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无机化工企业选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261
颗粒名称: 附:无机化工企业选介
分类号: F407.7
页数: 5
页码: 70-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无机化工企业方面的情况,包含了福州第二化工厂,福州第一化工厂等。
关键词: 无机化工 企业 福建省

内容

福州第二化工厂
  福州第二化工厂位于福州市东郊连江路,厂区占地面积44.95万平方米,福利区占地面积14.45万平方米,是直属省石化厅管辖的省内唯一大型氯碱化工企业。主要产品有烧碱、聚氯乙烯树脂、盐酸、液氯、漂白粉、敌百虫、漂粉精、氯乙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氧气、水泥等近20个品种,其中有4种产品获国家银质奖,5种产品获部优质奖,6种产品获省优质奖。产品广泛应用于轻纺、食品、医药、造纸、化工等行业,行销全国10多个省市,部分出口东欧、南亚、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该厂建于1958年9月,经过全厂职工日夜奋战,1959年10月就建成第一期年产7500吨烧碱的生产规模,翌年又建成第二期年产1.5万吨烧碱和相应配套的六六六、盐酸、液氯、漂白粉等氯产品。1962年11月,随着年产6000吨聚氯乙烯树脂全面投产,标志着省内最大的氯碱化工企业正式建成。
  建厂初期,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落后,工厂连续出现亏损,到1962年,已亏损1185万元。在困难和压力面前,1963年,该厂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动全厂职工连续打了扭亏为盈、质量过硬和生产翻番等“三大战役”,同年12月开始盈利2万余元,1964年,向国家上交利润169万元,甩掉了长达5年的亏损落后帽子。至1965年底,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能力比原设计翻一番,达到年产1.2万吨,质量达到全国第一流水平。翌年,烧碱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25万吨的新水平。
  “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厂生产面临崩溃边缘。1970年5月,建成年产2000吨的小型水泥装置,为综合利用聚氯乙烯车间电石渣找到一条出路,并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1971年,利用原六六六车间旧厂房和旧设备,建成年产200吨的敌百虫生产装置,为本省农药工业增加了新品种。
  1978年以后,该厂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企业全面整顿,加快了技术改造步伐,使企业连续登上3个新台阶:
  一是重点实施《1979~1981年挖潜、革新、改造计划》。此项计划主要目标是烧碱“3万改5万”,总投资1179万元。1980年,工程提前完成,烧碱年产能力达到5万吨,当年全厂税利比1978年增长42.86%,使该厂登上了第一个新台阶;
  二是重点实施聚氯乙烯树脂扩建工程计划。1983年,国务院下令全国停止六六六生产,该厂为调整六六六停产后的产品结构,多渠道筹集2626万元资金,主要目标是把聚氯乙烯树脂年产能力从2.5万吨扩建到4万吨,电石渣水泥从1.5万吨扩建到4.5万吨(简称为“2626”技改工程)。经过4年时间的努力,1987年完成了扩建项目,企业新增产值7448万元,新增税利3125万元,使该厂登上第二个新台阶;
  三是重点实施“七五”技改计划。此项计划是该厂建厂以来最大的技改工程。主要由3个项目组成:烧碱年产5万吨改7万吨工程、低聚合度聚氯乙烯树脂引进工程和漂粉精生产装置引进工程。前两项工程效益尤为显著。
  烧碱“5万改7万”工程,总投资2054万元。主要在电解工序采用了35台国内较为先进的30m2—Ⅲ型金属阳极电解槽,使单槽产量比原来的石墨阳极电解槽提高2倍,每吨碱平均节电103千瓦时,节汽150~300公斤,降低成本75元;在蒸发工序,将原来“二效半”的旧工艺改为国内较为先进的“三效顺流”新工艺,使每吨30%液碱盐耗降低60公斤,汽耗降低1.3吨,该项工程于1990年12月建成投产。
  低聚合度聚氯乙烯树脂装置是从美国古德里奇公司引进,其技术具有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年产能力为1.5万吨,总投资5000万元。生产控制采用先进的“分散集中控制系统”,简称“DCS”,自动控制聚合釜加料、反应、中途注水、终止、出料、回收、冲釜和涂布,同时还能进行反应前期粗料预测。1989年3月投产以来,生产运转正常,可生产符合于国家级标准的SG1—7各型号的聚氯乙烯树脂。
  漂粉精生产装置,是从意大利德诺拉公司引进的,年产能力5000吨,采用三步连续氯化法工艺路线,于1989年9月开始投入试车生产;但由于工艺不稳定,设备、仪表故障多,生产停停打打。1991年,意方专家撤回后,该厂组织力量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加强设备维护,用本厂技术替代国外不成熟的技术,逐步使生产转为正常。
  “七五”技改计划的实现,标志着该厂登上了第三个新台阶。不但提高了氯碱生产能力,而且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了产品升级代,增强了企业实力。
