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础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54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基础设施
分类号: F294.9
页数: 17
页码: 156-1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基础设施的情况。其中包括景点保护与开发、饭店建设、旅游交通、商品开发等。
关键词: 福建省 基础设施

内容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景点的保护与开发、饭店等接待设施建设、旅游交通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等内容。
  第一节 景点保护与开发
  古代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始于方士僧人。在漫长的年代里,封建政权和民国政府有过禁伐山林的命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曾关注景点的保护与开发,如1964年成立福建省武夷山管理处,对武夷山风景区进行规划、管理、建设。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进入一个新时期。
  一、保护与规划
  天宝年间,唐玄宗派登仕郎颜行之到武夷山颁布禁止砍伐森林的命令。南唐保大九年(951年),御诏敕建会仙观于武夷山,并命令“方圆一百二十里为本观护荫,全山禁樵采、张捕”。
  1976年初,崇安县组织“武夷山规划小组”,对武夷山风景资源进行调查和规划。县革命委员会还发出“关于切实加强对革命文化和武夷山风景区的保护工作”的通知。
  1979年,武夷山开始进行风景资源调查,作初步规划。1980年,成立武夷山管理局,并委托南京工学院等单位制订风景区总体规划和小区规划,当年完成武夷宫景区规划。年底,由国家城建局主持,召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座谈会,国家城建局、园林局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及省内外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讨论、评议,强调武夷山的规划与建设要始终贯彻“保护、保护、再保护;绿化、绿化、再绿化”的方针。1981年,南京大学的地理学、生物学专家到武夷山,进行为期半年的旅游资源综合考察,就风景区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环境保护、自然地理等8个方面作详尽调查,写出武夷山旅游资源评价报告。1982年,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加强武夷山风景区保护管理的布告”,对风景区的范围、管理权限、开发建设、商业网点设置、导游和排工管理、卫生治安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对武夷山风景区内的名树古木进行调查登记,并加强绿化,植树7万多株。1983年,中国建筑学会召开武夷山总体规划技术鉴定会,确定“全面保护,充分利用,逐步开发”的指导思想。南京工学院院长杨廷宝教授总结并提出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疏不宜密,宜藏不宜露,宜淡不宜浓的武夷山风景区开发建设原则。
  1986年,省旅游局与省建委、省文化厅联合进行全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普查,共同审定首批10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武夷山风景区规划”和“溪东旅游服务区规划”分别经中国城乡环境保护部和省人民政府审批通过。1987年,省政府批准厦门的鼓浪屿一万石山、泉州的清源山、福州的鼓山、福鼎的太姥山、永安的桃源洞一鳞隐石林、泰宁的金湖、福清的石竹山、周宁的九龙漈、东山的风动石一塔屿、连城的冠豸山为福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1988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方法》,对武夷山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实行统一管理。4至5月,崇安县政府和武夷山管理局共同举办“武夷山旅游资源保护宣传月”活动,采用电影、录像、幻灯等形式,宣传政府保护旅游资源的有关规定。湄洲岛辟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宁德地区各县对旅游资源进行普查摸底,制定开发建设规划。福鼎还召开太姥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旅游资源评价”鉴定会。南平的茫荡山、福清的石竹山、周宁的九龙漈瀑布、三明的瑞云洞、东山的风动石、将乐的玉华洞、永安的桃源洞等景区景点,都制订景点开发的总体规划。
  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漳州的云洞岩、宁德的霍童支提山、屏南的鸳鸯溪、将乐的玉华洞、莆田的湄洲岛、南平的茫荡山、连江的青芝山、龙岩的龙硿洞、宁化的天鹅洞、安溪的清水岩和莆田的凤凰山等为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平潭岛作为全国首批旅游资源普查单位和省里对外开放综合改革试验区,积极制订旅游发展规划。
  1992年,公布三明的瑞云山、平潭的海坛、闽侯的十八重溪、沙县的七仙洞、建瓯的归宗岩和平和的灵通山为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武夷山旅游经济开发区,赋予14条优惠政策,以发展国际旅游业为目标,集旅游、加工、贸易为一体,在引进外资方面进行大胆尝试,走出闽北山区对外开放的新路子。开发区范围包括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60平方公里在内,共90平方平方公里,首期开发范围为景区外的30平方公里,年底完成溪东旅游度假区(即旅游综合服务区)、五九路旅游商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黄泥垅文化娱乐区、杜坝旅游加工区的初步规划方案。
  国务院批复建立福建武夷山、湄洲岛两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主要利用外资进行建设,并实行《国务院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武夷山市武夷山风景区东侧,东以横南铁路为界,西、南以崇阳溪为界,北至梅溪,规划面积为12平方公里,划分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国际旅游接待区、休闲度假区、高尔夫度假区、综合娱乐区和特色游览区等5个功能区及综合服务区、民俗风情区、户外康乐中心等15个功能小区,首期开发6.8平方公里。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莆田市湄洲岛,规划面积为13.5平方公里(即全岛面积),划分为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妈祖文化城、高尔夫球场、贸易中心等功能小区。
