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杀虫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237
颗粒名称: 一、杀虫剂
分类号: TQ453
页数: 5
页码: 41-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化学农药杀虫剂的情况,包含了六六六原粉,鱼藤精,毒杀酚等。
关键词: 化学 农药 杀虫剂

内容

(一)六六六原粉
  福建盛产海盐,福州第二化工厂以食盐为原料,生产烧碱。为平衡氯气,建厂伊始,就以耗氯量大的六六六农药作为一种主要配套产品。1959年3月,该厂农药车间六六六工段正式投产,主要设备有70个玻璃合成瓶,8个陶瓷蒸馏锅,以苯和氯气为原料,采用紫外光催化,当年生产六六六原粉463吨(实物量,下同),丙体含量13.7%,为省内合成农药的开端。
  1962年,上海技术推广队来福州第二化工厂指导,当年六六六原粉产量达1854吨,翌年又上升到3319吨。1965年6月,化工部决定将六六六原粉一级品标准,由丙体含量14%提高到14.5%,使该厂六六六原粉一级品率一度降到零点。为攻克六六六原粉质量关,该厂组织人员到广西南宁化工厂学习,对工艺和设备进行一系列改造,当年12月六六六原粉一级品率提高到75.25%,翌年1月上升到90%,跨人全国先进行列。1966年6月,该厂建成万吨六六六原粉搪瓷反应釜生产装置,实现了连续化生产,提高产量,稳定质量,改善操作条件,当年,六六六原粉产量达9265吨。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1968年产量减至2273吨,仅为1966年的24.5%。1976年,六六六原粉一级品率再度下降到零点。
  1978年,福州第二化工厂重点抓了六六六的提高质量和产品包装,使当年六六六原粉产量达到1.42万吨,一级品率回升到12.6%。1981年,省石化厅将福州第二化工厂列为经济责任制试点单位,对六六六原粉一级品率实行单项奖,当年该厂六六六原粉产量达到1.74万吨,创年产量高水平,一级品率上升到63.67%。1982年,按照国家限产六六六和DDT两大农药产品的指示精神,当年该厂六六六原粉只生产1.22万吨。翌年3月6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该厂停止六六六原粉生产,结束了六六六原粉的历史使命。1959~1983年,福州第二化工厂累计生产六六六原粉21.65万吨。
  (二)鱼藤精
  1959年7月,厦门纯碱厂开始筹建鱼藤精车间,由上海农药厂无偿提供一套旧的鱼藤精设备,利用上海农药厂运来的半吨鱼藤根和马来西亚进口溶剂。当年9月底,生产出第一批2.5%鱼藤精产品,翌年,产量达3.7吨(折7.5%,下同)。
  1962年,厦门纯碱厂下马,该厂鱼藤精车间更名为杏林农药厂。全厂20多名职工在低矮厂房和简陋设备的条件下,当年生产鱼藤精7.49吨。1965年,产量达17.54吨,创年产量高水平。
  1966年4月,杏林农药厂迁至三明,改名为三明农药厂,新建年产500吨的7.5%鱼藤精车间,当年生产3.07吨,1969年产量达10吨。
  由于鱼藤精原料紧缺,使用范围有限,因而产量逐渐减少,1976年即告停产,从1959年投产以来累计生产鱼藤精121吨。
  (三)毒杀酚
  1962年,在龙海农药厂小试。1964年,转到有氯气原料的厦门电化厂试产。1966年,该厂年产120吨毒杀酚车间投产,当年,生产14吨,翌年,产量达22吨。
  1971年,厦门电化厂毒杀酚产量达205吨。1973年上升到391吨,为年产量髙水平。由于该产品价格髙于六六六原粉,又主要用于防治棉花虫害,省内不用,1979年停产。1966~1978年,累计生产毒杀酚2378吨。
  (四)乐果
  该产品是本省最早问世的有机磷合成农药。1966年,三明农药厂年产500吨的50%乐果乳油车间投产,当年生产乐果137吨(折50%,下同)。
  1973年,三明农药厂乐果产量达710吨。同年,又增添了一组生产设备,翌年,产量上升到1022吨,成为该厂主要产品之一。1975年,该厂将配制乐果的溶剂,由甲苯改为纯苯,又采用工业氨水代替工业小苏打,用吡啶为催化剂,合成锅采用双搅拌,引进升膜蒸发器脱除溶剂和水份,使乐果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当年产量上升到1178吨。
  1979年,三明农药厂乐果产量上升到1771吨,生产车间仍为旧厂房。为提高生产能力,1980年,该厂对乐果车间进行扩建,厂房面积由原来的662平方米扩大到1584平方米,并相应扩建了配套工程。1982年,该厂50%乐果年产能力达到2500吨,当年产量1023吨。
