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化工机械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309
颗粒名称: 第十章 化工机械工业
分类号: F407.7
页数: 11
页码: 138-148
摘要: 本章记述了福建省化工机械工业的情况,包含了锅炉,非标设备,橡胶机械和其他化机。
关键词: 化工机械 工业 福建省

内容

福建省化工机械工业(仅限化工系统的专业厂)始建于60年代中期。1963年,福州市化工机修厂建立,主要业务是接受冷作维修,没有固定产品。1964年,厦门市机修厂(厦门化工医药机械厂前身)开始生产轮胎模具。1965年,省化工局在福州氮肥厂筹建化工维修队,翌年开始生产连杆、螺栓之类的零配件。1968年,成为省化工局检修队,1970年改为省重工局修配厂。翌年,更名为福建省福州化工修配厂,开始生产低压容器。
  70年代,为适应小氮肥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1970年6月,在原福建化工学校旧址创办厦门化工修配厂。翌年,生产各类泵205台、非标设备12台、备品配件9271件。1971年4月,福州市水产机修厂、福州模具厂、福州劳动服务处机修厂与福州市化工机修厂合并,成立福州化工机械修造厂。当年,生产各类风机149台、非标设备70台、备品配件6500件。同年,安溪化工机械厂创建,主要生产铸铁件和铸钢件。1974年1月,建阳农机修造厂(建阳橡胶机械厂前身)开始转产橡胶机械产品,主要生产各种轮胎成型机头。同年6月,闽侯白沙红星机械厂迁至福清宏路镇,组建莆田地区化工机械厂(福州市宏路化工机械厂前身),主要生产系列粉碎机、系列座板阀。同年9月,三明市铁厂机修分厂改为三明化工机修厂(三明化工设备厂前身)生产高压紧固件、管件。1976年,光泽化工机械厂投产。
  80年代,在改革开放中,全省化机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工制造领域不断扩大。1980年,浦城合成氨厂因缺煤和电而停产,在该厂机修车间基础上创办了节能设备厂(浦城化工机械厂前身),主要生产生活锅炉、活性炭余热锅炉。同年,厦门化工医药机械厂试制成功薄膜蒸发器;福州化工修配厂投产10吨/时沸腾燃烧锅炉,使锅炉成为该厂主要产品之一;1981年,福州化工修配厂改名为福州化工机械厂,同年与省化工设计院协作,设计并制造出SHF6一13W6吨/时沸腾燃烧锅炉。1983年,厦门化工修配厂改名为厦门化工机械厂(1986年并入厦门利恒涤纶有限公司);莆田地区化工机械厂更名为福州市宏路化工机械厂。1984年,三明化工机修厂改名为三明化工设备厂,同年开发静电除焦器和合成水加热器。1985年,福州化工机械厂制成50m3石油液化气储罐。翌年,该厂又自行设计和制造了甲醛尾气废热锅炉。1985年,建阳橡胶机械厂开发成功LCE—1型子午线轮胎二段成型机;1987年,又开发成功LCY-1型子午线轮胎一段成型机。同年,光泽化工机械厂福州分厂开发成功甲醛反应器及其废热锅炉和汽包成套设备。1988年5月,福州化工机械厂试制成功列管膜式磺化反应器,并经轻工部鉴定取代进口的产品。
  到1992年,全省化工系统共有专业化机厂10个(含已并入厦门利恒涤纶有限公司的厦门化工机械厂),职工总数2595人,拥有金属切削机床和其他加工设备近千台.年加工制造能力为6000多吨,小氮肥设备配件自给率可达90%。当年,全省系统内化工机械工业总产值达5334.9万元,比1980年增长3.3倍;实现税利398.7万元,比1980年增长2.9倍;生产化工机械产品4165吨,其中化工设备2235吨、橡胶机械501吨、备品配件293吨,其他化机产品1136吨。此外,各主要化工企业都设有机修分厂或机修车间。1992年,仅三明化工总厂、福州第二化工厂、永安智胜化工联合公司、顺昌和泰宁合成氨厂等5个企业的机修分厂,年加工制造能力达1500吨以上,约为全省10个专业化机厂生产能力的1/4。系统外主要有三明化工机械厂生产化工机械产品。
  第一节 锅炉
  一、工业锅炉
