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旅游公路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552
颗粒名称: 三、旅游公路交通
分类号: U695.1+4
页数: 2
页码: 167-1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5年到1998年福建省旅游交通旅游公路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旅游交通 旅游公路交通

内容

公路交通是旅游者进入旅游景点,进行观光游览的必要条件,具有灵活、方便、随意性强的特点。福建全省有5条国道、29条省道以及众多的县乡公路。1995年,全省公路里程达46574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72公里,二级公路2210公里。先后完成福州至马尾一级公路扩建、福州至厦门二级公路改建、漳州至诏安分水关公路改建等工程,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并正着手兴建改造福厦高速公路等。但除福厦线外,其他公路大多是盘山公路,路况不好,技术等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各地都多方筹集资金进行旅游公路建设。1986年11月竣工使用的江星旅游公路(建阳江坊至武夷山星村),就是由省、地、县、乡多方集资修建的。这条路全长38.78公里,全部按国家规定的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标准修建,使邵武市至武夷山市的行程由原来的137公里缩短到96公里。
  1987年,南平也建成路面宽3.5米,全长3.74公里的安坎旅游公路。1988年,邵武通往武夷、长乐县城通往下沙度假村等多条公路铺上柏油路面,改善路况和行车条件。于1989年建成的全长3.88公里的鼓浪屿环岛公路,利用天然地形,穿山凿洞,临海架桥,凭岩设景,将鼓浪屿优美的海岸和岛上的景点联成一线,形成新的游览规模。1992年,龙岩投资100多万元改建通往省级风景名胜区龙硿洞的公路。
  1995年,屏南县铺设通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鸳鸯溪白水洋景区的5公里柏油路面。年底,由永定县城通往土楼旅游区的旅游公路永湖线全线贯通,该线全长36公里,原路况标准低,弯多坡陡,当地政府投入2300多万元,历时2年,按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沥青路面改建完工。全省景区内道路也在逐渐完善中。
  随着城乡公路网的不断延伸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全省的旅游车辆增长很快。1984年,各地相继成立旅游车队,开设至深圳等地的旅游班车,并开展出租汽车业务,各种旅游车辆比上年增长66.4%,其中空调车增长1.2倍。1985年底,全省就有旅游营运车辆1300多部,比1983年增长5倍,其中经营深圳客运的单位和个体户多达46家,拥有大、中型客车250多部,座位9000多个。全省每天往返深圳、拱北的旅游班车20多班,营运能力超过客源。
  1991年,全省旅游部门拥有车辆1199部,其中大型客车202部,中型客车187部,小型客车629部,还联合交通等有关部门,开通福州至香港的直达旅游大巴。1992年,全省旅游部门有各种空调旅游汽车1200多部,座位1.6万多个,其中还不包括其他部门以及集体、个体运输单位所拥有的空调旅游车。1995年,全省有公路营运客车26000多部,其中旅游部门有接待车辆1105部。
  旅游班车不断增加,线路不断延长。如1994年4月,开通石狮至江西上饶的旅游班车线路,全程784公里;随后,又开通石狮至郑州的班车,全长2100多公里,途经泉州、福州、南京、亳县、开封等地,可游览众多的旅游点。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福建省志·旅游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的专业分志。全志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两大部分,大体上第一、二章为旅游资源部分,其余为旅游发展部分。第一章旅游景区,各片的介绍一般先列旅游中心城市或主要旅游景区所在地的旅游点,然后列出其它地区的旅游点;同一地的旅游点先列自然景观为主的,再列人文景观为主的;同类景观则按其等级顺序排列。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