  1987年,三明农药厂开发乐果原粉工艺技术,经过多次试验,翌年,生产出96%乐果原粉192吨,出口创汇68.4万美元。1988年,该厂生产的乐果获省优质产品称号,翌年,获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90年,乐果产量达4196吨,创年产量高水平。1992年,乐果产量降至2268吨。1966~1992年,该厂累计生产乐果3.62万吨。
  (五)甲基1605(又名甲基对硫鱗)
  1968年,龙海农药厂引进浙江省化工研究所成果,自行设计、建成年产400吨的100%甲基1605原药车间,1972年正式投产,当年生产甲基1605原油123吨(折50%,下同)。
  1975年,龙海农药厂对甲基1650车间进行扩建改造,年产能力增至800吨,当年产量达620吨。改造后的工艺技术居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1979年5月被化工部评为甲基1605劳动竞赛优胜单位。1981年,产量达到1718吨,为年产量高水平。
  1983年后,由于六六六原粉停产,以六六六和甲基1605为原料的主要农药粉剂——甲六粉也随之停产,甲基1605原药产量也相应锐减。1984~1986年,平均年产量下降到336吨,3年共计亏损125.79万元。
  1987年,随着单一的甲基1605粉剂稳定性解决,以及甲敌乳油等新剂型的开发,甲基1605原油产量又逐渐回升,当年达962吨,并实现扭亏。翌年,产量达1220吨,税利达163万元。1990年,产量回升到1幻4吨。1992年,由于市场变化又降为404吨。1972~1992年,累计生产甲基1605原油1.83万吨。
  (六)敌百虫
  1971年,福州第二化工厂利用六六六旧厂房,改建为年产200吨的50%敌百虫车间,当年生产敌百虫12.79吨(折50%,下同),翌年达到387吨。
  1973年7月,福州第二化工厂敌百虫车间对放空的三氯乙醛尾气进行回收利用,副产盐酸,改善了环境。1974年,又对三氯乙醛工序和敌百虫工序进行改造,使敌百虫年产能力扩大到1000吨,当年产量达734吨,一级品率达90.81%。
  1975年,三明农药厂烧碱车间上马,配套筹建敌百虫生产装置。1976年投产,当年生产敌百虫17吨,翌年上升到309吨。1979年下半年,因氯气不足和产品销路困难而停产。
  1980年12月,由于敌百虫大量积压,福州第二化工厂不得不封存敌百虫车间,直到1984年才恢复生产,当年生产敌百虫1108吨,一级品率98.31%。1986年,产量达到2360吨。1989年,该厂生产的敌百虫获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92年,产量达4071吨,创年产量高水平。到1992年,全省累计生产敌百虫3.26万吨,其中福州第二化工厂生产3.15万吨。
  (七)敌敌畏
  1979年,福州农药厂建成年产1250吨的50%敌敌畏车间,利用福州第二化工厂提供的敌百虫为原料,在烧碱溶液中脱去氯化氢而成,当年生产敌敌畏320吨(折50%,下同)。
  1983年,因福州第二化工厂敌百虫停产,福州农药厂敌敌畏也停产1年。1984年,福州农药厂恢复敌敌畏生产,当年产量988吨。1986年后,产量稳定在1000吨以上。1992年达到2216吨,创年产量髙水平。1979~1992年,累计产量1.65万吨。
  (八)马拉松(又名马拉硫磷)
  1974年,三明农药厂建成年产500吨的50%马拉松生产装置,当年生产188.58吨(折50%,下同)。由于该产品主要用于经济作物,省内销路不大,而且全国马拉松厂家又多,市场竞争激烈,加上该产品有异臭,限制了使用范围,遂于1978年停产。1974~1978年,累计生产马拉松2257吨。
  (九)甲胺磷
  1981年,建瓯农药厂建成年产300吨的50%甲胺磷车间,当年生产甲胺磷14吨(折50%,下同)。
  1982年,三明农药厂利用敌百虫旧厂房和部分设备,因地制宜建成甲胺磷车间,当年生产甲胺磷180吨。1983年初,该厂进一步扩大甲胺磷生产能力,配套扩建三氯化磷、三氯硫磷、氨水站、冷冻站、甲醇回收及锅炉,到当年底,甲胺磷年产能力达1200吨,当年生产533吨,全省产量达922吨。
  1982年,福鼎农药厂利用原叶枯净车间设备改装为甲胺磷生产装置,当年生产甲胺磷3吨,翌年达93吨。1983年,福州农药厂也投产甲胺磷,当年生产74吨。由于两厂均购买高价三氯化磷为原料,成本高,投产不久即被迫停产。
  1984年,建瓯农药厂甲胺磷年产能力扩至400吨,当年生产389吨,全省甲胺磷产量达1307吨。
  1988年和1990年,建瓯农药厂和三明农药厂生产的50%甲胺磷分别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92年,全省甲胺磷产量达5958吨,创年产量高水平。1981~1992年,全省累计生产甲胺磷2.63万吨,其中,建瓯农药厂0.78万吨,三明农药厂1.81万吨,其他农药厂0.04万吨。
  (十)杀虫脒
