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研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334
颗粒名称: 一、科研机构
分类号: G311
页数: 3
页码: 167-169
摘要: 本文记述1958~1992年,福建省建立的化工科研机构主要有:福建省化工研究所、福州市化工研究所、福州市农药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研究所、福州第二化工厂科研所、厦门电化厂科研所、福建炼油厂设计研究院研究所等7家。
关键词: 福建省 科研机构 化学工业

内容

一、科研机构
  1958~1992年,全省建立的化工科研机构主要有:福建省化工研究所、福州市化工研究所、福州市农药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研究所、福州第二化工厂科研所、厦门电化厂科研所、福建炼油厂设计研究院研究所等7家。
  (一)福建省化工研究所
  1958年10月,福建省化学工业设计研究院成立。从此,福建有了正式的化工科研机构。1962年,省化工厅并入省轻工厅,省化工设计研究院的研究部分并入省轻工研究所。1965年,轻、化分开,单独成立福建省化工研究所,主要从事合成氨原料煤的研究和支农产品的开发。60年代中期,该所初具规模,拥有职工200余人(科技人员近百人)、中试车间2个,分别进行松节油制聚酯和合成氨原料煤的研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机构被精简,科技人员被下放,不久两个中试车间也下放给福州市化工局。1972年以后,下放的科技人员陆续归队,在福建省燃化设计队内组成研究室。至1978年,恢复独立建制,成立福建省化学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简称福建省化工研究所)。
  1985年后,福建省化工研究所实行改革试点,在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科技成果商品化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技术转让
  这是该所有偿服务的主要形式。试点以来,转让的主要科技成果有:硫酸一中间盐复分解小联碱、柑桔保鲜薄膜、一四0中药皂、萜烯树脂合成新工艺、松木脱脂新工艺等项目。
  2.联合开发
  该所与三明农药厂合作,成立联合开发部,承担该厂提出的科研任务;与连城造漆厂联合成立研究室,承担涂料新产品的开发任务;与漳州化工厂联合成立开发研究室,承担塑料助剂的研究任务;与沙县林化厂联合开发塔尔油连续减压精馏技术;与福州化学漆厂联合开发防腐涂料等。
  3.联合办厂
  与福州硫酸厂、省化肥农药工业公司联合创办复混肥厂。
  4.信息服务
  通过挂靠在该所的省化工情报中心站,编辑出版《福建化工》、《福建化工信息》两个刊物和《福建省化工产品手册》,开展省内有关情报咨询及情报调研活动,并承担化工部的化工产品数据库更新的部分工作。
  5.环保检测
  通过挂靠在该所的省化工环保监测站,为省内化工行业环保检测服务。
  30多年来,省化工研究所完成科研课题百余项。1978~1992年,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7项。其中,硫酸一中间盐复分解小联碱新工艺和塔尔油连续减压精馏中间试验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到1992年,该所共有职工84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职称30人。所内设有无机及化肥研究室、农药及剂型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木材化工研究室、分析室、情报室、办公室、科管科、开发科、人事科,还有挂靠该所的省化工科技情报中心站、省化工环保监测站等。全所拥有各种仪器设备197台(其中,大型精密仪器有PF一900气相色谱仪、Waters-201型高压液相色谱仪、DY型差热分析仪、ZD-2型自动电位滴定仪等9台),收藏中外文期刊500多种4000余册、中文图书8000多册、外文图书5000多册、技术资料2511份、技术档案2350卷等。
  (二)福州市化工研究所
  福州市化学工业研究所(简称福州市化工研究所)原是省化工研究所的涤纶试验车间,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119平方米。1969年,涤纶试验车间划归福州市化工局,成立福州市涤纶厂。1978年,更名为福州市化工研究所和福州市化工试验厂,两块牌子,一个领导班子,一个核算单位,实行“以厂养所,以所带厂”的发展方针,着手生产化学试剂,产品有硫酸、盐酸、硝酸、95%乙醇、无水乙醇、硝酸银、氧化银、氯金酸、氰化亚金钾等试剂。1985年,经化工部试剂检测中心抽样检查合格,取得化学试剂产品生产许可证。
  1986年5月,经省经贸委批准,该所与美国汉风公司、省石油化工供销公司合资,成立福州联谊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可丽丝系列化妆品。
  1992年8月,该所经福州市外经贸委批准设立福州协荣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还原剂、硼氢化钾(钠)等精细化学品,年产规模450吨。到同年底,该所开展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项目共83项。全所共有职工15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0人(髙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42人),拥有藏书2237册,技术资料22卷。
  (三)福州市农药研究所
  福州市农药科学研究所(简称福州市农药研究所)成立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解散。1979年,经福州市经委批准恢复,挂靠在福州市农药厂。1985年3月,正式成为独立核算单位,隶属于福州市化工局,主要从事农药新产品、农药静电喷粉机械以及精细化工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该所开发的沸腾法制备高含量五氯酚钠颗粒剂,1981年分别获得福建省和化工部科技成果三等奖。2.5%甲基对硫磷粉剂加福农五号稳定剂技术,1984年转让给江西省赣南农药厂;1985年,获得江西省优秀新产品金龙奖,尔后又转让给4家企业;1986年和1987年,分别获得福建省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到1992年,该所共有职工2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6人),所内设有生产科研部、技术推广部和财务后勤部等。
  (四)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研究所
  该所创建于1958年,主要从事金属有机高分子、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改性、生化与免疫等4个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建所以来,取得了新型铝体系偶联剂、电化铝烫金材料和有机锡髙聚物防污漆等33项科技成果。到1992年,全所共有职工39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13人。
  (五)福州第二化工厂科研所
  该所创建于1980年,所内设有机组、无机组、分析组、聚氯乙烯组、塑料组和行政组等。建所以来进行了39项课题研究,其中“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BPP)合成”获1981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B—104聚氯乙烯异型材粒料”获1986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FT防粘壁剂”获1990年省首届发明及革新技术展览会铜牌奖。共有19项科研成果投入生产应用。到1992年,该所共有职工4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7人。
  (六)厦门电化厂科研所
  厦门电化厂科研所是企业设置的独立技术开发机构,其任务是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技术引进、老产品改造、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研究。该所创建于1983年8月,内设有实验课题组、技术服务组、中试车间。1986年,该所研制的SPPB—82-3膏状铅钡复合稳定剂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糖精车间含铜废酸水的治理及铜的回收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到1992年,全所共有职工18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6人)。
  (七)福建炼油厂设计研究院研究所
  该院成立于1991年9月。研究所职工14人,边筹建,边开展科研任务,逐步完善原油评价方法,先后对米纳斯、阿朱纳、杜里、韦杜里、麦瑞波、塔比斯、辛塔、阿曼等10多种进口原油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实际开展汽油优化调合、设备防腐、原油评价知识库等研究工作。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