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煤炭资源与勘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93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煤炭资源与勘探
分类号: F426.21
页数: 19
页码: 7-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煤炭资源与勘探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煤炭资源 勘探

内容

福建含煤地层出露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1.65亿吨。煤炭品种以无烟煤为主,占全省总储量的98%以上,烟煤不足1.5%,褐煤储量极少。煤田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曲较多,煤层薄且不稳定。煤炭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多集中在闽西南、闽中地区。探明的总储量中,三明市、龙岩地区和泉州市共占95%以上,南平、漳州两地(市)合计不足5%,福州、厦门、莆田三市和宁德地区尚未发现煤炭资源。
  自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不少中外地质学者曾对福建煤炭资源作过零星、局部的调查研究,留下一些宝贵的地质资料,但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普查勘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福建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开始起步,先后由华东煤矿管理局调查组、华东378、342、301等地质队在建瓯、邵武、龙岩、永春等矿区开展调查和普查勘探,取得初步成果,证实了福建煤炭资源具有一定的勘探与开采价值。此后,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以及在一段时间内受福建煤炭“只有星星,没有月亮”消极观点的影响,福建煤田勘探工作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既获得一批重要的成果,也有过挫折和失误。1975年,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成立,福建煤田地勘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福建煤田地质实际,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提出了“地层是基础,构造是关键”的指导原则,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应用液压钻机、金刚石钻进和绳索取芯等新设备、新工艺,勘探效率和质量大为提高,煤田地质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至1990年,福建煤田地质勘探的方法手段和仪器设备已基本完善且较为先进;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勘探基地和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发现并探明一批具有开采价值的矿区和井田;同时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技术素质的煤田勘探队伍。
  第一节 煤田地质
  一、煤系地层和构造
  (一)煤系地层
  福建省含煤时代自下而上有:下寒武统;下石炭统林地组;下二迭统童子岩组(又称龙岩组、加福组);上二迭统翠屏山组;上三迭统大坑组、文宾山组(焦坑组);下侏罗统梨山组;上第三系佛昙群。在七个含煤时代中,主要含煤地层是下二迭统童子岩组煤系,探明煤炭储量约占全省已探明总储量的98%。其次是上三迭统大坑组、文宾山组(焦坑组)煤系,探明储量约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1.5%。其它地层含煤性差,均未发现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煤层。
  1.下寒武统煤系地层
  陆相沉积,成煤物质为低等藻类。主要分布于闽西北地区,岩性由灰绿、灰黑色板岩,炭质粉砂岩,千枚岩类夹变质细砂岩、硅质岩、硅质页岩等组成,厚1208米。含煤性及煤质均差,仅在长汀、宁化等县见三层石煤,其厚度均小于2米,发热量小于800大卡/公斤。
  2.下石炭统林地组煤系地层
  山间盆地陆相沉积。主要分布于闽西长汀、上杭等七个县,岩性以砂砾岩和砂质页岩为主,厚480米。在长汀、上杭县一带上部地层中含煤2~4层,厚0.1~0.2米,局部1~2层偶达可采,常呈透镜状、鸡窝状,煤质为中一低硫、高灰分无烟煤。
  3.下二迭统童子岩组煤系地层
  主要分布于闽西南的漳平、龙岩、永定、南靖、连城、武平;闽中南的永安、大田、永春、安溪、德化、华安以及闽西的清流、将乐等21个县(市),含煤地层出露面积970平方公里。早二迭世晚期,由于加里东海西期地壳运动的影响,闽西南广大地区褶皱成为闽西南坳陷,形成了一个较长时期以海陆交互相为主宁静和滞流水的介质环境,加上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茂盛,逐渐沉积发育了童子岩组煤系。岩性以泻湖、海湾相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煤质为低一中灰、低一中硫、低挥发分、中上发热量的无烟煤。
  童子岩组在中国华南大多数地区厚度不大,含煤性差,而在福建厚度很大,达800余米,含煤性较好,所以历来为国内地质界所注视。该地层原错归于上二迭统,1975年福建地层编表时,才改归下二迭统。童子岩组煤系地层可划分为三个地层区。
  龙岩区。包括龙岩、永定、南靖、漳平、大田、永安等地。其特点是童子岩组煤系是在近岸浅海碎屑岩基础上发育的,有上下两个含煤段,中间为海相无煤泥岩段,三分性清楚。上下含煤段中海相成分较多,普遍具有海相动物化石,与陆相植物化石交互出现。海相泥岩段的底部常发育薄层的砂质灰岩或生物泥晶灰岩,产以希氏蜓、复通道蜓为代表的蜓化石。地层总厚度820米左右。
