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宁德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522
颗粒名称: 二、宁德片
分类号: K928.705.7
页数: 13
页码: 84-96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境内闽东北区福宁德片旅游景点情况,本片主要旅游景区(点)包括太姥山、霍童支提山、三都澳、南漈山、九龙漈瀑布、鲤鱼溪、鸳鸯溪、柏柱洋、廉村、富春公园、赤岸、翠屏湖、临水宫、南山、东山。
关键词: 旅游景区 宁德片 福建省

内容

宁德地区位于福建东北部,东临东海,西邻武夷山,俗称闽东。面积12905平方公里,辖宁德、福安、福鼎、霞浦、古田、屏南、寿宁、周宁、柘荣等9个县(市),行署所在地宁德市。人口309.34万人,其中畲族人口15_8万人,居全国之冠。
  晋太康三年(282年)开始设温麻县,唐代改为长溪县,元代升为福宁州。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改为福宁府,为福建八府之一。1950年设福安专区。1970年,专署由福安迁宁德,改称宁德地区。
  宁德地形属丘陵山地,沿海有狭长的小平原,海岸线长达1000多公里。鹫峰山和太姥山二条山脉分别斜贯西北部和中部,千米高峰连绵,其中最高峰为寿宁的山羊尖,海拔1649米。区内主要溪流有长溪、霍童溪、古田溪。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7至19.3摄氏度。最佳旅游季节为4至12月。
  宁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非常好,旅游资源已得到初步开发。福鼎太姥山、屏南鸳鸯溪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周宁鲤鱼溪、九龙漈瀑布,宁德支提山、三都澳,古田翠屏湖等都有鲜明的特色。历代名人朱熹、陆游、戚继光、唐伯虎等都在这里留下文物和遗迹。闽东还是革命老区,保留不少红色史迹,是缅怀先烈、进行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104国道贯穿全区南北,乡以上全部都通了汽车。福州至来舟的铁路从古田通过,上海至福州的客轮在霞浦三沙停靠。
  全区有中低档饭店15家,床位3237张,三类旅行社3家,旅游定点生产厂家4家(其中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1家),4个市县开办职高旅游班。陆续推出空海和尚入唐之路、畲族风情游、临水宫朝圣等旅游线路。1986年至1995年,接待境外旅游者3.6万人次,创汇296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771万人次,回笼人民币3_1亿元。
  本片主要旅游景区(点):
  太姥山-霍童支提山-三都澳-南漈山-九龙漈瀑布-鲤鱼溪-鸳鸯溪-柏柱洋-廉村-富春公园-赤岸-翠屏湖-临水宫-南山-东山。
  (一)太姥山
  在福鼎市秦屿镇、市区东南45公里处。海拔1008米,景区面积300平方公里,其中游览面积100平方公里。1987年,被评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传说太姥山原名“才山”,尧帝时,山下才堡村有一女子种兰于山中,后得道乘龙升天。尧帝出巡登山,见到她正坐在岩石上,容颜很象自己的母亲,就封她为太母。才山因此被人称为太母山。汉东方朔奉武帝之命授天下名山时,太母山被册封为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改“母”为“姥”,才名为太姥山。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封太姥山为东岳,与西岳武夷山并列。
  太姥山是燕山运动晚期,由地下岩浆上升侵人而形成的。这里峰峦险峻,怪石嵯峨,窿洞幽致,云雾缭绕。古人赞曰:“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主要旅游景区有国兴寺、葫芦洞、一片瓦、九鲤朝天、香山寺、白云寺、天门寺、九鲤溪等。
  国兴寺景区,主要旅游景点有国兴寺、唐石塔、十八罗汉岩、仙人锯板、玉湖庵、萨公岭和棋盘石等。
  国兴寺,在太姥山脚,当地人称为下院,始建于唐乾符四年(877年)。“宫殿瑰丽,壁嶂柱础,尽皆玄晶”,为昔时朝太姥者必憩之所。宋淳祐四年(1244年)毁,清末重修,殿宇近似民房,遗址上现还存留着具有唐代风格的7根大石柱(原有360根)和部分人物鸟兽石刻。寺左山上的唐石塔又称楞伽宝塔,七级八角实心,与国兴寺同时修建。
  附近的玉湖庵相传为朱熹草堂遗址。朱熹曾在这里的“太姥第一洞”璇玑洞中隐居,并注释《中庸》一书。