  本省化工系统制造的工业锅炉,主要是沸腾燃烧锅炉。60年代,本省化工企业多数采用省外制造的燃烧烟煤的链条炉排锅炉。60年代末,全省小合成氨厂迅速增加,但省内缺少烟煤,省外烟煤又供应不足,加上运输紧张,使小合成氨厂难以维持正常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以燃用省内无烟煤为目的的锅炉改造和开发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70年代初,永春化肥厂首先在凸KB6.5—13/350抛煤机锅炉(固定炉排)试烧无烟煤获得成功,接着又在SFC4—13、SGE10—13/350链条炉排锅炉燃用无烟煤。随后,又将凸KB6.5-13/350抛煤机锅炉改为半沸腾燃烧锅炉,将手烧炉改为振动炉排锅炉。至此,永春化肥厂锅炉全部能燃用本省天湖山Ⅱ类无烟煤。为推动锅炉改造工作顺利进行,1971年,省化工局成立锅炉改造领导小组,组织和指导全系统的锅炉改造工作。同年,省化工设计队(现省石油化工设计院)派人到永春化肥厂,对振动炉排锅炉进行总结完善,并与福州锅炉厂合作,设计出KZZ4—13型振动炉。1972年,福州第二化工厂把4#锅炉改造成为能燃烧无烟煤的10吨/时沸腾燃烧锅炉。1973年,尤溪合成氨厂把1台手烧炉改造为5吨/时沸腾燃烧锅炉。
  1975年,龙海合成氨厂许作长,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协作下,完成对1号10吨/时沸腾燃烧锅炉的技术改造,煤耗由每小时2500公斤降至1680公斤,热效率从51%提高到63.4%。197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业锅炉会议上,该锅炉被推荐为全国11台先进炉型之一。同年,福州化工机械厂按照省化工设计院的图纸,制造出首台7吨/时沸腾燃烧锅炉。
  1979年,龙海合成氨厂许作长又进行第二次锅炉改造,研制出SHF10—13W沸腾燃烧锅炉。1980年5月,经省科委、省经委和省化工厅联合鉴定,热效率达到80%以上,超过国内同类工业锅炉先进水平。当年,被化工部指定为向全国化工系统推广的2种先进炉型之一,1981年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79年,福州化工修配厂共计制造沸腾燃烧锅炉13台(其中7吨/时3台,10吨/时10台)。1981年,为适应小合成氨厂用汽量小的特点,在龙海合成氨厂经验的基础上,与省化工设计院协作,设计制造出SHF6—13W6吨/时沸腾燃烧锅炉。
  1980年5月,清流合成氨厂自行研制的DSSF10—13型沸腾燃烧锅炉投产,热效率达76%。同年,福州第二化工厂又建造1台35吨/时沸腾燃烧锅炉。80年代初,还有宁化、顺昌、闽清等13个小合成氨厂把2吨/时手烧炉改为3.5吨/时沸腾燃烧锅炉;光泽、永安等小合成氨厂把4吨/时链条炉改为5吨/时沸腾燃烧锅炉;莆田合成氨厂、厦门化肥厂等把K4链条炉改为5吨/时沸腾燃烧锅炉。
  1983年,福州化工机械厂取得了国家劳动人事部、一机部、化工部联合颁发的D级锅炉制造许可证。同年,该厂对SHF6—13W锅炉进行改进,制造出SHF6—13—WⅡ沸腾燃烧锅炉,通过了省级鉴定并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和新产品开发先进奖。当年,该厂生产沸腾燃烧锅炉12台。
  1985年起,为满足不同用户需要,福州化工机械厂对沸腾燃烧锅炉迸行产品系列化,又制造出0.5吨/时、1吨/时和4吨/时的沸腾燃烧锅炉。当年,该厂生产沸腾燃烧锅炉17台。
  到1992年,福州化工机械厂累计生产沸腾燃烧锅炉144台。产品除供应省内需要外,还销往河南、江西、湖南、贵州等省。
  二、废热锅炉
  本省化工系统制造的废热锅炉,主要有活性炭废热锅炉和甲醛废热锅炉。
  活性炭废热锅炉由浦城化工机械厂于1984年开始制造,产品规格有0.2、0.3、0.4、0.5立方米等。当年只生产2台,翌年达到74台,1989年上升到91台,到1992年累计生产302台。
  甲醛废热锅炉最先由福州化工机械厂于1986年自行设计制造成功,翌年,在青岛化工二厂安装使用,并通过技术鉴定。1987年,光泽化工机械厂福州分厂用薄管板代替厚管板试制甲醛反应器及其废热锅炉和汽包的成套设备,当年生产2套,并通过验收。到1992年,福州化工机械厂为青岛、北京、太原、大庆等省市制造甲醛废热锅炉10台;光泽化工机械厂为青岛、山西、北京、江西、广东、上海等省市制造甲醛反应器及其废热锅炉和汽包成套设备9套。
  1992年,三明化工设备厂为山东省即墨化肥厂、河南省化工工程公司、河北省化肥公司等单位生产合成氨中置废热锅炉3台。