  1974年初,福鼎制药厂建成年产400吨的100%杀虫脒车间,当年生产杀虫脒35吨(折100%,下同)。翌年,福州农药厂利用核留外汇也建成年产1200吨的25%杀虫脒水剂车间,当年生产杀虫脒36吨,全省产量达101吨。
  1977年4月,福鼎制药厂杀虫脒车间迁址,成立福鼎农药厂,新建年产500吨(折100%)杀虫脒生产装置,当年生产杀虫脒204吨。1978年,全省杀虫脒产量达546吨,创年产量高水平。
  1982年,由于产品销售不畅,福州农药厂停产杀虫脒,福鼎农药厂产量也下降到50吨。1984年,福州农药厂恢复杀虫脒生产。但1984~1987年,全省杀虫脒年均产量只165吨。1988年后,产量有了回升,1990年达276吨,1992年上升到303吨。同年,因化工部限产而停产。1974~1992年,全省累计生产杀虫脒4887吨。
  (十一)亚胺硫磷
  1978年,福安农药厂引进蚌埠农药厂生产工艺,建成年产250吨的25%亚胺硫磷生产装置,当年生产亚胺硫磷10吨(折50%,下同)。1980年,产量提高到57吨,翌年即告停产。
  (十二)杀虫双
  福鼎、福州农药厂引进贵州省化工研究所生产技术,于1981年分别建成年产1500吨和2200吨的25%杀虫双生产装置,当年全省杀虫双产量136吨(折100%,下同),翌年提高到459吨。
  1983年,为解决大苏打原料脱销问题,福州农药厂与福州农药研究所试验成功采用硫磺、亚硫酸钠直接投料生产杀虫双,当年产量达200吨。
  1985年,全省杀虫双产量下降到160吨,1987年回升到229吨,1989年提高到590吨,创年产量高水平。
  1990年,福鼎、福州农药厂都采用贵州省化工研究所的氯化新工艺,产品收得率从60%提高到75%左右,原料消耗下降28%,并获省优质产品称号,当年全省杀虫双产量达374吨。1991年,均获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92年,产量上升到554吨。1981~1992年,全省累计生产杀虫双4288吨。
  (十三)杀虫单
  1983年10月,福鼎农药厂引进贵州省化工研究所小试成果,于1985年10月建成年产200吨的90%杀虫单中试车间。为了检验杀虫单的药效,该厂把中试产品分发全国13个省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杀虫谱广、药效期长和残留量低的优点,填补了国内空白。1988~1989年,又改进生产工艺,得率大幅度提高。1989年,生产杀虫单29.5吨(折100%,下同),翌年11月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并获省优秀新产品奖。1992年,福鼎农药厂生产杀虫单167吨。
  (十四)杀灭菊酯
  1983年,龙海农药厂开始筹建年产50吨的100%杀灭菊酯车间,1985年投产,当年生产杀灭菊酯6吨(折100%,下同),填补了本省第三代新型农药的空白。
  1986~1987年,龙海农药厂杀灭菊酯因技术和成本未过关而停产。1988年,引进上海中西药厂先进技术,对杀灭菊酯原有生产线进行重大改造,使产品成本大幅度下降,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当年生产杀灭菊酯1.3吨,翌年产量达40吨。
  1990年,龙海农药厂杀灭菊酯年产能力达100吨,当年产量56吨。同年,该厂生产的杀灭菊酯原药及20%杀灭菊酯乳油,均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92年,该厂杀灭菊酯产量上升到93吨,为年产量高水平,累计产量193.6吨。
  (十五)氧化乐果
  1984年,三明农药厂引进浙江工学院与郑州农药厂的生产技术,筹建年产1500吨的40%氧化乐果生产装置。1985年投入试产,当年产出氧化乐果17吨(折50%,下同)。由于市场疲软,加上试产成本髙,产品出现亏损,当年即告停产。1990年,因农业发展需要,该产品又恢复生产,当年产量仅4吨。1991年和1992年,氧化乐果产量分别上升到260吨和255吨。
  (十六)水胺硫鱗
  1988年,福安农药厂建成年产300吨100%水胺硫磷生产线,翌年生产111吨(折100%,下同)。1989~1992年,累计生产912吨。
  (十七)三氯杀螨醇
  1989年,建瓯农药厂建成年产1200吨的20%三氯杀螨醇生产装置,当年生产三氯杀螨醇35吨(折100%,下同),翌年增至112吨。1992年,产量达173吨,创年产量高水平。
  (十八)单甲脒
  1989年,福州农药厂建成年产1200吨的25%单甲脒生产装置,当年试产46吨(折25%,下同),供省内试用。至1992年,该厂累计生产单甲脒117吨。
  (十九)甲基异柳磷
  1991年,福安农药厂建成年产300吨(折100%)甲基异柳磷生产线。1992年,生产40%甲基异柳磷147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