  西面的十八罗汉岩,以一堵铁青色的岩屏横亘南北,磊磊峰石,拔地擎天,好似五百罗汉跃跃登天;“仙人锯板”,则如一座巨大的石屏,从上到下,被整整齐齐地锯成3片,边上一片是粗糙的板皮,中间两片是上好的板料,板皮内还有一只硕大的“甲鱼”,从上往下爬。
  所经萨公岭路,是民国18年(1929年)海军上将萨镇冰修建的步游道。
  葫芦洞景区,在国兴寺南边,主要旅游景点有葫芦洞、将军十八洞、观山台、观海台、龙须岭、“蹲猴观海”、“金猫扑鼠”、“玉兔听潮”、迎仙台、拨云峰、“玉猴照镜”、“和尚讲经”等。
  葫芦洞全长11公里,洞中有谷地,可容数百人。宋时建有楼阁,后毁,现遗址尚残存宋瓦。将军十八洞,洞顶有3石,分别形似将军鞋、将军剑、将军帽,又因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故名。“金猫扑鼠”,为一巨石顶天而立,上有2石,大者如猫,小者如鼠,形似金猫扑鼠。夫妻峰,如一对久别重逢的情侣,正在倾诉衷肠。登上观海台,则可眺望海上风光。
  紧挨着是一片瓦景区,主要旅游景点有一片瓦、一线天、白马洞、兰溪、太姥墓、鸿雪洞、飞仙峰、“金龟爬壁”、“金鸡报晓”、八戒石、福成洞、落星洞等。
  一片瓦,又称半云洞,一块巨石覆盖如瓦,构成洞屋。内设庵,名岩洞庵,俗称一片瓦寺,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僧人如镜所建。
  一线天,洞长60米,窄仅容足,行者侧身,仰视天光,仅余一线。出口处,一石挡道,称“卡脖子石”,须矮下身子,小心对准位置方能通过。
  鸿雪洞,深800米,传说是太母炼丹处。洞内有丹井,洞口有“鸿雪洞”、“天琢玄岩”和“法轮常转”等石刻。洞顶有株岩茶,干粗如碗,高丈余,人称“绿雪芽”,性寒,传说功同犀角。
  一片瓦顶有一奇峰,相传太姥娘娘在此升天而去,故称“飞仙峰”,也叫升天石。上有石如龟形,作上爬状,栩栩如生,命名“金龟爬壁”。
  落星洞,又称坠星洞,长70米,宽1.6~2.2米,因洞口省巨石悬空如殒星而得名。
  一片瓦西边是九鲤朝天景区,主要旅游景点有“九鲤朝天”、观景台、伤心岩、“三声应”、“二佛谈经”、“双象驮印”、“三折腰”、滴水洞、七星洞、连海洞、“沙弥拜月”等。
  “九鲤朝天”由一排绵亘数百米的巨岩组成,岩高100多米,活象九条鲤鱼从水中跃起、向天空窜去。
  北望为“二佛谈经”,只见二石如佛,面对东海,左边的右手捧一卷经书,右边的垂手而立,作聆听状。
  “三折腰”,人过此处,需折腰而过,如此凡三折,故称。
  西行为七星洞,这是一条奇特的石弄,宽处最多并排走两个人,石弄顶上悬挂着7块石头,欲坠不坠,人称“七星”。附近的滴水洞有五六层楼高,洞顶滴水,常年不断。
  白云寺景区,位处太姥山中心偏西,主要旅游景点有白云寺、摩霄峰、新月峰、观日台、“仙女献花”、摩尼宫、慧明塔、“石船”、合掌岩、“石鼓”、“仙人足”、“蛤蟆含钱树”、白云洞、流米岩、“弥勒坦腹”、大龙潭洞、乌龙岗、龙珠岗、龙井、“七声应”等。
  白云寺是白云禅师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创建,在太姥山14个寺院中历史最为悠久,因其位于摩霄峰南侧,故又称“摩霄庵”,建筑外形颇像居家的大院落。
  摩霄峰又名覆鼎峰,海拔917米,为太姥山主峰。峰顶平坦开阔,面积2万多平方米。摩霄宫、“石船”、金沙滩、柱天石、仰天湖、“仙女献花”等景点均在峰顶。
  东边的龙珠岗,有巨石如龙珠,下覆一泓清泉,常年不干,人称“龙液”,岗上有二石构成的门洞,如花瓶,人称“龙门洞”。岗上还有“仙翁对奕”、“金钟挂壁”、“弥勒坦腹”、“仙人椅”等景点。龙门北边的大龙潭洞,又名“龙井”,由危石拱累,下临千仞。
  南边的香山寺景区,主要旅游景点有香山寺、犀牛洞、陀九岭、望仙桥、“犀牛望月”、状元帽、四折瀑布、蝙蝠洞等。
  香山寺建于1981年,寺右有巨石如犀牛,牛口进去便是洞,故名犀牛洞。陀九岭,也叫“天梯岭”,为步游道,宋王头陀修造。全长600多米,有1017级石阶。望仙桥,别名“御风桥”,俗称“天桥”,桥长5.2米,宽1.27米,桥面铺青石板,下为万丈深渊,两侧为悬崖峭壁。蝙蝠洞,原为蝙蝠聚居的岩洞,现辟为庵,洞内有矿泉水。
  西面的天门寺景区,主要旅游景点有天门寺、天门岭、“韦驮把天门”、牛背岭、牛背石、水清莲花峰、韦驮洞、白猴石、罗汉洞、“观音坐莲”、“天门一条街”等。
  天门寺,始建于唐,原为驿站,明万历二年(1574年)重修。牛背岭,长3公里,因状似牛背,故名。这是太姥山最奇险的一个景点,一条石阶道有上万级,中有巨石,横卧幽谷之间,有如牛脊骨,旁临深渊。南边的韦驮洞,洞道曲折迂回,长达数十米,内有清泉,终年不断。
  山后的九鲤溪景区以水为胜。
  九鲤溪,又名赤溪,位于太姥山西麓,长25.86公里。下游流经霞浦县境内,又称杨家溪。沿溪有渡头、钱大王、下洋、坪洋、溪口瀑布、龙亭瀑布等景观。溪流两岸,青山重回,绿树葱茏,怪石林立,碧水澄澈。乘竹筏顺流而下,跌宕飘忽,惊而不险,沿途可观赏小玉女峰、“仙人望月”、“迎仙船”、“观音坐莲”等山石景观。钱大王浅滩溪流湍急,下坪洋水面竹筏齐驱,渡头村寨枫林似火,平添几分情趣。溪口瀑布,落差60米,飞流直下,声震千米之外。龙亭瀑布,落差120米,瀑布中分两束,呈“人”字形。人在筏上仰望飞瀑,若银河从天而倾;俯看倒影,如素练望空而抛。
