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地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67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土地开发
分类号: F301.24
页数: 10
页码: 51-60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国土资源志中,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保护的土地开发包含了耕地开发,土地整理,复垦,围垦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福建省 国土资源 土地开发

内容

一、耕地开发
  鉴于建设占用耕地问题日趋严重,1997年,福建省委、省政府要求采取措施,节约建设用地,并鼓励开发耕地。是年,开发土地近7.20万公顷。1998年,各类建设占用耕地与土地开发等新增耕地相抵,占补平衡差为6066公顷。1999年,由于开发耕地,占补平衡差达到6533公顷。是年,福鼎市采用股份制形式筹集围垦资金,开发耕地2666公顷。
  2001年,省财政拨出1.7亿元,用做开发土地专项资金。新增耕地超过建设占用耕地800公顷,改变耕地占补不平衡状态,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2002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3951.9公顷,主要是重点工程京福高速公路、福宁高速公路、福州大学城、赣龙铁路、厦门会计学院等项目占用耕地数量较多,比2001年度多出866.67公顷。是年,省政府修改《福建省开发耕地管理办法》并公布施行,落实开发项目的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资金审计制。通过土地开发,当年耕地补充面积超过建设占用耕地3951.9公顷,9个设区市也全部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
  2003年,由于注重土地开发标准化、社会化建设,推行专项资金在线监控和实行开发建设投融资新机制,可用于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面积6520公顷,建设占用耕地面积6486.67公顷,盈余33.33公顷。
  2004年,可用于占补平衡新增耕地6040公顷,相较建设占用耕地5726.67公顷,略有盈余。
  2005年,组织省级土地开发项目的申报、审核、实地勘察,确定安排项目29个,总规模达1.33万公顷。经过开发,新增耕地超过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从2000年起连续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二、土地整理
  2000年,投入土地整理款项9637.08万元。通过整理,增加土地722公顷,其中增加农用地705.88公顷。
  2001年2月,省政府颁布《福建省土地整理暂行办法》规定,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村庄整理,遵循“群众自愿,先易后难,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县级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报经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所需资金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筹集,实行专户储存,拨付补助资金。其标准为,增加耕地属水田的,每公顷补6万元,属优质水田的,可适当增加拨补标准,但每公顷最高不超过12万元;属旱地的每公顷补3万元。选定土地整理区域可跨行政区域进行,需经2/3以上户数的村民同意,尔后,制定土地整理方案。发布土地整理公告,据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拆迁补偿标准,与被拆迁入签订整理区域内需拆迁的房屋、坟墓等地上附着物的补偿协议,一般在冬春农闲季节进行。100公顷以上的大型土地整理项目,由市、县行政主管部门采取招标等办法,选择有资质的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及施工。土地整理完成后,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需持6种文件资料,向批准土地整理申请的人民政府的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当年度的土地变更调查。是年,土地整理增加农用地413.32公顷。
  2003年,土地整理项目38个,投资13757.47万元,整理土地面积5315.87公顷。
  2003——2004年,投入资金7亿元,实施108个土地整理项目,总面积1.9万公顷,新增良田3666.67公顷,土地整理增地率超过10%。土地整理,指将地表耕作层完全剥离后再回填,当年整理当年投产,每亩平原可增粮食100公斤,降低生产成本20%。2003年,土地整理面积达7200公顷。2003—2004年,浦城县莲塘镇马莲河坂一期土地整理项目123.67公顷,通过整理,新增耕地19.13公顷。云霄县东厦土地整理项目,是福建省第一个规范化土地整理项目,总面积138.07公顷,通过整理呈现“田成方、水相连、路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新田园,成为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云霄县东厝第二期土地整理工程597.10公顷,投入资金2100万元,增加耕地88.1公顷。建阳市政府在此期间,投入资金1874万元,完成9片耕地319公顷开发整理任务,新增耕地264.6公顷。长泰县土地整理被国土资源部列入联合国计划开发署VNDP项目。在漳州市召开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现场会上,推广了长泰土地整理经验。2004年,建阳市又开展新一轮土地整理,共整理土地400公顷。