  永春区。包括永春、安溪、德化、华安等地。其特征基本上与龙岩区相似,唯上下两个含煤段地层的陆相成分和过渡相成分增多,海相成分减少,普遍具有陆生植物化石。地层总厚度850米左右,含煤层数较多。
  连城区。包括连城、武平、将乐、清流、宁化等地。煤系下伏地层为浅海碎屑岩,,仅具上部含煤段,三分性不明显。下部常发育砂质灰岩及泥晶质灰岩,产以复通道蜓、新米斯蜓、希氏蜓为代表的蜓化石。上部则海相动物减少,陆生植物增加。地层厚度由南往北有所增加,一般为300~500米左右。
  童子岩组有些层位某些生物属种极度繁荣,有的化石保存良好,形成了明显的生物化石标志层。因此,福建煤田地质工作者在龙永煤田范围内建立了12个生物化石标志层和6个生物组合带,为区域性地层对比和井田内煤层对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通过省内童子岩组对比,可以看出童子岩组煤系从东到西地层厚度由大变小,成煤期由早到晚,陆相成分由多到少,化石由陆生植物较多到海生动物较多,海陆交互程度由较频繁到不频繁。这说明当时的碎屑物质来自东方,海水进退来自西南方向。
  4.上二迭统翠屏山组煤系地层
  以滨海陆相为主的过渡相含煤沉积,沉积环境不稳定。分布于将乐、武平等19个县(市),面积800平方公里。岩性由含菱铁质鲕粒泥岩、粉砂岩和厚层中细粒砂岩组成。底部为含角砾中一粗粒砂岩与童子岩组分界,厚686米。共分四个段,除一段含1~3层局部可采煤层外,余者均为煤线。含煤性从东往西变好,煤质为高灰、低硫、中上发热量无烟煤。该组煤系全省仅有将乐老虎山矿区计算储量,含煤3层,其中局部可采1层,一般厚0.9米。
  5.上三迭统大坑组、文宾山组(焦坑组)煤系地层
  分布于闽西南和闽北,含煤地层出露面积1225平方公里。晚三迭世,在大田一武平一线以南的闽西南地区,局部残留着狭长的滨海盆地,沉积了大坑组、文宾山组含煤地层。同一时期,闽北强烈上升为陆地,形成一些断陷山间盆地,沉积了焦坑组含煤地层。
  上三迭统大坑组、文宾山组。主要分布于闽西南的漳平市境内,是福建省仅有的具有工业价值的含烟煤地层。大坑组出露面积124平方公里,平均厚度688米,岩性以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文宾山组出露面积839平方公里,平均厚度309米,岩性以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为主。这两组煤系的含煤性以漳平大坑井田为最好,其中大坑组含煤11层,主要可采2层,平均可采总厚度2.14米,局部可采3层,平均可采总厚度1.07米;文宾山组含煤9层,主要可采2层,平均可采总厚度1.77米,局部可采5层,平均可采总厚度1.57米。煤质均属低中灰分、低硫、中高发热量贫瘦煤。
  上三迭统焦坑组。主要分布在闽北的邵武、建瓯、崇安、浦城等地,含煤地层出露面积262平方公里,平均厚度369米,岩性以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砂质泥岩为主。岩性岩相变化大,含煤层数少且不稳定,具有工业价值的井田不多。焦坑井田含煤2层,可采1层,平均可采厚度4.25米。煤质属中灰、低一中硫、中高发热量的无烟煤。
  6.下侏罗统梨山组煤系地层
  山间盆地陆相沉积。分布于闽北、闽中28个县(市),含煤地层出露面积4112平方公里。下段为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砾岩、粉砂岩;上段由细砂岩、粉砂岩夹泥岩组成。含煤10多层,偶见可采煤层,煤种多为无烟煤。
  7.上第三系佛罢群煤系地层
  山间盆地陆相沉积。分布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岩性以砾岩、砂砾岩、砂岩及泥岩为主。在明溪县城关,该地层厚102.5米,含褐煤2层,平均厚2.81米;在漳浦一带地层厚57~153.1米,岩性由砂砾岩、砂岩、泥岩、油页岩及玄武岩组成,含褐煤3层,厚度均小于0.6米。该群煤系未开发利用。
  (二)地质构造
  1.区域地质构造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控制了福建区域地质构造的格架和岩浆的贯入,使其构造错综复杂。福建区域地质构造的分带性十分显著,全省可分为三个次一级构造单元:闽西北加里东褶皱基底隆起带;闽西南华力西印支旋回盖层沉积的坳陷带;政和一大埔断裂以东闽东南沿海火山岩变质带。
  闽西北加里东隆起带。以武夷山为骨干,属中国东南沿海一云开隆起带的一部分。隆起内除南部边缘有将乐等小型二迭纪煤盆地外,内部无二迭纪煤系,晚三迭世焦坑组在北北东断陷地堑盆地内有所发育。该构造单元东至北东向政和一大埔断裂带,南至北纬加°20'附近,为东西向沙县一尤溪一连江断裂所截。
  闽西南华力西一印支坳陷带。总的形态为一轴向北东,轴核位置在漳平一大田一带的宽缓向斜。华力西一印支旋回的二迭、三迭纪煤系主要在坳陷内发育,为福建当前和今后煤田勘探的主要地区。该坳陷东界为南靖一德化断裂,西界为长汀一河源断裂,北界为沙县一尤溪断裂。坳陷内有各式各样的复式向斜和背斜,弧形褶皱,断陷地堑,倒转翻卷褶曲和各种性质的断裂构造(包括普遍发现的缓倾角断层)以及复杂多变的火山岩、花岗岩。
  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变质带。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区,几乎全部为火山岩和花岗岩所占据。该火山带宽约110~150公里,长约470公里,纵贯全省,此带内残存的沉积岩系均已变为变质岩一混合岩。
  从总体上说,福建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形变都非常强烈,地壳活动一构造运动有由西向东,即由大陆向沿海愈来愈烈的迁移规律。因此,福建煤田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煤层后期变形剧烈,变质程度自西往东愈来愈高,煤质绝大部分属高变质无烟煤。
  2.深大断裂
  福建主要的深大断裂有三组:北东向的邵武一建宁一会昌断裂带(30°),政和一大埔断裂带(20°~30°),长乐一南澳断裂带(30°~50°)和福安一南靖断裂带(20°~30°);东西向的沙县一尤溪一连江断裂带;北西向的晋江一永安断裂带(310°)及上杭一云霄断裂带(310°~320°)。