  三、生活锅炉
  省内化工系统仅有浦城化工机械厂生产生活锅炉。1980年,该厂建成后就开始试制节煤生活锅炉。1983年12月,该厂生产的JKG0.05—0.5型、JKG0.08—0.5型生活锅炉通过了由省劳动局、省石化厅等单位组织的技术鉴定。翌年,该厂被批准为E级锅炉定点生产厂,生产生活锅炉58台。1987年,达到61台,为最高年产水平。1988~1989年,该厂还开发了JK0.9—W型节煤快速锅炉、LSG0.2—0.4W立式水管锅炉和DEG0.4—4型卧式工业锅炉。到1992年,该厂累计生产生活锅炉277台,产品销往省内外。
  第二节 非标设备
  70年代初,省内有10套小合成氨厂急于兴建,主要高压设备由上海供应,低压设备由省内配套。从此,系统内化机厂开始承担制造化工非标设备。从1974年起,按照化工部组织全国化工设备、备品配件制造协作网的部署,各化机厂加工制造任务作了具体分工。到1992年,全省化工机械厂制造的非标设备,已扩展到低压、中压、高压等三类压力容器,各化机厂先后都取得了不同类别压力容器的制造资格。全省化工系统制造的非标设备,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变换炉
  变换炉是合成氨厂水煤气中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设备。1970年,省重工局修配厂最早投产变换炉。直到1985年,该厂是省内唯一生产变换炉厂家,变换炉内径从φ2000mm至φ2600mm,年产量在9台以内。1986~1988年,相继投产变换炉的还有厦门化工机械厂(03200mm)和三明化工设备厂及浦城化工机械厂(φ1800~260Omm)。到1992年,全省化工系统累计生产变换炉70台,其中,福州化工机械厂48台,三明化工设备厂10台,浦城化工机械厂11台,厦门化工机械厂1台。
  二、碳化塔
  碳化塔是合成氨厂制取碳酸氢铵的主要设备。1975年,福州化工修配厂生产碳化塔3台。1977~1979年,共计生产6台。1978年,厦门化工修配厂开始生产φ1600mm碳化塔,当年生产1台,1981年达到4台。为适应小合成氨厂扩建需要,碳化塔的内径逐步加大。1986~1990年,有福州、厦门、浦城、光泽等4个化工机械厂和三明化工设备厂生产碳化塔,内径从2000mm至2600mm。到1992年,全省累计生产碳化塔48台,其中,厦门化工机械厂15台,福州化工机械厂15台,浦城化工机械厂10台,光泽化工机械厂2台,三明化工设备厂6台。
  三、换热器
  省内化工系统各化机厂生产的换热器,主要为列管式,只有福州化工机械厂生产过螺旋板式换热器。1975年,厦门化工修配厂最早生产换热器。当年,生产15台,1980年达到38台。1982年,福州化工机械厂投产换热器,当年全省化工系统生产36台。1986年,随着小化肥厂的发展,三明化工设备厂、浦城化工机械厂、光泽化工机械厂、福州市化工机械修造厂等也先后投产换热器。1989年,全省化工系统产量达87台。到1992年,累计生产647台,其中,厦门化工机械厂295台,浦城化工机械厂173台,三明化工设备厂109台,福州化工机械厂40台,福州市化工机械修造厂16台,光泽化工机械厂14台。
  四、合成水加热器
  合成水加热器是小合成氨厂自热蒸汽化第二换热网络的专用设备,由三明化工设备厂独家生产。1986年,该厂根据省石油化工设计院的设计图纸,生产HS—32/1.6型合成水加热器56台,1988年达到81台。1990年,由于小合成氨厂第二换热网络在省内外推广运用较多,合成水加热器产量上升到110台。到1992年,该厂累计生产791台。
  五、碳化罐
  碳化罐是小合成氨厂制造石灰碳化煤球的设备。1971年,福州化工修配厂最先生产碳化罐。随着石灰碳化煤球的普遍推广,该厂碳化罐的产量也迅速增加。1976年生产24台,1978年达到55台。1981年后,碳化罐处于饱和状态,年产量降至32台以下。1987年以后,浦城化工机械厂、福州市化工机械修造厂和三明化工设备厂也生产少量碳化罐。到1992年,全省化工系统累计生产碳化罐462台,其中,福州化工机械厂415台,浦城化工机械厂36台,福州市化工机械修造厂8台,三明化工设备厂3台。
  六、液氨贮罐
