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科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07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科研
分类号:
F426.21
页数:
15
页码:
211-2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科研:科研机构、科研活动与新技术开发的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科研
内容
一、科研机构
1959年3月,福建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省燃料工业科学研究所,编制40人,其中科技人员30人。主要专业为石油、煤炭、化工。
1962年6月,冶金、机械、燃料科研机构合并组建省重工业厅科研所,下设矿冶研究室,由冶金、煤炭科技人员14人组成。1970年元月,省重工业厅科研所改称省重工业局科研所。
1971年1月,省重工业局撤销,冶金、煤炭、地质三个行业组成省冶金工业局。由原煤炭、冶金的设计科研人员组建省冶金设计队,其中煤炭科技人员6人。7月,组建省燃料化工局,煤炭设计和科研人员(仍为6人)并人省燃化局设计队。
1975年4月,省燃化局设计队改为省燃料化学工业设计研究院,下设煤炭研究室。10月省煤炭工业局成立,随之成立省煤炭工业设计研究院,内设煤炭研究室。
1978年7月,省煤炭局设立科技处,11月,煤炭研究室从省煤炭工业设计研究院划出组建省煤炭工业科学研究所,核定事业编制58人。
1980年,省煤炭局党组决定,局科技处和煤研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既承担科研课题、推广新技术,又负责煤炭系统科技工作的组织管理。
1984年12月,省煤炭总公司成立科技引进处,与标准化室合署办公,负责煤炭科技引进、技术开发的组织管理,以及标准化、煤质、计量、环保等工作。
1985年4月,省煤炭总公司党组决定成立福建省煤炭工业总公司技术委员会,委员共39人。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衡正铭,主任黄声野,副主任王文杰、潘李贤、余天诚(兼秘书长)。
至1990年,省属矿务局、矿、厂、公司都成立科研室,共有科研管理人员40名,并有一名副局长(副矿长、厂长、经理)或总工程师分管科技工作。
二、科研活动与新技术开发
1959年,邵武煤矿采用搪瓷溜槽代替绞车放煤,节省投资和设备。
1960年3月,省燃料工业局在邵武煤矿召开全省煤炭系统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现场比武表演大会,总结推广群众性革新经验35项。
1962年,省重工业厅研究所矿冶室在漳平煤矿试验推广倒台阶采煤法,在天湖山铅坑矿和龙岩坑柄矿试验推广倒楔式锚杆,在邵武煤矿加工试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护并开展矿压观测。
1964年,苏邦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吕仪儒等革新改进西二煤台滑行道,被选送参加全国煤炭系统革新成果展出。
1965年,省煤炭系统在天湖山煤矿召开现场会,交流推广该矿7个掘进面实现综合防尘、粉尘浓度全部达标的经验。同年,邵武煤矿孙瑞彬改进的11型链板机头梯形挡板在“全国煤炭系统‘双革’成果展览会”展出。同年取得的革新成果还有:陈世新的矿车无极绳运输自动脱钩卡子,苏邦煤矿的遥控继电器、水位指示器、西二煤台电动筛等。
1970年,省重工业厅研究矿冶室在安溪县剑斗煤矿推广应用岩石电钻,并研制成功配套的单机钻架,实现掘进动力单一化;邵武煤矿机械厂与上海煤研所共同研制成功P—15B型耙斗装岩机。
1974年4月,燃化部委托福建省燃化局主持P—15B耙斗装岩机的技术鉴定,随后该机投入批量生产。
1975年,永安加福筛选厂煤台采用锚杆护坡技术,节省大量砖石和混凝土,在全国煤炭基建中推广。
1978年,邵武煤矿在新井两台400KW高扬程主水栗上加装射流器,实现无底阀排水,节电效果显著,省煤炭局在该矿召开现场会推广。同年,在福州召开电机保护器鉴定会议,对永定、龙岩矿务局和福州大学分别研制的DDL—1型、DZB—1型、JDB—1型三种电机保护器进行鉴定。
1979年12月,煤炭部科技局在邵武煤矿召开C一650皮带转载机技术鉴定会。
1981年3月,省煤炭局在天湖山矿务局召开电缆探伤仪评议会,对龙岩、天湖山矿务局、省煤研所与福州红星无线电厂分别研制的三种电缆探伤仪进行评议。5月,在永安丰海煤矿召开推广使用矿用塑料管现场会。12月,煤炭部科技局在省煤矿机械厂召开Z—30B电力铲斗装岩机评议会。
1982年6月,煤炭部科技局委托省煤炭局在邵武煤矿机械厂召开P—15BⅡ型耙斗装岩机评议会。P—15BⅡ型耙斗装岩机由上海煤矿机械研究所和邵武煤矿机械厂协作设计制造。会议同意定型批量生产。7月,省煤炭局在邵武煤矿召开光爆锚喷“双降”(降低回弹率、降低粉尘浓度)评议会,推广该矿井下锚喷经验。同年,省煤炭设计院为邵武煤矿设计了无烟煤跳汰水洗工艺。
1983年5月,煤炭部科技局在厦门召集南方九省地质专家,对“南方九省构造体系对煤系沉积分布的控制作用及煤田预测”课题的“福建省龙永煤田区域构造特征龙岩组形成分布的控制因素及找煤预测”等5个子课题进行评议验收。9月,省煤炭局在永安矿务局机修厂召开煤炭系统金属热喷涂(焊)技术现场交流会,对首批三个试点单位组织交流,表彰先进,并为第二批推广单位配发喷涂(焊)枪具和材料。11月,在永定矿务局召开“中深孔爆破采煤法”鉴定会。12月,上京矿务局建成“装配式斜槽分选系统工程”,回收掘进半煤岩的煤炭。
