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精细化工企业选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294
颗粒名称: 附:精细化工企业选介
分类号: F426.7
页数: 3
页码: 107-109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精细化工企业选介,其中包括了福州医疗化工厂、南平化工厂、漳州化学品厂。
关键词: 福建省 化学工业 炭黑

内容

福州医疗化工厂
  福州医疗化工厂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福厦公路旁,占地4万平方米,是福建省以生产增塑剂为主的企业。主要产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于1979年和1980年分别获得省优质产品和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牛皮纸压敏胶带等产品,于1984年和1990年先后获得省优质产品称号。1987年,该厂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该厂前身为“福州仓山区脱脂棉合作社”,创办于1954年10月,初期只有5名工人。1957年7月,接收了台江区卫生用品生产合作社的卫生车间,增加弹棉车间、织带车间,生产脱脂纱布、口罩等,改名为“仓山区棉织医疗用品生产合作社”。翌年10月,经仓山区委、区政府批准,转为地方国营企业,更名为福州医疗化工厂。
  1961年下半年,在省外贸局的扶持下,生产樟脑粉、白樟油、松节油,产品曾出口欧亚各国。当年底,并始试产医用胶布,翌年正式投产。同年,转为市属企业,全厂职工发展到148人。1969年底,樟脑车间停产。
  1971年6月,年产2000吨二丁酯增塑剂车间竣工,并一次试车成功。同年,消炎止痛膏也投入生产。
  1975年1月,建成年产1000吨的苯酐车间,与增塑剂生产配套。当年,还新开发环氧蛹油丁酯产品。
  1979年,建成年产300吨的醋酸乙酯车间。同年,试制成功牛皮纸基压敏胶粘带。1982年,对二丁酯车间进行技术改造,年产能力扩至5000吨。同年,还建成胶粘带车间。
  1986年与香港唯多实业有限公司合资,建立福多实业有限公司,引进丙烯酸酯压敏胶带(简称BOPP)生产线。同年底至1987年8月,对苯酐车间氧化炉进行改造,年产能力由1000吨提高到1500吨。
  1987年,新建成年产5000吨的二辛酯车间。翌年1月,与日本富川株式会社合作建立“榕川树脂有限公司”。当年6月,投产鞋用胶粘剂,年产能力300吨。1988年,全厂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万元,税利500万元。
  到1992年底,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63.7万元,净值733.8万元,固定职工765人。当年,生产苯酐1073吨、增塑剂7154吨、鞋用胶2182吨、胶粘带142万卷;完成工业总产值5552.4万元,比1980年增长1.49倍;实现利税275.1万元,比1980年增长65.53%。
  南平化工厂
  南平化工厂位于南平市西芹,占地27万平方米,是福建省独家生产炭黑的中型化工企业,也是全国唯一综合生产橡胶、色素、导电等3大类炭黑的厂家,具有年产炭黑1.4万吨,阳极糊1万吨、水泥7000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乙炔炭黑1979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4年被评为化工部优质产品,1985年获得国家银质奖;高耐磨炭黑和3#中色素炭黑分别于1982年和1987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0年,该厂被评为“大庆式企业”。1986年,获得全国环境优美工厂称号。
  南平化工厂的前身中国木材化工厂(私营企业),始建于1940年,建国前主要生产丙酮、梭坯、纱管等产品。1951年,开始研制滚筒法炭黑,1952年投入工业化生产,当年产量17.82吨。1954年,改名为南平化工厂。1955年,迁至现址扩建,翌年产量达276吨。1958年,转为国营。翌年,滚筒法炭黑产量达到2534吨,创年产量髙水平。同年6月,建成炉法炭黑生产线。1965年,试制成功乙炔炭黑,翌年正式投入生产。到1969年3大类炭黑总产量达3541吨。