  1994年,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与香港力宝集团等合作建设,共同编制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1995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永安桃源洞一鳞隐石林、泰宁金湖设立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其中泰宁县金湖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由泰宁城关和城区到水际下坊景区大门沿公路两侧地段组成;永安桃源洞一鳞隐石林旅游经济开发区的面积和范围正在规划中。
  二、景点开发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在开拓福建的名山胜境方面有过贡献,如洞天福地的命名,使霍桐山、武夷山得到重视与开发。自古名山僧占多。许多寺庙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唐武德元年(618年),有僧人在武夷山茶洞内建石堂寺,这是武夷山最早的建筑之一;福州鼓山的涌泉寺,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开始修建,开山祖师神晏在附近的灵源洞诵经,留下喝水改道的传说,周围的峭壁摩崖上则留下历代文人纪游的题刻。
  福州西湖是为灌溉农田而凿于晋太康三年(282年),当时可灌溉田地1.5万多亩,唐末辟为游览胜地。北宋时,蔡襄和曾巩外放福州,再度疏浚西湖,使其兼有灌溉之利和游览之胜。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赵汝愚在湖上建澄澜阁。以后几百年间,王恭、福康安、徐嗣曾、李拔、林则徐等又多次浚治修饰,逐渐形成仙桥柳色、大梦松声、荷亭晚唱、湖心春雨、湖天竞渡等10景。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戚继光驻军福清,发动军士开辟大洞天、宜睡洞等景点。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少司马、兵部右侍郎陈省归隐武夷山,在云窝构筑宾云堂、巢云楼、水月亭、楼云阁、聚乐洞、生云台等建筑,还出资修葺紫阳书院。
  民国时期,对省内主要景区偶尔也有过小的修补。如民国28年(1939年),福建省政府电令崇安县政府等单位整修武夷山,指令省建设厅修整公馆至天游峰的道路,第二十五集团军兵站修整武夷宫至天游峰的道路,崇安县政府修整天游峰至天心的道路等等。次年,崇安县政府成立“武夷名胜管理委员会”,又称“武夷胜迹整理委员会”。民国36年(1947年),中国佛教会崇安支会也想对复兴武夷山名胜古迹有所作为。
  1979年,武夷山开始整修道路,首先开发风景比较集中的云窝、天游景区,当年基本完成水云寮、望仙亭、水月亭、仙掌亭、仙奕亭、石沼青莲、问茶处、生云台、研易台、聚乐洞、卧云洞等处的修复重建工作,并重建天游观、万年宫及妙高台,’修复开源堂、中山堂等,在隐屏峰上新建茶室。1980年,武夷山全面修复景区道路,投资修缮天心永乐禅寺主殿。次年,修建星村九曲竹筏码头及附属设施和天游峰新蹬道。
  1982年,各地旅游部门开始多方集资,完善旅游景点设施。福州修复鼓山等主要风景区,修建南公园游乐中心、西湖桔子洲游乐场和省内第一家农民乐园福州西区游乐园等新景点。厦门市从军队手中接管胡里山炮台后,即拨款10多万元,维修城墙、城门、塔楼、兵舍、道路等,还利用防空洞修建鸿山游乐园,修复修建中山公园、万石植物园百花厅、鼓浪屿毓园和集美归来园等;泉州整修开放清源山的6个岩洞,在开元寺、清净寺和灵山圣墓等主要景区景点修建接待室、厕所等设施;武夷山修建幔亭峰至三姑石、一线天至虎啸岩的景区道路及隐屏峰、玉华峰、大王峰等处的环形游览道。
  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注意引进外资,发展旅游业。1984年,全省引进的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外资就达1.9亿美元。
  国家旅游局和省政府还拨付专款,在全省主要旅游景区兴建12座符合一般国际标准的旅游厕所。各地区和省有关部门也自筹资金,在福厦公路沿线建起5座设备较好的旅游厕所,改善主要旅游景点的卫生条件。
  1985年,全省有74个景区(点)向有关部门递交风景点旅游资源开发建议表,修复完善厦门鼓浪屿、漳浦宋代古城赵家堡等景区景点,建成东山马銮湾海滨浴场、平潭龙王头海滨度假区等旅游度假游乐设施,拨出专款在旅游干线和主要景点增修10座外宾旅游厕所。
  1986年,省旅游公司与长乐县政府合作,完成下沙海滨度假村一期工程,武夷山新修三个竹筏码头和20公里登山游览栈道,厦门集中力量搞好胡里山炮台小区、大德记海滨浴场等项目建设,南平市自筹资金建设九峰山、茫荡山旅游区,柘荣、屏南、福安、周宁等地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由群众集资修建风景游览点。
  1987年,武夷山、太姥山、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永安桃源洞和石林、连城冠豸山、莆田湄洲岛等地继续抓紧景区景点建设。武夷山完成景区70平方公里范围的立碑标界。长乐下沙海滨度假村利用社会力量,完善综合服务设施,由19个单位和14家华侨、个体户集资,协力完成二期工程。
  1988年,福州修复江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华林寺,崇安全面修整武夷山景区内的摩崖石刻,将乐玉华洞完成洞内二期灯光装置等配套设施建设,沙县二十八曲由群众集资13万元建亭3座,建瓯归宗岩、三明瑞云山、永安桃源洞等景区抓紧整修游览道路。福州、厦门等地开辟不少新景点,如福州商业城的闽都古街和西游乐园。1989年,武夷宫仿宋古街基本落成,泉州、莆田等地加紧建设与台湾有密切关系的景区景点,如惠安崇武旅游区、湄洲岛妈祖庙等。
  1990年,福州西湖进行扩建,游览区面积比原来扩大1倍多;武夷山积极修复、扩建万年宫、朱熹纪念馆和仿宋古街等景点;将乐玉华洞、泰宁金湖、福鼎太姥山、连城冠豸山、东山马銮湾旅游区等景区建设趋于配套,屏南鸳鸯溪、宁化天鹅洞、三明瑞云山、尤溪朱熹遗址、龙岩龙硿洞等地也新建一批旅游基础设施。漳州还把引进外资和群众集资做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措施,龙海县积极与外商合作,第一批就引进外资120万美元,开发南太武旅游区,兴建海滨浴场、高尔夫球场及其配套设施;南靖仙亭、平和三平寺、漳州云洞岩、沙县淘金山等景区的基本设施配套,都是以民为主集资办成的。
  1991年,漳州市继续引进外资搞旅游建设。东山县引进外资150万美元用于马銮湾游乐设施配套;龙海县吸引外资兴办民族文化村,总投资1亿港元,征地400多亩;漳浦县投资20多万修建赵家堡等景点。将乐县投资44万多元完善玉华洞的旅游设施。福鼎、宁德、屏南、明溪、平和等地都改造或修建景区景点间的道路。永安市还开展“建我永安出份力,美我永安献爱心”活动,发行旅游有奖彩券,筹集资金20多万元,建设十八洞景区。
  1992年,引进外资办旅游掀起热潮,而且资金投向由单一建宾馆向修建配套设施和景区、景点开发方面发展。全省与外商签订的各类旅游开发合同、协议、意向项目有131个,金额达17.9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45个,吸引外资4.1亿美元;协议项目41个,吸引外资9.6亿美元;达成意向的项目45个,吸引外资4.2亿美元。漳州市龙海悦胜民族文化村投资增加到2_6亿港元,当年到资3000万元投入建设;还签订了投资2000万美元开发海门岛观光度假区的合同和投资5000万美元,在漳浦江口湾建酒店和10平方公里的水上运动场的协议;东山“百亿新城”首期项目金銮湾别墅区破土动工,该区占地800亩,计划投资2亿元建造髙级别墅600幢和高尔夫球场、海上娱乐中心等。泉州市审批上报的外商独资、合资旅游项目有20个,总投资31361万美元,其中利用外资27601万美元。福州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外资,建设一批以外资建设为主,观光度假相结合的旅游开发区和度假村,包括福清石竹山高尔夫球场和娱乐中心(投资2000万美元)、平潭海滨度假娱乐中心(投资650万元)、闽清水口娱乐中心(投资8000万元)、长乐海滨度假村和娱乐中心(投资1亿元)、福州北部森林公园度假村(首期投资1亿元)等,还与港商合资修建鼓山登山缆车索道。宁德三都澳青山岛旅游综合开发区达成吸收外资3.6亿美元的项目意向。地处闽西北山区的将乐县依靠自身力量和利用外资,筹集资金68万元,完成玉华洞9个建设项目。全省还在福州鼓岭、武夷九曲、泉州马甲和厦门、华安等地吸引外资兴建融农业开发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区。
