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职工福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劳动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89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职工福利
分类号: F241.3
页数: 4
页码: 149-152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自民国到1988年对城镇低收入职工家庭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作了规定。
关键词: 劳动制度 职工福利 福建

内容

民国33年(1944年),福建省政府根据国民政府公布的《职工福利金条例》和社会部公布的《职工福利社设立办法》、《职工福利委员会组织规程》,要求各公私营工厂矿场及其他企业组织职工福利委员会,提拨福利金,设立职工福利社。南平、永安、沙县、龙岩、霞浦、福州、龙溪、长汀、晋江等地的一些厂矿和企业相继组织职工福利社,计有福建省企业特种股份有限公司等25个单位,职工4619人。其中公营单位和职工各占76%。职工福利金从以下方面提拨:(1)创立时按企业资本总额提拨1%~5%;(2)每月按职工薪津总额提拨2%~5%;(3)每月从每个职工薪津中扣缴0.5%;(4)营业年度结算有盈余时在盈余项下提拨5%~10%;(5)下脚料变价时提拨20%~40%。福利项目按职工福利金提拨情况开办,有食堂、宿舍、职工子弟学校、浴室、理发室、托儿所、阅书室、俱乐部、体育场、询问代笔处、医院诊疗所等。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除办有食堂、宿舍、阅书室、体育场、倶乐部外,还设有合作供销社。但也有仅办食堂和宿舍一、二个福利项目。各项福利设施,除物品消耗依成本收费外,概以免费为原则。民国34年秋,抗日战争结束,省会由永安迁回福州,福州工人随之增多,但生活艰难。同年12月,经省政府社会处核准,组织成立福建省会各业工会联合福利社,初期社员3200人,联合福利社的经费,除开办时由省政府社会处拨助5万元外,主要由各业工人入社时缴费筹集,办有询问代笔处、劳工诊所、劳工理发室、劳工俱乐部。民国35年,浦城、永安、诏安县总工会组织工人福利社,有社员804人,设食堂、宿舍、诊疗室、补习班、浴室、理发室、图书室、俱乐部、询问代笔室等项目。但由于物价飞涨,经费困难等原因,多数市、县无力开办劳工福利事业,已办的福利项目也多难以为继。是年,福州市俥柴业职业工会呈送省政府社会处报告中反映:“各会员以手工谋生,每月所获微薄二三千元工资,不敷维持家庭生计糊口。近以百物高涨惊人,生活渐趋恐慌,各会员操作终日,不获三餐浆粥之饱。……本拟举办福利事业,惟以各会员经济环境险恶,势难举行。若福利事业受挫停顿,则大众权益前途实深堪虞不已。”由此可见职工生活福利之一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初,福建省根据(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对实行劳动保险的单位,要求其根据经济情况和职工需要,单独或联合举办医疗所、疗养所、营养食堂和托儿所等集体劳动保险事业。职工的福利事业,随经济的发展日趋完善。
  一、集体福利
  1951~1952年,福州市首建工人新村12幢,厦门市建工人宿舍7幢。至1952年底,福建省共建职工住宅192幢。1953年,全省设有职工医疗所(室)21处,业余疗养院1所,营养食堂3个,托儿所6所。1954年,省工会联合会建西湖工人疗养院。同年4月,福建省根据全国总工会的规定,对因工负伤的职工在疗养期间工资照发,属疾病或非因工负伤的按病假处理;疗养期间的膳费,在劳动保险基金有剩余时给予补助,一般补助1/2,有特殊困难的补助2/3;疗养人员的路费,因工负伤的由单位负担,疾病、非因工负伤的,在50公里以内的由本人负担,超过50公里的由劳动保险基金中补助1/2。至1955年,全省有职工食堂92个,理发室30处,浴室186处,托儿所38所,职工疗(休)养院(所)2所,工人文化宫、俱乐部169个,图书馆407个。职工食堂有自由零买、集体包伙和代炊三种形式,其中代炊食堂占10%。
  1956年,福建省根据全国职工生活住宅会议精神,由有关部门和企业筹款建职工住宅53.39万平方米。1958年,省工人肺结核疗养院竣工,设床位100张。60年代初,粮油副食品供应不足,部分职工患水肿病,中共福建省委提出大搞养猪种菜的生产指示,各地厂矿企业纷纷组织职工开垦闲置荒地兴办农副业生产,养猪种菜改善职工食堂副食品的供应。1961年,全省工业、交通、建筑系统建农副业生产基地1088处,种粮食、蔬菜6.79万亩,养猪1.89万头、家禽7万多只,解决一些副食品供应上的困难。1963年,在福州市金鸡山建省工人温泉疗养院,占地7.12万平方米,设床位300张。同时,从劳动保险调剂金中拨款补助厦门、漳州两市建工人温泉疗养院。至1964年,全省有职工疗养院(所)12所。“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疗休养事业停办,房产、设施被占用。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79年后,原职工疗养院(所)陆续归还工会管理,省级产业工会新办地质、水产、交通、煤炭工人疗养院,同时企业的医疗和妇幼保健事业也有了发展。.职工住宅除国家、单位投资建房外,1979年7月至1980年12月,福州市通过民建公助,建房23.71万平方米,解决了5197户职工的住房问题,为地方投资建房解决户数的1.24倍。至1982年,全省企业单位办有托幼组织1927所,配工作人员7062人,入托儿童6.23万人。至1988年,全省设有职工医院76所,医疗所(室)3275所,病床7519张,配工作人员1.54万人。至1990年,全省职工疗(休)养院(所)发展至40家,床位2846张,配专职工作人员866人,当年接待疗休养人员6.46万人;企业办托儿所2613个,保教人员10906人,入托儿童81798人;工人文化宫、俱乐部752个;图书馆5550个。
