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专业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06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专业教育
分类号: F426.21
页数: 8
页码: 204-2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福州大学是福建省唯一设系培养采矿工程技术人才的髙等学府,专业教育的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专业 教育

内容

一、学校教育
  (一)高等教育
  福州大学是福建省唯一设系培养采矿工程技术人才的髙等学府。其地质采矿工程系前身为矿冶系,于1958年8月创办,设冶金、采矿两个专业。1963年8月停办。1971年复办,设采矿、冶金、地质、物探四个专业。1972年秋季,招收29名地质专业学员。1973年,招
  收30名采矿专业学员。以后每年都招收100多名地质、采矿专业学员。
  1980年,福州大学与煤炭工业部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煤炭部对矿冶系投资500万元,兴建高10层、面积约6800平方米的系教学大楼。又投资80万元,为该系添置了一大批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1981年矿冶系更名为地质采矿工程系。1982年和1986年秋季又先后增设矿山机电(矿业机械)专业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专业。省煤炭工业总公司及所属单位也先后提供46万元资金,进一步改善该系教学和科研条件。该系采矿及矿山机电专业与上京矿务局、永安矿务局联合建立教学、实习、科研“三结合”基地,还在天湖山、永定、龙岩矿务局和邵武、苏邦煤矿建立了教学实习点,为教学实践提供方便。该系教师还配合教学为煤矿的技术改造等做了大量工程技术咨询工作。
  福州大学地矿系现设采矿工程、地质矿产勘查、矿山机电(矿业机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大专)等4个专业,在校学生461名,有教职工104名,包括3名教授,14名副教授,51名讲师,1名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和5名实验师。30多年来,福州大学地矿系为国家培养了8名研究生、1586名本科生和60名专科毕业生,以及200多名各类专业的结业生,直接为福建煤炭系统输送了439名采矿和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
  (二)中等、技工教育及干部专业教育
  福建煤炭系统屮等教育与技工教育、干部专业教育相结合,实行“三合一”办学。福建煤炭工业学校(含福建省煤矿技工学校、福建煤炭干部学校),既是培养煤炭工业中级技术人才的专科学校,又是工人和干部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中心。校址在龙岩东肖。
  福建煤炭工业学校前身是龙岩煤矿学校,1958年7月创办于龙岩雁石,归省燃料工业局领导。初办时,师资主要是从淮南煤校、抚顺煤校调来部分教师,从一些大中专院校分配来部分应届毕业生,还从本省普通中学调来部分基础课教师。第一届地下采煤、矿山建设、煤矿地质、矿山测量专业的学生,是从武平、连城、漳平、龙岩等县高中一、二年级学生中选招的。学制先是定为一年,后因课程太多改为两年。矿山机电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定为三年。
  1959年,龙岩煤矿学校和沙县石油学校合并,成立福建燃料工业学校,隶属于省燃料工业局,校址在龙岩雁石。1960年6月,在永安西洋创办省燃料工业技工学校,当年招收的水泵班学员于次年5月结业后,该校即停办。1960年7月,在燃料工业学校内增设一个大专班,起名为福建燃料专科学校。大专班仅招收一届30名学生,大多是各矿选送的具有高中同等学历的职工和少数应届高中毕业生。原定学制两年。1961年,福建燃料专科学校撤销。1962年,福建燃料工业学校停办。至1962年,省燃料工业学校和燃料专科学校共培养地下采煤、矿山建设、矿山机电、矿山测量、煤矿地质、石油炼制等专业中专毕业生527人,大专毕业生30人。为了培养福建省煤矿专业人才,1974年4月23日,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复办福建煤炭学校。6月,办校筹备组进驻龙岩东肖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师部旧址开展筹备工作。1975年3月正式开学。第一届招收新生138名,其中采煤59名,机电47名,地质测量32名,学制两年。此外煤校受煤炭部委托还于1977年4月举办为期4个月的江南九省机电预算短训班,学员50人。
  1978年3月,煤校首次招收经全国统考录取的学生181名,学制两年。
  1980年5月,省煤炭局在煤校举办第一期正副矿长培训班。1981年4月,省编委正式
  批准在省煤校成立福建煤炭干部学校,核定事业编制15人,由煤校一位副校长兼任干校负责人,教学、财务和行政后勤方面工作由干校自行管理。省煤炭干校自创办后,共举办各种培训班41期,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政工干部1302人,其中举办厂(矿)长国家统考培训班5期。自编各种干部培训教材14册,撰写各种学术论文32篇。
  1981年,省煤校建成实习工厂,作为学生实习电焊、车工、钳工等金工技术的场所,同时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设施,首次开设地质矿岩实验课。
  1982年开始,福建煤校与江西、湖南两省对等协作培养中等专业人才。福建煤校每年为江西、湖南两省培养测量专业学生15名,江西、湖南煤校分别为福建培养财会专业10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5人。是年秋季,煤校中专招收的新生学制改为三年。
  1983年10月,经省劳动局批准,在省煤校成立福建省煤矿技工学校,编制69人,属省煤炭学校领导。学制两年。
  1985年,技工学校招收的初屮毕业生学制定为三年,高屮毕业生学制定为两年。