1984年初,煤炭部规划设计总院设计的Ⅳ型风力选矸机在苏邦煤矿雁石筛选厂进行工业性试验,达到设计要求。3月,煤炭部技术发展司在龙岩矿务局通过风力选矸机技术鉴定。12月,在邵武煤矿和永安矿务局通过共振式清车机及悬臂式、横梁式清车机技术鉴定。
1985年12月,受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委托,省煤炭总公司在邵武煤矿召开SHP—1型湿式喷浆机评议会。上海煤矿机械研究所与邵武煤矿机械厂共同研制的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初获成功。
1986年,漳平煤矿针对地质构造复杂、地压大、巷道支护困难的特点,在文宾山井中部采区410轴部运巷试用H25型钢可缩性拱形支架300架,支护巷道240米,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1987年3月,省煤炭总公司在宁化煤矿召开XMJ小型煤层钻眼机具技术鉴定会,确认该机具可定型批量生产,推广使用。4月,铁道部鹰潭木材防腐厂与永安矿务局联合召开CCA木材防腐技术推广应用研讨会。国家经委、铁道部、福建省经委及有关高等院校、院所、厂矿企业31家,56名领导、专家、教授及技术人员参加。会议建议尽快在全国地方煤矿开展CCA木材防腐工作,并从政策上给予优惠,资金上给予扶持。10月,煤炭部地质局在福建省121地质队召开“福建闽西南二迭纪含煤区缓倾角断裂构造研究”成果评审会。会议认为,在中国煤田地质研究中,特别在地质构造非常复杂的煤矿区,提出从缓断裂下找煤作为主要方向,是该课题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贡献,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1988年4月,省煤炭总公司在龙岩矿务局召开全省煤炭科技会议,同时举办1988年度福建省小型适用的煤炭技术市场。省内外厂、所、院、校30个单位携带样机、样品到现场表演验证。会议期间,正式合同交易额30多万元。12月,省总公司受省科委委托,采用专家通讯评审与小型会议相结合方式,对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承担的“福建省早二迭世煤系可采煤层煤岩学研究”和“加福煤田龙岩组一段煤性特征及找煤因素”两个课题(由省科委下达)进行鉴定,认为煤岩学研究的课题报告是我国无烟煤煤岩学研究中一篇注重实际和应用,并有相应理论分析的优秀论文,在总结无烟煤煤岩特征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989年3月,省煤炭总公司在漳平煤矿召开“构造复杂煤层矿压显现与控制”课题鉴定会。该项研究提出了文宾山矿井地应力的方向、大小和显现规律。专家认为,在国内构造
复杂煤层的地应力研究中具有先进水平。4月,应福建省煤炭总公司邀请,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咨询委员会林开源、韩士奇等5位专家到福建开展技术咨询。11月,省总公司对省煤矿机械厂开发的消毒液发生器和额定功率控制器等新产品组织投产技术鉴定。12月,省科委对邵武煤矿水采技术关键课题之一“微机电力调度系统”组织技术鉴定;省总公司在福州召开“民用点火蜂窝煤和取暖球的技术开发与研究”鉴定会,永定矿务局开发的型煤新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各项技术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同月,省总公司采用检测函审并结合鉴定会形式,通过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和中国软件技术公司福建分公司合作研究的“福建煤资源的管理系统”技术鉴定。
1990年1月,省煤炭总公司在龙岩121煤田地质勘探队召开该队研制的“自动供水泵”技术鉴定会。这种泵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3月,省总公司正式颁布实施《1990~1995年福建省煤炭工业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确定20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35项新技术推广项目。要求全省各煤炭企事业单位根据科技发展规划目标,编制出本单位科技攻关和推广计划,并汇编成册。4月,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在永安矿务局召开“移动式木材防腐生产工艺和设备”技术鉴定会。8月,省总公司以通讯函审方式,对省煤研所承担的“民用煤固硫研究项目”,组织技术鉴定。9月,在邵武煤矿对水采技术关键课题之一“管道煤浆计量和煤泥处理方案”组织评议。10月,在龙岩矿务局举办应用磁性槽泥改造老式JQ?电机培训班。12月,在福州对永安矿务局开发的“高效782型水泥速凝剂”组织投产技术鉴定会。
三、主要科研成果
(―)福建省龙永煤田区域构造特征龙岩组形成分布的控制因素及找煤预测
本课题系原煤炭部重点科研项目《南方九省构造体系对煤系的沉积、分布的控制作用及煤田预测》之福建省分课题,又称“地质力学找煤”。本课题补充、完善龙永煤田含煤地层柱状图,确立6个化石组合带及12个化石层,统一含煤地层划分、煤层及标志层编号,确立新的对比方案,对福建石炭系与二迭系界线以及大隆组与长兴组的关系,取得了可靠的古生物依据;提出重力滑动的成因观点,首次把重力滑动的缓断裂命名为“滑脱构造”,并成功地应用滑脱构造理论对王庄勘探区进行分析,为福建复杂矿区老的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提供具体方法和新鲜经验,大大拓宽了找煤思路。