  3.缓倾角断裂
  福建煤田普遍存在缓倾角断裂,并对童子岩组煤层造成严重破坏,但也形成一些有利的因素,如因断裂使煤层重复,造成储量相对集中,含煤密度提高;或因断层切割,造成煤系盖层断失变薄》使主要煤层的埋深抬高而易于勘探等。以目前的研究程度,缓倾角断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普遍存在于闽西南坳陷的盖层褶皱中;(2)大体沿不同力学性质的岩层面发育,在童子岩组煤系与栖霞灰岩或与翠屏山组硬砂岩的层面最为常见,在童子岩组煤系二段泥岩上下层面也有发现,还存在于煤系地层以外其它层组界面;(3)断裂的形态与主体褶曲的背向斜形态基本一致,断层倾伏面和岩层倾斜面基本一致;(4)断裂面具压性特征,破裂面挤压紧密,有时见到小型破碎揉皱带充填的石英脉;(5)断裂在背斜核部易发生地层重复,在向斜核部则多为地层缺失或假象缺失;(6)断裂方向具有盆缘断裂特征,往往呈圈闭性的弧状、环状,与聚煤盆地褶曲弯转方向相协调;(7)在剖面上常有多层断裂呈平行排列,它们之间所夹的煤系各自派生互不相干的拖曳褶曲,给煤系以严重破坏。
  缓倾角断裂是福建煤田勘探中的突出问题,是福建煤田地质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煤田分布及煤层赋存特征
  (一)下二迭统童子岩组煤田
  1.龙(岩)永(定)煤田
  龙永煤田位于龙岩市及永定县境内,主要包括龙岩矿务局、永定矿务局、苏邦煤矿等所辖的42个井田。累计探明储量4亿吨,保有储量3.53亿吨。
  童子岩组一、三段为该煤田的主要含煤地层。第一含煤段地层厚度255米,含煤15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7层,可采总厚度平均4.29米。第三含煤段地层厚度434米,含煤30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10层,平均可采总厚度7.38米。
  煤田基本构造位于广平一龙岩复式向斜南端,向斜轴向北东,向南东倾斜,向南西方向抬起。煤田内次一级褶皱、断裂发育,构造较复杂。在龙岩市附近,因受深部缓倾角断裂影响,含煤地层多次重复。在龙岩王庄井田出现前泥盆系被推覆到煤系地层之上,在白沙井田见到煤层被推覆到赤石层之上。
  2.永安煤田
  永安煤田位于永安市城西直距16公里,包括加福、斑竹坑、半罗山、东坑仔及洪田等共15个井田,累计探明储量2.67亿吨,保有储量2.50亿吨。
  童子岩组第一、三段为该煤田含煤段。由于受缓倾角断裂影响,第一含煤段在多数井田内保留不全。该层厚度250~300米,含煤9~11层,可采3层,平均可采总厚度1~2.81米。第三段地层发育较全,含煤性好,地层沉积稳定,平均厚度339米,共含煤63~70层,其中可米和局部可米11~15层,平均可米总厚6.62~8.83米。
  永安煤田基本构造位于沙县一永安复向斜北端,属加福复式向斜。向斜轴向26°~25°,向北东倾伏,核部较宽展,两翼倾角不对称,呈东缓西陡的向斜构造。向斜北端东翼构造简单,倾角平缓,西翼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常见倒转扭曲现象;向斜南端东翼构造复杂,褶皱多、倾角陡,西翼倾角较缓。煤田内发育北东、北北东及北西向三组断裂,对煤层影响较大的是缓倾角断裂。
  3.大田煤田
  大田煤田位于大田县北西直距15公里,包括大田上京、永丰东、小华、溪口以及大竹林、山贵岐、桃舟、笔架山、广平坑口等13个井田。累计探明储量1.84亿吨,保有储量1.73亿吨。
  大田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童子岩组第一、三段。其中第一段含煤性较好,为该煤田的主要勘探和开采对象,地层厚度250~317米,含煤26层,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10层,平均可采总厚度7.27米。第三段含煤地层厚约100米,含较稳定可采煤层一层,平均厚1.3米。
  煤田基本构造属太华一长塔复式背斜,背斜轴向北东,向南西方向倾伏。含煤地层普遍褶皱,形态有斜歪、倒转、平卧、翻卷等,规模大小相差极大。主要断裂有北东,北西向两组,既有缓倾角断裂,也有陡倾角断裂,形成了极为复杂的构造形态。
  4.永春天湖山煤田
  天湖山煤田直距永春县城西北36公里,包括铅坑、大蔗沟、曲斗、天湖岩、含春;新村、西萍、荷殊、南湖、杏山头、长汀等11个井田。累计探明储量1.23亿吨,保有储量1.10亿吨。
  该煤田含煤地层为童子岩组。第一段含煤地层较发育,含煤性好,地层平均厚度376米,含煤41~63层,其中可采与局部可采3~7层,平均可采总厚2.47~5.86米。第三段由于受构造破坏,含煤地层一般保存不全,地层厚度300~400米,含煤71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3层,平均可采总厚2.26米。
  煤田基本形态为一个走向北东,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由于受断裂影响,下侏罗统梨山组地层被推覆于童子岩组煤系地层之上。煤田内煤系地层褶皱强烈,断裂发育,形成了复杂的紧密线状褶曲,并伴有倒转。
  5.清(流)连(城)煤田
  清连煤田位于连城县北东方向,包括连城的西山、北团、文峰、黄坊、隔川、庙前、江畲、清流的长灌、上坪等9个井田。累计探明储量0.46亿吨,保有储量0.43亿吨。
  童子岩组煤系第三段为该煤田主要含煤地层,该段地层厚251~272米,含煤23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3层,平均可采总厚4.05米。
  煤田基本构造形态属清流罗口一连城肖坑复式向斜,核部出露为溪口组地层,两翼依次由大隆组至南靖群地层组成。此外,向斜轴部附近还广泛分布梨山组至第三系“红层”,向斜轴向为北北东10°~25°,向北倾伏,在西南部轴线偏转为沿走向呈反S型的复式向斜构造。向斜两翼地层倾角西陡东缓,次级褶皱发育,在长灌、上坪井田煤系地层常见直立或倒转现象。煤田内断裂发育,赖坊一庙前大断裂由北往南纵贯全区。向斜两翼还发育有北西、北东向断裂,致使煤系地层遭受较大破坏。
  (二)上三迭统大坑组、文宾山组煤田
  1.大坑组、文宾山组(闽北称焦坑组)煤田
