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南亚地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561
颗粒名称: 三、东南亚地区
分类号: F592.3
页数: 4
页码: 175-178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福建省旅游客源市场情况,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5个国家,是闽籍华人最集中的地方,其总数超过800万人。
关键词: 福建省 东南亚地区 旅游业

内容

从地理概念上来说,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5个国家,是闽籍华人最集中的地方,其总数超过800万人,是福建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1995年,来闽旅游人数达14.83万人次,分别占当年来闽的境外游客和外国游客总数的16.36%和66.17%。来闽的东南亚游客也以当地的华侨、华人为主。来闽形式由团队逐渐向散客化转变;来闽目的更加多样化,由探亲访友转向观光旅游,再转向投资贸易。
  新加坡地处马来半岛南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首都新加坡城是世界第二大港和亚洲、欧洲和大洋洲重要的航空中心,也是名列世界第四的国际金融中心。全国面积622.6平方公里,人口280万人,其中华人占77.7%,马来人占15%。1990年10月3日,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新加坡人均收人超过1.2万美元,公民每年有带薪假期14~21天,加上出国手续简便,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已把出国旅游当成生活的组成部分。1993年,出国旅游人数215.6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80%,是世界上外出旅行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1995年,出国旅游支出达41.13亿美元,居世界第19位。新加坡的出国旅行仍以近距离为主,其中85%在东盟地区流动,第一大目的地是马来西亚,其次是泰国和香港地区。出境旅游的趋势是:由团队向散客转化;增加出国次数,减少停留天数;趋向于单一目的地,尤其在亚洲旅行,每次多去一个目的地国;寻求有冒险性的目的地和旅游项目。
  早在宋代,新加坡就有华侨的足迹。新加坡的华人、华侨中,祖籍福建的占45%,约90万人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闽南人。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当地华侨全部成为新加坡公民。
  1995年,新加坡来华旅游人数达到26.15万人,在中国的外国人客源市场中列第6位。其中来闽旅游人数达6.08万人次,约占其来华旅游人数的23.26%,—直是本省最大的外国人客源市场。而且在外国游客中,新加坡游客的总消费水平最高,每人每天平均花费超过100美元,仅次于日本游客;因停留天数多,总花费列第一位。来闽游客仍以中、老年华人为主,除探亲寻根、观光游览外,90年代以来为商务目的来华、来闽的人数明显增加;此外旅行团逐渐缩小,散客和回头客明显增多,而停留天数则略有下降。
  马来西亚由马来半岛上的11个州(简称西马)和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捞越和沙巴2个州(简称东马)组成,面积32.%万平方公里,首都吉隆坡。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主要民族有马来族、华族和印巴族,人口1736多万人,其中华人占32.5%,约560多万人。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经济发展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东盟5国中仅次于新加坡。1974年5月31日同中国建交。
  由于国民手中可供自由支配的金钱增加,加上每年平均有21天假期,是亚洲地区最长的,马来西亚正成为发展很快的新的客源市场。90年代以来每年出国旅游人数都超出100万人,1992年达到110万人(不包括由陆路去泰国和新加坡当天往返的),其中60%是区域性旅游。出游形式以团体包价旅游为主,学校寒暑假、圣诞节、新年及其它节假日是人们外出旅游的旺季。为了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政府实行不鼓励公民出国旅游的政策。1995年,国际旅游支出17.91亿美元,居世界第29位。
  福建与马来西亚很早就有贸易往来。现在马来西亚的福建籍华人华侨约有25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祖籍闽南,在沙捞越洲的古晋等地则以祖籍福州的居多。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绝大部分华侨加入当地国籍。
  1974年,中马建立外交关系,但多年来仅限于政府官方间的往来。马来西亚对本国公民访华加以限制,只允许60岁以上者,为探亲、商务、医疗等原因访华,来华人数很少。1989年5月,马来西亚政府宣布来华旅游的年龄限制放宽到30岁以上,但又规定旅华必须参加10人以上的旅行团,在华停留不超过14天,只能由已注册的旅行商负责办理旅行手续,安排旅华日程,当年来华旅游人数达到1万人。1990年8月,马来西亚解除以往旅华的全部限制,当年来华游客达3.7万人次,1991年猛增至9.94万人次,1995年增加到25.18万人次,在中国的外国人客源市场中列第7位。
