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295
颗粒名称: 第八章 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
分类号: TQ635;TQ620.7
页数: 9
页码: 110-118
摘要: 本章记述福建省福州、甫田等地用天然涂料制作的脱胎漆器,已驰名中外。但福建省的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直至建国后才逐步发展起来。
关键词: 福建省 涂料 染料工业

内容

福建省生漆生产历史悠久。明代《八闽通志》记载:漆汁黏黑,可饰器者,出浦城、建阳、崇安三县,然甚少。清流、归化、泰宁亦出。民国时期,福州、甫田等地用天然涂料制作的脱胎漆器,已驰名中外。但福建省的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直至建国后才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节 涂料
  本省的涂料工业起步于50年代中期。1956年,连城县化工颜料社(连城县造漆厂前身)开始组建,翌年生产油漆2吨,为全省首家油漆生产企业。1958年,泉州制漆厂、省手工业联社化学漆厂(福州化学漆厂前身)、厦门绝缘材料厂(厦门油漆化工厂前身)相继投产。1960年,全省油漆产量达842吨。1965年,上述4家油漆厂,先后派人到上海、天津、西安等地造漆厂学习,1967年,开始批量生产醇酸树脂漆、氨基树脂漆。1970年,全省油漆产量1204吨,其中,油脂漆、天然树脂漆、酚醛树脂漆和沥青漆等低档漆占92.28%。70年代,中高档合成树脂漆迅速发展。1978年,全省油漆产量达3828吨,其中低档漆比重降为78.68%。80年代,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推动下,连城、厦门、泉州等油漆厂迁厂扩建,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福州化学漆厂也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电热反应釜,引进比利时60升卧式砂磨机,使本省涂料工业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乡镇企业的涂料厂点也迅速发展。1990年,全省油漆产量为1.27万吨,其中低档漆占75.61%。1992年,全省生产油漆1.54万吨,比1978年增长3倍。其中,连城、福州、厦门3家油漆厂,年生产能力达1.10万吨,产量为0.97万吨。其中,连城造漆厂生产能力0.3万吨、产量0.46万吨;福州化学漆厂年产能力0.5万吨,产量0.38万吨;厦门油漆化工厂年产能力0.3万吨,产量0.13万吨。
  一、油脂漆
  油脂漆是本省早期的涂料产品之一。1956年,由连城县化工颜料社最早投产。1958年,泉州、厦门、福州等3家油漆厂也相继投产。1960年,全省油脂漆产量达587吨。1962年,因油脂、溶剂等原料紧缺降至140吨。1964年,原料供应逐步好转,产品产量回升到579吨。70年代,为了节约油脂,国家开始限产油脂漆。1978年,全省油脂漆产量降到252吨。1985年,回升到393吨。1990年,又降至151吨,1992年仅产104吨。
  二、天然树脂漆
  天然树脂漆是以松香改性树脂与植物油熬炼为成膜物质的涂料,也属本省早期涂料产品之一。主要品种有酯胶清漆及各色酯胶调和漆。1956年,连城县化工颜料社首先投产。60年代,福州、厦门、泉州等3家油漆厂相继建立硬树脂生产线,开始生产天然树脂漆。1969年,福州化学漆厂生产44吨、厦门绝缘材料厂生产14吨。1976年,龙海造漆厂也投产天然树脂漆,当年生产25吨。1978年,全省天然树脂漆产量为753吨,1985年达1058吨,1990年上升到2062吨,1992年下降为1069吨。
  三、酣醛树脂漆
  酚醛树脂漆是本省油漆产量最大的品种。它是以酚醛树脂与干性油熬炼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其性能优于油脂漆。1958年,泉州、福州油漆厂首先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1959年,仅福州化学漆厂就生产145吨。60年代,厦门、连城造漆厂也开始生产酚醛树脂漆,主要品种有酚醛清漆、酚醛调和漆、酚醛磁漆、防锈漆、绝缘漆及酚醛底漆等。1966年,福州化学漆厂酚醛树脂漆产量达513吨。1973年,龙海造漆厂也投产酚醛树脂漆,当年产量3.5吨,翌年上升到120吨。1978年,全省酚醛树脂漆产量1813吨。80年代,全省先后兴办了40多家乡镇小油漆厂,导致低档漆盲目发展。1982年,全省化工系统外油漆厂生产酚醛树脂漆431吨,1989年增加到2742吨。1992年,全省酚醛树脂漆产量达7789吨,占当年油漆总产量的50%。其中,化工系统外油漆厂生产4791吨,占61,51%;化工系统内油漆厂家中,福州化学漆厂1286吨、连城造漆厂1053吨、厦门油漆厂382吨。
