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煤矿施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95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煤矿施工
分类号: F426.21
页数: 7
页码: 69-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煤矿施工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煤矿队伍、矿井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地面建筑及其它工程施工等。
关键词: 福建省 煤矿建设 煤矿施工

内容

一、机构与队伍
  1959年1月,以原煤炭工业徐州基建局调援福建的煤矿专业施工队300多人为基础,组建福建省燃料工业建设工程公司,隶属省燃料工业局。公司基地设在永安西洋,当年职工约1000人,下设两个矿建工区,一个土建工区。1961年,施工队伍扩充到4200余人。1962年精简机构,下放人员,至年末职工人数为1596人。同年,省重工业厅成立,该公司更名为福建省重工业厅建井公司,机关改设在邵武晒口。1965、1966年,公司的主要力量投人坑柄煤矿和红炭山煤矿建设,公司机关迁至龙岩内坂。1967年8月,由于“文化大革命”,生产建设被迫中断。至1968年10月省建井公司革命委员会成立,才逐步恢复正常施工。1970年10月,省建井公司改编为省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建井大队。1971年初,建井大队拆散,下属各施工队伍按其施工地点划人所在矿区的兵团建制。1973年6月重新组建兵团一师建井大队。1975年1月兵团撤销,恢复省建井公司建制,隶属省燃化局。9月改为福建省煤炭工业基木建设公司(以下简称“省煤建公司”),隶属省煤炭工业局。公司机关设在永安城关,下设4个工程处,其中第一、二工程处为矿建工程处,第三工程处为地面建设工程处,第四工程处为机电安装工程处,年末,公司职工达到2081名。1977年增设第五矿建工程处。1987年第五工程处完成半罗山矿井施工任务后,大部人员划给半罗山矿,其余人员编入第二工程处。
  省煤建公司是福建煤炭工业建设的主要力量,担负重点建设矿区主要建设项目的施工任务。1980年省政府授予省煤建公司“大庆式企业”称号。1985年省建设委员会将其定为国营施工一级企业。
  1990年,该公司有职工3101人,其中矿建工程处(包括第一、二工程处及苏邦工区等)1643人,建筑工程处678人,安装工程处262人。职工中,管理人员150人,专业技术人员26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34人,经济师9人,会计师3人。公司固定资产原值1650万元,净值1051万元,;共有机械设备1396台,总功率9034千瓦,其中施工机械功率7642千瓦。主要设备有汽车起重机1台(5吨),塔式起重机2台(31吨),载重汽车39部(175吨),自卸汽车25部(118吨),混凝土搅拌机11台(4.91立方米),空压机20台(310立方米)。
  省煤建公司每年完成施工产值2000万元以上。可同时承建矿井3~4处,完成井巷工程1万米;承担地面建筑施工4~5万平方米,完成2万平方米;可完成机电设备安装及输变电工程施工投资300~400万元;还承接煤炭系统以外的若干施工任务。
  除省煤建公司专业施工队伍外,全省煤炭系统各自营施工单位也建立了基本建设施工队伍。1990年末,全省煤矿自菅施工单位的基本建设职工共1008人。
  二、矿井施工
  50年代,福建矿井主要施工方法是手锤打眼,火雷管放炮,肩挑排矸,油灯照明,自然通风。为了提高掘进速度,建井工人大搞技术革新,创造出诸如多盘钎子打眼、巧点导火线、楔形扩孔掏槽、无烟爆破、玻璃镜反射照明、木轨道、木矿车等“土”的施工方法。
  60年代初期,矿井施工条件逐步改善。井巷施工由手工作业改为半机械化作业,即肩扛风钻干式打眼、手工装碴、矿车运输。矿井提升、排水、通风也逐步用上机械。当时在漳平大坑四号井施工中配置的主要设备有:柴油发电机组40千瓦4组;柴油压风机9立方米/分2台,6立方米/分2台;11.4千瓦绞车2台,滚筒直径分别为800和1200毫米;7~30千瓦水泵8台;01一30风钻30台;V型矿车15部,U型矿车40部;11千瓦及5.5千瓦局扇15台;17千瓦轮锯2台;混凝土搅拌机2台;载重汽车1部。
  6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综合快速掘进。1965年,在内坂平峒施工中采用多台风钻湿式打眼、正规循环作业、铲斗装岩机装矸、活动浮放道岔调车、撞击推进式临时轨道、直眼螺旋掏槽、秒延期雷管全断面一次爆破、反向装药、多工序平行交叉作业、水沟长距离通风、混凝土支架、金属及木锚杆支护等新技术。配备的主要施工设备有:3L一8/10立方米压风机4台;322D风钻20部;华Ⅰ型铲斗装岩机2台;自制井下用电瓶车一部;自制地面电瓶车一部;17千瓦轮锯一台;局扇5台,辅助生产井口小机厂一个;滚筒直径800毫米绞车2台;滚筒直径1600毫米绞车一台。
  7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推广应用光爆锚喷(光面爆破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耙斗装岩、一次成巷、激光导向和毫秒雷管爆破等5项掘进新技术,提高施工速度和劳动效率,降低工程造价。省煤建公司第一工程处在永安斑竹坑二号井施工中,创造斜井月成巷进尺126.2米的全省纪录。
  省煤建公司矿建工程处是福建矿井施工的骨干力量,1959年创建后,承担漳平大坑四号井等18个主要矿井的施工任务。
