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职工生活水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劳动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877
颗粒名称: 二、职工生活水平
分类号: F244
页数: 1
页码: 11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福建省职工家庭生活,在抗日战争以前,由于物价相对稳定,职工依靠菲薄的工资,尚可勉强度日。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至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时,本省(以福州为例)物价已比抗日战争前夕上涨932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职工的工资水平逐步提高,加以就业人口增加,职工赡养人口逐步减少,因此,职工家庭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90年与1959年对比,31年间,平均每户家庭人口减少22.88%,平均每一个就业者负担人数减少48.37%。
关键词: 职工 生活 水平

内容

本省职工家庭生活,在抗日战争以前,由于物价相对稳定,职工依靠菲薄的工资,尚可勉强度日。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至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时,本省(以福州为例)物价已比抗日战争前夕上涨932倍。民国35年以后,由于通货恶性膨胀,物价如脱缰之马,一日数涨。在失业与物价暴涨的双重压力下,职工生活日益陷入困境,朝不保夕。据《福州工商史料》记载,抗日战争前夕,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为14亿元,民国34年增至5000亿元,而民国37年8月21日改以金元券代替法币之时,法币的发行额已高达660万亿元,为抗日战争前夕的47万倍,而物价则较抗日战争前夕上涨3492倍。在通货恶性膨胀的影响下,工人的生活费指数扶摇直上。据国民党福建省统计室统计资料,民国36年1月6日,工人生活费总指数为335419452(其中食物类为346545756)。通过工人的斗争,从民国37年开始,绝大多数企业职工的工资,改以大米作为计算单位,少数以银元、港币或美钞作为计算单位。当时大米比价较低,一般职工每月收入二三百斤大米,要养家糊口,应付多方面开支,十分拮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职工的工资水平逐步提高,加以就业人口增加,职工赡养人口逐步减少,因此,职工家庭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下面举几个年份为例,从中可以窥见一斑。城镇职工平均每户家庭人口:1959年为4.72人,1965年5.13人,1978年3.87人,1985年4.06人,1990年3.64人;平均每户就业人数:1959年1.40人,1965年1.65人,1978年2.40人,1985年2.25人,1990年2.09人;平均每名就业者负担人数:1959年3.37人,1965.年3.12人,1978年1.61人,1985年1.81人,1990年1.74人;职工年人均收入:1959年205.85元,1965年216.58元,1978年370.58元,1985年744.41元,1990年1770.23元;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1959年190.08元,1965年200.88元,1978年285.36元,1985年674.85元,1990年1431.06元。
  1990年与1959年对比,31年间,平均每户家庭人口减少22.88%,平均每一个就业者负担人数减少48.37%。在职工赡养人口减少近一半的同时,平均每人年收入却增长了759.96%。扣除物价因素,职工家庭生活明显改善。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劳动志

《福建省志·劳动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这部志书沿着福建劳动事业发展的轨迹,着重反映福建省近代工业诞生以来劳动工作从起步到发展,从落后到辉煌的全部过程。同时展现旧中国在反动阶级统治下,低下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关系,以及劳动者所受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重点记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福建省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管理体制逐步发展、完善并形成体系的过程;表现通过改革,国民经济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劳动制度正在出现。本书如实记载福建省劳动工作在各个时期的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这部记述福建省劳动工作历史全貌的专业分志,对于研究福建劳动工作历史,探索规律,借古鉴今,继往开来将是大有裨益的。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