  二、生活困难补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职工生活随经济发展逐步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有部分职工生活困难。1953年,福建省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的工会会员困难补助暂行办法,对职工进行了生活困难补助。每月由工会基层组织在工会会员所缴会费中提取20%作为会员困难补助经费,不足时在月末或年终会费结余中提取一部分或全部用于会员困难补助。补助对象为遭受意外灾害,以及因病伤、死亡、生育或子女众多经济有困难的职工。补助形式有临时性补助和经常性补助。补助金额按企业困难补助经费和职工困难而定。1955年春节前后,福建省对冬令期间生活有困难的职工进行一次性补助,补助6567人,金额67250元,人均10.24元。1956年,全省对因病负债而又无力偿还的职工进行重点补助,除动用剩余的医药卫生费、福利费、企业奖励基金5%,会员困难补助费和结余的劳动保险金外,全国总工会还拨给福建省劳动保险金50万元用于职工困难补助。至年底,全省补助因病负债职工6.75万人,金额130.19万元,人均19.29元。60年代初,因自然灾害等原因,职工困难面上升。1961年,全省对收入不足购买定量供应的粮油等副食品的职工给予经常性补助。为解决经费来源,将工会会费收入中用于困难补助的比例由原20%提高至40%。1962年,又对春节期间生活有困难的职工进行一次性补助,据57个市、县1610个单位统计,补助9.18万人,占职工总数15%,金额178.75万元,人均19.47元。同年10月,福建省根据劳动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做好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工作的通知》精神,规定了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将全省划分为两个类区:福州、厦门、三明、南平、漳州、泉州市及林区、矿区和铁路系统为1类区,职工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10元的给予补助;其他县镇为2类区,职工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8元的给予补助。困难补助经费,从企业福利费中提60%~70%,企业奖励金中提20%,工会会费中提40%。同时,全省解冻工会存款和企业福利费380万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自1962年10月至1963年9月,国家有关部门分配福建省解决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的经费指标为101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480万元,解冻企业存款180万元,解冻工会存款350万元。据厦门、漳州等6市和晋江、仙游等7县527个单位统计,在此期间,平均每季补助2.87万人,占职工总数23.9%,金额55.62万元,人均19.37元。此后,随着全省经济情况的好转,职工生活困难补助逐步转入正常,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由各企业自行处置。
  1987年,福州市开展城市扶贫活动,由企业无息贷款给生活困难的职工,扶助其发展家庭副业或兴办服务业。据福州市对22个产业统计,人均月收入在40元以下的职工贫困户有3053户。通过上述扶贫措施,至1987年底摆脱贫困的有1435户。1988年8月,福建省对城镇低收入职工家庭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作了规定,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市人均月生活费收入低于50元的,莆田、三明、永安、龙岩、南平、邵武、石狮市及建阳、宁德、漳平、崇安县人均月生活费收入低于45元的,其余县镇人均月生活费收入低于40元的,经本人申请,群众评议,基层工会审批后给予补助。提高困难补助标准所增加的经费,由企业在福利基金和自有资金中开支,如有困难,列营业外支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劳动志

《福建省志·劳动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这部志书沿着福建劳动事业发展的轨迹,着重反映福建省近代工业诞生以来劳动工作从起步到发展,从落后到辉煌的全部过程。同时展现旧中国在反动阶级统治下,低下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关系,以及劳动者所受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重点记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福建省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管理体制逐步发展、完善并形成体系的过程;表现通过改革,国民经济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劳动制度正在出现。本书如实记载福建省劳动工作在各个时期的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这部记述福建省劳动工作历史全貌的专业分志,对于研究福建劳动工作历史,探索规律,借古鉴今,继往开来将是大有裨益的。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