  1966年,为满足乙炔炭黑生产需要,该厂新建一条年产40万立方米氧气、184万立方米氮气的制氧生产线。1971年,利用乙炔炭黑生产排放的电石渣为原料,建成年产2000吨普通硅酸盐水泥车间。该车间经过1977年和1981年两次扩建,年产能力达到7000吨。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加大技改扩建和新产品开发的步伐。1981年,建成一条长430米铁路专用线,改善了原料和成品运输条件。同年,建成容量800KW的余热发电车间,利用炉法炭黑的尾气燃烧锅炉发电,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又消除了环境污染(1984年正式并入电网)。1983年,乙炔炭黑车间年产能力扩至5000吨。同年,还建成年产11.5万只编织袋和15吨打包带生产线。1986年,建成年产3000吨电石车间(该车间因电价提高于1989年停产)。1988年,与崇安县兴田乡联营,建成年产2000吨电石厂。同年,还建成年产2500吨髙耐磨新工艺炭黑生产线。1989年,建成年产3000吨油炉色素车间,不久由于产品滞销,车间转产橡胶炭黑。1990年,建成年产万吨阳极糊车间。
  该厂主要产品炭黑除满足省内橡胶、电池、油漆、油墨等行业外,大部分销往广东、湖南、辽宁、湖北、贵州、江西、浙江、北京、四川等20多个省、市,少部分出口东南亚等地。
  到1992年底,该厂拥有职工1133人,固定资产原值3573.5万元,净值2407.6万元,当年生产炭黑共10057吨,其中,中超耐磨炭黑3201吨、高耐磨炭黑2749吨、色素炭黑472吨、乙块炭黑2703吨、新工艺高耐磨炭黑932吨。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50万元,实现利税584.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利税、炭黑产量,分别比1980年增长1.43倍、0.96倍和1.26倍。
  漳州化学品厂
  漳州市化学品厂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东南端的草寮尾,占地面积3.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该厂的前身漳州化工厂创建于1958年4月,当时以“小接硫”装置生产硫酸,日产量2吨,是省内最早硫酸生产厂家之一。
  1960年,开始生产普钙等产品。1965年,从漳州化工厂分出,单独成立漳州化肥厂。为了适应普钙扩产需要,1970年,在距漳州市26公里的华安县丰山公社前宅山建立一套年产5000吨的小接触法硫酸车间。1979年,又根据漳州市的工业布局调整,把该硫酸车间移交给华安县磷肥厂。同年,改名为漳州市磷肥厂。
  1980年,该厂贯彻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的方针,建立一个集体性质的知青厂——漳州市化学品厂(国营带集体),在上海师傅的指导和本厂科技人员的努力下,研制成功化妆品,翌年投入市场。
  由于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该厂的化妆品发展十分迅速。1984年,产值达286万元,超过了磷肥的产值,成为主导产品。1985年初,在磷肥生产不景气,企业面临困难的关键时刻,省委书记项南来厂视察,对转产化妆品的决策表示赞赏,要求该厂发展化妆品不但要“洋、特、优、新”,在花色品种上还要“全”,要充分利用漳州花木、果树、花粉的优势,把漳州建设成为本省的化妆品生产中心。年底,该厂普钙停产,经漳州市政府批准,把漳州市磷肥厂更名为漳州市化学品厂,原属集体性质的漳州市化学品厂更名为漳州市百花香化妆品厂,两厂均专门从事化妆品的生产。
  1985年3月,经有关部门批准,漳州化学品厂与香港富城贸易行合作成立漳富化妆品有限公司,把该厂的特色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几年来,通过该公司已把皇后牌片仔癀珍珠膏(霜)等10多种化妆品出口到美国、日本、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直接创汇60多万美元。
  1986年4月,漳州市化学品厂把磷肥生产设备转移给南靖磷肥厂。1990年4月,根据漳州市政府决定,兼并了原市二轻局所属的漳州市电镀中心。同年,该厂开始扩建一幢2500平方米的化妆品厂房,从日本引进2台真空乳化器,计划把化妆品生产能力扩至1000万瓶。
  该厂生产的化妆品有护肤类、发用类、水类、粉类、化妆类等5大类70多个品种规格。1984年以来,该厂生产皇后牌片仔癀珍珠霜、人参玉脂霜曾分别获商业部和化工部优质产品以及省优质产品称号。全能定型摩丝获第二届中国专利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1988年底,该厂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企业称号。
  1992年,该厂生产片仔癀珍珠霜U7.6万瓶、片仔癀珍珠膏104.1万瓶(不含漳州百花香厂)。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38万元,比1980年增长5.47倍;实现税利931.9万元(1980年亏损18.1万元)。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