  大坑组、文宾山组煤田主要分布于漳平市境内,以大坑井田含煤较好,其中大坑组含煤11层,主要可采2层,平均可采总厚2.14米,局部可采3层,平均可采总厚1.07米;文宾山组含煤9层,主要可采2层,平均可采总厚1.77米,局部可采5层,平均可采总厚1.57米。煤层均为单斜(伴有倒转)构造。大坑组煤层多呈鸡窝状,厚度变化较大。文宾山组构造较简单,但由于倒转致使煤层倾角变陡,大多为倾斜一急倾斜煤层。
  2.焦坑组煤田
  分布在闽北的邵武、建瓯、崇安、浦城等地,其中以邵武焦坑井田含煤性较好,含煤2层,可采1层,平均可采厚度4.25米。煤层倾角较平缓,厚度变化幅度较大,越往深部厚度越小,直至尖灭。
  三、煤田水文及瓦斯地质
  (―)水文地质
  福建省各煤田地貌山峦起伏、沟谷纵横,残坡积物较薄,大都属侵蚀构造中低山类型。东部的天湖山煤田山脉绝对标高一般为750~1100米,最高达1220米,相对高差230~700米,大部分煤炭储量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520米)以上;中部和西部的煤田山脉标高较低,如龙永煤田一般绝对标高在400~1000米之间,相对高差在200~500米左右。通常地形切割较剧烈,坡降较大,地表水排泄通畅。
  福建属亚热带气候,常年温湿多雨。东部天湖山矿区历年最大降雨量2493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935毫米,月最大降雨量480毫米,日最大降雨量108.5毫米。中部龙永煤田雨量多集中在3至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5%,11月至翌年2月为旱季,年平均降雨量1187.8毫米。
  各煤田或矿区内一般无大水系通过,仅有小溪。它们的河床常是各井田的侵蚀基准面。
  福建各井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大部属简单一中等类型,大气降水的垂直渗透补给是井田的主要充水因素。地下水有赋存于第四系孔隙与基岩风化壳裂隙之中的孔隙一裂隙潜水,赋存于潜水含水层之下的基岩裂隙或构造带中的裂隙承压水和赋存于栖霞灰岩之中的裂隙岩溶承压水三种类型。它们大都由大气降水直接或间接补给,潜水与承压水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潜水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流动,当沟谷等切割含水层时,常以缓慢渗水或以泉的形式出露于地表,或向深部迳流补给承压水。由于各井田一般沟谷都比较发育,地形坡降较大,所以迳流路程通常较短,排泄条件良好。在气候条件的控制影响下,潜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承压水在特定的地质构造和地形特征等因素控制影响下运动,或以泉水及缓慢渗水的形式出露,或沿构造带等向深部迳流,或向生产矿井排泄。迳流路程有长有短,排泄条件有好有坏,但其动态仍然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呈季节性变化规律。
  童子岩组煤系为福建主要含煤地层。与开采童子岩组煤系有关的地层自下而上为栖霞组、文笔山组、童子岩组煤系、翠屏山组。其中翠屏山组地层,主要为风化壳孔隙一裂隙和基岩裂隙含水。富水性不均匀,主要富水部位在岩层底部砂岩层中。分布在高处的岩层常透水而不含水,低处钻孔揭露岩层时常有涌水,孔口涌水量一般为0.4~3升/秒,单位涌水量0.1~0.3升/秒〓米,渗透系数0.2~0.6米/日。由于该组地层出露位置一般较高,补给水量有限,所以初见水量较大,以后水量随季节性变化,雨季大,旱季小,水质多为HCO〓一Ca·Mg类型。
  童子岩组第二段为隔水层,第一、三段为弱裂隙含水岩组,富水性很不均匀。据1979年121队对红炭山煤矿的水文地质观测对比,红炭山井田467号平峒在同一水平、同一砂岩层屮,一处涌水量达26立方米/时,而另一处却无水,一般单位涌水量小于0.1升/秒〓米,渗透系数小于1米/日。主要富水部位在岩层浅部风化壳、构造带和以砂岩为主的标志层,水质属HC0〓〓S0〓和S0〓〓HC03一Ca〓Mg类型。
  文笔山组主要由粉砂岩和泥岩等组成,通常裂隙不发育,是稳定的隔水层组。但塔后、王庄、后洋、白沙和南靖长塔等井田,由于断层影响,文笔山组被断失或断薄,使裂隙岩溶富水的栖霞灰岩与煤系直接接触或接近,构成对井田有灾害性充水危害可能的充水边界。有些灰岩甚至与开采煤层直接对口,使井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变得复杂。
  栖霞组主要由碳酸盐类岩石组成,裂隙与岩溶发育,但富水性不均匀,在裸露区常以岩溶含水为主,富水性中等到弱,如龙岩十字山井田,煤系下伏灰岩的单位涌水量为0.454~5.64升/秒〓米,渗透系数为1.27~18.46米/日,水质属HC0〓一Ca〓Mg类型。
  (二)瓦斯地质
  由于中生代火成岩对福建煤系地层的侵袭、烘烤及主要含煤地层下二迭统童子岩组、上三迭统大坑组文宾山组(焦坑组)煤系断裂十分发育,瓦斯封闭属开放类型,因此福建煤矿瓦斯含量较少,多属低沼气矿井。
  鉴于上述原因,加上老式瓦斯煤样取样工艺笨重,福建80年代中期以前提交地质报告的勘探井田均未进行瓦斯测定工作,即使个别井田的报告列有一些瓦斯资料,也是从附近煤矿生产巷道中收集来的。
  1980年,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派人到抚顺煤矿研究所学习用解吸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技术,并添置了有关仪器设备。1985年后,在部分井田开展了煤层游离瓦斯吸附量测试和瓦斯气体成分分析。1990年开始,省煤田地勘公司下属各队全面开展瓦斯测试工作。
  根据现有几个矿区资料,福建煤层中CH〓含量变化较大,一般为0.1104~1.8cm3/g,C0〓、N〓含量普遍较高。
  第二节 煤炭资源
  一、探明储量及勘探成果利用
  (―)探明储量
  截至1990年底,全省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24处,计120个井田,探明总储量11.65亿吨,其中A+B+C级6.15亿吨。全省保有储量10.42亿吨,其中A+B+C级5.07亿吨。
