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重点治理矿山生态环境工程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664
颗粒名称: 六、重点治理矿山生态环境工程规划
分类号: F426.21
页数: 2
页码: 43-44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国土资源志中重点治理矿山生态环境工程规划包含了“五江两溪”干流矿山,福厦路两侧矿山,紫金山矿山,长汀河田稀土矿山,永安重晶石矿山,安溪官桥石材矿山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福建省 国土资源 矿山生态

内容

(一)“五江两溪”干流矿山
  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赛江、木兰溪与交溪是福建省的主要河流。“十五”期间,省政府将“五江两溪”流域综合治理列入环保计划。规划配合“五江两溪”干流的综合治理,做好干流两侧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在干流直观可视范围内不得新建露天矿山;已有的露天矿山限期关闭,并恢复植被;地下开采矿山“三废”达标排放,矿山固体废弃物不得排放在河流高水位区河床内;控制河道采砂总量,保护河道、河堤安全等。
  (二)福厦路两侧矿山
  在福厦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不得新建露天矿山,已有露天矿山限期关闭,并恢复植被,在“十五”期间建成绿色走廊。
  (三)紫金山矿山
  矿山开发规模大,金矿采剥总量达5894万立方米,在矿山服务年限内,仍有4141万立方米排弃废石,该矿山含有氰化物的固体废弃物堆放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为泥石流、水污染等。由于环保治理未跟上,存在生态环境和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应重视加大投入,尽快制定矿山环境治理投资规划,并组织实施。尽快修复、加高、加固被毁的拦沙坝工程,完成排洪工程设施,尽快落实同康村搬迁安置。取缔东南矿段非法采矿点。
  (四)长汀河田稀土矿山
  长汀县河田花岗岩体分布面积为570平方公里,强度流失面积占流失面积的59.9%。区内大小矿坑达2200多个,浸取后稀土矿渣每年约303万立方米,区内大小地质灾害点达100多处,大量的崩塌体及弃土废渣随雨水冲刷形成泥石流,毁坏农田,摧毁水利设施。20世纪中末期,每年因泥石流毁坏农田50多亩,沙土化100多亩。对稀土矿开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办证,分片开采,统一生产、销售。在开采过程中,必须采、复并举,边开采边复垦;“三废”必须达标排放。采用上平、下堵、中削坡的工程措施,采取坡改梯的方式,平整土地,彻底消灭矿坑,利用石砌拦沙坝,堵截沟垄,治理矿渣,疏通河道,浆砌河堤河坝,分区建立人工蓄水塘,矿区整治工程竣工后,山顶、山坡恢复植被,山脚及沟谷进行土地复垦。
  (五)永安重晶石矿山
  该矿区占地面积4.8平方公里,废石堆放占地1.7万平方米,植被破坏面积14.51万平方米。潜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采空区地面塌陷16万平方米;矿区废水排放量每天达1580立方米。矿山企业应补做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应对已发生的环境问题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矿山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实施工程措施,以逐步治理恢复。
  (六)安溪官桥石材矿山
  该矿山有采场327个,年产各种石材20多万立方米;有加工企业222家,年产值2.5亿元。矿山开采加工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斜坡失稳、地表水体污染等较严重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针对上述情况,21世纪起,当地政府应引导、促进现有矿山企业走联合规模化生产道路,进行矿山开采总体设计,补做矿山环境地质勘察影响评价,实施“三同时”(防治污染措施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全面规划,统一治理。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分为12章,分别就福建1991-2005年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法制建设、信息化管理、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