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炸药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062
颗粒名称:
一、炸药生产
分类号:
TD4
页数:
2
页码:
202-2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为解决煤矿生产建设炸药供应紧张问题,福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在龙岩红炭山开始筹建炸药生产厂。
关键词:
福建省
煤矿
炸药生产
内容
1970年8月,为解决煤矿生产建设炸药供应紧张问题,福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在龙岩红炭山开始筹建炸药生产厂。当时没有正规设计,因陋就简,对原地质队留下的岩芯仓库进行改造,再配套建造几座工房,从永安化工厂购进轮碾机等旧设备,并从该厂调来两位技术人员为生产骨干,于1973年建成投产。厂名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708厂。当年试产70吨2号岩石硝铵炸药。由于该厂未列为国家定点生产厂,原材料无保证,也缺乏火工专业技术人员,故于1974年停产。1973年,炸药供应H趋紧张,708厂经省计委和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国防工办)安排作为加工点,当年加工生产炸药346吨。
1976年11月开始,煤炭工业部、第五机械工业部四局以及龙岩地区有关部门先后到708厂检查,均指出厂区设计不合理,离高压线太近,生产车间围墙外紧靠砖瓦窑,不符合煤炭部颁发的《火药制造厂暂行保安规程》的规定,建议厂区搬迁。当时708厂已隶属红炭山煤矿。矿领导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选址。新厂址选在老厂背后,离龙岩城西南约4公里的山沟里,地形隐蔽安全,交通也很方便。红炭山煤矿于1977年6月上报新厂设计方案,经有关部门会审后,省国防工办于1977年11月予以批准。新厂设计能力为年产3000吨2号岩石硝铵炸药,炸药规格φ32mm×150±3g。
新厂土建工程由省煤炭基本建设公司三处承建,1977年3月开工,1978年6月竣工。设备安装由708厂与红炭山煤矿机修厂共同承担,于1979年7月结束,共安装机械设备41台件,电器设备14台件,电机47台,总容量231.35千瓦。原设计采用当时最新的气流生产工艺,后因东北某厂气流生产线发生爆炸事故,根据国家五机部通知而停止安装,改用激风干燥硝铵、低温混药二段法生产工艺。
1979年9月708厂投入试生产。1980年1月,煤炭部委托山东省淄博矿务局会同福建省煤炭局组成检查组,对该厂试产情况进行检查。1981年2月,省煤炭局和省国防科工办以及龙岩地区、龙岩县有关部门共同组成投产验收领导小组,进行验收。3月16日省煤炭局批准708厂正式投产。1985年6月,兵器工业部发给《民用爆破器材生产凭照》。
1988年,该厂贷款30万元进行工艺改造,解决因建厂时气流生产线更改带来的工艺倒流问题,理顺生产工艺线。同时,改进了轮碾机砣,改重砣为中砣和轻砣,提高安全系数;更新TNT球磨机,提高TNT细度,从而提高炸药性能。同年,还引进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研制的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2号铵梯油炸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药尘浓度,改善劳动条件。
该厂危险品总库区建于田螺形煤矿十八涧山沟,至1989年已建成4个仓库,总库容量400吨。
龙岩矿务局708厂是福建煤炭系统唯一生产2号岩石硝铵炸药的企业,业务归口省国防工办管理。1990年,该厂固定资产351万元。厂区占地总面积53公顷,工房建筑面积1927平方米。设4个生产车间,其中一车间负责破碎与混药,二车间负责装药与包装,还有机修车间和纸箱车间。共有职工288人。至1990年累计生产炸药22831.24吨,总产值3274.1万元,创税利585.89万元。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时限始于明代,止于1990年底。包括煤炭资源与勘探、煤矿建设、煤炭生产、煤矿安全、行业管理、煤矿专用器材设备生产、煤炭专业教育与科研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