  1995年,马来西亚来闽旅游者达4.8万人次,约占其来华人数的19.05%,在来闽外国人中超过日本,仅次于新加坡。随着中马关系日益密切,马来西亚游客的来闽目的已由单一的寻根访祖、观光游览,扩大到投资贸易,但其平均消费水准低于新加坡、印尼,逗留时间也出现缩短趋势,一般在12天左右。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州南部,由地跨赤道的1.3万多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194.4万多平方公里,是东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首都雅加达。人口1912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印尼人,有爪哇、巽他、马都拉等100多个民族。绝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印尼政府1950年4月13日同中国建交;1967年10月23日,宣布关闭驻华使馆,并要求中国政府10月30日前关闭驻印尼使馆和各领事馆;1990年8月8日,两国恢复外交关系。
  印尼是华侨出国历史最悠久、人数最多的国家。全印尼华人(包括华侨、华裔)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约600万人),其中保留中国籍的华侨不到3%。祖籍福建的华侨、华人约占华人总数的55%,约330万人左右,原籍大多数是闽南的,也有不少祖籍是福清的。
  印尼每年约有90多万人出国旅行,主要目的地是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地。旅游者以侨居印尼的移民和半居留公民为主,出访的主要目的是参观旅游和探亲访友。1995年,国际旅游支出21.98亿美元,居世界第27位。
  印尼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后,印尼政府对其公民到中国旅行采取逐步放宽的政策,来华人数增长很快,1995年达到13.28万人,其中来闽旅游者达1.65万人次,约占其来华人数的12.39%,在本省的外国客源市场中排在菲律宾之后,名列第5位。
  印尼虽然不是富国,但印尼华人有较高的经济地位,来华来闽的印尼游客又大都是华人,所以他们来闽旅游的消费水平在东南亚各国中仅次于新加坡。随着两国关系的日益改善,印尼游客的来闽目的也从单纯的探亲访友、寻根谒祖逐步发展到投资贸易。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西部,由7100个大小岛屿组成。国土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首都马尼拉。人口6430多万人,居民大多信天主教。1975年6月9日与中国建交。199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850美元,近4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全国人口中,年均收人3600美元的中产阶级约占30%,是潜在的客源市场。
  菲律宾的出境旅游市场具有相当规模,其旅行社无论在数量和营业额等方面都在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之上。1992年,菲律宾出国旅行人数达到110万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劳务出口或外出找工作及度假旅行。多数第一次出国的人喜欢先去香港地区,然后是日本、新加坡和泰国曼谷。
  中国人移居菲律宾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朝高宗龙朔辛酉年(661年)。经过1000多年的互相融合,菲律宾人中约20%有中国血统。前总统马科斯和科•阿基诺都是祖籍福建的华裔。菲律宾的闽籍华人、华侨约有9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祖籍在晋江、南安、惠安、泉州等地。
  菲律宾来华人数增长较快,1988年为7.1万人次,1992年为13.9万人次,1995年已达21.97万人次,在中国的外国人客源市场中列第8位。
  菲律宾来闽人数,1991年为1.4万人次,1992年增加到1.8万人次,1995年为2万人次,约占其来华人数的9.2%,在本省的外国客源市场中排在日本之后,列第4位。从客源结构看,来闽的菲律宾游客中几乎都是中老年华人,其主要目的是探亲寻根。
  泰国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中部和马来半岛北部,国土面积51.4万平方公里,首都曼谷。全国人口5780多万人,其中泰族约占40%,老挝族约占35%,泰籍华人华侨约占总人口的13%。佛教(小乘教)为国教。199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2315美元。1975年7月1日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兴阶层越来越热衷于出国旅游,在国外的开销也越来越大。1995年,出国旅游人数167万人次,旅游支出34.03亿美元,居世界第22位。
  泰国的华人华侨有470多万人,90%以上已入泰籍,其中祖籍福建的约占8%,有37万多人。
  1982年至1985年,泰国每年来华人数都在2万人上下。1986年后,有所突破,1991年,达到8.86万人次;1992年,猛增到14.72万人次;1995年,为17.33万人次,在来华的外国客源市场中列第10位。来华游客以泰籍华人为主,其中以探亲为目的的占一半。
  在泰国来华旅游人数出现较大增长的情况下,来闽旅游人数却一直在3500人次左右徘徊,1991年是3350人次,1992年是3908人次,1995年只有2775人次,仅占其来华人数的1.6%。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福建省志·旅游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的专业分志。全志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两大部分,大体上第一、二章为旅游资源部分,其余为旅游发展部分。第一章旅游景区,各片的介绍一般先列旅游中心城市或主要旅游景区所在地的旅游点,然后列出其它地区的旅游点;同一地的旅游点先列自然景观为主的,再列人文景观为主的;同类景观则按其等级顺序排列。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