  此外,龙岩拨专款维修上杭李氏大宗祠等景点,还新建停车场,装修客房和卫生间,改善永定土楼的接待条件。永安市继续发行旅游发展基金有奖彩券用于旅游基本建设。平潭利用优惠政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搞好旅游基本建设。
  省旅游局和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抓紧进行武夷山、湄洲岛两个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武夷山设立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与武夷山国家风景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将国家旅游度假区作为营造武夷山旅游经济大格局的核心区,坚持”一年打基础,三年迈大步,五年出成效”的发展战略,促使当地旅游业由传统观光型逐步发展为观光度假型。为了加快度假区建设,南平地区和武夷山市专门成立了“促启动”班子,实行项目管理到点,责任落实到人。多次赴香港、东南亚和北京、上海、福州等地招商引资。1992年,先后落实独资、合资项目17项,总投资3.53亿元,利用外资4356万美元,当年大王山庄、夷景花园、亚泰集团工业村等12个项目先后破土动工。莆田市将湄洲岛对外旅游经济区工委和湄洲对外经济区管委会合并改为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行使县一级管理权限,抓紧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
  南平地区从1993年开始,每年拨30万元周转金用于旅游建设。漳州东山“百亿新城”首期项目年初动工,投入人民币3亿多元,开发占地1200亩的金銮湾游艇别墅区,建成4种类型的别墅347幢,并购进美国游艇126艘和多部水上电单车、摩托艇,以及爱尔兰骏马80匹。石狮永宁“闽南黄金海岸度假村”开工,首期项目占地1980亩,投资3亿元建设海滨浴场、练马场、青少年儿童乐园等。石狮市引进用于旅游开发建设的外资达13亿元,还组织国营企业投资3.3亿元开发宝盖山旅游开发区,由民间集资5000多万元建设伍鸿海滨风景区。福州鼓岭避暑山庄等或已建成使用,或已进入扫尾。旅游景点开发也有新发展,如武夷山开辟虎啸岩、小竹林、莲花峰等景点,完成宋街牌坊、升真驿、六六峰、九九岩、百家欢、聚会风云、水榭、飞云楼等8个单体建筑,自然保护区正式对游客开放;将乐投资200多万元开发银华洞,并在玉华洞建起宝华洞乐园;泰宁开发上清溪,新建“野趣源”;平和开发建设三平寺景区的龟蛇峰、虎跑泉、龙瑞瀑布等。
  至1994年底,全省签订外资旅游项目133个,合同金额12.93亿美元。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累计签订项目合同38个,利用外资4.38亿美元,在全国11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建设速度列第四位。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首期4个项目陆续动工。漳州全市报批立项的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合作旅游项目达30个,协议引进外资1.9亿美元。东山百亿新城建成各种别墅500幢,水上活动中心、骑术训练中心、国际倶乐部等设施投入营业后,旺季时每日游客逾千人。投资1.3亿美元的晋江紫帽山旅游度假区动工。厦门批准外商投资项目7个,其中外商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度假游乐项目5个,鼓浪屿金带旅游度假中心、鼓浪屿海底世界、鼓浪屿观海园度假村等项目相继动工。福州市继海峡奥林匹克城等外资旅游项目动工后,又签订旅游招商项目11个,其中合同项目6个,总投资1800万美元、6950万元人民币,由外商投资近5000万元的水口天柱山开发区、水上娱乐城及别墅群破土动工。宁德地区签订外资旅游项目12个,合同金额6900万美元,大型旅游项目峰火岛旅游度假区已动工,中日双方还合作建成霞浦空海大师纪念堂。地处内陆山区的三明市签订的外资旅游项目也有7个。
  政府投资、群众集资办旅游的势头很好。龙岩行署和龙岩市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300万元开发龙硿洞。漳州市投资旅游开发的资金达200万元,社会集资达830万元。泰宁县集资410多万元,在上清溪修筑2座码头和往返城区7.6公里的公路及开展漂流活动的其它配套设施;将乐县投资227.66万元,新建全省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动物世界标木馆和国内首家集古人类生活、远古生态状况、古代文物于一体的岩仔洞洞穴博物馆,复建明台寺,兴建乐野山庄,还在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开辟了云龙世界、听泉小道、动植物标本馆、娃娃鱼池等新景点;沙县建成全国最大的淘金山百尺石卧佛,清流县整修扩建千年古刹金莲寺。
  1995年,武夷山的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几条主要道路全部开通,连接景区的兰汤大桥和连接机场的武夷大桥峻工通车,并完成前期电力、电信的改线工程,开通程控电话5000门。还投资132万元,将原九曲溪竹筏3号码头改建为富有地方特色的、以接待高档游客为主的风景园林工程-仙凡界码头,建成后年接待能力可达80万人次。湄洲岛外引内联,先后签订各类合同、协议24项,总投资额7亿多元,利用外资近8000万美元。如投资3000多万元,修建扩建妈祖庙殿堂楼阁34幢,形成比较完整的祖庙建筑群。此外,11公里长的水泥主干道贯穿南北,19公里长的环岛公路也于1995年9月动工,1万伏海底电缆及供电设施、日供水3000吨的自来水厂、进出岛轮渡码头、2000门程控电话等50多项基础设施已交付使用,3000吨级对台客运码头进入扫尾阶段,并建成湄洲大酒店、莲池山庄、帆叶酒家等服务设施30多项,开发九宝澜黄金沙滩海滨浴场等20多处游览项目,还投资6万元修建6个旅游公厕。为改变“一矮二乱三破烂”的旧貌,完成居民区规划3500多亩,民居建筑9万多平方米,其中宫下花园式生活小区初具规模,朝宫路单面街基本形成,台货贸易一条街初见雏形,后巷“家庭客找”动工。
  宁德市确立“以民俗风情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市旅游局、民委和金涵傺畲族乡联合开发占地50亩、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全国首座畲族民俗村“麒麟山畲族风情旅游区”,计划建成汇民族民居、风情、歌舞、工艺于一园,集旅游、娱乐、购物、餐饮、住房、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殿堂,内容包括:中华畲族始祖忠勇王宫、畲族风情街、兴福村(寺院)及麒麟畲寨等,还将配套建设高辛帝阁、中华畲族联谊会楼、畲族革命历史馆、畲族学术研究馆、畲族民俗馆、功夫厅、风情楼、对歌岗等。永定县为迎接土楼观光节,对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进行统一规划,投入百万元,在完善和丰富已有景点的基础上,新建牌楼、土楼式旅游接待站、风味小吃摊等,增加开放福裕楼、如升楼、奎聚楼等一批土楼参观点。