  已探明的矿区中,按矿区规模分,属中型矿区5处,即龙岩矿区、永定矿区、大田矿区、永安矿区、天湖山矿区,其余均属小型矿区;按勘探程度分,精查井田65个,探明储量8.35亿吨;详查井田7个,探明储量0.33亿吨;普查(含找煤)井田48个,探明储量2.97亿吨。已探明的储量中,按煤质分,无烟煤占98.4%,贫瘦煤占1.5%,褐煤占0.06%;按地区分,三明市占42.1%,龙岩地区占41.4%,泉州市占11.7%,漳州市占2.4%,南平地区占2一4%。
  (二)勘探成果利用
  福建已列入储量表的120个井田可划分为5类,即已被生产矿井开采利用井田、在建矿井利用井田、可供规划利用井田、需进一步勘探井田和难以开发利用井田。
  已被生产矿井开采利用井田。共84个,占用储量81679.1万吨,占累计探明总储量的70.11%。其中省属矿36个井田,储量60323.7万吨,形成生产矿井31处能力508万吨/年;县办矿24个井田,储量11623万吨,形成生产矿井28处能力115万吨/年;乡镇矿24个井田,储量9732.4万吨。
  在建矿井利用井田。共7个,占用储量8792.6万吨,在建矿井6处能力66万吨/年。其中省属矿4处(永定龙潭、苏邦二号、天湖山含春和龙岩王庄),能力45万吨/年;龙岩地区办北山矿井1处,能力15万吨/年;大田县办大竹林矿井1处,能力6万吨/年。
  可供规划利用井田。共7个,储量8227.2万吨,可供规划建设矿井8处,设计能力63万吨/年。井田包括天湖山新村、苏邦凤山岐、永定背头凹、永定龙潭东、龙岩罗厝山、武平宁洋北和大田山贵崎。
  需进一步勘探井田。共12个,储量17030.9万吨。包括苏邦白沙南、漳平吾祠及内林、龙岩赤坑、武夷山陈坜、永安溪口及小台溪、文龙、大田永丰东、溪口、桃舟北、大竹林北等。
  难以开发利用井田。共10个,储量724.3万吨。
  二、预测储量
  1958年至1959年,福建省第一次开展煤田预测工作,预测煤炭储量148.95亿吨。
  1975年3月至1978年6月,由福建省地质局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室(现省地质科研所)牵头,地质一团(现121煤田地质队)、地质二团(现闽西地质队)、地质三团(现闽北地质队)及地质六队(现197煤田地质队)等单位派人参加,组成福建省煤田预测组,共同完成了第二次煤田预测任务。
  此次预测主要对象为下二迭统童子岩组,其次为上三迭统焦坑组、文宾山组、大坑组,在个别地区还预测了上二迭统翠屏山组。预测总面积为1892.6平方公里,其中下二迭统童子岩组1693.2平方公里,上三迭统199.4平方公里。预测最大深度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向下垂深2000米。
  预测区域根据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分布的延续及面积大小,储量规模,煤田地质工作程度,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交通条件,分为三个不同等级。
  —级预测区。有龙岩、永定、永安加福、大田上京、永春天湖山、清流一连城等6个。这些预测区含煤地层分布连续性好,分布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可采煤层总厚在3~5米以上,预测和已探明储量在数亿吨以上;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煤炭资源已大规模被开发利用;交通方便,铁路或公路可直达预测区。
  二级预测区。有武平岩前、将乐老虎山、永安洪田、大田广平、漳平赤水、明溪牛角坑和漳平旗头山等7个。这些预测区含煤地层连续性稍差,面积约30~100平方公里,可采煤层总厚1~3米,预测储量在5000万吨至1亿吨左右;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有的井田已进行普查勘探,并有一些小型煤矿开采;交通较为便利。
  三级预测区。有连城庙前、宁化甘木潭、大田钓潭、大田槐林、大田高才坪、尤溪古迹口、尤溪剑溪、永安岭头、永安虾蛤、安溪潘田一漳平洛阳、三明台江、浦城大路沿、崇安下梅、浦城杉坊、泰宁大布和南平一建瓯等16个。这些预测区含煤地层分布连续性差,面积30~40平方公里,多呈小块分布;含煤性差,可采煤层变化较大,储量一般在3000万吨以下;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煤炭资源多为县、乡镇小煤矿开采利用;交通不太便利。
  全省预测总储量38.85亿吨,其中童子岩组38.19亿吨,上三迭统0.66亿吨。各预测区预测储量详见表1一3。
  1982年,根据煤炭部地质局(关于对煤田预测储量复查统计的通知)要求,福建省煤炭工业局和地质矿产局组织力量,对全省第二次煤田预测成果进行复查核实。复核后的二迭纪储量为23.90亿吨,是原预测储量38.19亿吨的63%,其中垂深600米水平以上8.32亿吨,为原预测储量13.79亿吨的60%。经以后煤田勘探证实,复核后的预测储量较为可靠,比较接近实际储量。
  三、煤种与煤质
  (一)煤种
  福建省除漳平矿区有少量烟煤(贫瘦煤)外,几乎全为无烟煤,且绝大多数属无烟煤一号,仅永安丰海、东坑仔矿,龙岩田螺形、红炭山、虎坑山、坑柄矿及苏邦煤矿有部分煤属无烟煤二号。
  (二)煤质
  1.煤岩特征
  福建无烟煤煤化程度很高,具有清晰的条带结构。条带由亮煤、镜煤相间组成。煤岩类型大多属半亮型,少数煤层因部分煤分层中矿物杂质多而呈现半暗型,光亮型的煤很少。由于后期构造的影响,煤层被挤压、错动、揉搓,原生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条带结构完全的煤,外生裂隙发育,裂隙中常充填有石英细脉或碳酸盐薄膜,性脆,敲击后即成碎块。条带结构遭到破坏的煤有两种情况:一是粉状、粉粒状,非常疏松,开采过程中几乎没有块,即使有块,往往呈鳞片状集合体,一碰击即碎;另一种是被挤压成不同粒度的碎块及至粉末(碎块由2~3毫米到20毫米不等),并混杂有顶、底板及矸石中的泥质成分,最终被挤压成坚硬的碎粒状煤或似“结晶高岭土”状煤层,滑动镜面发育。此种煤在上京及天湖山矿区特多。
  福建成煤原始物质主要为高等植物,属于腐植煤。煤中有机组分平均含量一般为85~93%。矿物杂质体积含量波动范围较大,为2.04~31.89%,其中天湖山、上京矿区最低,邵武和将乐矿区最高。矿物质种类主要为粘土类矿物、硫化物类矿物、碳酸盐类矿物和氧化物类矿物,其它矿物含量很少。
  无烟煤显微硬度最低的是龙岩苏邦北井田的20号煤层,仅60.2公斤/平方毫米;最高的是清流罗口煤矿7号煤下分层,硬度值达233公斤/平方毫米;绝大多数煤层的显微硬度值都在100公斤/平方毫米以上。