(二)福建省闽西南含煤区缓倾角断裂构造研究
本课题论证重力滑动构造和推覆构造是控制龙岩组(童子岩组)分布和评价龙岩组煤系的关键构造;正确区分重力滑动和推覆两类缓倾角构造,并进一步划分三种构造形式和十种形态组合,为丰富我国构造地质学理论提供新资料。通过缓倾角断裂构造研究,对新老地层区提出找煤设想,并具体分析部分构造复杂老矿区的找煤前景,为扩大福建煤炭资源提供理论依据。该课题是继“地质力学找煤”之后,在构造地质研究方面的又一重要成果。
(三)福建省早二迭世煤系可采煤岩煤层学研究
本课题对早二迭世高煤级无烟煤通过显微镜观察研究,发现无烟煤中清晰的植物细胞结构,及微镜煤条带中类似于烟煤的内生裂隙,镜质体中的水平裂隙,超无烟煤的特大脆度等,给煤岩学基础理论提供宝贵的资料。本课题论证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显微硬度是衡量福建无烟煤煤化程度的最佳参数,为福建煤级的确定提供定量依据。研究认为,福建煤变质程
度以永安一晋江大断裂沿线为最高,往南往北呈略有降低的规律。本课题第一次应用煤岩学、煤化学与煤工艺学结合的方法对煤质进行评价,为福建无烟煤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四)福建主要含煤地层研究及煤田预测
本课题详细研究了福建主要含煤地层岩性、岩相、古生物面貌以及分布规律,提出全省主要煤系地层统一分层和对比方案,以及童子岩组的三种不同沉积类型;初步搞清二迭系和中生界煤系地层生成条件、聚煤规律和亲煤因素以及聚煤段(带)迁移规律等重大问题;提出华夏系是控制本省二迭纪煤系和中生代煤系的重要构造,较好的含煤地段一般是在华夏系拗陷带内。本课题对全省29个远景区进行预测,预测总储量为38.8亿吨。
(五)耙斗装岩机
P—15B型耙斗装岩机,1972年由邵武煤矿机械厂与上海煤研所合作研制成功。经井下试用表明,该机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灵活,维修拆装容易,装岩时间短、效率高,大大减轻笨重的体力劳动。1974年该机通过技术鉴定,投人批量生产。为解决耙斗装岩机配套问题,1978年研制成功C一650型皮带转载机,并于1979年通过技术鉴定。1982年,针对P—15B型装岩机存在的一些问题,邵武煤机厂又与上海煤研所协作,重新设计制造P-15BⅡ型装岩机,经工业性试验和检测,其生产能力、槽体耐磨、降低钢丝绳消耗等方面都比P—15B型有显著提高,是国内同类机型中较先进的产品。为扩大产品使用范围,发展系列产品,1982年邵武煤机厂与上海煤研所共同研制了P—30B型耙斗装岩机。
P—30B耙斗装岩机和C一650转载机,曾被煤炭部选送参加菲律宾马尼拉第二届国际采矿展览会。
(六)中深孔爆破采煤工艺与机具
为解决在复杂不稳定条件下急倾斜煤层的开采困难,1983年,省煤炭研究所和永定矿务局共同开展“中深孔爆破采煤法”课题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学习参考省外经验,提出急倾斜煤层采用中深孔爆破采煤的设想,并在永定培丰煤矿和瓦一矿进行工业性试验。实践表明,用机具进行中深孔钻眼一导爆索爆破落煤一在巷道装运煤的中深孔爆破采煤工艺简易可行,具有安全、高效、低耗、回收率高的特点,可提高工效2倍,坑木耗低,吨煤直接成本下降20%,技术先进,经济效益高。
为了使中深孔爆破采煤工艺有较好的机具配套,省煤研所研制出XMJ小型煤层钻眼机具,经宁化县煤矿工业性试验,机具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1987年3月通过技术鉴定,由邵武煤矿机具厂批量生产。小型煤层钻眼机具由钻架、钻杆及接头、钻孔方向仪和不透孔上装药器具组成,钻深可达20米以上。钻孔偏斜率5‰左右,还能从下往上不透孔装药。具有简便快速、拆装方便、投资少、适应性强等特点。
(七)注浆堵水与加固
1978年以来,省煤炭科研所先后在省内外50多项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注浆堵水与加固新技术。注浆技术就是在裂隙性含水层或松散的含水砂层中,用注浆栗通过钻孔压入一种或数种能够在地层中凝胶(或固化)的浆液,起到堵塞裂隙、固结砂层、堵水或加固的作用。注浆所用材料,一是水泥粘土浆,即在水泥中掺入30~50%粘土和一定的外加剂。掺入粘土和外加剂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成本。二是水泥水玻璃化学浆液。这种浆液凝胶时间短,可灌性好,易控制,结石率100%,抗压强度高,而且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便于推广。
应用注浆技术的典型工程有漳平煤矿文宾山煤台和永定矿务局瓦三矿绞车房注浆堵水,以及福州梅峰自来水隧道通过浆状砂包土地段工程。
随着建筑工程发展的需要,1984年省煤研所又开发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它利用钻机把注浆管(钻杆)钻至土层预定位置后,用高压(20兆帕以上)注浆泵把水泥浆通过安装在钻杆端部的喷嘴形成高压细射流,切割土体,使一部分土体与水泥浆混合,重新组合凝固后成为有一定强度的固结体,达到加固和改良土体的作用。当钻杆边旋转边提升时,固结体形成糖葫芦似的圆柱状,称为旋喷粧。当钻杆不旋转只提升或只旋转不提升时,固结体形成薄板或薄饼状,称为定喷。旋喷用于建筑物基础加固,定喷用于防渗墙。典型工程有福州温泉大厦软塑层基础加固,福州振兴鞋厂裙房高压旋喷粧建筑基础和福州闽江下游防洪堤防渗墙。
