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烧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250
颗粒名称: 一、烧碱
分类号: TQ114.2
页数: 3
页码: 57-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无机碱烧碱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烧碱工业在调整中择优改造的情况。
关键词: 无机化工 烧碱 福建省

内容

烧碱又名火碱、苛性钠,化学名为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1937年前,本省所需的烧碱全靠外供。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交通阻隔、运输困难,烧碱来源断绝,省内开始创办烧碱小作坊。1943年,曹大为在福州自筹资金办小碱厂,采用“苛化法”生产15%液体烧碱,日产10多桶(每桶约5加仑),供福州地区肥皂厂使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交通恢复,省内小碱厂随即全部停产,所需烧碱均从外省调人。
  本省海盐资源丰富,提供了发展烧碱工业的有利条件。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烧碱工业逐步得到发展。1958年5月,厦门电化厂年产800吨电解法烧碱车间一次试车成功,当年生产烧碱72吨,开创了本省烧碱工业的生产历史。
  1958年3月经化工部批准,决定筹建福州第二化工厂,设计规模为第一期年产烧碱7500吨,第二期年产烧碱1.5万吨的中型氯碱企业。同年9月1日正式动工。为加快工程进度,中共福州市委成立“二化”工地指挥部,统筹和协调建厂各方面工作。1959年3月10日,部分车间建成并试车生产。同年10月底,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采用盐水精制、“虎克立式”12型隔膜电解槽电解、列文蒸发器浓缩等工艺,生产30%的液体烧碱和用铁锅熬煮生产的96%固体烧碱,并相应配套生产“六六六、盐酸、漂白粉等氯产品。当年,化工部涛部长亲临该厂召开全国化工系统基建现场会,并评选该厂为全国基建先进单位。1960年,第二期年产1.5万吨烧碱工程建成。1962年11月,该厂年产6000吨聚氯乙烯车间正式投产,标志着本省第一座中型氯碱企业全面建成。
  在1959~1961年间,全省生产烧碱的企业还有福州第一化工厂(电解法)以及晋江、福安、龙溪等地一些厂点(苛化法),3年间,全省累计生产烧碱1.66万吨,其中福州第二化工厂1.08万吨,厦门电化厂0.26万吨,福州第一化工厂0.19万吨,其它厂点0.12万吨。1962年,全省烧碱产量0.51万吨,其中,福州第二化工厂0.44万吨,占85.41%。
  60年代初,福州第二化工厂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落后,连年出现亏损。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64年扭转亏损局面。同年,该厂以野生刨花楠提取的“江南香”为助沉剂取代苛化麸皮,提高了盐水澄清效率和电解电流效率,延长了电解槽隔膜的使用时间。1965年,该厂又把汞整流改为硅整流,使变电效率提高8%左右,并减少汞蒸汽的污染。1966年,全省烧碱年产能力达到2.42万吨(其中福州第二化工厂2.25万吨),产量2.24万吨(其中福州第二化工厂2.07万吨)。
  70年代,本省先后兴建了一批小氯碱厂和烧碱车间,它们是:南平大洲氯碱厂、连城第二化工厂、南安化工厂、龙岩化工厂、宁德地区化工厂、富文化工厂,以及三明农药厂烧碱车间、漳州糖厂烧碱车间等。设计规模除三明农药厂、富文化工厂为年产3000吨烧碱外,其余6个厂(车间)的建设均参照1969年广东佛山市电化厂年产1000吨烧碱通用设计,采用“虎克式”4型隔膜电解槽,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规模小,产量低,消耗高,氯产品单一。1971年,福州第二化工厂烧碱年产能力达3万吨、产量2.2万吨;厦门电化厂烧碱年产能力达0.3万吨,产量0.23万吨。1978年,全省烧碱年产能力达到4.33万吨,产量达4.32万吨。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本省烧碱工业在调整中择优改造。先后有宁德、大洲、南安等3个小氯碱厂和漳州糖厂烧碱车间关闭。1980年,福州第二化工厂自制16型隔膜电解槽投产,提前实现烧碱“3万改5万”扩建计划,达到5万吨规模,当年产量4.41万吨。1982年,该厂采取在整流变压器上增加补偿电容等节能措施,使功率因数提高到0.95,每年可减少无功电耗450万千瓦时,节约有功电耗10万千瓦时。1984年,该厂电解工段部分改用我国自行设计的30m2Ⅲ型金属阳极电解槽,该电解槽电容量高,运行周期长,同16型隔膜电解槽相比,单槽产量可提高2倍。至翌年4月,该厂共有35台金属阳极电解槽投人生产。1986年,该厂应用国家赋于的企业自主权,加大步伐,走内涵改造、扩大再生产的道路,进行烧碱5万吨改7万吨的技改工程,于1990年底完成。1988年,富文化工厂和龙岩化工厂也进行万吨烧碱的技改。同年11月,南平第三化工厂(乡镇企业)投资110万元,建成年产1000吨烧碱车间。1990年1月,莆田国悦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合资企业)年产1000吨离子膜烧碱装置投产,由于成本高,生产8个月后即停产。到1992年底,全省烧碱生产企业共5个,烧碱年产能力达11.20万吨,当年产量10.34万吨,比1978年增长1.39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