  2005年,在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申报,设区的市国土资源局审核,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市、县踏勘的基础上,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办公会议审查,确定第一批省级重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69个,面积11162.02公顷,其中,福州市10个,面积1775公顷;厦门市2个,面积296公顷;漳州市8个,面积380公顷;泉州市1个,面积80公顷;莆田市6个,面积2229.13公顷;龙岩市8个,面积1213.33公顷;三明市12个,面积2126.83公顷;南平市14个,面积1703.73公顷;宁德市8个,面积1358公顷。12月,省国土资源厅批准长汀县等地土地整理重点项目13个,面积937.4公顷。是年,实际完成土地整理项目26个,投资9705.63万元,增加耕地面积428.54公顷。
  附一 你们清流土地开发整理实现“四大变化”
  清流县国土资源局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推进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联系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改善生产条件。该县对低洼地、旱地、杂地、荒地、废弃地进行开发整理,提高土地保肥保水和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李家黄坑26.67公顷土地开发项目区周边有33.33公顷土地因水源匮乏,种植效益低。黄坑土地开发项目实施后,不仅解决了周边66.67公顷土地的灌溉问题,也使这33.33公顷望天田变为优质水田,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林畲乡孙坊村的土地整理项目,高标准开发水田7.33公顷,2002年开始种植烤烟、水稻、蔬菜、地瓜等农作物,农作物产量较未整理前增加20%,生产成本降低20%。该县的李家、灵地、里田耕地开发项目,每年解决4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民收入增加,生产积极性提高。
  ——改进生产方式。该县在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时,将形状各异、高低不平的小田块整理成方块田或大格田,路渠配套,排水畅通,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专业化、产业化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土地整理后,田块增大,承包地相对集中,种植结构容易协调一致,便于规模经营,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曹窠、茶亭岗耕地开发整理项目,把原高低不等的田块整平,沟渠重新布网,河道进行疏通砌堤,开发水田483亩。李家、灵地连片开发项目2050亩,田块规范、路渠配套,统一由宁波滕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承包经营,规模培植绿化苗木、花卉,推广农业新技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保护生态环境。耕地开发整理的同时也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达到沟、渠、路、林全面配套,以“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治理,使农田防护林能有效地保护田地和村庄,提高耕地质量。灵地、李家草场开发过程中,专门聘请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做可行性论证,并先后三次召集有关部门对项目所涉及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开发后的耕地管理模式、农作物种植结构等进行充分论证,以观光农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标准建设,既达到防风、涵养水源的目的,又收到美化周边环境的效果。
  ——提高生活质量。该县把土地开发整理与集镇建设相结合,坚持“节约耕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健全功能、美化环境”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旧村改造,使水、电、路配套,逐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林畲孙坊村多数房屋破败不堪,卫生条件差,生活环境恶劣,通过实施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拆除零散破旧房屋43座,面积8623平方米,26户村民全部搬迁到省道边,利用荒杂地规划建新村,水电、路等配套设施齐全,不仅使村民住上整洁舒适的新房,而且使该村人均耕地面积增加0.18亩,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附二 莆田市土地整理纪略
  2003—2005年,莆田市实施了5个土地整理项目,面积达1413.33公顷,投资4688万元,新增耕地280.53公顷。土地整理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了农田质量,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03年9月,黄石镇土地整理项目第一期工程正式开工,项目区面积250.33公顷,总投资520万元,涉及7个行政村,通过整理新增耕地58.53公顷。2003年底,通过省级验收。
  钟山土地整理项目是省国土资源厅2002年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整个项目区涉及东溪、卓泉、湖亭3个村,项目区面积280.8公顷,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36.6公顷。整理后增加田间公路18.867公里,灌溉渠23589米,排洪沟12565米,主干道绿化11421米。由于种植条件得到了改善,整理后的耕地大部分已被超大集团等企业承包经营。
  钟山镇十分支持土地整理,专门成立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指挥部,由镇长任总指挥。项目涉及的东溪、卓泉、湖亭3个村也相应设立工作协调小组,协助处理群众工作。为做好土地权属调整和青苗补偿工作,镇里先后召开30多场群众会,分片与群众谈心,取得群众支持。
  钟山镇土地整理项目富了钟山人。该镇农民以每月每亩500元的租金把土地承包给超大集团,自己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超大集团共承包166.67公顷土地种植无公害蔬菜,不但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而且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作出了贡献。当地农民成了超大集团的农业产业工人,每月可领到500元工资。