  太姥山一带还有潋城城堡、灵峰古寺和睛川湾、大小筼筜等海滨游览区。
  潋城城堡在秦屿镇潋城村,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用于防御倭寇。城堡周长1127米,高5.6米,厚4.6米,设东、西、南三个城门,至今保存完好。东门内有宋代建的泗洲文佛石屋,城中有三官堂、猴仙宫、杨楫家庙等古迹。南宋时,著名史学家郑樵、理学家朱熹先后在此讲学。
  城中的灵峰寺,始建于唐咸通元年(860年),宋时火焚后重建,明天启七年(1627年)再修。寺内现存唐宋年间石浮雕40多块,造型优美,线条有力。寺四周林木清幽,泉水甘洌。
  与太姥山隔海相望的福瑶列岛,包括大嵛山、小嵛山、鸳鸯岛等13个岛屿。大嵛山又称嵛山岛,面积28.8公里。主要旅游景点有“天湖泛彩”、“蚁舟夕照”、“沙滩奇纹”、“南国天山”、“白莲飞瀑”、“海角晴空”等,其中天湖草场有万余亩,故称“南国天山”。
  太姥山临海而立,石奇、洞异、峰险、云雾多,被誉为“海上仙都”,必看的旅游景点有“金龟爬壁”、“金猫捕鼠”、“二佛念经”、“九鲤朝天”、白云寺、一线天、七星洞等,如有时间还可一游九鲤溪。
  福鼎县城到秦屿镇每日都有班车,也可从霞浦直接到秦屿,然后乘出租三轮摩托、面包车或徒步上山。
  (二)霍童支提山
  在宁德市西北的霍童、洪口、虎〓三个乡镇境内,距市区40多公里。景区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霍童溪水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主峰华顶峰海拔1139米。
  1991年,被评为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游览区可分为霍童洞天、支提胜场、瀛洲击和那罗延窟等。
  霍童,原名霍山。汉《列仙传》载,周时有一位名叫霍桐的仙人居此,故名霍桐山。宋《太平寰宇记》云:“列仙霍童游处,天宝六年(747)敕改为霍童山,亦曰游仙山”。唐玄宗所题“霍童洞天”石碣虽已断折,仍存于霍童镇老人会。主要旅游景点有大、小童峰,霍林洞,摘星台等。
  早在三国时期,霍童山就很有名气。梁大通二年(528年),建有规模宏伟的鹤林宫。据史书记载,自周至唐有韩众、茅盈、左慈、葛玄、郑思远、王玄甫、褚伯玉、陶弘景等20多位著名的道家修练于此,使该山名闻全国,故有“未登霍童空对仙”之说。唐著名学者、道士司马承祯曾到此山炼丹,著《天地宫府图》云:“三十六洞天中之第一霍桐,又名霍林洞天”。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将霍童山列为全国三十六小洞天之首。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十七的《洞天福地》,也将霍童山列为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一洞天”。明代,泉州人何乔远撰的《闽书》云:“宁德洞天最方舆,视武夷无所让”。清人所著《闽都别记》也说:“闽境之山,西则武夷,东则霍童”。在双髻峰脚下的福建历史名刹支提寺,原名华严寺,又称华藏寺,为宋开宝四年(971年)吴越王钱弘俶所建。支提,梵语意为“聚集福德”。佛教经典《华严经》载:“东南方有山名曰支提,有天冠菩萨与其眷属一千人常住说法”。古有“不到支提枉为僧”之语。历代帝王曾4次敕赐寺名,5次钦差太监赐物修寺。历代僧侣云游也多至此寺,全盛时期住僧达千余人。支提山因此曾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佛教名山”。现寺是明永乐五年(1407年)重修,赐名华藏寺,山门有御赐匾额“天下第一山”。民国23年(1934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这里诞生。1983年,被列为汉族地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198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的珍贵文物有:永乐年间,明成祖的仁孝皇后所赐铁铸天冠菩萨坐像947尊(原为1000尊),每尊高约0.3米,重约10公斤,其形态或合掌,或结三昧印,或结跏趺坐,呈听法或说法状;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御赐的铜铸鎏金大毗卢遮那佛像一尊,高2.5米,重约500多公斤,莲座有千叶莲花,每一莲瓣有一尊小佛像,表示佛的应身;万历年间,明神宗御赐的五爪金龙紫衣袈裟;万历年间,御赐的明正统五年(1431年)内府刊本《北藏经》6780卷。
  支提寺所处的支提山,绵亘25公里,海拔800多米。《宁德支提寺图志》载:“远近罗列凡九十九峰,绵亘幽深,人迹莫到。杖履所及者四十有八峰”。主要有大童、华顶、狮子和双髻等4大山峰。另外,还有十五岩、九岭、六洞、五石、四台、四湖、四潭、四泉、四池等。峰岩奇特,洞壑玲珑。石棋盘、五龙潭、钓月桥、号猿岩、忘归石、晒衣岩、袈裟岩、雨花岩、天冠说法台等景观,或以形似,或以传奇而驰名。