  三明投资近1800万元,建设宁化客家公祠;完成泰宁金湖湖滨旅游公路,疏通上清溪水道,修建竹筏返回公路及两岸步道;改造将乐玉华洞灯光设备及控制系统,开发天阶山星窟景点,刻制全国最大的嫦峨奔月石雕,兴建仿古双层结构的望城亭;完成沙县淘金山后山停车场的拓宽工程和卧佛平台的绿化工程;瑞云山风景区管理处整修通往山顶火山岩口的人行道路,并在沿途安置100张玻璃钢凳子,一路上还增辟蝙蝠洞、黄金洞、猫儿洞、金凤寨、白马将军祠、五谷神农庙等景点。
  南平茫荡山为满足双休日游客大量增多的需求,在朦瞳洋景区新辟成片踏青草甸和20亩杜鹃,宝珠景区开放晴雨林、百合花园、万亩原始林,天湖景区增设高速游艇、碰碰船、划舟垂钓、森林浴等项目,石佛山景区新辟宋代摩崖石刻、龙井瀑布等景点。
  龙海市隆教乡政府投资10多万元,购置沙滩包、充气船,提供淡水冲浴、.膳食供应、安全救生等配套服务,建成平缓宽阔、沙质洁白的隆教湾海滨浴场。南靖县和溪与上海汇星房地产公司联合开发雨林度假村,村内保存着330多亩原始森林,其中有距今1.5亿年的植物活化石——剌桫椤。
  福州投资2250万元建成左海水族游乐城,利用左海公园的湖畔地形建造长81米、宽15米、高22米的4层船体建筑,一层为水族馆,二层为水族游乐城,三层为水族音乐茶座,展示了250个品种3000多尾鱼,其中以亚洲观赏鱼为主的海水鱼馆,海水吨位和珊瑚品种在全国都居首位。热带鱼馆长18米的冲浪池也是全国最长的水族厢。
  福州、莆田、漳州、武夷山等地市新签外资项目20多个,合同金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中共东山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提出,把东山建成国际性旅游港口城市的战略目标,出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8条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客商开发旅游业。58平方公里的漳洲东山旅游开发区在引进项目75个、投入资金近8亿元的基础上,1995年,又有20多个旅游项目开工兴建,投资达6亿多元,百亿新城、海上游乐、陆上度假项目进一步完善。泉州市签订外资旅游项目40个,其中宾馆项目33个,合同金额4.9亿美元。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6000亩),总投资10亿元,由香港友邦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独资开发。首期项目已投放近2亿元,全部由开发企业以等值外汇投进。建成滨海广场、海滨浴场、游艇俱乐部、金沙游乐园等项目并投入运营;落成高10.8米,重200吨,由98块花岗岩巨石垒砌精雕的滴水观音塑像;度假别墅区、大观园酒店、海滨赛马场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绿化与开发同步进行,长1000多米的防风林带完成苗木种植,30亩苗圃、近20万株各类花草把开发区装点的绚丽多姿。
  省旅游部门还把旅游公厕建设作为旅游基础设施的重点来抓,全年筹集资金150多万元,修建39座旅游公厕。
  第二节 饭店建设
  古代的客栈、馆驿设施简陋,近、现代出现的旅社、旅馆、招待所等也只能满足旅行者的基本生活需求。1949年以后,旅游饭店慢慢开始发展,规模仍然不大。如泉州华侨服务社成立后,买下3层楼房1幢,几度扩建、修建客房和行李仓库等设施,1963年,才兴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5层楼房1幢。改革开放之前,本省档次最高的饭店就是福州、厦门等地的华侨大厦。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饭店的建设热潮始于80年代中期。为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旅游部门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注意利用合作、合资、借贷等手段,积极引进外资,并发动社会集资,修建旅游饭店。
  1981年开始,省侨办、省中国旅行社在福州、厦门、泉州、武夷山、三明等28个市(县)筹建旅游宾馆。
  1983年,省旅游局引进外资,与中国银行福州分行、福建投资企业公司福州分公司、香港丰隆集团合作筹建福州温泉大厦(后改为温泉大饭店)。厦门市旅游部门也与中国银行厦门信托公司、香港华侨商业银行、香港恒兴基立有限公司合作,将鹭江大厦改造为中等档次的鹭江宾馆。
  1984年,福建省旅游业正式起步,各地抓紧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厦门引进外资1.2亿美元,用于鹭江宾馆改造、悦华酒店建设等工程。福州、厦门、泉州、武夷山等地出现农民和个体户兴建旅馆的情况,福州郊区农民先后投资440万元,在市区内建起6家饭店和旅社,共有床位1900多张。当年完成的项目有厦门鹭江宾馆、鼓浪屿观海园旅游村一期工程、海上乐园大酒店(原总吨位8669吨的鹭江号客轮),福州闽江饭店、西湖宾馆6号楼、东湖宾馆9号楼和2号楼、华福宾馆新楼,武夷山幔亭山房1号楼和2号楼、武夷山庄、武夷宾馆4号楼等,厦门悦华酒店大部分完工,福州温泉大厦、武夷山彭祖山房等也开始动工。全省可对外接待的床位数比上年增长57.4%,低档床位数也因为个体旅馆业的兴起而有较大增长。
  1985年,福州海山宾馆、于山宾馆、外贸中心酒店和厦门悦华酒店、金宝酒店、华侨大厦新楼等相继建成开业,与香港武夷建筑装修公司合作修建的拥有340个床位的东湖宾馆2号楼也投入营业。武夷山又有6家专业户申请开办宾馆旅社,由个人兴办的武夷兰汤宾之居、星村苏闽寒舍等开始接待游客。除泉州、武夷山以外,境外游客来闽旅游的食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1986年,福州温泉大厦开始部分试营业,华林宾馆、闽都大厦、武夷山百花岩宾馆等也陆续开业。
  1987年,在加强对旅游基建项目的管理、检查和监督的同时,注意利用有限的资金,使宾馆布局趋向合理,宾馆设施逐渐配套。与外资合作的武夷山玉女山庄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泉州刺桐饭店、漳州温泉宾馆、福州东湖宾馆综合楼(元春楼)等相继破土动工,幔亭山房1号楼和九曲宾馆的改造工程完工。
  1988年,厦门信息酒店、东海大厦、京华宾馆和悦华酒店二期工程相继竣工,投入营业,使厦门市新增对外接待床位1000张。武夷望峰宾馆、三姑宾馆也正式开业。三明市把麒麟山庄划归市旅游局,改造装修,对外营业。福州华侨大厦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长乐下沙海滨度假村完成海乐酒家等10个单体项目。全省投入营业的旅游涉外饭店有72家、床位20396个,布局更趋合理。此外,漳州温泉大厦和福州东湖宾馆元春楼完成主体工程,邵武宾馆和武夷玉女山庄抓紧施工,莆田天妃温泉饭店也多方集资,积极筹建。国外旅游者来闽旅游的食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1989年,福州东湖宾馆元春楼、福州龙华宾馆、厦门华联宾馆、漳州华侨饭店等相继开业或投入试营业。漳州温泉大厦、莆田湄洲宾馆、福鼎太姥宾馆等完成主体工程,积极准备开业。武夷玉女山庄、邵武宾馆等抓紧施工。全省已经开业的旅游宾馆有72家、21682个床位。
  1990年,省外贸中心酒店、武夷山武夷山庄等积极利用国际商业贷款,进行更新改造,提高接待能力。新开业或投入试营业的旅游饭店有厦门福联大饭店、泉州泉州酒店、东山华侨大酒店、福鼎太姥宾馆等。全省有旅游涉外饭店88家22950张床位,分别比上年增加22%和14.5%。莆田湄洲宾馆、漳州温泉大厦等将完成基建,投入使用。
