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军事训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74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军事训练
分类号: E251
页数: 5
页码: 492-496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志的民兵的当代民兵的军事训练的训练沿革、专业技术兵训练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福建 军事 训练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民兵的军事训练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它已成为提高民兵军事素质,增强民兵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和培养、储备后备兵员的重要途径。并且由于现代军事科学和技术装备的发展,民兵训练的广度深度已今非昔比。
  一、训练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民兵的军事训练,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兵组织的变化、武器装备的改善而不断发展,由简单的军事常识教育发展到比较正规的技术、战术训练,由单一的步枪手训练发展到各种技术兵训练,由小型分散的群众性练武活动发展到以训练基地为依托的相对集中训练,从而逐步走上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1953年,全省民兵开展冬训,以乡、村为单位,利用农闲季节,进行一些必要的军事训练。训练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学习步枪、手榴弹的使用,站岗放哨和利用地形地物等基本军事常识。训练时间5~7天。1954年12月至翌年2月,各县普遍进行了冬训并组织检阅,40个县2115个乡共训练基干民兵10万余人、普通民兵6万多人。随着1958年“大办民兵师”的兴起,民兵训练由农村扩展到城市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全省城乡掀起了群众性练兵热潮。据1959年统计,全省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方法训练民兵111.7万多人,其中参加实弹射击的52万多人。经过这样大规模组织训练,民兵的军事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有些地方盲目地追求数量,以致出现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等倾向,影响了训练效果。1960年,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这种大规模训练才停下来。
  1962年,在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和贯彻民兵工作“三落实”中,恢复了民兵军事训练。为吸取1958年大规模训练的经验教训,福建省军区提出:民兵训练仍应遵循在粮食产量尚未过关之前不宜大搞的原则。对此,各地认真贯彻“少而精”训练方针,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主要是训练武装基干民兵。训练内容从实战需要和民兵担负的任务出发,包括射击、投弹、利用地形地物和警戒勤务。海岛民兵以抗登陆、反敌小股袭扰为重点;沿海民兵根据军民联防作战预案进行训练和演习;内地民兵进行围歼空降特务、反暴乱训练。军事训练搞得比较扎实。1963年,有24.6万多名民兵参加实弹射击,成绩总评良好;通过训练促进了战备执勤的落实。1964年,贯彻解放军总参谋部关于在民兵中开展神枪手活动的通知和组织民兵参加全军比武的决定,把群众性练武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这一时期,全省各地贯彻民兵工作“三落实”的要求,民兵组织经过整顿进一步巩固、落实;民兵武器得到改善;基层民兵组织的领导力量也有所加强。这一切都为训练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郭兴福教学法在民兵训练中的运用和推广,使训练开展得既扎扎实实,又生动活泼。