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339
颗粒名称: 一、高等教育
分类号: G648.4
页数: 2
页码: 184-185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建国前,本省化学学科的高等教育,只有厦门大学的化学系和福建师范大学前身的几个院校(如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师范专科学校等)的化学系。建国后,增加了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的化学系和化学工程系。
关键词: 福建省 化学工业 高等教育

内容

建国前,本省化学学科的高等教育,只有厦门大学的化学系和福建师范大学前身的几个院校(如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师范专科学校等)的化学系。建国后,增加了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的化学系和化学工程系。
  (一)厦门大学化学系和化工系
  该校化学系设立于1923年,是建校初期首批创立的理科之一。20年代,每年只招生数人,在校生仅10余人。40年代末,在校生50人左右。80年代,该系已发展到共有9个专业(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催化化学、电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多达600多人,成为全国性的化学专门人才培养基地。1991年,该校增设化学工程系,招收石油化工专业本科生124人,并与化学系共同创建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到1992年,全院共有教职工343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79人、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17人、讲师99人),在校研究生、博士生106人、本科生777人。
  (二)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
  该校前身是创建于1907年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1941年演变为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学院,开始设立化学系。1958~1960年,省化工局委托该院化学系代办一期化工大专班,招生200人,学制2年,其中100人学习一年后提前分配工作。1972年6月,该院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化学师资,但也为省内化学工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80年代,在教育改革中,该系除招收4年制本科生外,还招收研究生、委培生、自费生以及函授生,增设环境管理与监测、应用化工、工业分析等专业。到1992年,该系累计培养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含函授生)4650人。当年,在校生611人(其中研究生6人、本科生391人、专科生214人),函授生119人,共有教职工10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7人、讲师35人)。
  (三)福州大学化学系和化工系
  1958年,该校在卢嘉锡教授带领下,创建了化学化工系。创办初期,开设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基本有机合成和无机物工程等专业。1972年,后2个专业改为有机化工和无机化工,并增设了化工机械专业。1980年,根据国家教委关于专业设置调整的要求,共设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工程、精细化工和化工设备与机械等5个专业。随着改革开放和本省对化工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1984年,化学系与化工系分开,化学系仍设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2个专业;化工系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增设了本科硅酸盐工程、专科工业自动化及仪表2个专业。从1963年到1992年,该校两系为省内外输送各类毕业生4464人(其中:化学系1811人、化工系2653人)。1992年,两系共有教职工23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47人、讲师93人),在校生813人(其中:博士生2人、研究生15人、本科生766人、专科生30人)。
  (四)华侨大学化学系和化学工程系
  华侨大学于1960年创建了化学系。1961~1965年,共招收近400名华侨青年人学。1964年,该校又创建了化学工程系,开设有机合成工学和无机物工学2个专业,部分化学系学生转人化工系。到1992年,化学系设置应用化学和高分子材料2个专业,建校以来共计培养700多名本科生和100多名专科生,在校本科生126人、专科生18人,共有教师41人(其中正、副教授12人、讲师25人);化学工程系设置化学工程、生化工程、环境工程等3个专业,累计培养本科生939人,在校学生数227人,共有教师3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21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