  1991年,莆田天妃温泉饭店(原名湄洲宾馆)、漳州温泉大厦、宁化客家宾馆等完成基建投入试营业,泉州刺桐饭店基建主体工程完工,武夷玉女山庄恢复动工,南平茫荡山庄中楼、北楼投入内装修,泰宁金湖宾馆完成一半土建。泉州华侨大厦按照三星级酒店标准进行全面改造装修。
  1992年,福建省旅游局投资1580万元,用于福州天马大厦、武夷玉女山庄等27个新建、续建的基础项目建设。莆田天妃温泉饭店开业,填补当地没有上档次的涉外饭店的空白。泉州刺桐饭店、金洲大酒店、东湖宾馆等相继投入试营业,缓解当地客房紧张的状况。南平克服资金紧缺困难,加快武夷九曲止宿寮工程建设进度,完成全部土建工程,开始内部装修,同时抓紧幔亭山房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全省经省旅游局、省计委、省经贸委联合审批的利用外资建设旅游饭店的项目有19个,总投资6.8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外资9388万美元。
  1993年,投资4000多万元的武夷玉女大酒店(原名玉女山庄)首期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全省有旅游涉外饭店90多家,床位近3万张。在8月底揭晓的全省首次十佳建筑评选中,福州温泉大饭店、厦门假日海景大酒店、武夷山武夷山庄榜上有名。
  1995年底,全省建成并开业的旅游涉外饭店有110家,客房13759间,床位27128张。其中,外资旅游涉外饭店31家,客房4554间,床位8179张。
  第三节 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是旅游者进入旅游目的地,实现观光、游览的先决条件,是旅游业的三大要素之一。
  福建省内丘陵起伏。古代省内、省际交通都以水运为主。关山阻隔,道路崎岖,民间常言“蜀道难闽道更难”。如福州至延平(今南平)是福建境内最重要的交通干道,长期都靠闽江水运,唐元和二年(807年),才开辟福延陆路,因起点在福州西门,史称“西门路”。出省通道除了走海上,主要有从浦城逾柘岭到浙江处州龙泉县,从浦城过仙霞岭到浙江衢州江山县的闽浙通道;由建阳经分水关到江西饶州,由邵武经杉关东兴岭到江西抚州的闽赣通道;还有由漳浦过盘陀岭入粤等等。宋代,开辟道路,疏浚险滩,建造桥梁,设置渡口,交通状况有所改善。
  1955年后,陆续建成鹰厦铁路和外(洋)福(州)铁路,省内公路网逐步完善。1974年12月,福州民航开通。改革开放以后,福建旅游交通又有进一步发展。1980年1月,鼓浪屿号客轮首航香港;1983年10月,厦门国际机场启用,可以起降B747SP型以下各种型号的飞机;1984年,全国第一家地方民用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成立;1986年,福州至武夷山的旅游包机航线开通;1990年,义序机场经过扩建改造,可以起降MD82、B737、B757、图-154等大中型飞机;1992年,厦门成为全国10大民用航空机场之一,出入境旅客人数在全国各航空口岸中仅次于北京、广州和上海,名列第4位;1993年,武夷山机场扩建工程完工,可全载起降波音737和麦道82型飞机,改变了进出武夷山疲于奔命的状况;晋江青阳机场按可起降麦道82等中型飞机的标准扩建,1995年底完成主要工程;长乐国际机场也在积极筹建中。
  1995年,厦门、福州和武夷山等3个航空港开通近百条国内、国际及地区航线,联接香港、新加坡、马尼拉、雅加达、吉隆坡、槟城以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西安、桂林、杭州、宁波、温州、衢州、南京、常州、连云港、南通、武汉、长沙、成都、重庆、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乌鲁木齐、兰州、济南、青岛、烟台、太原、郑州、洛阳、合肥、黄山、昆明、贵阳、海口、南昌、赣州等国内外50多座大中城市,航线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每周约有1200多个进出港航班,形成辐射全国各主要城市和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四通八达的航空网。
  一、旅游包机
  1983年1月,福建省中国旅行社和香港中国旅行社,以香港福建同乡会的名义,开辟了福州至香港的往返社会团体包机航线,每周1班,供来闽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乘坐。同年10月,厦门至香港的社团包机航线开通,每周也是1班。1984年,福州、厦门至香港的包机分别增加到每周2班,至年底共运送出入境游客45540人次,乘坐率达到93%。因社团包机有较大的局限性,福建省旅游部门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积极争取改社团包机为旅游包机,以便来闽的外国人也可以乘飞机由香港直接进入福建。
  1985年6月,由中国国际旅行社福州分社、福建省中国旅行社、香港中国旅行社、香港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等单位,向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联合承包的福州至香港往返旅游包机正式通航,每周有3个航班,年底又加到4班;厦门至香港的社团包机也同时改为旅游包机,由港中旅、港国旅与厦门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厦门支社联合承包,每周4班;1986年,增加到每周6班。福建省人民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发展闽港旅游包机问题,会上有关各方签订了增加航班并吸收香港华闽集团公司(具体通过华闽旅游有限公司)参加承包的协议。1987年底,福州至香港每周有6个航班,厦门至香港每周有7个航班,而且机型从TRD146(84个座位)、三叉戟(100个座位)换成了B737(123个座位)和MD82(142个座位),提高了运载能力。闽港包机的乘坐率都在95%左右,被香港旅游界人士誉为黄金航线。
  1988年,福建省旅游局为了保证旅游包机的顺利发展,专门成立了福建省国际旅游航空服务公司。当年,福州、厦门往返香港的旅游包机分别增加到每周7班和15班。1989年3月,福州至香港的旅游包机又增加到每周10班,厦门至香港的旅游包机增加到每周18班。1992年,厦门、福州至香港的旅游包机相继改为固定航班。
  福建省旅游部门还积极开辟其它旅游包机航线。1984年以后,厦门至福冈、长崎,福州至长崎、冲绳都飞了临时旅游包机。1986年,福建驻港旅游机构香港华闽旅游公司等单位,联合开辟厦门至新加坡的旅游包机航线,每两周飞1个航班,并根据需要临时增加航班,到1987年底飞了76个航班,载客6062人,乘坐率达85%。1987年,厦门至长崎的不定期旅游包机就有20多班,日本全日空公司也曾开辟厦门至东京、厦门至大阪的临时包机航线。1987年底,省旅游局还承包江西省民航局的飞机,开辟福州至杭州、福州至西安、福州至桂林等3条旅游包机航线,虽然后2条航线前后只飞了3个月,但也为开辟国内旅游包机航线进行了探索。1988年,华闽旅游公司又和香港国泰旅业有限公司、新加坡新中旅行社合作,开辟福州至新加坡的旅游包机航线。1992年4月,省中国旅行社、省国际旅游航空服务公司等单位联合开辟福州至马来西亚古晋的旅游包机航线。厦门国旅社与香港华南旅游公司合作,代理港龙航空公司厦门-香港-新加坡包机业务,并于1992年7月至10月,与台湾东亚旅行社合作,.开设台北-马尼拉-厦门临时包机,上午从台北起飞,乘客在马尼拉不出机场,飞机换个航班号,就直飞厦门。
