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回国定居侨胞安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劳动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820
颗粒名称: 二、回国定居侨胞安置
分类号: F243.1
页数: 3
页码: 30-32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福建省民国37年(1948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从马来亚遣配回国和被迫失业自动回到福建的难侨、归侨有3000多人。1960~1965年,福建省接待印尼归(难)侨35203人,安置就业22515人,其中安置在工矿企业3262人,农场19253人。80年代初期,为了进一步落实侨务政策,福建省侨务办公室和省劳动局于1980年2月联合发出通知,将当年1100名旅游专用指标,划出70%从华侨农场选招工人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定居侨胞 安置

内容

民国37年(1948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从马来亚遣配回国和被迫失业自动回到福建的难侨(指被遣配回国的侨胞)、归侨(指自动回国的侨胞)有3000多人。至1959年,先后回到本省需要安置的归侨、难侨共7万多人。全省各地执行政务院关于“面向农村,按籍安置,有技术者量才录用”的方针,做到“不使一人流离失所”。由于难侨、归侨中绝大多数人原籍在农村,因此,本省对其中本人文化水平低又无技术专长的,由政府资助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有一定文化和技术专长的,由劳动部门尽可能介绍就业。属于城镇安置的,则尽先安排就业。生活困难者,由劳动、民政部门给予救济。为安置难侨、归侨,1952年开始,先后创办云霄常山华侨农场和永春北硿华侨农场;1958年,又相继创办福州华侨漆布厂(今华侨塑料厂)和厦门侨星化工厂。截至1959年9月,由各地侨务部门安置的难侨、归侨计8180人。
  1959年底,印度尼西亚发生排华事件。1960年1月,本省成立接待安置归国华侨委员会,对大批回国难侨、归侨实行“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方针。全省新建、扩建龙海双第华侨农场、晋江双阳华侨农场、厦门天马华侨农场、崇安武夷华侨农场等14个农场和4个华侨工厂,以集中安置归国难侨、归侨。有技术专长的归侨,除首先满足农场需要安排在农场工作外,其余安排在工矿企业、文教卫生等单位。回国的华侨学生和其他有培养条件的社会青年,分送到侨生补习学校、工农业技术学校和普通中学就读。1960~1965年,全省接待印尼归(难)侨35203人,安置就业22515人,其中安置在工矿企业3262人,农场19253人。
  为了鼓励华侨向国内投资,1964年8月,福建省劳动局根据国务院于1957年8月颁布“关于华侨投资公司的优待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华侨向国内投资创办华侨投资公司的投资人及其家属,在国家招工时给予优先录用。1964~1966年,本省国营工矿企业、华侨投资公司所属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共计安排华侨投资人及其家属155人。
  1966年开始,印度尼西亚、缅甸又相继发生排华事件。至1968年,回到本省的难侨、归侨计8000余人。各地对难侨、归侨贯彻“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方针,对有技术专长的,均根据国家需要,酌情安置。高中二年级以下的归侨学生,则分送学校就读。自行越境的归侨或侨生,由口岸协助送回原籍参加农业生产。
  1978年5月起,本省承担安置印度支那难侨任务。至1979年,全省共接待、安置印支难侨22288人,其中大部分安置在国营华侨农场。据南靖丰田、漳浦白竹湖、福清江镜、诏安梅州等4个农场统计,共安置印支难侨7607名。其中在原侨居国从事技术专业人员,均安排在全民(集体)所有制单位,家属子女随迁,子女已达劳动年龄的,分配适当工作。难(归)侨安排工作后,其工资待遇第一年按同工种一级工资标准发给,第二年按本人技术业务水平考核状况给予定级。
  80年代初期,为了进一步落实侨务政策,福建省侨务办公室和省劳动局于1980年2月联合发出通知,将当年1100名旅游专用指标,划出70%从华侨农场选招工人。选招对象包括:(1)从事侨务工作干部的子女;(2)上山下乡多年的侨生;(3)举家回国而兄弟姐妹多人未就业的归侨家庭;符合上述条件之一者,经德、智、体全面考核后择优录用。1983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高教厅、教育厅、人事局、劳动局转发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等单位《关于适当照顾解决归侨、侨眷住房困难及其子女升学就业等问题的通知》,各地劳动部门按照“一视同仁,适当照顾”原则,在向当地社会招工时,对归侨、侨眷的待业子女给予照顾。为了落实侨务政策,对60年代初期,因未执行中央有关规定而被精简的归侨职工,重新安排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其被精简期间亦计算工龄。符合退休条件的,按退休办理。被精简的归侨职工子女就业,给予优先照顾。从1983年至1990年底,全省落实安置60年代初期被精简的归侨职工及其子女计7180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劳动志

《福建省志·劳动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这部志书沿着福建劳动事业发展的轨迹,着重反映福建省近代工业诞生以来劳动工作从起步到发展,从落后到辉煌的全部过程。同时展现旧中国在反动阶级统治下,低下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关系,以及劳动者所受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重点记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福建省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管理体制逐步发展、完善并形成体系的过程;表现通过改革,国民经济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劳动制度正在出现。本书如实记载福建省劳动工作在各个时期的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这部记述福建省劳动工作历史全貌的专业分志,对于研究福建劳动工作历史,探索规律,借古鉴今,继往开来将是大有裨益的。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