  1986年11月,福建煤炭学校更名为福建煤炭工业学校。1987年和1988年,省煤校中专同时招收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学制分别为四年和两年。1989年,全部改为招收初中生,学制四年。福建煤炭工业学校开展“搞好校园秩序整顿,努力优化育人环境”活动,全校上下结合,齐抓共管,使校内教学和生活秩序井然,取得治理整顿的明显效果,1989年被省教委、省公安厅评为“整顿校园治安秩序先进单位”。省煤校与驻地32274部队开展“共学雷锋、共建精神文明,共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的“三共”活动,成绩显著,1990年被中共龙岩地委、龙岩行政公署、龙岩军分区授予“双拥共建先进单位”称号。
  随着煤炭中专、技工教育和干部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福建煤校的基本建设投资和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仅“七五”期间基建投资就达221.5万元,教育经费为628.49万元,改变了复办初期校舍破旧、设备简陋的状况,教学和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1990年,学校占地总面积240亩,主要建筑面积21455平方米,其中教学楼2468平方米,实验楼2480平方米,实习工厂620平方米,图书馆2750平方米,学生宿舍3140平方米,教工住宅6737平方米,礼堂687平方米,办公楼1435平方米,食堂1137平方米。实验楼内设有采矿工程、通风安全、矿岩、化石、电工、材料力学、物理、化学等15个实验室。实习工厂设有电修、金工、钳工实习车间。全校教学设备器材65(台)件,图书4.5万册。
  福建煤炭工业学校(中专)现设地下采煤、矿山机电、煤矿地质、矿山测量4个专业10个教学班;省煤矿技工学校设电工、机电维修、金属加工、汽车修理、运转工、矿山机电等6个专业工种16个教学班。共有教职员工147人,其中教师和图书管理、实验人员73人,行政人员35人,工人39人。高级讲师4人,讲师(工程师)32人。在校学生共1078人。煤校中专自复办到1990年共招收学生2137人,毕业1771人。煤技校自创办到1990年共招收学生1260人,毕业787人。具体详见表7-1、7-2。
  二、职工教育
  福建煤炭系统职工教育始于1959年。当时,漳平矿务局正在筹建,大多数职工来自农村,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较低。为了适应煤矿生产发展需要,矿务局在麦园西埔成立工人技术培训学校,对班组长及生产骨干分期分批进行技术理论知识轮训,每期1至3个月。
  1962年,各煤炭企业工会相继举办扫盲班、高小班和初中班,同时穿插安排学习一些技术和安全知识。
  1963年,邵武煤矿开办职工业余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
  1975年开始,煤炭系统各单位相继开办“七?二一工人大学”,选拔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年轻职工为培养对象,学习政治、军事体育和采掘、机电、地质、测量、通风安全等专业课程。邵武煤矿“七?二一”工大1975年底办采掘班,招学员15人,脱产学习二年。1976年办短期“红医班”,为各工区培训卫生员16人。1978年办机电班,招生16人,脱产学习二年半。由于“工大”在教学屮贯彻了生产技术、专业技术为主的原则,学员毕业后绝大部分成为本单位生产技术骨干。
  1980年,省煤矿机械厂配备职工教育专职干部和教员,举办职工文化补习学校,开设高小、初屮和英语各一班,有80余人参加学习。
  1981年,根据中共屮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各单位陆续开展职工文化基础教育补课和岗位培训等工作。此后为搞好职工教育,福建煤炭系统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煤炭企业职工教育意见》、《关于贯彻国家体改委〈关于把企业干部职工培训工作纳人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意见)的意见》以及《福建省煤炭企业职工教育评估标准》等制度和办法,坚持“三全”(全员、全面、全程)培训,使职工教育逐步走向“三化”(教育正规化、培训系统化、轮训制度化)。
  1983年3月,省煤炭工业局成立职工教育委员会和职工教育办公室,制定《1983~1985年职工教育规划》。省属各单位也相继成立职工教育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和教师,聘请部分兼职教师。
  1984年3月,为加强对煤炭企业经理、厂(矿)长国家统考的组织领导,成立省煤炭工业总公司经济干部考试领导小组。
  1985年6月,省煤炭总公司制定《1985~1990年“七五”期间职工教育规划》和《关于开展干部中专教育的暂行规定》。是年,省属各单位职教办改为教育科或宣传科。
  1985年,省职工教育委员会评定省煤炭工业总公司、龙岩矿务局、永定矿务局、邵武煤矿、省煤炭基本建设公司、漳平煤矿为职工教育先进单位。1988年,省煤炭工业总公司、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永安矿务局、上京矿务局、天湖山矿务局又被评为职工教育先进单位。
  至1985年,全省煤炭系统共有培训中心7所,干部学校1所。用于职工教育的校舍面积8175.5平方米,职教专职干部、教师60人,兼职教师100多人,培训职工164924人次。
  (一)基础教育补课
  1982~1985年,主要开展青壮年职工的“双补”,即初中文化补课和初级技术补课。“双补”对象12903人,其中“文补”5823人,“技补”7080人。各单位自编了各科的教材,聘请学校老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教员,采取矿办、工区办等多层次的办学形式。学员以工余学习为主,有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文补”合格5514人,完成率95%;“技补”合格6018人,完成率85%;均超额完成上级规定的80%指标。
  (二)岗位培训
  1.干部岗位培训
  各类适应性培训。1981年开始,举办安全系统工程、新闻、文秘、经营管理、电子计算机等共20个专业360期短训班,培训干部16140人次。
