州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是福建省继福清东壁岛、莆田澄峰围垦工程之后的又一个重大围垦工程,是省重点建设项目。该围垦工程位于湄洲湾南岸,惠安县东部的辋川、东桥、净峰三镇辖区内。工程围垦总面积3693.33公顷,项目总投资85688.43万元。工程分两个阶段建设,围堤阶段主要工程包括建设3段总长度14.48公里的海堤及1座排洪闸、3座纳潮闸;垦区开发阶段主要包括田面土方平整、水利设施配套、生产道路建设等。围堤工程计划工期3年6个月,垦区开发工程计划工期2年9个月。
  该围垦工程建成后,可增加农业用地面积3306.67公顷,与著名的走马埭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连成一片,可发展高优农业,建成粮食、蔬菜生产基地。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资源,而且对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粮食安全起到积极作用。该工程的建设,还可保护惠安县3个乡镇、24个行政村,使当地4.8万群众和2467公顷耕地免遭风暴海潮的侵袭,对沿海地区起到重要的保护屏障作用。
  实施滩涂围垦,增加土地面积,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这是省委、省政府为实现福建省经济持续发展所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福建省耕地资源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亩,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耕地资源更少,该项目所在地惠安县人均耕地只有0.33亩。1999年,惠安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方案,并开始做前期工作,先后邀请国内数十家权威机构从潮流、航道、环境、地质灾害、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30多次论证,并召开专题会议数百次进行反复讨论。在国家、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01年4月获得原国家计委的立项批准;2003年9月,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该项目的可研报告;2004年3月8日,工程初步设计正式通过省发改委的批复。
  外走马埭围垦工程项目改变以往基础性项目单纯依靠国家投资的方式,在投融资体制方面进行大胆创新,采取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在8.569亿元的总投资中,扣除省基本建设补助的3000万元,其余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作为省级政府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出资者,投资3.473亿元,占股权42%;泉州市政府投资1.158亿元,占股权14.01%;惠安县政府投资3500万元,占股权4.23%;社会投资者投资3.288亿元,占股权39.76%。省级政府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委托泉州市人民政府管理,并按股权比参与项目收益分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福建省沿海滩涂围垦投资建设若干规定》,该围垦项目设立福建省泉州市外走马埭围垦建设有限公司,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菅管理。围垦项目建成后,将新增3306.67公顷农业用地,扣除用于补偿群众滩涂养殖留地安置330.77公顷、政府资源性开发收益预留地330.77公顷和海堤及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费预留地165.38公顷后,该项目公司拥有的农业用地共计2480公顷,承包经营权限为50年。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分为12章,分别就福建1991-2005年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法制建设、信息化管理、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