  在开辟旅游包机的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武夷山航线。1986年1月,省经济技术协作公司在空军支持下,开设福州至崇安的临时短期包机,但因机场条件限制,只能飞伊尔14一类的小飞机,境外旅游者不愿乘坐,前后只飞了29个航班。1988年,省人民政府专门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和驻闽空军的负责同志,到崇安赤石机场实地考察,召开现场会,研究尽快开辟武夷山旅游航线的问题。1989年5月,福州至武夷山的旅游包机航线再次开通,每周2个航班。
  1991年10月,省国际旅游航空服务公司和中国联航福建公司等单位联合开辟了武夷山旅游包机三角航线,具体航程是福州-武夷山-杭州-武夷山-厦门-武夷山-福州,每周二、四、六飞行,武夷山机场由每周起降2个航次增加到20个航次。台湾东南旅行社和东亚旅行社,根据武夷山旅游包机的航班安排,先期推出“武夷山仙境之旅”系列旅游线路10多条,印成旅游宣传小册子广为散发,并在台湾《中国时报》、《新生报》等报刊和电视台上大做广告,以“全程采用飞机进出武夷山”为招徕,吸引台胞来闽旅游。第四季度,武夷山接待境外旅游者7670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0.7%,客房出租率比头9个月提高近20个百分点,出现淡季不淡的景象。
  1993年,总投资1亿元的武夷山机场扩建工程完工,年吞吐客流量可达40万人次,开始飞正式航班。同时,国务院批准武夷山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1995年,武夷山机场开通香港、深圳、汕头、上海、厦门、福州、杭州、北京、广州等9条航线,全年安全起降航班2220架次,运送旅客15.4万人次。
  二、旅游专列与包厢
  铁路运输具有运输量大、费用低的特点,是国内旅客主要的交通工具。福建全省铁路营业里程1096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里程705公里。以厦门、福州为起点的鹰厦、外福两条铁路,与全国铁路网连结,每天都有开往鹰潭、上海、南京、杭州、南昌、广州、北京、合肥等城市的旅客列车。华东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鹰厦铁路,1993年全线开通。1993年11月,成立福建省地方铁路建设开发总公司。1994年10月,开行福州至北京的全空调旅客列车。第二条出省通道横南铁路完成南平至建瓯段。但福建省省内铁路仅有每万人0.34公里的拥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铁路交通的压力很大。
  各级旅游部门积极配合铁路部门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1984年,在福州-南平、厦门-邵武间增挂旅游软座车厢。1986年,省中国旅行社、省旅游公司联合承包营运福州至南平特快软座包厢;1987年,福州往返南平的旅游包厢增设空调;1988年5月,改为武夷号旅游专列,每日上午由福州至南平,下午返回。三明、永安、邵武等地旅游部门多方集资,购买火车车厢,增挂旅游包厢。铁路部门也在福州-厦门列车上加挂旅游车厢。1991年,省旅游部门还与铁路部门协商,保证上海至上饶的往返旅游挂车。
  为适应游客到武夷山、金湖、玉华洞等地旅游的需求,福州铁路分局于1995年9月起,隔日开行福州至邵武全卧铺普快旅游临客列车,编组10辆,单程运客510人,全程运行8小时50分。同年10月28日,永安至福州的永安号专列开通(原为福州-厦门-杭州-福州旅游包厢)。
  三、旅游公路交通
  公路交通是旅游者进入旅游景点,进行观光游览的必要条件,具有灵活、方便、随意性强的特点。福建全省有5条国道、29条省道以及众多的县乡公路。1995年,全省公路里程达46574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72公里,二级公路2210公里。先后完成福州至马尾一级公路扩建、福州至厦门二级公路改建、漳州至诏安分水关公路改建等工程,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并正着手兴建改造福厦高速公路等。但除福厦线外,其他公路大多是盘山公路,路况不好,技术等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各地都多方筹集资金进行旅游公路建设。1986年11月竣工使用的江星旅游公路(建阳江坊至武夷山星村),就是由省、地、县、乡多方集资修建的。这条路全长38.78公里,全部按国家规定的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标准修建,使邵武市至武夷山市的行程由原来的137公里缩短到96公里。
  1987年,南平也建成路面宽3.5米,全长3.74公里的安坎旅游公路。1988年,邵武通往武夷、长乐县城通往下沙度假村等多条公路铺上柏油路面,改善路况和行车条件。于1989年建成的全长3.88公里的鼓浪屿环岛公路,利用天然地形,穿山凿洞,临海架桥,凭岩设景,将鼓浪屿优美的海岸和岛上的景点联成一线,形成新的游览规模。1992年,龙岩投资100多万元改建通往省级风景名胜区龙硿洞的公路。
  1995年,屏南县铺设通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鸳鸯溪白水洋景区的5公里柏油路面。年底,由永定县城通往土楼旅游区的旅游公路永湖线全线贯通,该线全长36公里,原路况标准低,弯多坡陡,当地政府投入2300多万元,历时2年,按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沥青路面改建完工。全省景区内道路也在逐渐完善中。
  随着城乡公路网的不断延伸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全省的旅游车辆增长很快。1984年,各地相继成立旅游车队,开设至深圳等地的旅游班车,并开展出租汽车业务,各种旅游车辆比上年增长66.4%,其中空调车增长1.2倍。1985年底,全省就有旅游营运车辆1300多部,比1983年增长5倍,其中经营深圳客运的单位和个体户多达46家,拥有大、中型客车250多部,座位9000多个。全省每天往返深圳、拱北的旅游班车20多班,营运能力超过客源。
  1991年,全省旅游部门拥有车辆1199部,其中大型客车202部,中型客车187部,小型客车629部,还联合交通等有关部门,开通福州至香港的直达旅游大巴。1992年,全省旅游部门有各种空调旅游汽车1200多部,座位1.6万多个,其中还不包括其他部门以及集体、个体运输单位所拥有的空调旅游车。1995年,全省有公路营运客车26000多部,其中旅游部门有接待车辆1105部。
  旅游班车不断增加,线路不断延长。如1994年4月,开通石狮至江西上饶的旅游班车线路,全程784公里;随后,又开通石狮至郑州的班车,全长2100多公里,途经泉州、福州、南京、亳县、开封等地,可游览众多的旅游点。
  四、水上旅游交通
  港口码头福建天然良港众多,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2个。已开发使用和在建的客运码头有十几个,著名的有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港、东山港等,较大的客运泊位有厦门和平码头2个万吨级泊位、福州马尾7500吨级泊位,以及泉州后渚港和东山岛2个5000吨级客货码头。1989年,还修建莆田文甲至湄洲岛的300吨级车、客轮渡码头,方便去湄洲妈祖庙进香朝拜的游客。
  客轮航线1949年前,就有华侨集资购船,开展厦门至南洋的海上客运业务,如最早来往厦门与新加坡之间的有“和平号”、“漳福建”、“漳海澄”等客轮。
  1979年12月,省轮船公司与香港益丰船务有限公司合营的“鼓浪屿”号客轮,经过4次厦门至香港的试航,于1980年元旦首航。第二年,“集美”号客轮也投入营运。2条轮船每周往返厦门-香港4个航次,当年运送出入境旅客6_3万人次,1988年增加到11.84万人次。1988年9月28日,97名台胞还从基隆动身,经日本那霸转乘“海樱”号客轮抵达厦门。1987年,泉州就有客轮试航香港。1993年12月,泉州往返香港的海上航线正式通航,使著名侨乡又多一条出入境通道。1994年12月,.福州至香港客运航线首航。“福建号”客轮每周五上午10点,从福州开往香港,周六晚上9点从香港开回福州,航时约30个小时。该轮5000吨级,有360个铺位,设有舞厅、游泳池、贵宾舱等。1995年5月,作为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福建省创汇农业试验区的东山县至香港的海上客运航线通航。