  厂(矿)长统考。1984年起,全省煤炭系统经理、厂(矿)长参加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培训20人,参加省煤炭干部学校短训130人,参加其他系统培训11人。经培训后149人参加国家厂(矿)长统考,其中145人企业管理和方针政策两科考试成绩合格,达到企业管理专业单科大专水平。
  干部现代化管理知识培训。1985年,按照煤炭部和省经委的要求和安排,从煤炭企业选送30多名师资到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培训。培训后回各单位办干部培训班,对企业领导及从事生产、调度、机电、运输、通风、地质测量、安全监察、计划、财务、劳资、供销、党政工团干部和采掘队长进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培训。至1986年,共有1147人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省经委颁发的合格证书,占应培对象1432人的80.1%。
  领导干部岗位培训。根据198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经委制定的《“七五”期间全国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岗位专业培训规划要点》及煤炭部关于全国煤炭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岗位专业培训的要求,省煤炭总公司对全省煤炭企业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培训进行了统筹安排。1987年以来,先后选送37位到部属成人高等院校及省委党校学习,其中有22人获得国家经委颁发的领导干部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区队长岗位培训。1989年开始,省煤炭总公司组织省属8个矿务局(矿)和省煤炭基建公司开展区队长岗位培训。具体做法:一是通过调查研究,摸清队伍状况,制定《福建省煤炭企业区队长岗位标准》;二是采取“六统一、一分散、一灵活”的措施(即统一大纲、教材,统一考核形式,统一题型题量,统一培训师资,统一评卷标准,统一发证;分散办班;灵活办学),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保证培训质量;三是进行跟踪考核,促进学以致用,提高区队长生产管理水平;四是开展检查评比,搞好经验交流总结。至1990年底已培训492人,占区队长总数579人的85%,经理论考试及跟踪考核全部合格,获省经委颁发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1990年,福建煤炭系统区队长岗位培训工作受到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和省职教委表扬,工作总结材料由统配总公司印发全国煤炭系统各单位。
  2.工人岗位培训
  技术等级培训。重点抓了青壮年初级技术培训及机电等重要岗位中级技术培训。1981~1990年,参加技术等级培训的工人共18146人,其中初级工15638人,中级工2431人,高级工77人。
  班组长岗位培训。1986年,省煤炭总公司根据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发出的《关于加强企业班组长培训工作意见》,结合福建情况,制定《福建省属煤炭企业班组长岗位标准》,并在全省煤炭系统推广龙岩矿务局班组长岗位培训试点经验,全面开展班组长岗位培训工作。至1987年,共培训班组长2338人,占班组长总数的87%。1987年底,省煤炭总公司对班组长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评比,龙岩、永安、永定矿务局及邵武煤矿被评为先进单位。龙岩、永安矿务局还被省职工教育委员会评为班组长岗位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生产技术短训。1981年以来,每年都有上万人次接受短训。短训内容有采掘、机电、汽修、安全技术等30多个工种。
  (三)学历教育
  1.大专学历教育
  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输送部分合格者到成人大专院校(主要是煤炭部属成人院校)学习;二是参加“五大”(电视大学、夜大学、函授大学、职业大学、自修大学)学习;三是煤炭系统内自办电大班。1982~1988年,经有关部门批准,上京、永安、天湖山矿务局及省煤炭设计院先后举办电大班,培养大专毕业生75人,其中工业企业管理专业35人,中文专业19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专业21人。
  2.干部中专教育
  1985年,省煤炭总公司根据中央提出的年龄在45岁以下未达到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干部,1992年前要达到中专文化程度的要求,制定了《关于开展干部中专教育的暂行规定》,对煤炭系统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进行摸底,共有干部中专教育对象1234人,用文件形式公布应学人员名单。各单位本着定向培训,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采取函授、送外代培、自学考试等途径开展干部中专教育。至1990年共有403人参加,其中福建煤校开办采煤脱产班及政工、企管函授班,培训干部中专人才294人。
  (四)继续工程教育
  1981年以来,分期分批对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再教育。共有4453名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加电子计算机、英语、系统工程、现代信息、现代工程师等继续工程教育。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时限始于明代,止于1990年底。包括煤炭资源与勘探、煤矿建设、煤炭生产、煤矿安全、行业管理、煤矿专用器材设备生产、煤炭专业教育与科研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