  四、沥青漆
  沥青漆是单独用沥青或沥青和油脂及其他树脂作为成膜物质的涂料。1965年,厦门绝缘材料厂从上海开林造漆厂引进船舶漆生产技术,开始投产沥青漆,主要品种有沥青漆、沥青防污漆、沥青船底漆等,当年产量83吨,1970年达到141吨。1974年,龙海造漆厂投产沥青漆,当年生产25吨,全省产量达139吨。1976年后,福州、连城、泉州等油漆厂也相继投产沥青漆,但产量甚微。1979年,全省沥青漆产量达228吨,其中,厦门绝缘材料厂195吨、龙海造漆厂20吨、福州化学漆厂5吨、泉州制漆厂6吨、连城造漆厂2吨。1985年,全省仅剩厦门绝缘材料厂生产沥青漆249吨。1986年,为开发旅游区,该厂迁出鼓浪屿,与厦门第四化工厂合并,成立厦门油漆化工厂。由于沥青漆属低档漆,从80年代后期开始产量逐年减少,到1992年仅产53吨。
  五、醇酸树脂漆
  醇酸树脂漆是用醇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合成树脂涂料,使用寿命比油脂漆长,为化工部鼓励发展的油漆品种。1966年,厦门绝缘材料厂首家投产醇酸树脂漆,当年生产1吨。翌年,福州化学漆厂开始试产醇酸树脂漆15.7吨。70年代,连城造漆厂、泉州制漆厂相继建成醇酸树脂漆生产线,使全省醇酸树脂漆产量逐年上升,主要品种有醇酸清漆、醇酸磁漆、醇酸底漆等。1978年,全省醇酸树脂漆产量达240吨,1982年上升到1146吨。1985年和1986年,泉州制漆厂生产的C04-2中绿醇酸磁漆和福州化学漆厂生产的C01—l醇酸清漆分别获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86年,龙海造漆厂投产醇酸树脂漆,当年生产35吨,翌年达到121吨。1988年,全省生产醇酸树脂漆2566吨。1992年上升到5569吨,占当年油漆总产量的36%。其中,连城县造漆厂3052吨、福州化学漆厂1865吨、厦门油漆化工厂232吨、泉州制漆厂420吨。
  六、氛基树脂漆
  氨基树脂漆是以醇酸树脂和氨基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高档油漆,其色泽鲜艳光亮,附着力强,但在喷涂后必须经过烘烤干燥,故用途受到限制。1966年,福州化学漆厂研制成功582#氨基树脂漆,为开发生产氨基树脂漆奠定基础,当年生产各色氨基烘干磁漆0.97吨。翌年,厦门绝缘材料厂也投产氨基树脂漆,并增加了氨基绝缘漆新品种,当年生产10吨。70年代,连城、泉州两厂相继投产氨基树脂漆。1978年,全省氨基树脂漆产量达71吨。1982年,厦门绝缘材料厂研制以氨基醇酸为基料的金属闪光漆,填补了省内家用电器装饰用漆的空白。翌年,厦门第四化工厂与兰州化工部涂料研究所合作,开发了氨基醇酸金属闪光漆。1986年,全省氨基树脂漆产量达348吨,为年产量高水平。1990年,因省外同类产品打人,当年,全省氨基树脂漆产量降至199吨。1992年上升到260吨,其中,福州化学漆厂80吨、厦门油漆化工厂108吨、连城造漆厂69吨、泉州制漆厂3吨。
  七、硝基纤维漆
  硝基纤维漆(简称硝基漆)是以硝酸纤维素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挥发型涂料,有干燥迅速的特点。1979年,福州化学漆厂研制成功硝基漆,主要品种有硝基清漆和硝基外用磁漆,当年生产19吨。1980年4月,厦门第四化工厂(厦门油漆化工厂前身)也生产硝基外用磁漆21吨,当年全省硝基漆产量达42吨。1983年,龙海造漆厂投产硝基漆,当年生产10吨。1985年,全省硝基漆产量达154吨。1988年,福州化学漆厂和龙海造漆厂因生产不符合安全要求相继停产。1989年,永泰县福利化工厂引进上海造漆厂硝基漆生产技术,试产硝基清漆、硝基铅笔漆。1992年全省产量达61吨。
  八、过氯乙烯树脂漆
  过氯乙烯树脂漆是以过氯乙烯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其漆膜耐腐蚀、耐水、耐燃性均很好;但附着力较差,用途受到限制。1971年,厦门绝缘材料厂投产过氯乙烯树脂漆,当年生产4吨,1973年又生产4吨后停产。1979年,福州化学漆厂也投产过氯乙烯树脂漆,当年生产2吨,翌年产量达10吨,主要品种有过氯乙烯清漆、过氯乙烯外用磁漆、过氯乙烯机床漆、防腐漆等。1985年,产量达57吨。1988年,因生产不符合安全要求,部分品种停产。1990年,产量降为25吨。1991年,生产4吨后全部停产。