1985年,省煤研所还采用锚杆静压桩技术托换地基,成功地解决龙岩地区造纸厂45米高烟囱的纠斜工程。
(八)木材防腐技术的研究及推广
长期以来,福建矿井支护材料以木材为主。为了延长坑木使用寿命,减少井下木支架维修更换次数,降低吨煤坑木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福建省煤炭总公司及各煤矿多年来一直探索木材防腐的有效途径。
1985年开始,上京矿务局与省化工研究所合作研究开发DF型井下坑木防腐技术。龙岩、永安、永定三个矿务局先后从鹰潭木材防腐厂引进了CCA防腐技术并相继建成了坑木防腐厂。1988年7月,DF型防腐技术通过鉴定。
为扩大坑木防腐成果,解决没有防腐厂的局矿、尤其是点多面广的县、乡镇煤矿的木材防腐问题,1987年9月,永安矿务局着手研制MWP1.2—6型移动式木材防腐设备。该设备主要由压力浸注罐、贮液罐两大主体组成,配套的加压泵、输液泵、真空泵以及各种监控装置均附设在设备主体上。压力浸注工艺参数由微电脑自动控制,防腐工艺执行过程由圆图记录监视,设备之间的工艺管道及供水管道以胶管连接。防腐工艺上,在压力浸注罐气包内与真空管道接口处装置钟形浮子排气阀,简单而可靠地解决了负压加注防腐液时持续真空的恒定问题。整罐各层次的木材,可以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接受防腐液的浸没,从而大大提高防腐木材质量的均匀度。
该设备附属设施有三脚架起重工具,睛雨工作棚等。整套设备配合2~3部普通载重汽车运输便可转场移动。1990年4月,移动式木材防腐设备和工艺通过部级技术鉴定,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防腐木材的均匀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永安矿务局移动式防腐设备先后在本省将乐、建瓯、漳平、苏邦等煤矿进行矿用木材防腐处理,深受用户欢迎。
用CCA和DF型防腐剂处理的木材,其力学性能不变,使用寿命延长5倍。永安矿务局1987~1990年防腐木材4824立方米,已广泛用于井下坑木和地面建筑工程,经现场跟踪检测,丰海矿+280南北运输大巷使用250架矿柱,东坑仔井下106扇风门,各矿井下和地面窄轨枕木数万米,它们最长使用时间已达3年多,且完好无损。该局自1987年使用防腐木材后,三年间少耗坑木6700立方米,节约资金234.5万元。上京矿务局柯坑矿1987~1990年共使用防腐坑木2924立方米,先后回收复用1462立方米,使该矿坑木耗逐年大幅
度下降,1990年矿井原煤万吨坑木耗59.3立方米,成为全省坑木耗最低的矿井。
(九)QJ—1—3L矿车清车机
QJ—1一3L型横梁式矿车清车机是1984年由煤炭部科学研究院下达任务,省煤研所和永安矿务局机修厂联合研制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矿车粘底煤对车辆运输效率的严重影响问题。1984年12月,通过煤炭部技术发展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该机集电器、液压、机械于一体,技术先进,制造精良,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领先地位。适合井下地面使用,可单机自动,也可与推车器、翻车机,组成三机联动。每个清车周期11秒,清车干净率达97%以上。它对提高矿车运输效率,延长矿车使用寿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都有良好的效果。
福建煤炭科研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紧密结合煤炭生产建设实际,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一批成果。至1990年,获国家和煤炭部科技成果奖9项,福建省科技成果奖23项,全省煤炭系统科技成果奖21项。获全国、煤炭部和福建省科技成果奖项目见表7-3、7-4
四、科技情报
1978年8月,成立福建省煤炭科技情报中心站,其业务工作由省煤炭设计研究院管理。同时,制定颁发《福建省煤炭科技情报网试行条例》,对情报网组织机构、情报中心站任务和情报员职责作了明确规定。
1978年11月,省煤炭工业科学研究所成立后,科技情报中心站设在煤研所。省属矿务局(矿)、公司、厂、校及重点县营矿分别建立情报组,设2~3名专(兼)职情报员。业务工作由各单位科研室管理。省属二级矿(含一般县营矿)、井、队以及地方小煤管理站也建立情报点,设1~2名专(兼)职情报员。全省基本形成以省情报中心站为主体,有2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煤炭科技情报网络。
科技情报中心站成立后,多渠道开展工作,与省外430多个单位、省内220多个单位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科技情报联系,收到的技术交流资料达200多种,有力推动了科技情报交流工作。科技情报中心站还先后加人煤炭部矸石综合利用情报网、矿井通风安全情报网、煤矿自动化情报网、地方煤矿情报网以及福建省土木建筑设计专业技术情报网等,参加华东地区煤矿的采矿、土建、机制、机电、勘测等5个专业组活动。