  1992年,该厂共有职工4849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45人,占17.43%;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23亿元,净值1.39亿元;主要设备506台;当年生产烧碱6.6万吨,聚氯乙烯树脂2.56万吨,漂白粉5971吨,漂粉精583吨,液氯1.3万吨,100%敌百虫2035吨,合成盐酸3.73万吨,100%氯乙醇1055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58亿元,创税利4989.5万元。与1980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80倍,税利增长1.5倍。80年代以来,企业相继荣获省级先进企业、化工部“六好企业”、清洁文明工厂、无泄漏工厂、国家一级计量单位、全国一级节能企业等称号,并曾被评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之一。
  福州第一化工厂
  福州第一化工厂位于福州东郊福马路,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全厂现有4个生产车间和3个辅助车间,是以生产氯酸盐为主的中型化工企业,氯酸钾产量居于全国之首。建厂以来,生产过氯酸钾、氯酸钠、AC发泡剂、小苏打、轻质碳酸钙(简称轻钙)、糖精、邻甲苯磺酰胺(简称邻位胺)、对甲苯磺酰胺(简称对位胺)以及硬化油等产品。其中,氯酸钾被评为国家银质奖;AC发泡剂被评为化工部优质产品。该厂是本省化工系统首家获国家二级企业称号的先进企业。
  该厂前身是福州化工厂。1958年,将福州化工厂的氯酸钾车间,迁至福马路现址,创办福州第一化工厂。1959年,建成氯酸钾、轻钙、硬化油等生产装置。1960年,建成以甲苯为原料的糖精车间,年生产能力为50吨。1962年,投产小苏打产品。1966年,该厂利用原硬化油车间改建为年产吨的AC发泡剂车间。1968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该厂生产出现最低点,主要产品氯酸钾产量从1966年的1244吨下降到1968年的263吨。
  1977年10月,该厂开始进行钌钛金属阳极电解槽试验。1978年和1979年,相继投产对位胺和邻位胺新产品(糖精的中间体)。1980年.生产氯酸钾全部改为钌钛金属阳极电解槽。同年,AC发泡剂的制肼工艺,从间歇法改为连续法。1981年轻钙停产,厂房转产更为畅销的食用小苏打。
  1984年,该厂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积极开展横向联合,与水电资源丰富的永泰县联合创办氯酸钠电解分厂(即榕樟联合化工厂),首期年产1800吨的氯酸钠工程,于当年8月投产。第二期年产氯酸钠3000吨工程也于1988年底投产,所产的氯酸钠全部供给福州第一化工厂生产氯酸钾。1985~1988年间,由于市场变化,该厂小苏打、糖精、对位胺和邻位胺相继停产。
  1986年,该厂研制成功的FA-I型电解槽.采用气提外循环式单极新槽型,适应大电流高强度生产,属国内首创,当年投入4000A电流试生产。1989年4月,电流提高到20000A,运行正常。翌年,该厂又开发成功FA-II型电解槽,其性能比FA—I型又有进一步提高。同年2月,获得国家专利,并向湖南浏阳化工厂和四川长寿化工厂等企业进行技术转让。
  1989年,该厂将旧复分解厂房改为专门生产氯酸钠产品的后工序,建立了年产千吨以上的氯酸钠专门生产线。翌年,该厂从芬兰诺基亚化学公司引进年产1万吨的氯酸钠电解设备(22个电解槽),设计电流可达9000A,使该厂氯酸盐生产工艺达到80年代末的国际先进水平。
  1990年,该厂与四川长寿化工总厂签订新建年产1000吨高氯酸钾技术转让合同,与化工部黎明研究院签订新建年产3500吨过氧化氢技术转让合同。过氧化氢工程已于1992年1月建成投产。
  到1992年底,该厂拥有职工1016人,固定资产原值6247.1万元,净值4594.3万元;当年生产氯酸钾1.59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8812.1万元,实现税利1578万元.分别比]980年增长3.7倍、1.8倍和2.4倍。
  福州硫酸厂
  福州硫酸厂位于福州市东郊鼓山脚下,距城区7公里.占地面积19.43万平方米。主要产品规模:年产4万吨工业硫酸,6万吨普钙和1万吨甲醛。硫酸是省内首家被评为部优的产品,并最早获得省标准局发给的、采用国际先进标准验收合格证书。普钙和甲醛,也均为首家被评为省优质产品。该厂的硫酸约有3/5用于本厂普钙生产,2/5供应省内各工业部门•是省内商品硫酸最大的生产厂家。1988年,省政府授予该厂省级先进企业称号。
  1958年3月,开始筹建年产2万吨的接触法硫酸,以硫铁矿为原料,采用当时我国发明的“三文一器”水洗净化流程,并由其创始人上海硫酸厂总工程师孙师白设计、江南造船厂制造设备、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安装队安装。1959年11月25日投产,成为省内硫酸样板厂家,生产规模在较长时期居于领先地位。
  1960年,开始筹建磷肥车间,当年先用土法生产普钙1741吨。1961年开始建设年产1万吨普钙生产线,采用稀酸矿粉法和半机械化的间歇生产。1963年,新上迥转干燥机,增加一台5R雷蒙磨.用双桨立式混合器代替间歇式单桨混合器.用化成皮带机代替小车化成,并新建2座熟化仓库,配置2吨行车等,把普钙年产能力扩大为3万吨。