各地在普及训练的基础上,涌现出一批作风硬、技术精的典型单位和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为了检阅训练成果,各级组织了军事比武。省军区于7月6日起举行历时一个多月的民兵军事比武,参加比武的有178人,包括步枪、轻机枪、60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射击、通信兵有线架设、侦察、攀登等23个项目。经比武选拔了122名参加福州军区举办的军事比武。惠安县前垵大队陈素兰(女)和陈细北被福州军区授予特等射手称号。这一时期群众性练武活动提高了民兵的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推动了民兵的各项建设,但也存在诸如拼凑“尖子”单位、搞花架子等问题。
  在“文化大革命”中,民兵军事训练曾一度停顿。1969年,遵照毛泽东主席关于“要准备打仗”的指示,恢复了民兵训练。各地对已组建起来的民兵独立营、团普遍进行了应急训练,全省共训武装基干民兵10万多人。1973年,根据总参谋部民兵三年训练纲要,省军区开始有计划、有重点地抓了武装基干民兵的技术、战术基础训练。全省3年共训练武装基干民兵19.7万多人,轮训专职武装干部2633人,民兵连、营长23674人,以及一批高炮连、地炮班、打坦克爆破班等。以上人员均进行两次以上实弹射击,取得总评良好成绩,有7.9万多人投了一次手榴弹实弹,达到及格成绩。同时,平均每年还训练民兵排以上干部20万多人、训练基干民兵112万多人,其中参加实弹射击83万多人,投掷手榴弹实弹3万多人。初步达到了训练纲要提出的要求。
  1978年,随着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的普遍推行,民兵训练与生产之间发生了新的矛盾。为适应新的形势,1981年,对民兵军事训练进行调整改革。一是训练对象,由原来以步兵分队为主转向以专业技术分队为主,技术兵训练比例由原来10%提高到40%左右;二是减少训练任务,由每年训练30万人减少到8万人;三是精简训练内容,步兵压缩了队列、刺杀和班战术训练,突出了射击、投弹、爆破和单兵战术;四是实行“二改一”办法,把两年一个周期30天的训练任务,改为在一年内一次完成,提高了合格储备率;五是改进训练方法,在农村由小型、分散训练,改为以乡(镇)或县集中训练,城市由厂矿自训改为厂际联训或市(区)集中训练。通过调整改革,民兵训练收到明显效果。1987年训练基干民兵33429人,经考核合格率达99.4%。
  建设比较固定的训练场地,是集中训练民兵的一个重要条件。1979年,仙游县在榜头公社组织民兵开辟茶场,创办民兵专业队,设立民兵训练点。到1981年,修建了投弹场、射击场、单兵战术训练场和综合演练场;新建了两座800平方米的楼房,设办公室、政治学习室、兵器室、训练器材室、教员备课室和200个床位;配备了25名军事教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建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一套比较完善的生活、训练设施的生产训练基地。是年,这个公社在基地轮训了996名基干民兵,成绩显著。福建省军区、福州军区及时推广了仙游县的经验。1981年11月,省军区组织参加民兵工作经验交流会人员,参观了永安县西洋、曹远、金砂三个公社训练基地,推广山区建设民兵训练基地的经验。从此,全省开始筹建县(市)训练基地。至1986年,全省应建基地的71个县(市)先后都建立了一个有训练场、有教室、有基本生活设施,可进行步兵和专业技术兵训练的基地。
  二、专业技术兵训练
  1957年,驻闽海军部队开始协助省体委在福州、厦门、闽侯、漳州等地创办航海俱乐部,进行以海军“五项”(航海、轮机、电工、信号、枪炮)为主,兼顾航海多项、舰船模型、水上摩托艇和潜水等项专业训练,以培养国防后备人材。全省的民兵专业技术兵训练,是随着1958年群众性练兵运动展开的。在大办民兵中组建起来的民兵专业分队只有极少的60毫米、82毫米迫击炮。除地面炮兵和通信兵于1959年训练14876人外,其它专业兵只有少数在城市厂矿、院校结合专业学习一般常识。驻地有部队的则由部队带训,其中一个陆军军于1959年带训包括地面炮兵、高射炮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学兵、军械兵、侦察兵、卫生兵和汽车修理兵在内的各种专业兵3456人。1958年炮击金门期间,厦门、晋江、同安、南安、龙溪、海澄等一线支前参战民兵,少数经过部队带训后直接编入部队参加战斗,大部份(32924名)进行突击训练后配合部队作战,都起了积极作用。1960年,驻闽空军各部共抽调官兵819名,动用高炮166门次、探照灯18部次、飞机10架次、雷达50部次、电台200部次,帮助福建各地训练专业技术民兵共10006人(其中高炮4553人、雷达1343人、通信2566人、航空机务840人、防化178人、后勤保障526人)。训练考核成绩良好率达85.5%,1962年至1966年,海军福建基地协助厦门航海学校、集美水产学校培训海军水面舰艇专业技术兵4000名。经过培训的这些专业技术民兵均达到海军二年兵或三年兵的水平。