  三、机电设备安装
  福建煤矿发展初期,机电设备安装力量十分薄弱。1956年,永春煤矿仅有4名机电设备安装工人,自行安装福建煤矿最早的机电设备——一台24马力的煤气机带动单相13千瓦发电机组。1958年,红炭山、漳平、上京、邵武、苏邦等煤矿相继组建机电安装队伍,自行安装本矿生产的煤气机、发电机、空压机、绞车、局扇等小型机电设备。1959年,省燃料工业建设工程公司成立,设有地面建筑和机电安装工区,福建煤矿从此有了专业的机电设备安装队伍。1960年,单独成立安装综合工程处。1962年,省燃料工业建设工程公司改称省建井公司,由三工区承担机电设备安装任务。1964年,邵武煤矿自行安装当时全省最大的二号井Φ2米绞车。1965年,省建井公司安装队在南平电机厂安装总重250吨(其中转盘单重80吨)欢柱立式车床时,仅用三脚架和35吨行车等简单设备就完成吊装任务。1967年至1969年,天湖山煤矿和上京煤矿依靠自己的机电安装力量,分别安装总装机容量为320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
  70年代初,省建井公司曾一度拆散,永定、天湖山、永安、龙岩等局矿机修厂相继建成。这些机修厂的机电维修队伍除完成设备维修任务外,也承担设备安土调试,35千瓦输电线路和变电所、井上下高低压供电线路电缆的架设以及变配电所的安装等。1971年,天湖山煤矿自行安装35千伏主变压器及2400千伏安变电所和两台250千瓦、一台16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1972年,永安矿区自行安装35千伏变电所及架设10千伏矿区供电线路。1973年,永定矿区也自行安装35千伏变电所。同年,原省建井公司恢复建制,改称省建井大队,先后承担省煤矿机械厂全部设备及黄墩水电站4台机组的安装任务,都是一次试车成功。1975年,省建井大队改称省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公司,下设第四工程处,担负全省煤矿建设主要的机电设备安装任务。同年,邵武煤矿自行安装箕斗斜井拟.5米提升绞车和中央泵房6台400千瓦主排水泵;1976年,又自行安装600多米长的暗斜井皮带输送机。
  1981年,省煤建公司第四工程处安装上京矿区35千伏输变电工程;1982年又承建龙岩矿区35千伏输变电工程。同年,邵武煤矿自行完成年入洗原煤15万吨的洗煤车间全套设备的安装调试任务。1983年之后,省煤建公司第四工程处又先后承建三明至永安架空地线工程、同安至马巷输电线工程、永定南矿区输变电及永定矿区二回路供电、苏邦矿区输变电工程、安溪输电线工程。1984年至1986年,邵武煤矿水采工程建成,该矿自行安装机电设备277台,管路7000多米,架设高压电缆2750米,输电线路4000多米,安装500千瓦煤水泵6台,850千瓦高压泵4台。1990年,永定矿务局自行安装从比利时引进的帕纳比洗煤生产线;上京矿务局自行安装仙亭矿井DX一800型670米长的钢丝绳芯皮带输送机。
  四、地面建筑及其它工程施工
  1959年,省燃料工业建设工程公司成立时,组建了第三工区,担负地面建筑施工任务,当时即投入公司西洋基地建设。1960年,公司土建工程处成立,投入邵武煤矿及公司晒口基地施工。1963年,邵武煤矿也组建了土建队,主要承担本矿房屋修缮任务。1964年,省建井公司土建队伍完成漳州、南平人防工程后,投入龙岩矿区内坂、红一等矿井地面建筑施工。70年代初,该队伍还承担红炭山筛选厂、省煤机厂、永定矿区坎市筛选厂等矿区地面建筑施工。1975年,省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公司成立后,设第三(土建)工程处,担负省煤矿地面建筑工程的主要施工任务。此后,该处承建了龙岩、永定、永安、苏邦、上京等矿区大量地面建筑工程及重要的单项工程施工。1979年,天湖山矿务局成立土建队。1985年,永安矿务局成立土建队,上京矿务局成立建筑工程处,漳平煤矿成立建筑公司。1987年,苏邦煤矿成立建筑队。1988年,永定矿务局成立建筑公司。1990年,龙岩矿务局也成立建筑队。
  省煤建公司土建工程处自建处至1990年,累计完成施工产值7616.6万元,累计竣工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施工能力已达年4~5万平方米,竣工2.7~2.8万平方米,年完成施工产值1020万元。他们先后承建的邵武跨铁路煤仓、邵武索桥、龙岩红炭山筛选厂、永定坎市筛选厂、上京西洋筛选厂以及上京矿区小华架空索道工程,都是福建主要矿区规模较大的原煤装储、筛选、发运设施。各矿务局、矿的建筑施工队伍除担负本矿区房屋维修任务外,也承担部分地面建筑施工任务,并向外系统承包一些建筑工程,年工作量都在40万元以上,其中苏邦煤矿建筑队1990年完成工作量达225万元。
  福建煤矿矿区铁路专用线永加铁路、龙坎铁路、上京西洋铁路、邵武晒口铁路、漳平煤矿铁路、苏邦雁石铁路;主要公路干线加福、丰海、晒口、培丰公路及加福、丰海等桥梁,分别由铁路与公路部门施工。另外有一些省属企事业单位及县属煤矿的地面建筑由系统外建筑施工队伍承建。
  五、施工管理
  50年代至60年代,省属煤矿施工任务主要由省燃料工业建设工程公司(省建井公司)承担。公司内部实行公司、工区两级管理,建设项目实行甲乙方合同制。这个时期,先后执行(煤炭工业基本建设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工程开工申请填报审批暂行办法》等;建立新建项目开工申请报批制度,建设单位派驻工地代表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制度,设计单位指派项目负责人及主要设计人员常驻施工现场任工地设计代表制度;建立基本建设调度平衡会制度,每月组织一次重点建设矿区的调度平衡会议,每季组织一次全省煤炭系统的基建工程全面平衡会议;同时,还建立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月末、季末、年末和单位工程竣工都由建设、设计、施工、建设银行等单位共同参加检查验收。