  省内还辟有每周福州-三沙-上海、上海-厦门-广州海上客运航线。
  国际游船1980年,厦门就开始接待国际游船,1985年,福州、厦门客运码头相继对大型国际游船开放。至1992年,仅厦门港先后接待的国际豪华游船就有70多航次,游客近2万人次。
  第四节 商品开发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商品开发也取得一定成绩。
  旅游商品品种由单一走向多样,除工艺品外,还有纪念品、日用品、食品、收藏品和中成药等。旅游商品经营主体多元化,由少数的友谊商店、侨汇商店发展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营者等共同经营。全省已有以旅游商品贸易为主的旅游服务公司24家,旅游购物定点商店28家。三星级以上饭店都设有购物商场,福州、厦门设立免税商场,各地还建起不少旅游商品生产厂家。旅游商品销售创汇收入1982年为1097.96万美元,1993年,达到6250.11万美元,约等于1982年的5.69倍。
  旅游商品销售创汇的增长低于旅游创汇总数的增长,因此所占比重逐年下降,1982年占70%,1993年只占38%(1994年、1995年旅游商品创汇没有单独统计)。
  一、生产与销售
  福建省旅游部门坚持以旅游为主,走旅、工、贸相结合的道路,搞好旅游商品的生产与销售。
  1983年,省政府批准成立福建省旅游服务公司(又名中国旅游服务公司福建省公司,后改为福建省旅游贸易公司)。1985年,该公司派人到山西太原参加全国旅游产品交流会,推销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实用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福州也组织专业人员到全国主要风景区写生,然后用贝雕、软木画等地方工艺来表现各地名胜,生产的旅游山水贝雕一次就订货2万个。
  1986年,福州市旅游局利用地方特种工艺和原材料,组织制作20多种旅游工艺品,并与福州市美术瓷厂、平潭贝雕厂等单位联营,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省旅游服务公司与二轻等部门合作,生产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国内货源从原来的85种增加到264种,还和港商、省国防工办合作生产浮雕壁纸,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填补国内旅游产品的一项空白。
  1987年,省旅游服务公司承办全国第8次旅游产品订货会,扶持长泰县开发鲜芦柑果汁等饮料。1988年,该公司不断开拓新业务,提出“和气生财、互利互惠、重义薄利、艰苦创业”的经营原则,以贸易为先导,以实业为基础,在“包”字上做文章,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还兴办马尾购物中心,与台商、港商合资的福贝墙纸厂,当年获利700万元,发展为我国主营旅游商品较有影响的省级公司。厦门市利用每年接待10多艘国际游船的机会,认真研究不同国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游客的购物倾向,以组织大宗、高档、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为主,积极引导游客购物。三明市旅游局、宁化县酒厂和福州旅游饭店总经理联谊会,还在福州举办张弓大曲品尝会,推广旅游低度白酒。
  1988年,组建省旅游实业公司,与台商合作的福履鞋厂第一条生产线3月开工,产品全部销往国外。福安、霞浦、周宁、将乐、永安、泰宁、明溪等县市,也相继成立旅游服务公司,利用周转金和自筹资金,发展旅游商品生产。旅游部门还积极宣传福建省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为台胞来大陆贸易投资穿针引线,搭桥铺路。如在接待一个台胞旅行团时,了解到团员中有银行家、地产商和制鞋业老板,他们也想来大陆投资贸易,就积极协助他们与有关部门联系。最后这个团的客人在厦门确定买地建厂的意向,并表示要投资50万美元在厦门办银行,还在福州签订50万双鞋子的订货合同。
  1989年,福贝塑胶厂投入试生产,生产的PU革产品质量合乎设计标准。省旅游服务公司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营业额和利润额仍然保持1988年水平。该公司还开办国内首家旅游哑语商场,主要经营富有福建特色的工艺品等,兼营“香港开单,内地提货”业务,既安排残疾人就业,又能以独特的哑语经营方式吸引顾客,受到社会的欢迎。
  1992年,省旅游局协助旅游企业,向省财政厅借贷临时旅游周转金700多万元,用于商品开发。省国际旅游航空服务公司先后就创办洗车线、鲜花店、射击场等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成立中美合资的福域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全年营业额达1771万元,创汇966万元,实现税利653万元。省中旅社努力开拓房地产、仓储、保税商店等业务,省青旅社投资50万元与青旅总社等单位联营房地产。莆田市旅游部门与港商合资成立湄安旅游工艺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50万美元,制作销售具有妈祖特色的木雕、陶瓷、金属等旅游工艺品。宁德地区旅游部门创办太姥山旅游经济总公司、霞浦挂毯厂、周宁旅游工艺品厂等经济实体,开展多元化经营。厦门、福州、三明等地市也积极贯彻以旅为主,旅工贸齐发展的方针,增强旅游企业实力。
  福建旅游企业集团所属合资企业也有新发展,其中福贝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狠抓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福履鞋厂从依赖客户到自我设计自我开发,扭亏为盈,创利20万元;福贝塑胶公司抓内部管理,抓产品质量,抓新产品开发,抓市场开拓,抓增产节支,产量达188_5万码,产值为3467万元,弥补往年亏损200多万元。
  为了配合“’93中国山水风光旅游年”活动,省旅游局与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省轻工厅、省二轻厅、省商业厅,于1993年在福州举办“’93中国福建旅游商品交易会”。省委书记陈光毅、省长贾庆林参观交易会预展和展览,全国侨联主席庄炎林,全国政协常委陈彬藩,副省长王建双、张家坤,省政协副主席刘金美、卢浩然,原省政协副主席许集美及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100多人参加开幕式。这是本省首次单独举办旅游商品交易会,共设有132个国际标准展位。省内外200多个厂家、公司按地区或系统分为14个展团参加交易会,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泉州展团,共有23个展位;省外展团包括来自上海、广州、天津、海南、河北、浙江、江苏、江西等省市的16个厂家和公司;海外展团主要是香港、台湾的厂商。参展商品分为旅游用品、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等3大类,共有2000多个品种,其中既有福州脱胎漆器、寿山石雕、漳州片仔癀等蜚声中外的名牌产品,也有珠宝首饰、化妆品、装饰材料、服装鞋帽、饮料瓜果等商品中的后起之秀。在6天的展销中,接待海内外顾客6万多人次,总成交额4000多万元人民币,第一天的成交额就达1200多万元,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1994年,各旅游企业继续搞好旅工贸结合、多元化经营。省青旅在香港经营物业,获利160万元。厦青旅开设礼品调剂商场,经营回收、出售各种礼品、精品及各类旅游商品。