  1964年,民兵专业技术兵训练有了新的发展,各级军事比武时,涌现出许多专业技术精湛的尖子。然而,这时期专业分队训练未正式列入训练计划。1969年后,民兵逐步配发了高机、高炮、通信、防化、打坦克等装备器材,从此,民兵专业技术兵训练成为民兵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1973~1075年,共训练地炮525个班,其中35l个班进行了实弹射击;28个高炮连全部进行了训练,其中137个班进行了航模拖耙实弹射击;训练打坦克爆破班578个计7722名爆破手;训练高机连26个840人、通信连70个7864人,防化连2个74人,以及空军专业的场站、雷达、高炮、通信、卫生、后勤等技术民兵5456人。海军福建基地也积极协助开展民兵专业技术兵训练,特别是海上民兵的训练。1969年至1976年间受训的6万多名民兵中,海上民兵即达31241名,其中绝大部分是专业技术兵。
  1981年后,突出了专业技术兵训练。经过两年的探索后,省军区于1983年3月在莆田县召开民兵专业技术兵训练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促进了专业技术兵训练,出现了人武部门重点抓,驻军大力帮,地方专业部门支持的好形势。当年,莆田地区驻军共派出221名干部战士帮助地方训练专业兵。第85师炮团派出9名教员,帮助福清县镜洋公社训练85毫米加农炮手90名,并拨出40发炮弹给民兵进行实弹射击。海坛水警区和守备部队的39个连队,把民兵接到部队,利用部队的技术装备训练专业兵。空军福州场站采取定点挂钩,帮助盖山乡训练空军专业兵1329人。1983年,全省训练各种专业兵25512人,考核合格14223人,合格率占55%;1984年训练27304人,考核合格22336人,合格率81%。1985年以后,每年安排训练的专业技术兵占训练总人数的30%左右。三、干部训练
  (一)民兵干部训练1952年起,每年冬季民兵普训前,各县、区、乡分别组织民兵干部先学一步,统一军事动作。并学习民兵组织暂行条例和民兵建设的方针政策等。仅1954年,全省共训练乡村民兵干部7000名。1958年,为适应群众性练兵运动的需要,扩大了民兵干部的训练面。鉴于民兵干部增多,县、社两级多以分片定点,分期分批的方式培训排以上干部、训练骨干和教练员。训练内容主要是射击、投弹、利用地形地物等术战术基础课目。1959年,共训练排以上干部13.1万多人。1962年紧急战备后,干部着重练组织指挥。紧密结合作战任务,进行综合训练和演练。至1965年,全省三年共集训民兵干部15.2万多人。1973年后,贯彻总参谋部民兵三年训练纲要,民兵干部训练成为训练重点,县(市)每年都组织基干民兵连长进行教学法和组织指挥训练。三年共训练民兵连、营长23674人,占民兵连、营长总数的89.5%。1982年10月,省军区在罗源县召开基干民兵连、排长训练现场会,推动了全省民兵干部训练进一步落实。
  (二)人民武装干部训练现役人武干部训练。1952年,全省2000多名现役人武干部中,从野战部队调来的占多数,少数来自当地游击队,或由地方基层干部改行,由于不懂方言,业务不熟,绝大部分干部不安心人武工作。各军分区于当年9月开始,分期集训了县、区人武干部,每期一个月。军政业务时间比重:军事30%、政治和业务60%,机动10%。干部经过形势任务教育、人武建设与国防建设重要意义的学习,增强了做好人武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初步打下安心人武工作的思想基础。随后,省军区根据各时期不同任务,不定期组织现役人武干部集训。
  专职人武干部训练。随着1962年人民公社、厂矿、机关、院校专职人武干部的陆续配备,1963年,各军分区对已选配1861名专职武装干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训。训练内容主要是民兵工作条例、民兵建设方针政策和技术战术基础课目。经过训练提高了专职人武干部的政治、业务水平和组织训练的能力。此后,各军分区根据专职武装干部情况,组织新选配的武装干部集训或进行某种专业集训。到1972年,全省专职武装干部3100人,都经过两次以上军事、政治或业务集训。1973年以后,全省每年集训专职武装干部1000多人。随着专职武装干部训练面逐步减少,1984年,省军区曾组织军分区与军分区之间划片联训,试行两年后又改由各军分区自行组织专职武装干部集训。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