  瀛洲击水游览区,在洪口乡莒洲村,莒洲历史称古瀛洲。这里山高林密,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并以民风古朴著称。莹莹碧水之中,倒映着数十座类似湘西吊脚楼的木屋,依峭壁而建,层层而上,远望好似鱼鳞千叠。古老的石街,据记载有600多年历史。
  划舟顺流而下,沿溪40里,时而波平如镜,时而激浪飞溅,惊而不险,险而不危。若逆水行舟,纤夫号子,阵阵回荡,悦耳动听。被称为天下一绝的“独木冲浪”,构成独特壮观的精彩画面。只见数十个乡民,或老或少,各以独木为“舟”,手持细竹篙轻点左右,时而在浪花中穿行,时而在浪尖上飞奔,一根窄窄的圆木或毛竹仿佛被施了魔法,牢牢地贴在弄潮儿的脚下,令人叹为观止。还可以看见小小顽童表演悬崖跳水的绝技,他们毫无惧色地站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上,一个接一个地往深潭里跳,让人触目惊心。
  沿溪有“勒马回朝”、“金钟覆地”、“半卷珠帘”、“新娘下轿”、“龙珠浮动”、“鱼溪圣井”、“双虹饮洞”、“黄蜂出洞”以及“十八学士”、“石笋凌霄”、“金鸡报晓”、“梦笔生花”、“蟠桃献寿”、“八仙歇岩”等胜景。
  那罗延窟游览区主要由那罗寺、辟支岩和百丈岩等组成。
  那罗寺含在支提山狮子峰的石窟内,宋开宝六年(973年)始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重修。据(三山志〉记载:“石窟高可百寻,深广五十丈,上方若凿,下平如镜,群峰插汉,北涧奔流,别一乾坤,非复人世。”巨大的石窟,活象吼叫着的雄狮张着大口,两层木构、上无片瓦的那罗寺嵌在其中,小巧玲珑,独具特色。
  辟支岩,由“罗汉撞钟”、“观音织布”、“孤猿听月”、“锦鲤朝天”、“五鸟攀枝”、“九龙盘”、灵源洞、“珍珠帘”、袈裟岩等景点组成,其中以“珍珠帘”最为壮观。只见辟支岩岩顶上,有一脉山泉从崖口喷泻而下,在高空变幻为无数珍珠编串而成的一幅水帘,晶莹剔透,随风摇曳,千姿百态。
  霍童支提山奇峰拔地,溪流纵横,雄伟奇秀,素有“仙巢佛窟”之称,必看的旅游景观有支提寺和瀛洲击水。
  宁德市到支提山有公路通达。
  (三)三都澳
  又名三沙湾,在宁德市东南部,距城30公里,为闽东沿海的“出入门户,五邑咽喉”,海域面积714平方公里。由城澳半岛、官井洋、复鼎洋及三都、青山、斗帽、白匏、鸡公山等19个岛屿组成。水深波平,腹大口小,能停泊数十万吨巨轮。10公尺以上等深水域173平方公里,可开发深水岸线72公里,.均居世界首位。孙中山《建国方略》称之为世界“最深不冻良港”。
  早在唐朝以前,三都澳就已开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此设有宁德税务总口,下辖9个口岸。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正式开放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同年5.月8日,成立福海关。随后有美、英、法、俄、日及荷兰、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等13个国家的20家公司在三都设立子公司和商行。
  三都澳内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奇礁怪石,如“金龟驮珠”、“鲲鹏展翅”、“烈马回首”、“非洲大象”、“鸡笼屿”、“古猿人”、“笔架山”等。
  斗帽岛有一巨石,状如“螺壳”,高约2丈,外壳圆滑,壳内是空心的,可同时钻进五六个人,透过螺壳小孔,能观赏到官井洋的景致。青山岛虾荡尾东侧,有一石壁临海兀立,岩石石纹隐隐显出关云长骑马持刀的雄姿,阴霾雨雾时,由于水气折射,形象更加清晰,俗称“仙人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叶剑英、李先念、胡耀邦、陈毅、罗瑞卿等先后到三都澳视察观光。
  福州、宁德每日都有班车到三都澳。
  (四)南漈山
  在宁德县城关。有“天船泊涧”、“文笔书天”、“白龙吸雾”、“金蟾戏水”、“石门双峡”、“南漈飞淙”及“石下听泉”、“仙人面壁”、醉仙洞、玉龙潭、刘海台、桃源等数十处旅游景点。
  山腰玉龙潭的飞流,沿着百丈绝壁,奔泻而下,滚雪飞花,山鸣谷应,人称“南漈飞淙”。其左侧崖端,远望象高台,号为刘海台。台下谷底泉中,有3块巨岩,形似蟾蜍,昂首望瀑,白练似的飞流直冲蛙腹,为“刘海钓蟾”。台上磐石巨岩交错盘结,构成卍字形的幽洞,称“太极洞”。洞右高崖名临风岗,岗上有卧云阁,登之可尽情俯瞰三都澳风光。
  循流穿石即至“桃源”。周围一片桃林,中立寿星塑像,像前一块桃形巨岩,上镌“蟠桃”二字。石后另一座巨岩危置在一块小石之上,欲坠不坠,与“蟠桃”相倚而成洞穴。洞宽数丈,洞额题刻“听泉”二字。潺潺泉水,穿流其中,景称“石下听泉”。洞中一石,击之镗镗橐橐,声似木鱼。