  2.煤质主要指标
  (1)元素分析指标
  碳:无烟煤中,无水无灰基碳含量一般都在90%以上,最高达98.2%(龙岩陆家地38号煤),最低为82.45%(龙岩坑柄3号煤)。
  氢:无烟煤中,无水无灰氢含量一般均小于2%。
  氮:除漳平煤矿贫瘦煤中无水无灰基氮含量达1.8%外,无烟煤中一般都小于1%,仅龙岩苏邦、坑柄个别煤层在1%左右。
  (2)工业分析指标
  灰分:主要可采煤层灰分由南向北逐渐增高。天湖山矿区较低,一般在14~18%,邵武矿区最高,达30~38%。商品煤灰分平均在23%左右。
  硫分:从西到东逐渐变少。永定矿区含硫量最高达2.8%,天湖山矿区一般为0.2~0.5%。
  磷:含量较低,变化在0.005~0.02%之间。永定、龙岩矿区含磷量相对稍高。
  挥发分:无烟煤一号一般为2~3%,无烟煤二号4~6%,漳平的贫瘦煤挥发分为11~15%。
  发热量:变化范围在6000卡/克~7500卡/克之间。
  灰溶点:二迭系煤的灰熔点较低,一般在1300~1400℃;三迭系煤的灰熔点较高,一般在1300~1450℃。全省灰熔点常见值为1250~1350℃。
  综上所述,福建省多数煤层属于低硫、低一中灰、高热值、热稳定性好、强度高的优质无烟煤,但块煤率不高。
  第三节 煤田勘探
  自清朝至民国时期,曾有20余名中外地质专家、学者对龙岩、永定、武平、清流、永安、大田、邵武、建瓯、永春等地的煤系地层作了调查,并著有一些地质调查成果报告,但其调查时间均较短暂,观察研究也很粗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开始进行较系统的煤田地质勘探。1954年5月,燃料工业部华东煤矿管理局组成调查组分赴福建建瓯、邵武等地进行煤田地质调查。之后,该局相继成立华东378、342、301地质队,在龙岩翠屏山、苏邦、永春天湖山等井田开展勘探。至1957年,全省累计探明储量4551万吨。
  1958年至1965年,全省燃料与地质系统的勘探队伍,完成邵武,漳平大坑,龙岩红炭山、田螺形、坑柄、翠屏山、苏邦,连城庙前,大田上京,永春天湖山等矿区和井田勘探,共提交各类地质报告47件,探明储量33505.6万吨。这个时期的前半期,福建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在“苦战两三年,查清全省煤田”的思想指导下,盲目上钻,片面追求进尺和储量,地质报告质量低劣。1962年6月至1963年5月,省储量委员会对先前提交的5份最终报告和12份中间报告进行全面审核,全部作了降级处理。
  1966年,浙江煤炭地质大队开始对建瓯梨山和上樟垅井田进行勘探;省地勘一队开始对苏邦东井田补充勘探;省地勘二队在连城江畲煤矿开展普查;省地质局301、302地质队重点在永春天湖山进行勘探。1967年至1969年,省地勘一队又完成龙岩虎坑山南、中、北井田的勘探任务。1970年1月,由福建省生产建设兵团与省地勘一、二队和华东121队共同开展永定瓦窑坪矿区夺煤会战,有1000余人参加,动用钻机12台。1970年10月至1971年11月,根据省革命委员会的决定,动员3000多地质勘探人员,在全省范围内大找烟煤,钻探工程量17万米,耗资1000多万元,毫无收获。1971年后,省地质二团相继对永安斑竹坑、东坑仔、加福井田进行勘探。1966年至1975年,全省共提交各类煤田地质报告39件,探明储量31166.7万吨,最重要的成果是探明永定、永安两个矿区的煤炭资源,为尔后两个矿区的大发展奠定基础。
  1976年至1980年,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组织龙永煤田长塔井田勘探会战,获得储量2819.7万吨;对苏邦矿区重新进行勘探;开辟永定铜锣坪等新的勘探区。此外,还开展石煤资源综合考察,最后得出福建石煤资源没有工业价值的结论。这期间,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针对普查找煤与勘探比例失调,后备基地紧张等问题,加强了勘探队的普查力量,先后在漳平吾祠至丰华、安溪剑斗、龙永煤田外围、漳平赤水、武平岩前等地开展大面积的普查找煤工作,提供了一批后备勘探基地。还加强钻探管理和工艺改进,试验成功聚丙烯铣胺泥浆,降低了钻探成本,提高了钻探质量。同时,确定地表工作与勘探工程紧密结合,通槽揭露必须超前勘探一个阶段的勘探原则,从根本上把煤田地质勘探工作逐步转移到以提交优质报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1981年至1985年,继续调整和充实普查地质技术力量。普查找煤工作进展较快,扭转了后备基地紧张和地表工作与钻探工作比例失调的局面,勘探区基本达到“打一备二”的要求。加强了煤田地质勘探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科研工作:TK〓液压钻机、金刚石钻进和绳索取芯等钻探新设备、新工艺的试验取得成功;在全国煤田地质勘探系统中,最早试验和采用超声成相和蚀谱测井,共聚物泥浆与吸水树脂堵漏剂,以及染色及光度测定法对比地层等新技术。加强地层古生物的研究,建立6个化石组合带和12个组合标志;通过对龙永煤田区域构造特征、童子岩组形成分布的控制因素及找煤预测的研究,提出龙永煤田新区预测和老区重新评价的具体意见,总结了重力滑脱断层的分布形成规律和成因机制。地层与构造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大大提高地层、煤层的对比精度,结束了福建煤田地质勘探过程中不能作见煤预告的历史。“六五”期间,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年平均开动钻机20台,共完成钻探工程量202647米,完成勘探投资3737.23万元。全省共提交各类地质报告17件,其中省地矿系统4件,煤炭系统13件;探明储量24698.6万吨,其中地矿系统6305.6万吨,煤炭系统18393.0万吨。