科技情报屮心站定期召开全省煤炭科技情报工作会议,制定情报年度工作计划和规划,交流科技情报工作经验和科技成果,表彰奖励情报工作积极分子。情报中心站和省煤炭学会合办的《福建煤炭科技》刊物,着重介绍木省煤炭生产、基建的科研成果和“双革”动态,供与省内外交流之用,已出版34期。编辑出版的《煤炭技术情报》,着重介绍国内外煤炭生产、科技动态,在本省煤炭系统内发行,已出版420期。情报中心站每年编写新期刊题录2~4期,提供给全省煤炭科技人员使用参考。还配合科研、设计、生产、基建等业务工作,编发专题资料。情报中心站先后添置了电子计算机等设备,加强情报检索交流传递手段。至1990年,已编录7部反映福建煤炭科技活动和成果的录像片。
五、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1979年7月,天湖山矿务局首次接待法国公司的美籍专家来访,专家到该矿井下考察煤层开采情况,并介绍国外采矿设备及其使用情况。
1985年10月,应美国国际工程技术公司和香港伟中行邀请,以省煤炭总公司副总经理刘鹤树为团长的第一个考察团一行4人,赴美国与美国国际工程技术公司王逢旦(FUN—DENWANG·PHD)教授'美国国际地下支护系统公司总裁威尔先生(F·EVALENCIA)、美国吉尔伯森公司凯里斯太?洛夫里先生就采煤、巷道支护技术与设备等问题进行洽谈。返程时经香港,与香港伟中行和芬兰坦姆洛克公司就液压凿岩机技术设备的引进问题,与香港宏俊建业有限公司陈国波经理、英国兆太公司韦查斯经理就合作办煤矿、生产小型多用工程机械及今后多方合作等问题进行洽谈。
1985年11月,省经委、计委批准省煤炭总公司引进矿用碱性矿灯成套设备计划。1987年4月,省煤炭总公司委托省投资企业公司与西德FRIWO公司经理菲斯特先生进行引进碱性矿灯生产技术项目的谈判并草签合同。8月,省煤炭总公司副总经理杨德其等一行6人赴西德,对FRIWO公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设备进行详细考察后,对已草签的合同有关条款作了最后确认。1989年2月,福建矿灯电源厂厂长王天忠率5名技术人员赴西德培训。
1986年9月,邵武煤矿机械厂与香港万隆机械贸易行在福州签订注塑机机铰部件来料加工合同。1987年11月,应万隆机械贸易行邀请,省煤炭总公司计划处副处长等4人赴香港考察注塑机市场状况及加工制造技术,商讨进一步搞好合作加工事宜。合同签订后每年都保持一批加工数量,至1990年,累计加工收入达200万港元。
1987年6月24日至7月17日,省煤炭总公司岳秉善总经理参加煤炭部组织的中国煤炭工业考察团,到波兰考察煤炭生产与技术装备情况。
1987年8月,菲律宾国矿山和地质科学局局长本哈明?冈萨莱斯一行4人到天湖山和上京矿务局参观生产系统、架空索道、斜槽洗煤等。并在福州与省煤炭总公司及省煤炭科研所、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
1987年11月底至12月初,新加坡美佳建筑公司私人有限公司孟繁崎先生一行4人到永定矿务局和厦门港口考察,并与省煤炭总公司商谈关于合资办煤矿与建设厦门煤码头等问题。
1988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应英国韦伯斯特公司邀请,省煤炭总公司杜兴亚副总经理、黄声野总工程师等6人到英国考察。在英期间考察两个煤矿、一个煤矿设备专业维修中心,了解不同类型掘进机性能及用途。
1988年4月,应煤炭部外事局邀请和安排,英国多斯可(DOSCO)公司地区经理麦克德英特和科克两先生来福建与煤炭系统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
1988年8月,应美国英格索兰公司的邀请,省煤炭总公司岳秉善总经理等7人,赴美进行为期13天的技术考察,重点考察英格索兰和施明志兰公司的地质勘探和采矿设备、中小型矿井技术装备。
1988年9月屮旬至10月中旬,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总工程师王文杰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赵修祜教授率领的中国地质代表团访问波兰,在波期间考察了华沙国家地质调查所,西里西亚煤矿研究所与地质队。
1989年3月,永定矿务局申请引进比利时布莱姆公司的帕纳比洗煤技术与设备,获省经委、计委批准立项。5月,经中国地方煤矿公司批准,岳秉善总经理率考察团一行6人,前往比利时考察。12月,中、比双方在北京签定了89CTKX/3013CB引进合同书。技术设备进口事宜由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承办。根据合同要求,1990年3月,永定矿务局派员赴比利时接受技术培训。5月,帕纳比洗煤设备经厦门口岸运抵矿区。经开箱商检后,比方专家两次到矿务局指导设备安装调试,提供技术服务,进行工人技术操作培训。8月,该洗选设备投入试生产。9月,省经委、省煤炭总公司等有关部门对该设备组织验收。
1990年12月,永定矿务局生产的“温灸药炭:”被中国针灸学会选送参加巴黎第二届世界针灸大会针灸器材展览会。
六、标准化、计量和专利
(一)标准化
1980年以前,福建省煤炭系统没有设置标准化工作管理机构,标准化工作基础十分薄弱。1980年6月,福建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省煤炭工业局标准化室,核定事业编制5名。
标准化室成立后,首先制定“商品煤散比重测定方法”标准,1981年3月经省标准计量局批准,以闽Q/MT450—81编号发布为福建省煤炭系统第一项企业标准。同年9月,邵武煤矿机具厂“搪瓷溜槽”等4项标准也被编号发布为省企业标准。
1982年省煤炭局在福州举办标准化学习班,宣传贯彻了GB1.1—80、GB1.2—80等项标准,省属单位30多人参加学习。同年,邵武煤机厂“XK2.5—6/48矿用一般型蓄电池电