  榜头镇土地整理项目为2003年度省级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面积364.93公顷,新增耕地38.13公顷。该镇土地整理项目采取典型示范的办法,榜头镇政府组织项目区涉及的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近200人到云霄县实地参观考察土地整理,回来后先以何麓村为试点,整理出数百亩示范田。
  何麓村整理前,群众曾担心土地表土遭到破坏。整理后的土地由于保留了耕作层,又对沙质层进行了改良,种植的水稻、地瓜、秋花生创下了历史性的好收成,群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何麓村以前种植花生常患的“青枯病”消失了,每亩还增产150公斤,水稻的“矮丛病”也不再患了。特别在灌溉方面,原来浇田的水不到—天就干了,现在灌溉一次,可以保持五六天。莆田市群众也从土地整理中得到了实惠。莆田市土地整理新增耕地163.93公顷。通过持续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莆田市现代农业的生产格局将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三、复垦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把复垦纳入土地管理范畴。明确规定:“采矿、取土后能够复垦的土地,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负责复垦,恢复利用。”从此,福建省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开始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措施全面推进土地复垦。1998年后,福建省把复垦的重点放在闲置土地和灾毁土地上。
  2000年,投资808.40万元用于复垦。经过复垦,增加土地363.13公顷,其中增加农用地347.13公顷。
  2001—2002年,国家和省级投入1456.56万元用于复垦。通过复垦增加土地609.62公顷。
  2004年,因洪灾和台风造成灾毁耕地47953公顷。省国土资源厅先后下拨垦复资金1.33亿元用于恢复耕地。
  2005年,因灾害造成水毁耕地6293公顷,其中不可复耕的2686公顷,需通过工程措施复垦的达6064公顷。是年,由国家投资,建立复垦灾毁耕地项目15个,群众自行组织复垦10940公顷。复垦土地均通过了省级检查验收。福建省自古以来就有围海造田的传统。1964年,省政府制定《福建省围垦海滩十年规划》,确定围垦方针。至1994年底,全省建成大小围垦工程930余处,总面积达81113公顷,形成可耕地面积69253公顷,水域面积11246公顷。
  1996年1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福建省沿海滩涂围垦办法》,以法律形式确定滩涂围垦,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投资者以合资、合作、独资以及其他形式从事滩涂围垦,保护依法从事滩涂围垦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1999年,福鼎市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筹集围垦资金,开发耕地2667公顷。
  2001年,为发挥沿海滩涂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围垦项目投融资新机制和项目运行新模式,由国家投资重点围垦项目白水围垦,总面积800公顷,其中开发耕地面积563.33公顷,总投资1.619亿元。由于区域功能调整,2005年停止实施。是年,霞浦县沙头实施围垦。该工程占地面积2273.33公顷,总投资3.968亿元。
  2002年,根据省政府颁布的《福建省沿海滩涂围垦投资建设若干规定的通知》,对被列入省级滩涂围垦开发计划的项目建设实行各级政府专项资金、社会资金共同投资的方式,省政府对资金补助采取分期拨付的方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省级重点围垦项目为莆田市北江垦区,建设规模353.33公顷,新增耕地333.46公顷,总投资4350万元。
  2003年,国家投资重点围垦项目为福清市东壁岛,围垦总面积2893.33公顷,开发耕地面积2000公顷,总投资4.274亿元。建设海堤2条,全长4814.5米,另建纳潮闸2座。
  2004年,经省计划发展委员会批准,莆田市澄峰围垦项目开始兴建,总面积680公顷,开发耕地面积415.46公顷。总投资1.755亿元。建设海堤3条,总长4363米,建纳潮闸2座、排洪闸1座。是年,国家重点项目泉州市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投入建设,总面积3433.33公顷,开发耕地面积3306.67公顷,总投资8.569亿元。建设海堤3条,总长14518米,建排洪闸、纳潮闸各3座。省长黄小晶、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参加开工典礼。
  至2005年,围垦总面积达9540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7480公顷,投资19亿元,吸引社会资金7.840亿元。
  附一 福鼎围垦受益记
  福鼎市地处闽浙交界,耕地面积1.98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4公顷。该市海岸线长433公里,滩涂面积7833公顷,其中高滩滩涂3666.7公顷。为缓解吃饭与建设用地的矛盾,防止耕地锐减,该市坚持“用一造一,用一造二”方针,在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的同时,大力开展围海造地运动。至1999年,福鼎市有围垦工程38处,面积3700公顷,其中已开发耕地2667公顷。新增耕地总量稳定在2万公顷,成为该市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年增产粮食3万吨,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21.5%0