  1986年至1990年,福建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一手抓地质科研,一手抓设备更新与新技术引进,取得显著成就。共完成地质科研16项;开展钻探工程科研7项,已完成5项。煤田勘探已全部推广使用TK系列液压钻机、金刚石钻进、绳索取芯新工艺,钻探质量和钻探效率大幅度提高,特别是长期没有解决的孔斜问题得到解决。此外,还开展选择伽玛测井试验,取得一定经验,并引入TYSC一2型数字测井仪,地质效果十分显著。“七五”期间,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在龙岩、漳平、永定等地23个区域进行普查和勘探,年开动钻机15台,提交各类地质报告16件,新探明储量16154.4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0年,全省共完成钻探工程量185.78万米,其中煤炭系统95万米,地矿系统90.78万米。投入勘探经费2.59亿元,其中煤炭系统1.52亿元,地矿系统1.07亿元。完成勘探面积1307平方公里,其中煤炭系统约700平方公里,地矿系统约607平方公里。全省共提交各类地质报告120件,探明储量11.65亿吨。
  一、机构与队伍
  1955年,地质部华东地质局在福建先后组建342地质队(龙岩队)和378地质队(闽中队),职工总数500余人。1956年9月,成立地质部福建省地质局筹备处。1957年4月,“筹备处”与省工业厅地质处合并组成华东地质局福建办事处,并成立华东301地质队(永春队)。
  1958年,福建省地质局正式成立。原华东342、301地质队划归省地质局领导。是年底,342队改编为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队部在龙岩后盂,下设12个分队,其中5个分队担负煤田勘探。1959年,各专区、县陆续成立地质队。是年7月,筹建省燃料工业局地质队。8月,组成地质一分队,职工128人,大部分由山东123队和121队调入,技术力量薄弱,全队只有8名刚从煤炭学校毕业的学生和10多名钻机班长。翌年初,又招收职工近200名,加上学校分配各类专业毕业生20余人,组成地质二、三分队和普查、测量两个专业分队与测井组。到1960年底,燃料系统地质队伍职工总数达475人,已初步形成地质、测量、钻探、水文、测井、机修、化验等较为完整的基本勘探力量。
  1961年,专区、县地质队撤销,省燃料局地质三分队并入二分队。次年初,普查队和测量队也分别并入地质一分队和二分队,并精简职工200余人支援农业生产。1962年10月,省燃料与冶金系统地质队伍合并,在福州组成省重工业厅地质勘探公司。原省燃料局地质一、二分队改名为第一、第二勘探队,由煤炭部投资,担负煤田普查勘探任务。冶金队改名为第三勘探队,由冶金部投资,担负有色金属勘探。另设中心机修厂和中心检验所。同年,省地质局将原来5个地质大队改编成7个矿种的专业队。其中第五地质大队改编成305地质队,承担煤田普勘任务。1966年初305队分出400人左右和3台钻机,组成302地质队,承担连城西山、上江坊矿区的煤田普查和勘探。1966年6月,省重工业厅地质勘探公司机关由福州迁往龙岩铁山。
  1968年10月,华东煤炭基本建设公司第一勘探队(121队)入闽工作。1969年3月,华东物测大队二分队50余人支援福建,划归121队领导。是年7月,华东121队下放福建,隶属省革命委员会重工业局,改名为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队部在龙岩中粉。1970年12月,省重工业厅地质勘探公司撤销。
  1971年,改按地区重组地质队伍,统一划归省冶金局领导。3月,省121队改名为省地质一队。4月,该队与原省重工业厅地质勘探公司二、三队合并组成省地质一团,担负整个龙岩地区的综合勘探任务。原省重工业厅地质勘探公司一队与地质系统部分人员组成省地质六队,担负晋江地区的综合勘探任务。省重工业厅地质勘探公司机关部分人员划给龙溪地区的省地质七队与711石油队。同年,省地质队302队从连城迁往永安,与301、303、304、306、307队合并,组成省地质二团,担负三明地区的综合勘探任务。1973年下半年,福建省重新成立地质局,全省所有地质队伍均划归省地质局领导。
  1975年7月,以省地质一团与省地质六队部分人员为基础,在福州筹建福建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下属121和197两个勘探队。公司机关设在福州,121和197队部分别驻龙岩中粉和永春岵山。1976年1月,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正式成立,隶属于省煤炭工业局。1978年5月,该公司组建省煤田地质物探普查队。次年3月,物探队改名为省196煤田地质勘探队,队部驻沙县洋坊。
  至1990年,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拥有3个地质勘探队,共有职工1991人,其中121队868人,197队670人,196队366人。共有高级工程师25人,工程师58人。
  二、勘探技术与装备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属中低山区,煤层多属半暴露地层,山高林密,杂草丛生沟谷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因此,煤田地质勘探不能单靠深部钻探控制,而是主要采用以地面山地工程为先导,浅部山地工程与深部勘探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
  (一)槽探
  在主干线地质剖面上以通槽方式全面系统地揭露地层和构造,以便在平面上确定标志层、含煤段与基本构造形态以及构造复杂程度。
  (二)并探
  1966年以前施工的矿区,经踏勘后对地表浮土厚度可能超过3米的地段,先布置小圆井了解浮土厚度,以指导槽探施工,使一般槽探工程的有效率达到95%以上,避免了盲目施工造成的浪费。在浮土厚度超过3米的地段,为了解控制主要煤层的位置、厚度,断层带的位置、产状及其特征,以及关键性的地质标志等,一般布置方井揭露,以提高浅部的控制程度,满足规范要求。
  1966年以后,因井探工程不能连续观察地层,已很少采用。
  (三)峒探
  为了解煤层形态与稳定性,采集分析化验各种煤样,确定风化、氧化带深度,在有施工条件的矿区,对主要可采煤层露头一般均布置峒探。80年代初期,地方县、社也采用峒探找煤,见煤后略加扩大即投入生产。
  (四)钻探
  1956年,华东342队在翠屏山矿区开始钻探,开动钻机5~6台。
  1959年10月,省燃料工业局地质一分队在上京矿区开展钻探,使用苏联制造的U一300A型油压300米钻机,配38马力四缸柴油发动机,钻塔为杉木三角塔,有高9米和12米两种。接着,增置一台XB一500型钻机,该型钻机系手把给进式,涡轮平衡减压,配200/400泥浆泵。同年,从华东123、121勘探队调给福建4台钻机,型号为XB一300和XB一500型两种,分别配17米和27米角铁金属钻塔。
