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技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335
颗粒名称: 二、科技成果
分类号: G311
页数: 4
页码: 170-173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化学工业科技成果,1978~1992年,全省化工系统有107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以及优秀新产品奖,其中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
关键词: 福建省 化学工业 科技成果

内容

建国后,经过全省化工科技人员的努力,新开发的科技成果不断增加。进入70年代后,在合成氨的原料开发以及燃用本省无烟煤的高效节能沸腾锅炉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的科技成果。1978~1992年,全省化工系统有107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以及优秀新产品奖,其中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详见表12-1)。
  (一)化肥工业
  石灰碳化煤球70年代,小氮肥工业迅速发展,造气用无烟块煤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供不应求。永春化肥厂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石灰碳化煤球,解决了小合成氨原料煤立足本省无烟煤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长泰合成氨厂在技术上又有了改进。1972年,燃化部在漳州市召开全国小氮肥会议,交流和推广碳化煤球制气的经验,为全国小合成氨厂原料用煤开辟新路。1978年,永春化肥厂石灰碳化煤球分别获全国和省科学大会奖。
  氨合成新型催化剂1975年,福州大学魏可镁等人和福州化工原料厂协作,利用本省沿海优质铁砂,研制成功A₁₁₀₋₃型氨合成催化剂,与原A₁₀₆型氨合成催化剂相比,合成塔生产能力提高5~10%,还原时间缩短1~2天。1983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在此基础上,1983年又研究成功A₂₀₁型氨合成催化剂,与A₁₁₀₋₃型相比,合成系统生产能力又提髙5~10%,其性能达到美国UCI公司C₇₃—2—03产品的先进水平。1985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
  氨厂造气含氰废水处理1977年,省化工设计院卢锟研究成功小合成氨厂造气含氰废水三级处理和给水斜板沉淀装置,脱氰总效率达80%以上,处理后的废水可回收使用。1978年,此项成果分别获得全国和福建省科学大会奖。1983年,卢锟又以冷却型塔式生物滤池处理三明化工厂造气含氰废水获得成功。该项成果获当年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5年,卢锟又将小合成氨厂污水处理技术在河北省呼滹河化肥厂等多家小合成氨厂推广应用。当年,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小合成氨厂自热蒸汽化第二换热网络节能技术1981年10月开始,省化工设计院陆海良等人应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将小合成氨厂的合成反应热,向变换、精炼循环水供热,实现能量逐级利用,统筹组成第二换热网络,使合成、变换、精炼等工序蒸汽实现自给。该项技术于1983年3月投入运行,先后在福清、古田、永安等3个小合成氨厂实施。尤其是经过永安合成氨厂的实践和探索,实现南方夏季冷冻量自给。1985年,在永安合成氨厂通过化工部技术鉴定,并在省内外推广。该成果获当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B₁₁₆型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催化剂为了解决氮肥厂中温变换催化剂含铬量高(含Cr₂0₃6-14%),在生产、使用中及废弃后对人体和环境的毒害问题,福州大学和福州化工原料厂合作研制成功含铬量仅为2~3%的低铬中温变换催化剂,1988年投产,其含铬量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最低。该催化剂具有低温、高活性,能适应低汽气比、高负荷操作,使用强度高,热稳定性好,抗硫能力强等特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9年,通过化工部技术鉴定,并正式命名为B₁₁₆型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催化剂,在全国推广应用。该成果获1991年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农药工业