  九、乙烯树脂漆
  乙烯树脂漆是采用分子结构中含有乙烯键的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1978年,光泽香料厂投产乙烯树脂漆,当年产量达113吨,1980年停产。1986年,泉州制漆厂研制成功聚醋酸乙烯水性涂料。主要品种有各色聚醋酸乙烯乳胶漆,当年试产1.18吨,1989年,通过省级鉴定。1990年.福州化学漆厂也试产乙烯树脂漆.当年全省产量3吨。1992年降为2吨。
  十、丙烯酸树脂漆
  丙烯酸树脂漆是以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为本省80年代投产的高档漆。1986年,厦门油漆化工厂与外商合作生产丙烯酸乳胶漆。1988年,福州化学漆厂与台商合资建立福川化学有限公司生产丙烯酸清漆,翌年产量0.52吨。不久,台商终止合同,改由台商独资生产丙烯酸乳胶漆。1989年.福州亭江涂料厂引进上海天原化工厂技术生产丙烯酸涂料。1990年,全省丙烯酸树脂漆产量达130吨。1992年,仅福州化学漆厂生产1吨。同年厦门油漆化工厂也与香港利华投资公司、上海闵行联合发展公司合资,引进德国、台湾的丙烯酸树脂生产装置,尚在建设中。
  十一、聚酯树脂漆
  聚酯树脂漆是以聚酯树脂、松浆油和多元醇聚合后与颜料、有机溶剂等为成膜物质的涂料。1977年,福州化学漆厂利用造纸厂副产品松浆油生产聚酯漆,当年产量138吨,品种有聚酯清漆、调和漆和聚酯防锈漆等。1979年,该厂聚酯漆产量达479吨,为年产量高水平。1979~1981年,厦门绝缘材料厂也生产聚酯漆67吨。
  80年代后.因原料供应困难,产品销售不畅,福州化学漆厂聚酯漆产量逐年下降,1988年,生产55吨后停产。自1977年以来,该厂共计生产聚酯树脂漆2922吨。1990年,连城接造漆厂也生产聚酯漆13吨,1992年降为1吨。
  十二、环氧树脂漆
  环氧树脂漆是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漆膜具有良好附着力和耐腐蚀性能。1969年,福州化学漆厂首家投产环氧树脂漆,主要品种有环氧酯底漆和环氧酯磁漆,当年生产2吨,翌年产量达12吨。1977年,泉州制漆厂也投产环氧树脂漆,当年生产4吨,翌年达26吨。1982年,全省环氧树脂漆产量达61吨,为年产量高水平。1990年,连城县造漆厂开始研制环氧防腐漆,当年生产4吨,翌年达I1吨。1992年,全省环氧树脂漆产量30吨,其中,福州化学漆厂11吨、连城县造漆厂17吨、泉州制漆厂2吨。
  十三、聚氨酯漆
  聚氨酯漆是本省80年代投产的高档涂料,因其漆膜具有优良附着力、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广泛用于石油化工、海洋、船舶、机电设备等。1983年,福州化学漆厂研制双组份聚氨酯木器清漆,当年试产3吨,1985年达25吨。1987年,泉州制漆厂研制单组份聚氨酯清漆,试产0.32吨后停产。1989年,连城县造漆厂引进青岛油漆厂技术,试产聚氨酯清漆和各色磁漆;厦门油漆化工厂与化工部涂料研究所共同研制聚氨酯底漆、清漆、色漆等。1990年,全省聚氨酯树脂漆产量达40吨。1992年上升到328吨,其中,福州化学漆厂38吨、厦门油漆化工厂139吨、连城县造漆厂151吨。
  十四、油漆辅助材料
  油漆辅助材料是指涂料在施工或成膜过程中配套使用的辅助材料,50年代末开始,各主要油漆厂均有生产。其品种有稀释剂、催干剂、防潮剂等。1974年,全省油漆辅助材料产量21吨,1985年达106吨,1992年上升到163吨。
  第二节 颜料
  本省颜料主要有色素炭黑、铬黄、钛白粉、立德粉、氧化锌和铁系颜料。此外,还有少量华兰、红丹等产品。到1992年,全省颜料生产企业共5家,年产能力5000吨,当年产量达4414吨(不含色素炭黑、氧化锌)。
  一、铬黄
  1955年,漳州化工颜料社(漳州化工厂前身)开始土法生产中铬黄、柠檬黄和油漆绿等产品,为本省最早生产颜料的厂家,但产量甚少。60年代断断续续生产,1972年只生产5吨,1974年15.21吨。
  1959年,福州化工原料厂引进上海铬黄颜料厂生产技术,建成年产100吨铬黄车间。1961年,生产铬黄2.28吨,1966年达到121吨,1969年上升到182吨。70年代初,由于该车间紧靠居民住宅区,严重污染环境,生产受到限制。1971年,铬黄产量降至58吨,1977年停产。
  1977年,省内仅剩漳州化工厂生产铬黄颜料,当年产量24.18吨,1979年上升到64吨。1983年,因铬黄市场畅销,年产能力扩至200吨,翌年产量增至144吨。1985年,年产能力又扩至300吨,产量达到168吨。1986年后,因市场发生变化,年产量降至140吨以下。1992年生产131吨。
  二、钛白粉