  1962年,由于苏制油压300米钻机无法进口配件而被淘汰,煤田钻探全部采用XB一500型钻机。
  1963年,在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的推动下,对钻机及辅助设备进行部分改进,如改手把给进为手轮给进,改手转涡轮减压为自动平衡减压,以及改用机械式扭管机、活动工作台、塔上无人提引器及手臂式摆管器、钢粒钻头铣口机等,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体力劳动。
  1968年,华东121队随带7台XB一1000型钻机人闽,结束福建无千米钻机的历史。70年代和80年代,XB一1000型钻机是福建煤田勘探主要的钻探设备。
  1985年,福建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耗资25万元购置2台TK一4液压钻机。省煤炭总公司又拨给技措费60万元,购置地矿部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制造的XU一1000型钻机5台和.绳索工具4套。9月14日,121地质队104钻机班首次在永定富岭矿区试验TK一4液压钻机。至12月14日共钻进535米,钻月效率237.31米,单位小时进尺0.82米,岩芯采取率97.5%,煤芯采取率100%,钻机事故率仅0.25%。试验获得圆满成功。12月,104钻机班又通过绳索取芯钻探工艺试验。随后,液压钻机、金刚石钻进、绳索取芯在全省煤田地质勘探中迅速推行。
  至1990年末,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所属地质队共有钻机31台,其中TK一4一600型10台,TK一3一1000型7台,XU—1000型4台,XY一5一1500型10台;开动15台,备用16台。XB一1000型钻机已全部淘汰。
  (五)物探
  1.测井
  测井工作始于1959年。当时是单一的电法测井,使用的主要仪器是58一1型记录仪,手摇绞车和普通电极仪。工程测井主要测量钻孔顶角和方位角,主要使用仿苏NIII一2型测斜仪。
  60年代,测井方法以电参数为主,使用的设备为QJI一1型,V〓一4型电位差计和MD一F61型、TYF一1000型放射性测井仪。1969年开始使用JBC一2型全自动照相记录仪和放射性测井仪。工程测井配备了JJY一1型井径仪,NIII一4型测斜仪。
  1971年至1975年,测井装备有很大改善。JBC一2型自动照相记录仪更换为TYU一2型静电自动记录仪,TYF一1000型放射性测井仪更换为TYFZ一4型组合仪,测井手摇绞车改用CJ一1000型电绞车。1975年后,各地质队开始使用JPC一1型五线自动记录仪和TYJJ一1一2型静电记录仪。与记录仪配套的换向器也由半自动机械换向变为电子换向。放射性测井采用1YFZ一2一4型组合仪及TYCH一1型地层产状仪。测斜仪器由JJX一2、JJX一3替代了NIII一4型。井温仪器由56一1型替代了JW一1型、YM一1型。井径仪由JJY一1型代替3CKC一4型。测井工程车配备了3套TYCH一731型车装测井仪。测井绞车也发展为JWJ一700—1000,TCXJ一2000和CJ一1000型。
  80年代,先后引进了JSX一2型、JSX一2A型超声成相测井仪,TYCS一1型声速仪、TYXZ一5型组合仪及TYCC一2型三侧向电导仪等,使测井仪器设备逐步形成系列,基本成龙配套。测井技术由50年代只能测量传统的电性参数曲线,发展为核、电、声、热等多方法、多参数的综合测井。
  2.地面电法
  1978年4月,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在196地质队组建电法中队,开展地面电法勘探工作。主要采用电剖面和直流电测深在矿区外围配合找煤。此外,还用于确定断层和破碎带,以及在接地条件较复杂地区进行找水等。
  三、测绘技术装备
  60年代,福建煤田测绘控制测量一般只做三、四等三角测量和水准测量,并在三、四等基础上加密小三角点和图根点,常用仪器为T〓经纬仪和S〓水准仪。地形测绘根据地质报告的需要,一般测绘1:5000地形图,主要使用小平板配合经纬仪,有时也采用匈牙利平板仪。
  70年代初期,仍沿用小平板配合经纬仪的方法测绘。在福建的丛山密林里,采用这种落后方法,要取得良好的测绘成果成图,测绘人员付出了辛励劳动。1974年,地质一团(121队)开始使用国产激光地形仪,无人跑尺打点就能勾绘出地形图,尤在悬崖峭壁,用激光地形仪照准H标,就能读出距离和高程,精度良好,深受测量人员欢迎。但仪器极易发生故障,在山区作业还需带上发电机,笨重不便,1978年以后已不使用。
  197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对福建闽西地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比例尺1:16000)。这些照片提供了1:5000航测成图的基础资料。1983年3月,197队派人到省地质测绘队学习航测外业技术知识,为开展航测成图打下基础。是年5月,煤炭部西安航测大队派工程师到197队传授航外技术(象控与调绘)。197队物测中队在漳平吾祠测区,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训练,基本掌握了航外技术和航测业务知识,经航测大队内业成图后野外实地检查,精度良好。此后,121队、196队也相继进行了航测成图。平板仪手工测图逐渐淘汰,仅用于旧图纸的修补或增测。
  1985年,引进两台光电测距仪(一台为瑞士DM〓〓〓,一台为日本ND〓〓),控制测量工作进行重大改进,将过去逐级加密控制点的作法,改变为量起始边(或导线边),布全面网,点位密度均匀,精度高。光电测距仪的应用,把福建煤田测绘技术推进一大步。
  1960年到1990年,煤田测绘共完成三、四等三角点30多个,5秒级小三角点200多个,三、四等水准测量约600公里,1:5000地形图460多平方公里,航测成图约300多平方公里,光电测距60~70个点。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时限始于明代,止于1990年底。包括煤炭资源与勘探、煤矿建设、煤炭生产、煤矿安全、行业管理、煤矿专用器材设备生产、煤炭专业教育与科研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