  液氨贮罐是贮存合成氨的压力容器。省内主要由福州化工机械厂生产,规格有6立方米、15立方米、48立方米、50立方米等4种。1982年,该厂开始生产液氨贮罐2台,翌年达到13台。1985~1990年,年产量降至4台以下。到1992年,该厂累计生产液氨贮罐48台。此外,1992年,三明化工设备厂生产50立方米液氨贮罐2台。
  七、液化石油气贮罐
  液化石油气贮罐是属三类压力容器。1985年,福州化工机械厂开始生产50立方米液化石油气贮罐2台,翌年达到9台。1989年,该厂又投产10立方米和20立方米液化石油气贮罐,当年产量达29台。1990年,该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卧式贮槽(罐)获得省优质产品称号。到1992年,该厂累计生产液化石油气贮罐80台。此外,1992年,三明化工设备厂生产50立方米液化气贮罐10台。
  除上述7种非标设备外,各化机厂生产过的非标设备还有:福州化工机械厂的热水饱和塔5台、磺化反应器3台;厦门化工机械厂的φ1700mm煤气炉11台、热水饱和塔7台;三明化工设备厂的静电除焦器69台;厦门化工医药机械厂的LE—2.6薄膜蒸发器229台、LE一0.1薄膜蒸发器102台;福州市化工机械修造厂和光泽化工机械厂的贮气罐73台等。
  第三节 橡胶机械
  福建省橡胶机械工业,始建于60年代初期,80年代至90年代初又有了迅速发展和新的突破。本省橡机产品具有品种较多,档次较高的特点。主要橡机企业除化工系统的建阳橡胶机械厂和厦门化工医药机械厂外,还有属于机械系统的三明化工机械厂。建阳和三明两厂,均属化工部20家重点橡胶机械定点企业之列。三明化工机械厂生产的橡机产品,主要有轮胎双模硫化机、胶囊硫化机、橡胶和塑胶开炼机、三角带成型与硫化机、罐式轮胎硫化设备以及橡胶机械配件等。本节仅记述化工系统的橡胶机械产品,有关三明化工机械厂的情况,可见《福建省志•机械工业志》。
  本省化工系统生产的橡胶机械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轮胎成型机头
  1974年,建阳农机修造厂在邵武轮胎厂协作下,开始进行轮胎成型机头的开发工作。1979年,该厂更名为建阳橡胶机械厂。当年,生产轮胎成型机头20台,但产品结构落后,缺乏竞争力。1980年,该厂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机型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系列化设计,制造出A型、B型、C型、D型六瓦环结构的轮胎成型机头。其中,A型机头经上海、杭州等轮胎厂使用,性能良好,使用寿命提高1倍以上,6项主要指标有3项超过日本产品。1984年,该厂生产各种型号轮胎成型机头129台,为年产量高水平。到1992年,累计生产1047台。
  二、力车胎成型机
  1982年,建阳橡胶机械厂在厦门橡胶厂协作下,开发成功程序控制的CCR—82型软边力车胎成型机,经厦门、武汉、西安、天津等橡胶厂使用结果,可提高工效30%,成为我国软边力车胎和自行车胎成型机的换代产品。当年生产44台,1985年达到63台。1987年,获得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同年又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到1992年,累计生产413台。
  三、子午线轮胎成型机
  子午线轮胎成型机是化工部“七五”期间攻关项目之一,列为福建省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1985年,建阳橡胶机械厂与化工部北京橡胶工业设计院联合开发LCE—1型子午线轮胎第二段成型机,主要功能有钢丝帘布缓冲层贴合、夹持、传递,并在LCY—1型子午线一段成型机所成型的胎体上完成子午胎全部成型与定型工艺,为国内首创,填补了我国橡机的一项空白,可替代进口产品。
  1988年,建阳橡胶机械厂又与化工部北京橡胶工业设计院联合开发LCY—1型子午线轮胎第一段成型机,与LCE—1型子午线轮胎第二段成型机配套使用。该产品主要功能有指形正包、胶囊反包、成型后压滚、微机控制成型工艺等。当年,该厂生产子午线轮胎一、二段成型机10套,1989年上升到14套,为最高年产水平。1992年,该厂又研制成功LCY—2a型子午线轮胎第一段成型机。到1992年底,该厂累计生产子午线轮胎成型机51套以及子午机3大件总成20台。