  泉水下流成潭,围浸着船形巨石。岩的后部隆起成洞,状若船舱,称醉仙洞。洞顶一株桐树,枝叶撑张,宛如樯帆,号“天船泊涧”。潭岸上立有爱国诗人陆游的塑像。陆游于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为宁德县主簿,常到南漈山游览。
  塑像右边有一条石砌磴道,宽2米多,长约5公里,盘旋直上白鹤峰。这是福宁经罗源达省城的一条古官道的咽喉,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岭径上下,旧有“接官”、“御风”、“跨鹤”、“骖鸾”等5亭,如今只有遗迹残存。另有“海鹤雄视”、“鹤翥鸾翔”、“沧海一粟”、“海阔天空”、“天清海晏”等摩崖题刻,浑劲凝重。
  自山麓沿石磴道向南峰顶,有3座始建于宋代的古刹。山下为南漈堂,因位处飞泉之前,又称飞泉梵寺。前后两殿,随势高低,远观如重楼相承。传闻朱熹曾寄迹于此。山腰为龙湫寺,本名龙湫书院,原是宋时邑人黄怀川所筑的读书处。寺四周松竹荫护,丝萝垂翳,鸟唱泉吟,烟岚潭影。峰巅为南峰庵,晴时如天宫仙阙,雾罩若海市蜃楼。
  从宁德城关步行10分钟可达。
  (五)九龙漈瀑布
  在周宁县城东南13公里处。相传古时有九条蚊龙聚游于此,故称“九龙漈”。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在长约1000米的流程中,大小不等的13级瀑布曲折跌宕,形态各异,瀑瀑相连,总落差达300米。
  第二级瀑布最为状观,瀑高46.7米,宽76米,丰水期可达80多米。瀑流经陡峭的崖巅腾冲跌落,直泻深潭,腾起10多米高的怒涛,声如轰雷,震撼山谷,激化为一二百米远的迷蒙烟雾,弥漫山谷。若逢斜阳映照,幻成彩虹横空,斑斓耀眼。巨瀑右上方还有一个直径14米的潭穴镶嵌瀑间,人称“龙眼”。
  第三级瀑布称龙井瀑。瀑水由宽处急剧地变为窄束,拧汇成一股银柱。由山巅直坠谷底,显示“龙投深井”的惊险威势。接着“蚊龙”又从井底腾身而起,一头撞向前去,顷刻间被崖尖撕成两半,分别俯插而下,形成两根亮闪闪的“龙”牙,人称“龙牙瀑”。
  第七级瀑至第十级瀑,瀑瀑紧接,即为四叠瀑。四级瀑布落差达60多米,瀑间怪石嶙峋,状若“龙脊”、“龙角”、“龙甲”、“龙爪”、“龙珠”,形象逼真。
  第十三级瀑以下形成一个长达百余米的平静溪潭可泛舟观赏四周山景,如鸽子峰、卧龙峰、骆驼峰、金牛峰等。
  各级瀑布间修建石砌游道1500米,2个观瀑台及4个凉亭,道旁设置扶手栏杆,以便游客观赏。
  周宁县城有公路通九龙漈。
  (六)鲤鱼溪
  在周宁县城西5公里的浦源村,又名浦源溪。
  溪流穿村而过,长约500米,宽不到7米,深不过1米。溪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小桥,桥边有石阶叠砌的埠头,溪旁是石砌街道,街边是以木构为主的双层平房。村头有专门出售烤饼、爆米花棒作为鱼饲料的小铺。
  溪中漫游着七八千尾五颜六色的鲤鱼,大者有10多公斤,闻人声而至,见人影而聚,温顺如驯,活泼可爱。每当村姑在溪边洗涤食物器具,鲤鱼便成群结队围拢过来,竟相拖曳洗涤物而毫无惧意。常有游人以线系饼,垂入溪中,悬浮晃动,逗而嬉之,则饼动鱼随,彩鳞闪现,吞咽之声,唼喋可闻。早在宋代末年,从河南荥阳来浦源落户的郑氏祖先就在溪中放养鲤鱼,以去污垢,清溪水。明朝初年,村中立下规矩,禁止垂钓捕捞,违者严加惩处,从此村民概不捕食溪中鲤鱼,他乡之客也不敢觊觎。若有鱼死,村民则将其安葬于连理树下的鱼冢之中,淳朴的爱鱼村风世代相传,终于形成具有神奇色彩的鲤鱼保护区。如遇山洪暴发,溪中鲤鱼总是藏身石洞或紧咬溪边蒲草,不肯随波逐流而去。
  鲤鱼溪旁,创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郑氏宗祠形同古船靠岸,别具一格。祠中有千年古椿一株,树高10丈,干粗6围,树腹屮空,却枝叶茂盛,人以为神,美其名曰“灵樯”。
  在鲤鱼溪下游一个与溪相通的池沼,已辟为鲤鱼乐园。园中的鲤鱼仙姑塑象神态素雅,亭亭玉立。池塘中蓄养着许多鲤鱼,还有假山、喷泉、观鱼亭、九曲桥、伴月桥、荷叶汀步和螺旋形的游廊等设施,为古老的鲤鱼溪增添新的光彩。
  周宁县城有公路到鲤鱼溪。
  (七)鸳鸯溪
  即白岩溪,在屏南县城东北部约30公里的双溪镇宜洋村附近。1991年,被评为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评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鸳鸯溪流长18公里,由南向北跌落,连接白水洋、宜洋、太堡楼、刘公岩、鸳鸯湖等5个景区,总面积78.8平方公里,急流处气势磅礴,潭深处波平如镜。两岸山深林密,幽雅清静。早在100多.年前就发现有鸳鸯,每年秋季有上千只鸳鸯从北方飞来越冬。此外,在溪畔还生活着300多只猕猴。198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这里建立面积达15500多亩的中国第一个鸳鸯称猴自然保护区。
