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制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24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制剂
分类号: TQ460.6
页数: 2
页码: 41-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农药制剂加工是农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包含了粉剂,可湿性粉剂,乳剂等。
关键词: 化学 农药 制剂

内容

农药制剂加工是农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原药多需加工成各种制剂才能使用。1957年底,漳州市农药厂投产,由省外购进DDT和六六六原粉加工制剂。1959年,随着福州第二化工厂六六六原粉投产,六六六粉剂及其混合粉剂迅速发展。1972年,龙海农药厂(原漳州市农药厂)甲基1605原药投产后,到1983年六六六原粉停产,甲六粉一直占据制剂的主导地位。80年代,乳剂、水剂、颗粒剂、增效剂品种不断开发,更丰富了全省农药加工的剂型。到1992年,全省加工过的农药剂型有5种。
  一、粉剂
  该剂型为原药与填充料按一定比例研磨而成。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主要有龙海农药厂加工1%和6%六六六粉剂、5%DDT粉剂等。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新增的主要品种有2%乙基1605粉剂、2%甲基1605粉剂、1%乙基1605+3%六六六混合粉剂、1.5%甲基1605+3%六六六混合粉剂、2%甲基1605+2%六六六混合粉剂等。此外,还加工过少量3%乐果+3%六六六混合粉剂、1.5%杀螟松+3%六六六混合粉剂、5%DDT+6%六六六混合粉剂。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增加的品种有2%、6%和10%叶蝉散粉剂,1.5%和2.5%甲基1605粉剂,2.5%和5%多菌灵粉剂等。
  粉剂主要生产企业有龙海、福州、建瓯、福安等农药厂。生产工艺技术逐步有了提高。1967~1968年,龙海农药厂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自行设计出陶土气流干燥新工艺,结束了靠人工在平板炉上烘土的落后生产方式,并对粉剂加工过程的除尘系统进行改造,使该厂粉剂加工技术装备居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粉剂年加工能力由9600吨提高到22000吨以上。到1992年,全省累计加工各种粉剂84万多吨。
  二、可湿性粉剂
  该剂型为原药、填料与润湿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其药效一般优于粉剂。主要品种有6%六六六可湿性粉剂,还有少量20%六六六可湿性粉剂、20%DDT可湿性粉剂、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和可湿性除草醚等。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生产企业主要为龙海农药厂。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福州、建瓯、福安等农药厂也投产可湿性粉剂,70年代中期后全部停产。1958~1974年,全省累计加工可湿性粉剂9万多吨。
  三、乳剂
  又称乳油,为原药与乳化剂、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药效一般高于粉剂和可湿性粉剂。60年代,全省主要乳剂品种有25%DDT乳剂、毒杀酚乳剂、25%稻脚青乳油、40%乐果乳油等。70年代,新增的品种有50%杀螟松乳剂、80%敌敌畏乳剂、25%亚胺硫磷乳剂等。80年代至90年代初,新增有50%甲胺磷乳剂、40%甲甲磷乳剂、三氯杀蟥醇乳油、20%叶蝉散乳剂、20%杀灭菊酯乳油、40%甲敌乳油、50%甲基1605乳油、40%克死螨乳剂、40%久效磷乳剂、20%三唑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剂、40%增效水胺硫磷乳剂等。主要生产企业有龙海、三明、福州、建瓯、福安等农药厂。从1962至1992年,全省累计加工各种乳剂6万多吨。
  四、水剂
  该制剂是将能溶于水的原药按所需浓度加水制成。本省农药水剂生产始于70年代中期。福鼎、福州农药厂于1974~1975年相继投产25%杀虫脒水剂。1981年又分别投产了25%、18%杀虫双水剂。1985年,三明农药厂投产10%草甘膦水剂。1989~1991年,福鼎农药厂和福州农药厂相继试制成功18%增效杀虫双水剂。1975~1992年,全省累计生产各种水剂3万多吨。
  五、颗粒剂
  该剂型是以多孔性天然矿物为载体,加人一定量的农药原药加工制成。1980年,福安农药厂试制成功3%呋喃丹颗粒剂。翌年,福州农药厂加工90%五氯酚钠颗粒剂。1986年,福州农药厂又投产了5%杀虫双颗粒剂。1988年,福鼎农药厂开始试制3.6%杀虫丹颗粒剂。1992年,福安农药厂投产3%异柳磷颗粒剂。到1992年,全省累计加工颗粒剂1.3万多吨。此外,本省还生产过灭鼠毒饵和室内卫生用药灭害灵、蟑螂药笔等产品。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