  四、轮胎模具
  轮胎模具是省内较早开发的橡机产品,规格有6.00—12、6.50—16、7.50—20、9.00—20等。1964年,厦门市机修厂(厦门化工医药机械厂前身)开始生产轮胎模具和力车胎模具,当年产量23付,以后逐年快速增长。1970年86付,1980年279付,1988年达到552付,创历史最高年产水平。到1992年,该厂累计生产轮胎模具和力车胎模具5228付。
  此外,建阳橡胶机械厂还开发并生产过帘布贴合机、XM—FL型胶片冷却机、LCX型斜交轮胎成型机以及LRG—1型钢丝圈缠绕机、LMA—500型胎面同步裁断机、童车胎成型机、内胎硫化机、取胎机等一系列橡机产品。
  第四节 其他化机
  本省化工机械厂生产的其他化工机械,主要有煤球机及其配套的粉碎机,各类风机等。
  一、煤球机及其配套设备
  煤球机是合成氨厂制造石灰碳化煤球的成型械。1976年,由省化工设计院设计,厦门化工修配厂定点制造,当年生产30台,规格有每台时6吨、8吨两种。1979年,上升到126台,为最高年产水平。1981年,由于市场趋向饱和降为29台。1985年后,又降至13台以下。到1992年,累计生产煤球机507台,产品除供应本省外,还销往省外。
  煤球机专用配套设备主要有粉碎机,产品规格有每台时6吨、10吨、16吨、24吨等4种。1973年,厦门化工修配厂开始生产粉碎机,年产量8~9台。1975年,莆田地区化工机械厂也投入生产。1981年,厦门化工修配厂停产粉碎机,此后由莆田地区化工机械厂独家生产。1983年,达到24台,为最高年产水平。到1992年,全省累计生产粉碎机200多台。
  二、各类风机
  各类风机有离心风机、锅炉鼓风机、锅炉引风机、高压离心通风机、轴流通风机等,均为多种规格的系列产品。生产厂家主要为福州化工机械修造厂。1971年,该厂开始生产各类风机,当年产量149台,翌年达到211台。1975年,该厂在省化工设计院的协作下,开发了6—23改型高效高压离心通风机,使小合成氨厂φ1980mm和φ2260mm煤气炉用1台100千瓦的该风机,可代替原2台串联的75千瓦8—18型风机,节能效果显著。后来又研制成功6-17型高效高压离心通风机,获得1981年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79年,该厂生产各类风机151台,1982年降至41台,1983年又回升到127台,1988年再升至370台。到1992年,累计生产各类风机近3000台。
  第五节 备品配件
  本省化工系统各化机厂都有生产备品配件,主要品种有合成塔内件,碳化塔铝制水箱、各类风机的配件和煤球机配件,以及阀片、活塞环、胀圈等。据全省10个专业化机厂统计,1985年,备品配件产量为99吨,1988年165吨,1992年达到293吨。
  一、合成塔内件
  合成塔内件是合成氨厂氨合成塔的主要部件,由福州化工机械厂生产。1976年,该厂开始生产时,换热器的结构为列管式,当年产量13台。1980年,改为螺旋板式,产量达到23台,为年产量高水平。1986年降为8台,1990年再降为4台。到1992年,该厂累计生产合成塔内件202台。
  二、碳化塔铝制水箱
  碳化塔铝制水箱是碳化塔的冷却部件。由光泽化工机械厂生产。1978年,该厂开始制造U形铝制水箱,当年生产60组。由于铝制水箱不易腐蚀,产量逐年上升,1982年达到500组。
  1983年,该厂改产管板式铝制水箱,当年生产560组。由于管板式铝制水箱结构更为合理,使用寿命可延长近5倍。1985年以后,铝制水箱更换大为减少,因而产量大幅度下降。1990年,只生产40组。到1992年,该厂累计生产碳化塔铝制水箱2195组。
  三、各类风机配件
  各类风机配件,主要生产厂家为福州市化工机械修造厂。1972年,该厂生产各类风机配件313件(包括其他机动设备的筒套,下同)。1977年,由于各类风机供应范围扩大至轻工、食品、纺织、制药等行业,当年配件产量达到2524件。1982年,由于乡镇企业兴起,市场竞争激烈,该厂各类风机配件降至490件。1988年回升到4420件,翌年达到4989件。到1992年,该厂累计生产各类风机配件3.4万多件。
  附:化工机械企业选介
  福州化工机械厂
