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煤炭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996
颗粒名称:
一、煤炭加工
分类号:
TQ52
页数:
2
页码:
113-1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煤炭加工:洗选、筛选、成型的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煤炭
加工
内容
(一)筛选
70年代以前,福建大部分煤矿生产的煤炭,只经简易的人工拣矸和固定筛筛选后销售。龙岩坑柄等矿煤质较好,采用人工拣块煤出售。
1972年以后,永定、龙岩、永安、上京、苏邦等五个局矿的筛选厂相继建成,总能力年处理原煤435万吨。其中永定矿务局坎市筛选厂90万吨;龙岩矿务局红炭山筛选厂75万吨;永安矿务局加福筛选厂万吨,丰海筛选厂60万吨;上京矿务局西洋筛选厂60万吨;苏邦煤矿雁石筛选厂60万吨。筛选工艺都是采用+50毫米筛子,用手选皮带手选,筛选后分±50毫米两级煤外运。
1978年,邵武煤矿在箕斗井煤仓给煤机下部安装一台滚筒筛,原煤由给煤机进入滚筒筛,筛选后矸石和块煤进入溜槽至慢速皮带机,矸石由人工拣出,块煤送入煤仓,粉煤进人粉煤皮带机后上仓。
1980年后,龙岩红炭山和苏邦雁石筛选厂相继进行技术改造,采用风选机选25~50毫米和13~25毫米的中、小块煤,小于]3毫米的粉煤直接入仓。但投产后,由于风选机不过关,还是分±50毫米两级煤外运。
1987年7月,天湖山矿务局铅坑煤台安装GS1000X2000概率筛,分0~6、6~13、13~25、25~50毫米四级筛选。筛分后,按块度进人煤仓分装。
(二)洗选
1982年7月,福建第一座洗煤厂——邵武煤矿洗煤厂建成试生产,10月正式投产,生产能力年人洗原煤15万吨。人洗原煤粒度为0~50毫米(大于50毫米的块煤破碎后入洗)。使用跳汰机洗煤,煤泥经沉淀池沉淀后由人工清理。入洗后精煤灰分为20%左右(原煤灰分35%以上),硫分从1.54%降到0.7%以下,固定碳从56.3%提高到82.1%。
1984年,上京矿务局柯坑矿斜槽分选机厂投产。其工艺流程由二级筛分和斜槽分选两部分组成。通过手拣块煤(》50毫米),筛选粉煤(<10毫米),斜槽分选中小块煤(10~50毫米)及煤泥回收四个环节,回收半煤岩中的煤炭。筛选系统中分级筛的筛下产品(小于10毫米)作为最终产品之一,不入斜槽分选,简化了煤泥水处理。
1989年,永定矿务局从比利时王国布莱姆公司引进帕纳比移动式选煤机系统。该系统利用螺旋分选桶与旋流器相结合的选煤技术,结构简单,工艺先进,安装、拆卸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帕纳比主机装机容量75千瓦,加上配套容量150千瓦左右。人洗能力80~120吨/小时,年处理原煤45万吨。吨煤电耗约1.5千瓦时,比跳汰机和重介质洗煤都低。洗煤工艺中采用自生介质和介质闭路循环,每小时只需补充喷淋水35立方米,仅为跳汰机耗水量的1/10。选后产品为6~100毫米精煤、矸石两级,用振动筛脱水,煤泥沉淀池人工处理。
1990年,邵武煤矿洗煤厂扩建工程投产,生产能力由15万吨增至30万吨。扩建后选
用6平方米筛下空气跳汰机洗煤。洗后产品分精煤、中煤、矸石、煤泥四种。精煤经斗子捞坑、振动筛脱水;中煤、矸石经斗子提升机脱水;煤泥水至耙式浓缩机,其溢流作为跳汰机洗煤用循环水,底流经压滤机脱水后回收煤泥,滤液直接排放。
(三)成型
80年代初期,邵武煤矿开始采用洗煤厂及水采的煤泥加工上点火蜂窝煤和小合成氨厂使用的碳化煤球。1988年后,永定矿务局利用该局煤质好的优势,建成年生产能力1000吨的型煤加工厂,加工生产烧烤炭、上点火蜂窝煤、火锅煤、温灸药炭等系列产品。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时限始于明代,止于1990年底。包括煤炭资源与勘探、煤矿建设、煤炭生产、煤矿安全、行业管理、煤矿专用器材设备生产、煤炭专业教育与科研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