  主要旅游点有百丈漈水濂洞、仙宴谷、白水洋、“如来驾雾”、“双狮依偎”、“双龙抱珠”、“娘娘浴迹”、“美满窝”、“癞蛤蟆斜眼看鸳鸯”和三瀑(飘虹瀑、仓潭雄瀑、青蝶瀑)、四潭(长潭、九曲潭、印潭、瓮潭)、六岩(大白岩、六角岩、观音岩、弥勒岩、巨佛首岩、群蛇岩)、三滩(刀鞘滩、仙嬉滩、仓潭滩)、六猴王(猴王头、山压猴王、猴王洗浴、双猴争王、猴王照影)等,还有被誉为活化石的上楼72株连片水松林和南方少见的仙山万亩牧场。
  百丈漈水濂洞在鸳鸯溪中段,瀑流落差150多米,瀑面宽20多米,凌空射出近20米,清代宜洋武举张朝升称之为“漈水成烟”。它的特点是落差大,瀑面宽,水量足,不枯竭,可进洞仰看瀑帘。
  仙宴谷,又名鼎潭谷,是景点最为集中之处。峡谷中岩床平滑,巨石林立,峭壁相夹,月门洞开,险洞高悬。谷中有四潭如巨鼎相连,一道高瀑猛冲深潭,使潭中碧水如沸锅一般,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如来驾雾,在溪流中段的大白岩顶上远眺河谷,有一巨石似如来佛象,合掌抵颏高卧于山梁间;旁有观音岩,如观音足踏莲座,皆形神逼肖,若遇上云雾天气,恰似如来观音驱云而来。
  飘虹瀑,瀑高百米,分为三折,第二折略有斜面,风吹瀑布,在斜面游离,犹如彩虹飘飞。
  白水洋,又名仙耙溪,在鸳鸯溪上游,由古代火山沉积岩组成。人站在平坦的巨石拼成的水上广场上,水恰淹没脚背,波光潋艳,一片白炽,故称白水洋。最大的一块石头达3万平方米。最有特色的是8里水上长街、8万平方米水上广场和百米天然冲浪滑道。中下两个广场之间,有数条百米长的水上天然滑道,光滑如磨,赤身自上往下滑,不伤肌肤。其下的燕潭,是天然游泳池,旁边的沙滩和松竹滩,可容数百人日光浴。每年夏季,当地群众在这里举行水上田径运动会和水上趣味活动。
  鸳鸯溪以野生动物鸳鸯、猕猴和稀有植物为特色,融溪、瀑、峰、岩、洞、潭、雾等山水景观为一体,必到的旅游景点为白水洋、水濂洞和仙宴谷。
  (八)柏柱洋
  在距福安市区31公里的溪柄镇东南部,相传境内有一白色石柱,故名。主要旅游景点有狮峰、郑氏宗祠、红领巾水库等。
  狮峰,又称西峰,现称虎头山。在柏柱洋西南部,海拔298米,有狮子峰、卧牛石、双髻峰、石梯峰、九曲岭、合掌岭、“童子拜观音”、“飞蛇惊蛙”、“天鹅孵蛋”、仙人岩、老虎岩等景观。
  山麓的狮峰寺始建于唐景福元年(892年),明清吋三度修缮。寺依山而起,坐西向东,以弥勒殿、大雄宝殿、法堂、观音阁为中轴线,两侧为藏经阁和斋堂。大雄宝殿高23米,面阔3间,进深3间,殿中立方形石柱24根,梁柱绘有花鸟、飞龙、佛像等彩色图案。寺后有棵檀香树,高14米,形如鹿角,下有井,水清冽甘美,人称“鹿跑泉”。
  郑氏宗祠,在柏柱洋中部的洋头村,为被誉为“福安三贤人”之一的宋会稽尉郑虎臣的家祠。祠堂正门楼上有“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堂内有文天祥等人的题联。
  红领巾水库,在柏柱洋北侧东山村。1958年9月,全省少先队员捐资10万元建成,故名;又名柏柱洋水库。水库坝长98米,高25米,蓄水面积3.2平方公里,可开展各项水上运动。
  柏柱洋还是闽东苏区的中心。民国23年(1934年),在斗面村先后成立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闽东特委和闽东妇女联合会,旧址犹存。狮峰寺则是闽东红军总队和福霞农会的旧址,东山金竹坪有红军医院旧址,细日村有红军被服厂旧址。
  (九)廉村
  原名石矶津,在福安市区西南15公里处。
  梁天监年间(502~518年),光禄大夫薛贺由江南迁福建,辗转定居于石矾津。其第六代孙薛令之在唐神龙二年(706年)成为福建省第一位进士,先后授官左补阙、太子侍讲。时宰相李林甫弄权,令之题诗感叹,触犯唐玄宗,托病辞官回乡。唐玄宗闻其家贫,叫长溪县每年拨给赋谷,令之酌量领取,从不多占。唐肃宗即位后,感念东宫旧宦,欲召其人朝,是时他已去世。为嘉许他的廉洁清正,敕封他所在村为“廉村”、水为“廉水”、岭为“廉岭”。
  后唐(923~934年)时,有陈姓迁入廉村。从宋大观三年至宝祐六年(1109~1258年)的150年间,廉村薛、陈两姓共出17位进士,特别是陈雄,一门五进士,三代人俱登高第。
  村内保留着千米长的宋代古官道和1400米的明代古城墙,还有许多古建筑、古雕刻等,依稀可见宋代官街的繁华。古城墙环村而筑,厚3.6米,现有髙度4.4米。原有8个门,现存6个。在沿溪的一段城墙中,2座完好的用条石构筑的拱顶墙门巍然屹立。官道由3条纵向平行铺排的光洁条石组成,中间镶嵌着精心拼花的细小鹅卵石。祠堂前的场院则用鹅卵石拼嵌成几个或十几个直径达1米的圆形图案。各进士的府第今已不存,薛令之故居遗迹前尚遗两尊小石狮。村内许多建于明清时代的古民居大厅内,仍完好摆设着当年流传下来的大型木刻屏风,造型古朴,雕镂精致。
  廉村紧靠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十)富春公园
  在福安市区东北侧,富春溪东畔。民国29年(1940年),辟为中正公园,后废,1982年重建。因为是依据富春溪两岸的自然景观,顺势而建的森林公园,故名。