  为了提高我省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水平,增加旅游商品创汇,1995年,成立福建省旅游商品同业协会,开展与旅游商品有关的调研、规划、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
  全省经国家旅游局、国内贸易部、中国轻工总会和中国纺织总会审定公布的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11家,其中第一批公布的6家:福州市雕刻工艺品总厂(寿山石雕)、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漆器)、福贝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壁纸)、福建福履鞋业有限公司(鞋)、厦门市珠绣拖鞋厂(拖鞋)、南平针织总厂(服装);第二批公布的5家:福建省五洲太子参实业有限公司(太子参精)、厦门市华特旅游用品厂(饭店用品)、漳州市化学品厂(片仔癀珍珠膏、珍珠霜)、漳州香料总厂(风油精、无极膏)、漳州市八宝印泥厂(八宝印泥)。
  二、名优商品评选
  1987年,省旅游服务公司会同省工艺美术工业公司、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在全省征集旅游纪念品稿件,在应征的150多种稿件中评出15件(套)优秀奖。
  1992年,福贝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KOK富丽牌PVC系列高级壁纸,在国家质量监督局全国壁纸抽检评比中,荣获国优产品第一名。10月,推选旅游产品,参加由国家旅游局、轻工业部、商业部、纺织工业部在河南郑州联合举办的“92中国旅游购物节”旅游商品“天马奖”评选活动,其中富丽牌高级壁纸和漳州市八宝印泥厂生产的八宝印泥、永泰县蜜饯厂生产的方广岩、水仙花牌化核嘉应子等3种产品获金奖,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生产的飞马牌红刷丝鸡心瓶、康宁天然矿泉水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康思宁牌偏硅酸型天然矿泉水、龙岩市食品厂生产的采茶灯牌低糖番薯脯等3种产品获银奖,妈祖纪念币、金角牌陶面具、新路牌运动鞋、闽鹤牌毛峰茉莉花茶、三山牌猪肉脯、戴云牌春风茉莉花茶、闽泉牌狮山矿泉水、地球牌古铜色仿古敦型糖罐、金角牌纸塑面具、方广岩和水仙花牌黄(红)梅李、地球牌雕填青花碗、航空牌太阳能空调帽、岳口牌矿泉水、斯达郎牌防寒服装系列、健运牌针织服装系列、陈香木屑手指脸谱和胸谱等17种产品获优秀奖。
  为促进旅游商品生产发展,省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在参加“’93中国福建旅游商品交易会”的旅游商品中,评选“’93福建省选定优秀旅游商品”,有46个厂家的厂品获“优秀旅游商品”证书,其中旅游工艺品类的优秀商品有: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生产的地球牌脱胎漆碗、脱胎雕填漆碗,厦门市工艺美术厂生产的漆线雕盘,厦门市珠绣拖鞋厂生产的水晶牌珠绣拖鞋,惠安县崇武五峰兴福石雕厂生产的石雕精品(影雕、茶壶),石狮市水头华颐工艺厂生产的纪念牌,明溪县鑫发宝石加工厂生产的蓝宝石、锆石、紫牙乌等,建阳县徐市旅游工艺品厂生产的香木挂扇,武夷山市车木工艺厂生产的鹰嘴岩牌鹰,漳州市八宝印泥厂生产的八宝牌印泥。
  旅游食品类的优秀商品有:漳州片仔癀集团公司生产的片仔癀牌茵胆平肝胶囊,漳州矿泉水联合开发公司生产的皇宝牌太空水,漳州通灵米麸厂生产的小博士牌营养蛋奶米麸,东山县东方海产食品公司生产的东方牌鱼王,石狮市祥芝水产食品开发公司生产的铁民牌鲜烤虾,泉州五丰美科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五丰美牌即溶姜茶、即溶咖啡,沙县食品厂生产的金沙板鸭,三明市旅游服务公司生产的天马牌绞股蓝茶,省阳光天然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康寿牌250毫升易拉罐中华猕猴桃汁,建瓯酒厂生产的福茅牌酒,建阳茶厂生产的擎天岩牌寿眉南参茶,莆田啤酒厂生产的12°雪津啤酒,厦门食品厂生产的白鹭牌果汁软糖、蛋花酥、夹心巧克力、花生酥,福鼎中美食品厂生产的中美牌槟榔芋粉、槟榔芋片,福建(柘荣)五洲太子参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皇童牌中国太子参精,闽东富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富荣牌太子宝冲剂,连城县冠豸山旅游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红心地瓜干条片,永定啤酒厂生产的夏仙牌啤酒,和宝(福州)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和宝250毫升易拉罐水蜜桃汁,永泰县蜜饯厂生产的方广岩牌化核加应子、红黄梅李。
  旅游用品类的优秀商品有:福贝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KOK壁纸,漳州无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水仙牌无极膏,漳州市化学品厂生产的皇后牌片仔癀珍珠膏、霜,漳州市香料总厂生产的水仙牌风油精,厦门市华特旅游用品厂生产的华特牌宾馆、酒店客房一次性用品,厦门欧拜克自行车公司生产的26”山地车(MTB男18速),石狮市天然工贸联合公司生产的天然牌旅游雨衣,泉州市凤星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EVA—次成型箱,石狮市中闽万得福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的闽狮牌亇仔女套装,晋江同仁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同仁牌针织男女T恤衫,尤溪县宏达竹木制品厂生产的宏达牌竹凉席,宁德华晶瓷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仿玉瓷珠保健座垫,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的NANFU、LR6碱性5号电池,南平大展竹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大雁牌滚滑溜板、海滩球拍,莆田市嘉业仿瓷餐具有限公司生产的嘉业牌密胺美耐皿餐具,龙岩毛巾厂生产的喜鹊牌毛巾(4件),龙岩佳丽纺织装饰用品公司生产的佳丽斯牌06011全棉斜纹漂白床单、被套、枕套、台布、餐巾。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福建省志·旅游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的专业分志。全志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两大部分,大体上第一、二章为旅游资源部分,其余为旅游发展部分。第一章旅游景区,各片的介绍一般先列旅游中心城市或主要旅游景区所在地的旅游点,然后列出其它地区的旅游点;同一地的旅游点先列自然景观为主的,再列人文景观为主的;同类景观则按其等级顺序排列。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