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雷管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063
颗粒名称:
二、雷管生产
分类号:
TD4
页数:
1
页码:
2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福建煤矿所需电雷管要从辽宁、山东、山西等省调进。长距离运输,很不安全,而且供不应求,为了解决雷管供应问题,省燃化局决定由天湖山煤矿筹建雷管厂。
关键词:
福建省
煤矿
雷管生产
内容
70年代以前,福建煤矿所需电雷管要从辽宁、山东、山西等省调进。长距离运输,很不安全,而且供不应求。为了解决雷管供应问题,1971年,省燃化局决定由天湖山煤矿筹建雷管厂。当年,该矿对永春县冷水坑原301地质队住处进行改造,并选派22人到湖南省169厂培训三个月,从山西大同矿务局调回3名福建籍技术人员,创办天湖山煤矿167厂。但由于厂房、设备、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不符合火工生产的要求,1972年燃化部第四协作组到该厂检查工作时,提出迁厂的建议。因此,省燃化局决定在永春坑仔口乡洞口向天锣建设新厂,并于1973年11月下达设计任务书,新厂设计规模为年产500万发瞬发、秒延期电雷管。设计任务除工艺部分由167厂负责外,其余由省燃化局设计大队承担。1975年10月,该厂土建工程由省第五建筑公司第五工程队开始施工,1977年8月省煤炭局、煤炭设计院、晋江地区建设银行、永春县建设银行、省五建公司和天湖山矿务局等单位组成验收小组,通过对工程的竣工验收。该厂设备安装由天湖山矿务局承担,1978年5月开始到7月结束,共安装机电设备147台,其中火工专用设备64台,“三废”处理设备9台。
1979年8月,该厂开始试生产。1980年4月开始正常生产。6月,煤炭部产品质量考查组到厂对产品进行第一次取样测试,结果除震动后爆炸合格率低于部颁标准外,其它各项性能均达到部标。10月,煤炭部又到该厂考查,该厂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全优。1981年2月,省煤炭局会同省国防工办和地、县有关部门,组成投产验收小组,对厂房设计,施工质量,设备安装运行,避雷装置,供水、供电、采暖,“三废”处理,消防设施,以及工艺流程、安全生产、厂区保卫、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作全面验收,通过《投产验收意见书》。3月16日,省煤炭局批准该厂正式投产。
1984年底,省国防工办受兵器工业部委托,组织“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凭照”检查工作,核定167厂年生产能力为1000万发。兵器工业部于1985年6月发给该厂《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凭照》。1987年底,机电部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组织的检查组,通过了对该厂的检查考评,并于1988年8月,由机电部发给《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989年,能源部对该厂产品发给,《煤矿用雷管入井许可证》。1990年,该厂被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评为全国煤矿火工厂“七五”期间安全生产先进厂。
天湖山矿务局167厂是福建煤炭系统唯一生产电雷管的企业,业务归口省国防工办管理。至1990年,该厂固定资产326.8万元;占地总面积28.1公顷,厂区总建筑面积7633平方米,其中生产区建筑面积4868平方米,仓库1568.5平方米;生活区总建筑面积8453平方米;在用设备147台,其中火工专用设备64台。该厂根据生产分工设12个班组,实行厂、班组二级管理,共有职工240人。累计生产秒延期电雷管7560.8万发,总产值2295.67万元,创税利551.1万元。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时限始于明代,止于1990年底。包括煤炭资源与勘探、煤矿建设、煤炭生产、煤矿安全、行业管理、煤矿专用器材设备生产、煤炭专业教育与科研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