机车”等4项产品标准、省煤机厂“Z—30B型铲斗装岩机”等4项产品标准相继编号发布为省企业标准。1983年发布“蜂窝煤一1”等两项标准。1984年4月,省煤炭总公司在邵武煤矿举办采制样培训班,宣传贯彻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GB475—83<商品煤样采取方法)两项国标,参加的有冶金、电力、化工、燃料、煤炭等系统的采制化人员60余人。同年发布龙岩矿务局机修厂“一吨矿车、单车电动翻车机”等3项标准。1985年发布永安矿务局机修厂“FHP—20B型混凝土喷射机”等5项标准。至此,共计发布23项标准,省煤炭系统生产的产品,凡没有国家、部标准(专业标准)的都制定了企业标准。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走上正常轨道。此后,开始制定新产品标准。1987年省燃料公司起草的“家用节煤炉、灶具及安装通用技术条件”被编号发布为省地方标准,1988年,“民用蜂窝煤炉炉胆试验方法”和“湿式电煤钻头”等两项新产品编号发布为省地方标准,“搪瓷溜槽”等4项标准经重新修订发布为省地方标准。
1988年,省煤炭总公司与省标准化协会等10个单位联合召开修订后的GB1.1—87、GB1.3—87《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棊本规定》、《标准化工作导则产品标准编写规定》宣传贯彻会议。
1989年5月,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省标准计量局制定《福建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企业产品标准要报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据此,1990年3月将永定矿务局“取暖煤球”标准、省煤机厂“GK额定功率自动控制器”标准上报备案;同时,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的“WQZ全自动微型泵”,福州仓山电机厂“YBT?_1.5型矿用隔爆局部扇风机”,以及永定矿务局“点火蜂窝煤”等项新产品标准也申报备案。同年5月,省煤炭总公司组织省属单位30多人,学习《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标准化管理办法》等,为贯彻实施《标准化法》打下基础。
(二)计量
1983年,福建省煤炭系统结合企业全面整顿,普遍进行计量整顿,使计量管理工作逐步加强。1984年起,从抓企业计量定级升级人手,把计量工作又推进一步。1984年邵武煤矿率先通过国家计量三级考核合格。1985年天湖山矿务局、永定矿务局、龙岩矿务局、龙岩矿务局机修厂、龙岩708厂和省煤矿机械厂,1986年漳平煤矿、天湖山矿务局167厂,1988年邵武煤矿机械厂、机具厂、龙岩矿务局水泥厂,先后通过国家计量三级考核合格。1988年,邵武煤矿和龙岩矿务局机修厂三级复查合格。1989年,永安矿务局和永安矿务局机修厂达到国家计量三级标准;龙岩矿务局708厂通过三级复查合格。1990年,永安矿务局在福建省煤炭系统中第一家达到国家计量二级标准;上京矿务局、苏邦煤矿和矿灯电源厂通过三级考核合格。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按照省标准计量局统一部署,全省煤炭系统在宣传、实施法定计量单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至1990年,省矿灯电源厂等20个单位,经省煤炭总公司验收合格。省煤炭总公司也通过省标准计量局组织的验收,达到合格标准。
(三)专利工作
1985年5月,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省煤炭工业总公司在科技引进处和省煤炭科研所分别设立一名兼职专利管理人员,一名兼职专利代理
人,并通过省专利局首期培训考核发证上岗,具体负责全省煤炭行业的专利工作。下属各企事业单位由科研室兼管专利工作。
为了普及专利知识,1987年7月,特邀煤炭工业部技术发展局专利处三位专家来福建,分别在福州、永安、上京、龙岩、永定等地组织省属煤炭企事业单位领导、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利法及实施细则的宣讲,有800多人参加。1990年6月,省煤炭总公司又组织总公司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干部3000多人,参加全省专利法和技术合同法的学习和考试,合格率达100%。
至1990年,福建煤炭系统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证书的有省煤炭科研所的5个项目:
固定横梁矿车液压清车(专利号85202149.6)
清理矿车内残留物的液压清车机(专利号85202161.5)
GKQ—1型共振清车机(专利号86200113)
BD—Y13—DZ节能防爆荧光灯(专利号88208093.8)
木金属联体支柱(专利号89200557.2)
七、学术团体
(―)福建省煤炭学会
福建省煤炭学会是福建省煤炭科技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为中国煤炭学会的团体会员,属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领导。