  福州化工机械厂位于福州市工业路白马河畔,占地面积3.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是国家劳动人事部、一机部、化工部的锅炉和压力容器定点制造厂,也是本省化工机械行业的骨干企业之一,主要产品有系列沸腾锅炉、甲醛尾气锅炉、蒸汽蓄热器、液化石油气贮罐、各种蒸汽分汽缸、余热汽包、磺化反应器和小氮肥各种非标设备(如:液氨贮罐、变换炉、热水饱和塔、碳化塔、尾气洗涤塔、合成塔内件、碳化罐、热交换器)等。产品除广泛应用于本省石油、化工、医药和轻纺等部门外,还销往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该厂1988年获得国家二级计量单位称号,1990年获得省级先进企业称号。液化石油气储罐1990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该厂的前身是1965年6月省化工局在福州氮肥厂筹建的化工维修队,组建时只有职工47人,资金4万元,当时只能生产一些连杆、螺栓之类的化工零配件。1968年10月,正式成立福建省化工局检修队。1970年,改为福建省重工局修配厂,翌年更名为福建省福州化工修配厂。1972年,该厂从福州市东门外迁至现址,逐步扩大厂房,增加专业技术干部和工人,添置加工设备,使企业初具规模,除了以加工化工备品配件为主外,还生产一些非标设备。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厂更加蓬勃发展,逐步转向以生产锅炉和非标设备为主。由龙海合成氨厂与该厂合作研制的SHF10—13W沸腾燃烧锅炉于1980年5月通过省级鉴定,1981年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由省化工设计院设计,该厂生产的SHF6—13WⅡ6吨/时沸腾燃料锅炉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1年,该厂改名为福州化工机械厂。1984年11月,下放福州市化工局管辖。1985年起,实行厂长负责制和经济承包责任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连续4年创历史最好水平。
  1983年,该厂取得劳动人事部、一机部、化工部颁发的D1级锅炉制造许可证。在此基础上,1985年,又成为本省化工系统首家获得国家劳动部颁发的一、二、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的企业。
  1986年1月,该厂开始自行设计甲醛尾气废热锅炉,同年11月投产,翌年6月安装使用,11月,经中国化工装备公司和化工部炼化司联合鉴定,确认为国内首创并被推广应用。该项成果于1989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5月,该厂试制成功国家经委“七五”攻关项目QYT24A列管膜式磺化反应器。经两年多使用证明,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后经轻工部组织鉴定,建议今后不再进口此种反应器。该产品于1992年获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
  到1992年底,该厂拥有职工571人,固定资产原值681.4万元,净值408.7万元,共有加工设备308台(主要有500吨水压机、剪板机、全方位自动焊机、四辊卷板机、9米刨边机和各种机床以及电光分析天平和60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年加工能力2500吨以上。1992年,该厂完成工业总产值964.8万元,实现税利136.6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1.14倍和3.35倍。
  建阳橡胶机械厂
  建阳橡胶机械厂是化工部定点生产厂。全厂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生产车间在建阳县水东工业区,在城区建有7层大楼,作为科技和经营中心。
  该厂前身是建阳农机修造厂,组建于1971年。当年就赶制出“71型”打谷机,被选送参加省内现场表演,并成为闽北山区打谷机的主要机型,得到大量推广。