  福鼎市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多渠道筹集围垦资金。在铁铿围垦中,该市采取省、地、市财政股份合作方式,共投资600万元,围垦20多公顷。并把这种股份制形式扩展到农村群众自发的小规模围垦中,取得初步成效。前岐镇柯湾村后取自然村有57户人家,260人,村委会发动群众投资投劳,筹资36万元,围垦19.1公顷,人均增加0.07公顷地。该市还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方针,对新垦区实行免征农村特产税、5年内不负担征购任务等优惠政策,调动群众的围垦积极性。
  该市根据围垦区的地势、水源及周边自然条件等因素,坚持“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房则房”,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在全市围垦的3700公顷土地中,已开发耕地2641.9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3.2%;开发水产养殖用地416.2公顷,占全市海塘养殖面积的41.6%;开发房地产建设用地66.7公顷。其中,扬岐垦区开发被列为国家立项的第一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围垦当年就改造90%以上的滩涂,并大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现滩涂种果和种棉史上的两大突破。
  附二 泉州外走马埭围垦工程
  2004年8月15日,全国最大的农业围垦工程——泉州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正式动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副省长黄小晶,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以及泉州市、惠安县五套班子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围垦工程开工仪式;鹿心社副部长、黄小晶副省长和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刘可清、泉州市委书记施永康、市长郑道溪等领导为围垦工程奠基培土。
  泉州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是福建省继福清东壁岛、莆田澄峰围垦工程之后的又一个重大围垦工程,是省重点建设项目。该围垦工程位于湄洲湾南岸,惠安县东部的辋川、东桥、净峰三镇辖区内。工程围垦总面积3693.33公顷,项目总投资85688.43万元。工程分两个阶段建设,围堤阶段主要工程包括建设3段总长度14.48公里的海堤及1座排洪闸、3座纳潮闸;垦区开发阶段主要包括田面土方平整、水利设施配套、生产道路建设等。围堤工程计划工期3年6个月,垦区开发工程计划工期2年9个月。
  该围垦工程建成后,可增加农业用地面积3306.67公顷,与著名的走马埭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连成一片,可发展高优农业,建成粮食、蔬菜生产基地。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资源,而且对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粮食安全起到积极作用。该工程的建设,还可保护惠安县3个乡镇、24个行政村,使当地4.8万群众和2467公顷耕地免遭风暴海潮的侵袭,对沿海地区起到重要的保护屏障作用。
  实施滩涂围垦,增加土地面积,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这是省委、省政府为实现福建省经济持续发展所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福建省耕地资源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亩,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耕地资源更少,该项目所在地惠安县人均耕地只有0.33亩。1999年,惠安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方案,并开始做前期工作,先后邀请国内数十家权威机构从潮流、航道、环境、地质灾害、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30多次论证,并召开专题会议数百次进行反复讨论。在国家、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01年4月获得原国家计委的立项批准;2003年9月,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该项目的可研报告;2004年3月8日,工程初步设计正式通过省发改委的批复。
  外走马埭围垦工程项目改变以往基础性项目单纯依靠国家投资的方式,在投融资体制方面进行大胆创新,采取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在8.569亿元的总投资中,扣除省基本建设补助的3000万元,其余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作为省级政府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出资者,投资3.473亿元,占股权42%;泉州市政府投资1.158亿元,占股权14.01%;惠安县政府投资3500万元,占股权4.23%;社会投资者投资3.288亿元,占股权39.76%。省级政府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委托泉州市人民政府管理,并按股权比参与项目收益分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福建省沿海滩涂围垦投资建设若干规定》,该围垦项目设立福建省泉州市外走马埭围垦建设有限公司,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菅管理。围垦项目建成后,将新增3306.67公顷农业用地,扣除用于补偿群众滩涂养殖留地安置330.77公顷、政府资源性开发收益预留地330.77公顷和海堤及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费预留地165.38公顷后,该项目公司拥有的农业用地共计2480公顷,承包经营权限为50年。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分为12章,分别就福建1991-2005年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法制建设、信息化管理、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