  1964年,硫酸车间达到设计能力.使企业开始扭亏为盈,当年盈利12.9万元。翌年.生产硫酸2.02万吨,普钙2.91万吨.盈利72万元。1966年.普钙达到3.03万吨.盈利达74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厂生产受到严重破坏。1967年全厂停产,1968年11月才恢复生产。60年代末,进口的越南和摩洛哥磷矿中断.为适应使用国产中低品位磷矿为原料,该厂相应改革工艺和设备,把二次配酸改为一次配酸并采用高温操作。1970年,普钙产量上升到3.59万吨,1974年,硫酸年产能力扩大到3万吨,并在沸腾炉内增加吸热器,把净化工段改为“文泡文”水洗流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厂经过企业整顿,向生产经营型转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79年,新建混化工段以及氟回收装置,普钙的综合生产能力扩大到6万吨.当年生产硫酸3.15万吨,普钙4.19万吨。1983年,硫酸车间开始进行年产4万吨的扩建改造,磷肥车间采用自行设计的国内普钙行业无先例的高压静电除尘器.使雷蒙磨回收粉尘达到排放标准。1984年,在沸腾炉内增设吸热器,炉外设汽包组成余热锅炉,并采用高效率低阻力的电除雾器代替第二文丘里洗涤器除雾,使每吨硫酸的电耗由120千瓦时,下降到89千瓦时,比国内先进水平还低耗11千瓦时。1987年3月,投资360万元,建成年产1万吨甲醛车间,当年生产27.5%的甲醛溶液2485吨。1988年,与省化工研究所合资,建成年产1万吨复混肥生产装置。
  到1992年底,该厂拥有职工727人,固定资产原值2133万元,净值1390.8万元。当年生产硫酸4.11万吨、普钙6.15万吨、复混肥1.15万吨、甲醛0.58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440.6万元,实现税利346.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硫酸和普钙产量,分别比1980年增长2.17倍、0.32倍和0.51倍。
  厦门电化厂
  厦门电化厂位于厦门市文屏路.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是一家以生产氯碱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中型化工企业。该厂的主要产品有:烧碱、盐酸、液氯、糖精、糖精钠、氧气、氢气、氮气、次氯酸钠、氯化石蜡、聚氯乙烯用的膏状复合稳定剂系列产品。其中,糖精钠获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食用盐酸、糖精钠、糖精、烧碱、膏状钡镉稳定剂获福建省优质产品称号。该厂参与试制的、年产1000吨氯化法钛白粉中试装置荣获1988年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厂创建于1957年底,是本省第一家氯碱企业。1958年5月,年产800吨烧碱装置投产,采用水平槽电解,生产出本省首批烧碱,随后投产漂白粉和硬化油。紧接着进行二期扩建工程,逐步扩大了生产能力,完善并改进生产工艺。建成后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至1965年,烧碱年产能力从800吨提高到1700吨,电解工艺也从水平槽改进为虎克4型槽,同时还试制了十几种新产品。年产100吨糖精车间于1960年9月投产,开始采用甲苯法生产,1963年改用苯酐法新工艺。
  “文化大革命”使该厂受到严重破坏,曾两度停产,企业一直处于动乱状态。在这期间,该厂职工尽力排除干扰,使生产得以断续发展。1966年8月,四氯化钛中间试验成功;同年,年产120吨毒杀酚农药车间建成投产。1972年,年产1000吨聚氯乙烯车间破土动工,翌年正式投产。1975年,开始筹建化工部重点科研项——年产1000吨氯化法钛白粉中间试验车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厂进行了一系列企业内部改革,坚持眼睛向内,把内涵挖潜和扩大再生产结合起来,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同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分别于1979年和1981年关闭了市场萎缩的毒杀酚车间和规模太小的聚氯乙烯车间。1986年12月,年产1000吨氯化法钛白中试通过部级鉴定,同年进行年产1000吨糖精二期技改。1989年进行年产1500吨糖精三期技改,尔后,又投资200余万元,进行烧碱车间盐水技改和蒸发改造。在80年代,该厂还自行开发膏状钡镉稳定剂、钡铅稳定剂和无毒稳定剂。1990年,与兰州化工公司合资建成年产500吨氯化石蜡烃一42装置,1992年能力扩至1000吨。1990年,与香港富玛高公司合资成立富厦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建成年产500吨甜蜜素的装置,1992年能力扩至1200吨。
  1992年,该厂拥有职工958人,固定资产原值2252万元,净值1603.6万元;全年生产烧碱8908吨、液氯2186吨、盐酸16353吨、糖精钠及糖精1015吨、青状稳定剂422吨、氯化石蜡1168吨、甜蜜素1065吨等;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393.7万元,实现税利287.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税利,烧碱、盐酸、糖精钠及糖精的产量分别比1980年增长1.86倍、0.91倍、0.84倍、2.67倍和5.42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