  沸腾法制备五氯酚钠颗粒剂为了解决五氯酚钠生产中母液流失严重问题,1981年,福州农药厂研究成功母液沸腾法(流化床)制备五氯酚钠颗粒剂,使五氯酚钠含量由63%提高到90%以上,产品出口到西欧、加拿大等地,当年分别获得化工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和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40%甲敌乳油该产品由省化工研究所研制成功,属于高效、广谱、中毒的有机磷杀虫剂,采用甲基对硫磷、敌百虫、添加增效剂、稳定剂及各种助剂配制而成,生产工艺合理,不产生“三废”污染,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适用于水稻、棉花、甘蔗、甘薯等作物治虫。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5%甲基对硫磷粉剂添加福农5号穗定剂单一的甲基对硫磷粉剂在填料粘土中分解迅速。1984年,福州市农药研究所林传壁等人研究成功添加福农五号稳定剂,可在填料中稳定甲基对硫磷粉剂,其稳定性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规定的指标,当年通过了化工部的技术鉴定。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杀虫双颗粒剂1986年,福州农药厂投产5%杀虫双颗粒剂,年产规模5000吨,采用提纯后的杀虫双为主要原料,将其喷雾于特殊载体上吸附加工而成。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胃毒、触杀等特点,杀虫谱广、属低毒农药。1987年,获省优秀新产品奖和省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1988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无机化工原料工业
  烧碱生产中以“江南香”为助沉剂提高盐水澄清效率1964年,福州第二化工厂以野生刨花楠提取的“江南香”为助沉剂取代苛化麸皮提髙了盐水的澄清效率和电解电流效率,延长了电解槽隔膜的使用时间,取得良好效果。
  钛冷却器1974年,福州第二化工厂在国内率先成功采用钛冷却器间接冷却电解湿氯气,取代原来用填料塔淋水直接冷却,解决了设备严重跑冒滴漏的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大幅度降低氯气损失。
  钌钛金属阳极1974年,福州第一化工厂在国内率先开展金属阳极用于氯酸盐生产的研究。1977年10月,开始试验以钛为基体,以Ru02-Ti02—Sn02为活性涂层的金属阳极电解槽,并投入工业生产。1980年1月,钌钛金属阳极全部替代了石墨阳极,具有投资少、电耗低、质量好的优点。
  FA—I型和FA—Ⅱ型氯酸钠电解槽1986年,福州第一化工厂研制成功生产氯酸钠的FA—I型电解槽。它是采用气提外循环式的单极新槽型,适应大电流髙强度生产,属国内首创。当年投入4000A电流试生产,1989年4月电流提高到20000A。在此基础上,翌年,该厂又开发成功FA-Ⅱ电解槽,其性能比FA—I型又有进一步提髙。同年,获得国家专利并向湖南浏阳化工厂和四川长寿化工厂等兄弟企业转让技术。
  年产5000吨硫酸中间盐复分解联碱新工艺80年代前,国内纯碱长期紧缺。1983年,省化工研究所叶薇英等人,试验硫酸中间盐复分解小联碱成功。1985年,在永安合成氨厂通过化工部生产考核,准许在国内推广,缓解了省内一度缺碱的困难局面。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工业
  16500KVA电石炉低压并联补偿技术及装置1983年,三明化工厂方大坤研究成功此装置,改善了电炉功率因数,并提高炉内功率,为电石高产优质及降低电耗提供条件。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BL—DSL-I型电石炉微机控制系统三明化工厂与中国计算机技术服务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协作,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石炉生产,实现自动配电、自动配料、自动巡视变压器温度和压力,提高炉内的电流效率和热效率,实现控制最佳工艺参数和最佳电参数,而且具有操作方便和降低电耗的优点。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聚氯乙烯树脂聚合反应微机控制系统福州第二化工厂对聚氯乙烯车间13.5立方米聚合釜生产采用微机控制,使釜温保持稳定,升温时间缩短,冷却水用量减少,产品质量提高。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疏松型无毒聚氯乙烯树脂福州第二化工厂在生产普通级聚氯乙烯树脂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疏松型无毒聚氯乙烯树脂,其质量经省中检所和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检验,符合国家标准,可作食品包装材料。1987年,获省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和省优秀新产品奖。
  甲醇中压联醇工艺1986年,三明化工厂采用国内中压法联醇工艺流程,原料气选用活性炭干法脱硫等先进技术,经优化设计,从而使产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7年,被评为省优秀新产品。1989年,获省科技开发优秀成果奖。