  70年代初期,由于专业施工队伍被解散,煤矿建设普遍由建设单位自营施工(天湖山矿务局及地、县煤矿的基本建设始终是自营施工),各自营施工单位设基建科、基建办或筹建处负责施工管理。有的矿区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增加施工管理的难度。为了保证矿区建设的正常进行,加强施工单位与设计、地质勘探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地勘部门加快勘探进度,及时向设计单位提供勘探成果,设计肀位尽快编制设计文件;在施工中发现地质情况不清时,由地勘部门及时进行补充勘探。同时,为了尽快投产,节省投资,在施工安排上,贯彻先井下后地面、先工业后民用的原则;在地面建筑施工上采取临时建筑、半永久建筑和永久建筑相结合的措施。
  1975年省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公司成立后,实行公司、工程处两级管理,并实行由专业施工队伍大包建设的组织形式,即由省煤建公司承担建设和施工的双重职责。当时在永安东坑仔矿井施工中,针对工程量大、施工条件复杂等情况,成立由永安矿务局、省煤建公司、省煤炭设计院主要技术负责人组成的联合技术小组,现场处理施工中的技术问题,收到很好的效果,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1977年开始贯彻执行国家建设委员会《关于保证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加强建筑安装企业安全施工的规定》,并结合煤炭部颁发的(全国煤炭基本建设等级队竞赛评比办法》,持续开展创等级队活动,促进安全生产和施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1981年后,基建施工恢复实行甲乙方合同制,并开始贯彻执行煤炭部颁发的《煤炭工业基本建设项目开工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完善开工报批制度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度。1981年,省煤建公司承建永安半罗山矿井时,应用网络技术、系统工程精心编制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克服了涌水量大、贯通距离长等困难,顺利完成施工任务。1983年后,省煤建公司和下属工程处相继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部门,配备专职质检人员,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省煤建公司还建立质量检测实验室。同时,在计件工资分配上,实行优质优价,并把工程质量指标作为各施工单位承包的主要考核内容。此外公司对工程处、工程处对工程队实行各项经济包保责任制,促进施工速度、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1985年在组织仙亭矿井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制定施工主攻方向、任务目标以及相应的保证措施。在主副井筒施工中,组织队与队的对手赛,3次刷新全省煤矿斜井月进度最高纪录。在矿井展开施工阶段,狠抓贯通工程,全面改善施工条件,提前二个月达到预期目标。在矿建后期阶段,提出“一个到位,两个到头,三个完工,四个贯通”(投产采面运巷到位;采区石门和回风巷到头;水泵房、绞车房、变电所完工;四条上山贯通)的形象进度要求,紧抓不放,终于使矿建工程提前完工。在地面建筑和机电安装工程中,坚持贯彻“施工前替建设单位着想,施工中为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后让建设单位满意”的施工原则和“两高一低”(高速度,高质量,低消耗)的业务指导思想。在进人三类工程交叉施工的高峰期,公司领导组织现场办公,及时协调、处理施工中的问题;现场工程调度平衡会由每月一次,增加到每旬一次,每周一次,每天一次。由于施工组织严密合理,干部工人团结一致,圆满完成仙亭矿井的建设任务。该井的建设速度是全省同类矿井建井史上最快的,工程质量也是较好的。
  1986年开始,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实行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按建设项目由省主管部门与建设单位签订经济责任协议,由建设单位包投资、包工期、包质量和形成综合生产能力,省煤炭总公司保资金、保设备材料、保生产定员配备。
  1990年,省煤炭总公司制定颁发《福建省煤炭工业基本建设质量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统一全省煤炭基建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和评定办法。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时限始于明代,止于1990年底。包括煤炭资源与勘探、煤矿建设、煤炭生产、煤矿安全、行业管理、煤矿专用器材设备生产、煤炭专业教育与科研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