  本省生产的钛白粉有硫酸法和氯化法2种。1964年,福州化工原料厂采用天津同生化工厂技术,建成年产500吨的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翌年生产锐钛型钛白粉7.33吨,1972年产量达到177.74吨,1979年上升到501吨。产品主要供作涂料、橡胶制品及电焊条等的原料。1982年,因污染环境被迫停产。
  1975年,化工部批准厦门电化厂建立作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年产1000吨氯化法钛白中试车间,由化工部涂料研究所、厦门电化厂和化工部第三设计院等单位联合承担攻关任务。该项目于1986年12月通过了化工部的技术鉴定,其技术属国内首创,当年生产钛白粉444吨。1988年,产量达325吨,并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产量上升到459吨,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厂生产的钛白粉远销到香港、菲律宾等地区和国家。1991年生产118吨后,因设备腐蚀等问题而停产。
  三、立德粉
  1978年,连城化工厂以重晶石与煤粉制得硫化钡,以保险粉下脚料氢氧化锌与硫酸制得硫酸锌,而后硫化钡与硫酸锌复分解反应生产立德粉,当年产量210吨,翌年达到257吨。1983年,因该厂保险粉停产,保险粉下脚料氢氧化锌供应中断,又遇全国性锌原料紧张,价格上涨,遂于当年6月停产立德粉。1978~1983年,该厂累计生产立德粉981吨。
  1986年,沙县立德粉厂引进天津东风化工厂生产技术,建成年产3000吨立德粉生产线。同年,沙县第二化工厂引进上海京华化工厂生产技术,建成年产1500吨立德粉生产线。1987年,上述两个厂生产立德粉424吨,其中420吨出口到苏联、东欧、中东、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90年,上述两个厂立德粉产量上升到2904吨,其中出口1300吨。1991年,沙县第二化工厂因亏损被沙县化肥厂兼并。1992年,全省立德粉产量1840吨,其中沙县立德粉厂1677吨,沙县化肥厂163吨。
  四、铁系颜料
  本省铁系颜料起步于70年代中期。1974年,三明氧化铁红厂(三明化工颜料厂前身)开始投产铁系颜料,当年生产氧化铁红20吨.氧化铁黄32吨。翌年,产量分别提高到150吨和83吨。1976年,厦门香料厂和福州朝阳盖山氧化铁红厂采用湿法工艺生产铁系颜料。1980年,全省铁系颜料产量达838吨,其中厦门香料厂193吨、三明氧化铁红厂185吨、福州朝阳盖山氧化铁红厂460吨。1983年,三明氧化铁红厂投产氧化铁黑。1985年,厦门香料厂和三明化工颜料厂铁系颜料年产能力均达800吨。当年,全省铁系颜料产量达2137吨。1987年,三明化工颜料厂氧化铁红、氧化铁黄开始出口埃及、美国、西德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同年,厦门香料厂铁系颜料年产能力扩至1700吨。1989年,该厂生产铁系颜料达2683吨,占全省产量的88.14%。其中1004吨出口埃及、新加坡、香港等地。1991年,三明化工颜料厂年产能力扩至2000吨。1992年,全省铁系颜料产量2453吨,其中,厦门香料厂1725吨,三明化工颜料厂728吨。
  第三节 染料
  建国前,本省没有染料工业。民间常以植物或矿物中天然着色的物质作为染料,对自织土布进行染色.如用槐禾染黄色,用茜素染红色,从蓝草获得蓝腚染蓝色。
  建国后,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学染料的使用量不断增加。60年代,本省印染所需的各类染料还全靠外省调人。1972年,福州红卫染料厂开始投产硫化蓝染料,当年产量25吨,翌年达88吨,1978年上升到90.5吨。1979年后因销路不畅而停产。1972~1979年,该厂累计生产硫化蓝染料462.7吨。在此期间,泉州腐植酸厂也生产过硫化棕灰染料34.3吨。
  1980年,福鼎制碘厂在常州染料厂的帮助下,采用非汞法先进工艺.投产2BLN分散蓝染料,当年生产8吨。翌年,该厂更名为福鼎化工厂,产量达13吨。1983年,因原料紧缺而停产。1986年,该厂与浙江温州染料厂联营,恢复生产分散蓝中间体4.8吨。翌年,该厂又对原有分散蓝设备进行填平补齐,由温州染料厂提供配方技术,生产H-BWFL分散大红39.6吨。1989年.该厂更名为福鼎染料厂。翌年,分散染料产量达51.1吨,1992年上升到113吨。1980~1992年,该厂累计生产分散染料及其中间体363吨。
  附:涂料企业选介
  连城造漆厂