  (五)精细化学品工业
  SPPB—82—3青状铅钡复合穗定剂1986年,由厦门电化厂欧阳国基等开发成功,当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产品应用于聚氯乙烯泡沫塑料,可降低发泡温度,提高发泡率,避免铅的粉尘污染,使用方便,并可大幅度降低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氯化法钛白粉该项目为国家重点攻关课题。1975年,化工部批准厦门电化厂建立年产1000吨氯化法钛白中试车间,由厦门电化厂和化工部涂料研究所、化工部第三设计院等单位进行攻关试验,打通氯化法钛白全流程,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产品质量按ISD—591检测,接近美国杜邦公司A—902水平。1988年,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塔尔油连续减压精馏中间试验该试验系“六五”期间省科技攻关项目,规模为年加工2000吨塔尔油装置,由省化工研究所陈德裕等人与沙县林化厂合作试验成功,采用降膜式蒸发器分离沥青并以两个高效填料塔为主要设备进行干式减压蒸馏。塔尔油经本装置处理后,可分离得到浮油松香、脂肪酸、蒸馏浮油、沥青、头油等5种产品。脂肪酸质量符合美国ASTM标准,浮油松香质量超过前苏联国家标准。1986年12月,通过省科委、省石化厅、省林业厅组织的技术鉴定。1990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橡胶加工工业
  轮胎硫化用丁基胶囊该产品由福州橡胶厂开发成功,采用一段高温混炼,低温直接加交联剂的二段混炼,以及连续过滤的工艺,原料配方科学、合理,为我国第一条丁基胶囊专用生产线。1988年,获省优秀新产品奖。1989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5—25、23.5—25工程机械轮胎本项目由厦门橡胶厂引进国外成型设备,釆用“以机代罐”硫化新工艺,新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工艺,胎面由拼块组合改为压出胶条框绕成型,外胎硫化采用最新的带有后充气的定型硫化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工程胎行业中属第一家。在引进国外关键设备的基础上,厦门橡胶厂自行解决了各项技术软件,并开发出国内最大的工程胎硫化胶囊。1990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七)化工机械工业
  沸腾燃烧锅炉由龙海合成氨厂许作长为主设计的利用本省低质无烟煤为燃料的SHF10—13—W沸腾燃烧锅炉,1980年,经省科委、省经委和省化工厅联合鉴定,热效率达80%以上,居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内外推广使用。1981年,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在此基础上,1982年,省化工设计院王乾元等人,设计出SHF6—13—WⅡ型沸腾锅炉,由福州化工机械厂批量生产,能稳定燃烧I类无烟煤,热效率在78%以上。1983年,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6-17型高效低比转速高压离心通风机由省化工设计院蔡富凤等人与福州大学、省电力试验所、福州市化工机械修造厂和省化工厅供销处协作研制出的该风机,具有比转速低、效率高、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为节能型通风机。该型风机的空气动力学图及其无因次特性曲线,可供工业上放大设计,制造各种直径的系列新产品。1981年,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CCR—82型软边力车胎成型机1987年,由建阳橡胶机械厂研制成功的此种成型机,设计新颖、合理,整个工作过程采用程序控制码盘自动完成,操作灵活,程序准确,提高工效20%。当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子午线轮胎成型机该机是化工部“七五”攻关项目和福建省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建阳橡胶机械厂在厂长戴造成组织和参与下,与北京橡胶工业设计院合作,于1985年和1988年相继开发成功LCE-I型子午线轮胎第二段成型机和LCY—I型子午线轮胎第一段成型机,两者配套使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填补了我国橡机的一项空白。1992年,建阳橡胶机械厂又研制出性能更好的LCY—2a型子午线轮胎第一段成型机。
  甲醛尾气废热锅炉1989年,福州化工机械厂黄鼎勋等人设计的甲醛尾气废热锅炉,采用椭圆形浮动管板结构,应用在国内大型甲醛装置中,节能降耗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经化工部鉴定为国内首创。当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