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磷酸三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254
颗粒名称: 二、磷酸三钠
分类号: TQ115
页数: 2
页码: 63-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碳酸盐的情况,包含了碳酸钾,碳酸氢钠,轻质碳酸钙和碳酸锰。
关键词: 无机化工 磷酸三钠 福建省

内容

(一)碳酸钾
  1958年,福州第一化工厂、福州古楼第二化工厂开始生产碳酸钾,当年产量64.43吨。1960年后全部停产。70年代,有些小厂又断断续续生产碳酸钾,年产量只有数十吨。1985年,龙岩合成氨厂与省化工研究所联合开发以离子交换法生产高纯度碳酸钾,于1988年3月建成年产600吨的生产装置,当年产量268吨,1992年上升到889吨。
  (二)碳酸氢钠(又名小苏打)
  1960年9月,上海天晶化工厂与上海茂雄化工厂南迁福州,与福州仓山制索厂合并,组建福州仓山化工厂,1961年生产出首批碳酸氢钠。1962年,福州第一化工厂投产工业用碳酸氢钠,当年生产125吨,全省产量达302吨。1963年,福州仓山化工厂转产硫酸铝,将碳酸氢钠生产设备转给福州第一化工厂。1966年,福州第一化工厂碳酸氢钠产量增至1420吨。1968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产量降至364吨。70年代,该厂产量保持在2000吨上下,直到1981年停产。1962~1980年,福州第一化工厂累计生产碳酸氢钠近2万吨。
  (三)轻质碳酸钙(简称轻钙)
  1959年,福州市、厦门市及龙溪专区生产轻钙434吨。1962年,全省主要是厦门碳酸钙厂生产轻钙416吨,还有福州第一化工厂生产5吨。1966年,全省轻钙产量达1246吨,其中福州第一化工厂523吨,厦门碳酸钙厂723吨。1968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全省轻钙产量下降到287吨。
  70年代,轻钙生产规模继续扩大。1970年,厦门水泥厂(原厦门碳酸钙厂并入该厂)和福州第一化工厂轻钙年产能力各扩大到1000吨,当年全省产量达1757吨。1973年提高到2508吨。1976年,厦门碳酸钙厂与厦门水泥厂分开,当年该厂轻钙产量1600吨。1979年,全省总产量为3212吨。
  1980年,厦门碳酸钙厂更名为厦门第四化工厂,当年生产轻钙2140吨。1981年,年产能力3000吨的上杭古田碳酸钙厂归口化工系统,当年全省化工系统生产轻钙4645吨。1984年,永安合成氨厂建成年产5000吨轻钙车间,当年生产628吨,全省化工系统产量为7040吨。1986年,厦门第四化工厂与厦门绝缘材料厂合并为厦门油漆化工厂,同时停产轻钙。同年,上杭古田碳酸钙厂划归其他系统。当年,全省化工系统轻钙产量降为5825吨。1988年,龙岩化工厂新建年产3000吨轻钙生产线,但只生产“碳化灰浆”,当年生产碳化灰浆1460吨(折轻钙292吨),全部售给龙岩纸厂生产卷烟纸。1992年,全省化工系统轻钙生产企业仅有永安智胜化工联合公司(原永安合成氨厂),当年产量9771吨。
  (四)碳酸锰
  1981年3月,上杭县锰制品厂年产300吨碳酸锰投产,当年产量90吨。翌年,转产硫酸锰。1985年,又恢复生产碳酸锰,当年产量359吨。1986年,该厂采用回转窑焙烧代替传统的反射炉焙既节约了能源,又降低了尾气排放浓度,当年生产碳酸锰100吨。同年,福州硫酸厂利用废渣、稀硫酸等,生产出磁性材料用的碳酸锰120吨,供福州无线电器材厂制造电视机天线。1989年,上杭县锰制品厂试验成功不经过高温煅烧而直接浸取锰盐的新工艺,使生产技术提高一大步,翌年,该厂生产碳酸锰296吨。1992年,仅有福州硫酸厂生产碳酸锰224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