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力车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30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力车胎
分类号: TQ336.1+9
页数: 2
页码: 123-124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橡胶加工力车胎的情况,包含了自行车胎和手推车胎。
关键词: 力车胎 橡胶加工 福建省

内容

力车胎包括自行车胎、手推车胎。它与群众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市场广阔。本省力车胎生产始于50年代后期,经过70年代和80年代的技术改造和新品种开发,产量迅速增长,技术水平也有较大提高。90年代初,台商独资建成的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是省内规模最大的力车胎生产厂。
  一、自行车胎
  1957年,厦门橡胶厂开始投产28X11/2"自行车胎。翌年,生产外胎10.86万条,内胎9.49万条,产品出口到马来西亚(出口外胎2.3万条,内胎1.38万条)。1959年,该厂改造自行车外胎硫化工艺,改人工合模锁紧的原始八辩法为电动双层充气胶囊硫化机硫化,使生产水平提高一大步。当年,该厂生产自行车外胎17.3万条、内胎15.99万条。1962年,分别上升到42.1万条和34.45万条,其中外胎出口6.74万条、内胎出口2.61万条。1968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外胎产量降至7.5万条、内胎降至4.47万条。
  1979~1981年,厦门橡胶厂对力车胎车间进行较大的技术改造,自行车胎年产能力由60万套提高到180万套。1981年,该厂还自行设计、自行制造“钢丝缠绕机”,工效提高50%。当年,自行车外胎产量达到153万条.内胎达到135.3万条。翌年,该厂研究成功以尼龙线为骨架材料并投入生产。1985年,全部实现力车胎骨架材料尼龙化,当年自行车外胎产量达254.25万条、内胎达279.57万条。
  1987年,厦门橡胶厂为厦门自行车公司出口踏板车配套生产需要,开发121/2X21/4钩边彩色外胎,形成一条年产能力60万套的生产线。同年10月,该项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并获省优秀新产品奖和省科技开发优秀成果奖3989年,又开发20X2.125及20X1.75钩边彩色外胎等新产品。
  1990年,厦门橡胶厂自行车外胎产量达188.2万条,内胎达250.7万条。1992年3月,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省内力车胎产量跃上一个新台阶。当年,全省自行车外胎产量上升到512.69万条(其中厦门橡胶厂284.23万条)、内胎达301.21万条(全部为厦门橡胶厂生产)。厦门橡胶厂自行车胎远销到非洲、中东和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自行车胎全部出口。
  二、手推车胎
  1958年,厦门鹭光橡胶厂开始生产26X21/2手推车外胎5.77万条。翌年,生产外胎33.86万条、内胎18.84万条。1961年后,产量逐年下降,1964年,仅产外胎2.34万条、内胎6.77万条。1966年,产量回升,外胎22.68万条、内胎28.77万条。
  1969年,厦门鹭光橡胶厂更名为厦门橡胶厂。翌年,外胎产量达64.2万条、内胎达64.35万条。直到1980年,该厂手推车内、外胎产量均维持在50万条左右。
  1981年,厦门橡胶厂完成力车胎车间改造。当年,该厂手推车外胎产量为82.3万条、内胎为90.5万条。1986年,外胎上升到103.08万条、内胎121.57万条,创年产量高水平。
  从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邵武轮胎翻制厂、福州橡胶厂、泉州橡胶厂和闽侯橡胶厂也曾生产少量手推车胎,其中邵武轮胎翻制厂直到1985年仍有生产,年产手推车内、外胎约各1万多条,最高时达到3万多条。
  1987~1990年,全省仅有厦门橡胶厂生产手推车胎,外胎年产量平均83万条、内胎平均111万条。1992年,该厂生产手推车外胎91.58万条、内胎102.33万条。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