  公园面积300余亩,幽静清雅,古木参天,有松、樟、枫、桦、柏、红豆和凤尾竹等20多种树木,其间杂以四季花卉,香溢满园。3栋大门楼均仿明代格调,铺金黄色琉璃瓦,配以桔红色宫墙。
  进门可见竹丛中竖立着一座约4平方米的汉白玉词碑,碑体如同一枚邮票小型张,中嵌一块方形的墨色大理石,光洁的石面上雕刻“传邮万里,国脉所系”8个镏金大字,左下端落款“周恩来”。福安人林卓午于民国29年(1940年)参加会商“抗战后方通邮协议”。5月9日,周恩来题词赠之。1981年,其子女将周恩来墨宝捐献给国家。当年5月9日邮电部特为此发行纪念邮票1枚。1990年,当地政府在富春公园立碑纪念。
  园中道路都以鹅卵石铺垫,道旁设石桌石凳,有龙凤假山、荷花鱼池、曲桥、花圃、龟鹤雕、熊猫戏竹雕、迎春亭、龟湖轩、放龟台、古炮台等人文景观。
  盛夏,园内气温低于外界4至6度,是个避暑的好去处。
  以富春公园为中心,周围还有阳春、满春、岩春三个公园,统称“四春公园”。
  (十一)赤岸
  位于霞浦县城东5公里,因海岸系红色山石而得名。
  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空海和尚随第17次(第6次遣唐使团未成行)遣唐使船来华,遇风浪飘流至赤岸海口登陆,受到当地军民的救援。后经福州北上长安求法,得密宗嫡传。空海回国后,创立日本真言宗(东密),现在日本的真言宗信徒有1540多万人。1984年,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空海长安之路”访华团专程到赤岸朝拜,并植树留念。随后每年都有日本真言宗信徒来此遥祭空海大师,其中最大的一个朝拜团有197人。
  1994年,日本奈良的真言宗信徒齐藤德男捐资2000多万日元,在赤岸村修建空海大师纪念堂。村内还建有祭海亭、望海亭和赤岸史迹纪念馆等。馆前竖立着来自日本的空海大师石雕像,内设接待室、文物室、史迹室,陈列着唐代碑刻等文物,还有日本真言宗信徒送来的木制遣唐使船模型和图书、锦旗等物品。
  赤岸村内还有古城堡遗址,多宝佛塔、湜然井栏、石兽、石翁仲等古迹。离村1公里有建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的古桥1座,桥身17孔,长62米,宽3米。桥头古榕垂荫亩余。
  霞浦县城有公路通赤岸。
  (十二)翠屏湖
  即古田水库,在古田县城南5公里处。面积37.1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6亿多立方米。1958年,为建造古田溪水力发电站,形成这个人工湖。因其在翠屏山下,故名。湖中分布着湖心岛、白鹭岛等24个岛屿,山明水秀,花木茂盛。白鹭岛上白鹭、灰鹭翔集,湖心岛旁游艇、摩托艇齐备。.驻足静观,“水库风光胜太湖,碧波浩淼涤烦纤”;泛舟动看,“山里行舟自古无”,“岛中风景明如画”。1961~1965年,朱德、谢觉哉、徐特立、陈毅等先后来此,赋诗志盛。
  湖畔还有名胜番王寨、天王寺、极乐寺等。极乐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几经兴废,今寺是民国29年(1940年)重建的,有大雄宝殿、藏经阁、斋堂等建筑。山门匾额“极乐寺”三字为林森题刻。两旁是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园瑛法师的题联:“得到此中真极乐,不知何处是西天”。寺内藏有唐代印度玉佛和三圣铜象等文物。
  有汽车、火车、闽江客轮到古田。
  (十三)临水宫
  在古田县大桥镇中村村北,距翠屏湖6公里。始建于唐贞元八年(792年),历史上曾称顺懿庙、龙源庙、龙川庙,奉祀“顺天圣母”陈靖姑,为海内外顺懿(临水宫)祖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靖姑(767~792年)又称“临水夫人”,福州下渡人,18岁时嫁与古田明经贡士刘杞为妻。传说曾赴闾山学法,能降妖伏魔,好扶危济难。24岁因祈雨抗旱、为民除害而献身。五代,闽王赐予三十六婆官,树碑纪念;南宋理宗皇帝追赐为“慈靖夫人”,赐额“顺懿;清乾隆皇帝封赐其为“太后”。传说她在保护妇幼上行了许多善事,因而被尊为“救产护胎佑民女神”。其信徒遍布福建、浙江、江苏及台湾、东南亚等地,在台湾就有大小“临水宫”、“夫人宫”130多个。
  临水宫依山而建,红墙绿瓦,参差错落,是一座风格别致的仿唐代宫殿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有前、后、左、右四个分殿。前殿临南墙设两重仪门,越数级台阶达大院。院内有古戏台、钟鼓楼、拜亭和正厅,以精雕细刻的廊柱斗拱、雕梁画栋形成大小藻井。正厅中间供奉着相传以陈靖姑真身塑造的神像。古戏台檐前木雕精致,独具风格,被《中国戏剧志》录载。
  左殿是太保殿,右殿塑有三十六婆官像,后殿由陈母葛太夫人殿、梳妆楼、三清宫组成。
  临水宫周围还散布着与陈靖姑身世相关的百花桥、梳妆桥、顺天府宫、夫人潭等10多处遗迹。
