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本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377
颗粒名称: 二、成本管理
分类号: F275
页数: 2
页码: 228-2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化工系统成本管理的情况,包含了成本核算,班组经济核算。
关键词: 化学工业 资金管理 福建省

内容

(一)成本核算
  1959年,国家颁发成本核算条例。化工部制订氯碱、制酸、小氮肥、橡胶、油漆等化工产品成本规程规定,本省化工企业成本核算开始起步。“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省化工企业成本核算受到冲击,陷入混乱局面。为加强成本核算,1974年12月,省燃化局与省财政局联合颁发《福建省氮肥成本计算试行办法》,继之又颁发《福建省小磷肥成本计算试行办法》。1975年,省燃化局颁发《福建省燃化机械工业成本计算试行办法》。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企业全面整顿,全省化工企业成本核算才恢复正常。
  1980年,针对成本费用普遍上升倾向,全省化工企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反对浪费的通知,力求企业管理费比上一年度节约20%。1981年,又认真贯彻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压缩国营企业管理费暂行规定》,力求企业公用经费在1980年实际开支的基础上压缩20%。1987年1月,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省石化厅根据化工行业特点、产品种类繁简和成本管理要求等,制订了行业统一产品成本核算办法,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由于原材料、燃料以及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全行业产品成本仍有升不减。1992年,全省化工系统全民所有制企业105个,可比产品总成本为203673.8万元,比上年度增加9688.2万元,上升4.99%。
  在成本核算体制方面,大中型企业均采取厂部、车间和班组等三级管理、厂部和车间二级核算的办法。在核算方法方面,化工企业多采取分步法核算,机械加工多采用分批法核算。
  (二)班组经济核算
  班组经济核算,是成本核算的基础。60年代初期,本省较大的化工企业,都实行过班组核算,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开展节约“一厘钱”活动,为企业增加盈利。“文化大革命”期间,班组核算被迫中断》1978年后,在企业全面整顿中,班组核算又得到恢复和发展。
  为了搞好班组核算工作,各企业发动群众,进行民主理财教育,并对全厂班组核算员进行短期培训,抓好4项基础工作:一是健全原材料、成品和产成品等各类物资的收发、领退、转移、报废、清查盘点制度;二是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制订材料、工时、费用各项定额;三是制订厂内计划价格;四是完善计量和检测设施。
  班组经济核算,一般是由车间成本核算员组织领导的。班组经济核算内容,包括产量、质量、原材料(包括燃料、动力)消耗、转化率、收率、工时利用、废料回收和修旧利废等指标。核算形式有:同工种之间按个人(或岗位)核算;按班组核算;按设备(或机台)核算;按每批产品核算;按节约项目核算等。核算方法采取:建立班组核算表或台帐;用图表定期公布核算结果;班前班后会开展经济活动分析;把班组经济核算与岗位责任制和竞赛评比结合起来。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