1979年4月,在福州召开福建省煤炭学会首届代表会议。会上讨论通过《福建省煤炭学会试行章程》,选举产生33人组成的学会理事会,并从中选出15人组成常务理事会。何其信为名誉理事长,刘鹤树为理事长,荆凯文、衡正铭、岳秉善、于峰宝、王文杰为副理事长,余天诚为秘书长。同时成立福建省地质学会煤炭地质分会,选举产生由11人组成的分会理事会,荆凯文为分会理事长,王文杰、杨德其为分会副理事长。
1983年11月,全省煤炭科学技术会议与省煤炭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在漳平煤矿召开。会议传达全国煤炭科学技术大会精神,交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煤炭生产建设的经验,讨论全省煤炭科技发展规划。同时,选举产生福建省煤炭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33人,常务理事11人。理事长杜兴亚,副理事长黄声野、王文杰、于峰宝,秘书长余天诚。
1990年9月,省煤炭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在武夷山召开。会议听取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讨论通过新的《福建省煤炭学会章程》和“福建省煤炭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的工作方针与任务”,表彰38位学会活动积极分子。会议推举岳秉善为第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聘任省经委副主任郭正琼为理事会顾问,吕仪儒、张知本、潘李贤为名誉理事。选举产生理事35人,常务理事17人,杜兴亚为理事长,黄声野、王文杰、张省吾、李力平为副理事长,余天诚为秘书长。
福建省煤炭学会现设采掘、机电、地质、测量、通风安全和地面建筑五个专业委员会,有省属矿务局(矿)、公司、厂、校和地(市)煤炭工业公司以及福州大学地矿系等20个分会,会员1434人。
省煤炭学会成立以来,各专业委员会、各分会紧紧围绕煤炭生产建设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经常组织科技项目和研究课题的论证,组织新技术和外语培训,组
织优秀科技论文评选和科普活动,为活跃学术空气,推动煤炭工业技术进步做了大量工作。到1990年,由秘书处和各专业委员会组织举行33次学术会议或活动,参加人员共1568人次,共提交论文633篇,通过评定获奖的论文163篇,其中一等奖5篇,二等奖56篇,三等奖102篇。
(二)福建省煤炭经济研究会
福建省煤炭经济研究会是福建省煤炭系统从事煤炭经济研究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管理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福建省经济技术现代化研究会的团体会员。
1983年9月,福建省煤炭经济研究会首届代表会议在上京矿务局召开。会上,讨论通过《福建省煤炭经济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34人组成的理事会。刘鹤树为理事长,杨德其、施增榆、颜庆琪为副理事长,吴和林为秘书长。
省煤经会拥有省属各矿务局(矿)、公司、厂、校和地(市)煤炭工业公司及福州大学地矿系等20个分会,已发展会员732人。省煤经会绝大多数会员都是企业的领导和经营管理业务骨干,在他们参与推动下,全省煤炭系统初步形成一支群众性的企业经营管理学术研究队伍。省煤经会围绕煤炭工业经济方面的课题,以应用为主,小型为主,专题为主,急需为主的原则,组织推动学术研究活动,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煤炭工业经济技术向前发展。自198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省级学术交流会议,已提交论文150多篇,参加学术交流人释达400多人次。有10多篇优秀论文分别刊登在《价格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研究》、《煤炭经济研究》、《煤炭企业管理》等由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煤炭部主办的全国性杂志、学刊上。
为了提高企业干部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省煤经会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先后同集美财经学校、中国计算机软件公司福建分公司联合开办多期“工业会计培训班’、“计算机统计培训班”,150多人次参加学习。各基层煤经会也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短训班,如“财会人员培训班”、“工程预算人员培训班”、“计算机微机培训班”、“经营管理讲习班”等,参加学习的干部、职工达500多人次。
1990年12月,省煤经会在福州召开1990年年会暨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由杨德其副理事长代表第一届理事会作“省煤经会六年工作总结报告”,并选举产生41人组成的第二届理事会。岳秉善为名誉理事长,刘鹤树、张仪、郝锦章为顾问,杨德其为理事长,黄声野、吴和林、毛重滨、叶渊、傅温声为副理事长,毛重滨兼秘书长。