  近年来,许多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游客,到此考察旅游。
  (十四)南山
  在寿宁县城南15公里的阳乡境内。最高海拔1254米,为洞宫山脉东坡高峰之一,素有“南天一柱”之称。
  这里怪石嶙峋,洞穴迷离,群峰竞翠,碧水潋艳,分为金鸡山、南山顶、赤陵山、紫云山和龟湖等5个旅游景区。
  金鸡山景区,主要由山中怪石重叠而形成“百年合好”、“石锁悬空”、“天厨双升”、“仙人观天”等旅游景点。
  南山顶景区,山顶有龙岩寺,又名灵岩寺,明洪熙元年(1425年)僧晋显建。寺前有荷花池,池畔立有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塑象。寺后有一石,状如鲤鱼朝天。民谚曰:“池在寺之前,鱼跃山之巅;池小鱼不容,翘首望青天”。寺旁有摩崖题刻多处。
  赤陵山景区,以怪石遍布,洞穴连环而称奇。革命战争时期,闽东红军游击队以此为据点,开展革命斗争。山上有红军洞、太上老君岩和一片瓦等景点。
  紫云山景区,以满山紫石如云而得名。山中有一紫云庵,庵附近有五味岩,岩水有咸酸苦辣涩五味。
  龟湖景区,是个人工湖,常有白鹇、鹭鸶、鸳鸯、大雁、野鸭等到此过冬。
  (十五)东山
  在柘荣县城东2.5公里处,古称灵霍山,又名玉笏山;因其山形似狮子,又名东狮山。最高海拔1479米,为太姥山脉最高峰,方圆25平方公里。
  山上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旧有“旗峰插汉”、“灵崖叠翠”、“笠峰拱北”、“灵岩百丈”、“罗尹盘谷”、“青龙起伏”、“碧水映月”、“仙洞双泉”、“仙人锯板”、“仙人棋盘”等景。
  山间旅游景点人称一谷、一线天、二龙井、三泉、五岭、十壑、二十九洞、三十六峰、三十一岩、七十二石,较出名的为蟠桃岩、鬼洞岩、鸳鸯岩、佛仰岩、仙掌岩、沙帽岩、岩厝、岩庵、水帘洞、蝙蝠洞等。
  百丈岩险峻危峙,仙掌岩清泉涓涓。红军洞是民国23年(1934年)苏维埃霞鼎泰县委书记吴成带领红军开展工作的据点。其洞顶横一大石块,称猴戏岩,常有猴子在此戏玩。
  环麓还有明代摩崖诗刻和普光寺、龙兴庵、东峰寺、育贤祠、觉性寺等寺庙。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福建省志·旅游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的专业分志。全志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两大部分,大体上第一、二章为旅游资源部分,其余为旅游发展部分。第一章旅游景区,各片的介绍一般先列旅游中心城市或主要旅游景区所在地的旅游点,然后列出其它地区的旅游点;同一地的旅游点先列自然景观为主的,再列人文景观为主的;同类景观则按其等级顺序排列。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靖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
太姥山
相关地名
霍童支提山
相关地名
三都澳
相关地名
南漈山
相关地名
廉村
相关地名
富春公园
相关地名
赤岸
相关地名
南山
相关地名
东山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太姥山传说
相关专题
国兴寺景区
相关专题
十八罗汉岩
相关专题
葫芦洞景区
相关专题
一片瓦景区
相关专题
九鲤朝天景区
相关专题
九鲤朝天
相关专题
二佛谈经
相关专题
三折腰
相关专题
白云寺景区
相关专题
香山寺景区
相关专题
天门寺景区
相关专题
九鲤溪
相关专题
太姥山旅游景点
相关专题
瀛洲击水游览区
相关专题
辟支岩景点
相关专题
南漈山旅游景点
相关专题
九龙漈瀑布
相关专题
仙宴谷
相关专题
如来驾雾
相关专题
狮峰景点
相关专题
廉村名胜古迹
相关专题
富春公园
相关专题
赤岸村内遗址
相关专题
金鸡山景区
相关专题
赤陵山景区
相关专题
紫云山景区
相关专题
龟湖景区
相关专题
东山旅游景点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国兴寺
相关作品
玉湖庵
相关作品
白云寺
相关作品
香山寺
相关作品
望仙桥
相关作品
天门寺
相关作品
潋城城堡
相关作品
灵峰寺
相关作品
支提寺
相关作品
那罗寺
相关作品
狮峰寺
相关作品
郑氏宗祠
相关作品
红领巾水库
相关作品
题极乐寺联
相关作品
临水宫
相关作品
龙岩寺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一片瓦
相关实物
一线天
相关实物
鸿雪洞
相关实物
飞仙峰
相关实物
落星洞
相关实物
摩霄峰
相关实物
龙珠岗
相关实物
牛背岭
相关实物
支提山
相关实物
鲤鱼溪
相关实物
鸳鸯溪
相关实物
百丈漈水濂洞
相关实物
飘虹瀑
相关实物
白水洋
相关实物
翠屏湖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