  该厂是本省创办最早的油漆厂,也是化工部定点涂料生产厂,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该厂的前身连城县化工颜料生产合作社,1955年筹建期间,由罗顺阳率先用手摇二辊油墨研轧机试产油墨、油漆、颜料(中铬黄、美术黄、华蓝)等产品。1957年生产白鸽牌油漆2吨。1958年8月,产品通过上海化工采购供应站化验合格,由省物资局化工公司指令南平化工站包销。
  1958年5月,转为地方国营并更名为连城化工厂。1960年,油漆产量达到154.75吨。1964年,被确定为全省4个油漆定点生产厂之一。1966年,更名为连城造漆厂。当年,产量增至254吨,品种从油基漆、天然树脂漆发展到酚醛树脂漆等10余种。“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下降,徘徊不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促进了连城造漆厂新的腾飞。1980年,油漆产量达902.23吨。1984年,开始迁厂扩建。1987年,完成年产3000吨油漆的技改工程。当年,油漆产量达2634吨,1990年上升至3408.23吨。
  1986~1989年,该厂连年被省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1989年,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企业。同年,C01-1醇酸清漆获得省优质产品称号。
  到1992年底,该厂拥有职工311人,固定资产原值561.2万元,净值433.6万元。拥有各类造漆设备400多台,可生产百花牌油漆63个品种、200多个花色。厂内设有涂料研究所和中试车间,并与多所高等院校及省内外化工研究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不断开发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1992年,该厂生产各类油漆4618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948.5万元,实现税利630.8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4.12倍、6.58倍和6.23倍。
  福州化学漆厂
  福州化学漆厂位于福州市福马路,占地2.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是化工部涂料工业定点生产企业。油漆及原料年产能力达5000吨以上,可生产酚醛树脂漆、醇酸树脂漆、氨基树脂漆等13大类100多个品种。其中,C04_42中绿醇酸磁漆、C01_7醇酸清漆、C01-1,醇酸清漆、C01_17醇酸清漆先后获省优质产品称号。C01_1醇酸清漆获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
  该厂前身为福建省手工业联社化学漆厂,始建于1958年5月,厂址在福州市台江区苍霞洲,当年生产卫星牌酚醛清漆43吨。1964年后,小批量生产东海牌各种油漆,供应本省市场。
  1965年5月,划归福州市化工局管辖,改名为福州化学漆厂,并于当年迁至福马路新址建厂,设计规模为年产500吨油漆,产品有油脂漆、天然树脂漆和酚醛树脂漆,以及脲醛树脂粘合剂。
  1975年第一次扩建,投产了醇酸树脂、氨基树脂和环氧树脂等3大类高档漆。1976年,又投产沥青漆,并建成塔尔油分馏车间。1977年,投产聚酯漆。1978年,油漆总产量达1203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整顿,企业发展更加迅速。1979年,投产硝基漆和过氯乙烯树脂漆。1980年,完成第二次扩建,能力达到2000吨。1988年,完成年产能力从2000吨跃至5000吨的技改工程,并投产聚氨酯漆和丙烯酸树脂漆等。
  1988年后,投资300多万元,用于锅炉、醇酸反应釜和色漆车间等技术改造,增加了可控硅立式砂磨机和电热反应釜等100多台设备,并引进比利时60立升卧式砂磨机2台,以及日本成膜温度仪,离心式粒度分布仪和平磨仪等先进仪器30多台,使该厂装备步入国内先进行列。
  到1992年底,该厂拥有职工382人,固定资产原值457万元,净值211万元。当年,生产各类油漆3818.3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092.6万元,实现税利455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1.1倍、1.3倍和2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