(三)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福建分会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福建分会于1987年4月在福州市召开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有省经委、科委、科协、省能源研究会以及科研设计、高等院校和主要产煤、用煤企业等50多个单位82名代表。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宁夏、山西等省分会、中国矿院综合利用系的领导和代表应邀参加。会上就煤炭加工利用问题进行学术交流,提交论文15篇。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和常务理事会。
顾问:倪松茂、朱启基、衡正铭、刘世芬
理事长:郭正琮
常务副理事长:岳秉善
副理事长:张瑞尧、陈朝柱、张狄、朱国庆、张维铨、陈明
秘书长:余天诚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福建分会挂靠省煤炭工业总公司。根据分会成员跨部门、多行业、多学科的特点,为便于活动,同时成立煤炭加工、动力用煤、综合利用及民用煤4个专业学组。
分会有会员126人,团体会员2个。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福建分会成立后,针对福建省无烟煤合理加工利用这一突出问题,在超低挥发份难燃无烟煤燃烧发电技术、碳化煤球、锅炉型煤的研究推广,系列民用型煤及配套炉具的研究推广,无烟煤洗选和无烟煤碳素制品开发以及节约能耗等方面,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咨询和学术研讨,并对研究推广项目组织可行性论证和技术攻关,取得一系列积极效果。
(四)福建煤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福建煤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是中国煤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福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团体会员。研究会下设煤炭企业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开放、青工教育、群众工作和人才开发等6个研究学组。现有团体会员12个,个人会员767人。
研究会于1984年11月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33人,其中常务理事9人,名誉会长岳秉善、张仪,会长刘鹤树,副会长叶家全、练海波,秘书长林仁标。第二届理事会于1986年3月组成,理事36人,其中常务理事19人。第一届理事会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连任。1987年5月组成第三届理事会,理事35人,其中常务理事20人。顾问张仪、刘鹤树,会长岳秉善,副会长叶家全、练海波,秘书长林仁标。
研究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从福建煤炭企业实际出发,坚持研究“三个为主”(研究对象以基层为主,研究内容以现在为主,研究方向以应用为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积极探索新时期煤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任务、内容、方法,并及时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煤炭企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研究会成立以来,针对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阶段的重点、难点、热点和中心任务,先后举办过“端正党风”、“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青工教育”等66次专题研究活动,撰写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共932篇,出版各种论文专集、选集、会刊、会讯100多期(集),其中200多篇文章为省内外报刊选用,有150多篇被省内外有关部门、学术团体评为优秀论文。
研究会成立以来,所属团体会员被煤炭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评为优秀研究会的先后有3个(次),被省委宣传部、省经委、省总工会评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的有9个(次),被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评为优秀研究会的有13个(次),还有21名个人会员被评为部、省一级的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或积极分子。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时限始于明代,止于1990年底。包括煤炭资源与勘探、煤矿建设、煤炭生产、煤矿安全、行业管理、煤矿专用器材设备生产、煤炭专业教育与科研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