  1974年,该厂为开拓新的“拳头”产品,开始转产橡胶机械。在戴造成等3位技术人员和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该厂首次为邵武轮胎厂设计、制造和安装了一套轮胎硫化机,而且做到一次试机成功。1979年,该厂更名为建阳橡胶机械厂。
  80年代初期,该厂组织力量对已形成批量生产,但结构落后的轮胎成型机头进行改进,吸收国外先进机型的优点,设计出A、B型两种结构的六瓦环轮胎成型机头。其中,A型机头,经上海、杭州等轮胎厂使用,性能良好,使用寿命提高1倍以上,6项主要指标中有3项超过日本产品,1985年被评为化工部和福建省优质产品。该厂先后开发此类机头48种系列产品,拓宽了企业的发展路子,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在全国橡机行业中初步显示出优势地位。
  1982年,根据国内市场急需,戴造成、王彩云研制成功程序控制的“CCR-82型”软边力车胎成型机,经厦门、武汉、西安、天津等橡胶厂使用证明,该机可提高工效30%,经省级鉴定为国内先进,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评为化工部优和省优产品。
  1985年,在化工部北京橡胶工业设计院的支持下,由该院转让6.50R16子午机图纸,在厂长戴造成组织下开发了我国第一代“LCE—1型子午线轮胎二段成型机”,经省级鉴定为国内首创,填补了我国橡机行业的一项空白。为使子午胎装备国产化、系列化,该厂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许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1987年,又开发成功“LCY—1型子午线轮胎一段成型机”,首机于1988年4月试机成功。经过北京、广州等轮胎厂使用证明,该成型机生产的轮胎质量达到美国“DOT”标准和法国“MISLEN”标准,可替代进口产品。
  1986年,戴造成等人又吸收国外技术,组织开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XM-FL型胶片冷却机。1989年,又开发成功LRG-1型钢丝圈单丝缠绕机和LCX斜交轮胎成型机,以及LCY一2a和LCE-2a型子午胎成型机等。1990年,XM-FL型胶片冷却机经省石化厅组织鉴定,确认为国内首创,荣获省优秀新产品奖以及省优质产品称号,翌年又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与子午胎成型机一起列入化工部排产计划。10多年来,该厂先后开发了140多种新产品,畅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到1992年底,该厂已发展成为化工部橡机重点企业,是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协会和中国化工装备协会首批成员单位,在全国80余家橡机企业中跻身前15名。现有职工390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13.4万元,净值469.4万元。全厂有5个生产车间,主要设备201台,每年可为全国橡胶行业提供100多台套橡机设备。199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00万元,实现税利113.9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1.94倍和7.77倍。1987年,该厂被化工部授予清洁文明工厂称号。同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企业称号。该厂厂长戴造成,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被聘为全国橡胶机头模具协会副理事长和橡胶机械标准化与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理事等职务。副厂长王彩云被化工部授予全国化工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总工会授予自学成才奖。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