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营房 仓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713
颗粒名称: 第五章 营房 仓库
分类号: E235
页数: 4
页码: 459-462
摘要: 本章记述了福建省志的营房仓库,福建解放后,驻闽部队由战争年代的流动环境,逐步转向相对稳定驻扎,同时,部队的技术装备不断更新,要求有适合部队驻守和训练的兵营及后方基地仓库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福建 营房 仓库

内容

福建解放后,驻闽部队由战争年代的流动环境,逐步转向相对稳定驻扎,同时,部队的技术装备不断更新,要求有适合部队驻守和训练的兵营及后方基地仓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仅有接收国民党军队的少量房产,野战部队几乎没有营房,后方基地几乎没有仓库。根据福建海防守备任务的需要,驻闽陆、海、空部队逐年投入大量兵力物力,进行营房和仓库建设。
  第一节 营房
  一、营房建设管理
  中央军委1950年1月发出《关于营房建设的指示》。驻闽部队认真贯彻“保障战备,兼顾生活,注重质量,厉行节约”的方针,修建营房以军工参建、招工自建为主的方式进行。50年代以解决部队临时住房为主,在连江、莆田等地兴建了一批低标准、土木结构的师团部队营房。后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在南安、漳州、晋江等地新建质量较好的砖木结构营房;在南平、福州、漳州等地新建驻军医院用房。至1959年底,共新建175万多平方米,使大部分野战部队住进了营房。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受到“左”的指导思想影响,营房建设发展曲折。一些工程项目,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片面降低造价和建筑质量标准,修建了一批“干打垒”、“乡土化”的营房(①“干打垒”指用土坯砌墙或用土混合料筑墙的房子。“乡土化”指房屋的造型、质量与当地民房要相似。);许多营房进山分散;附属设施不配套。这期间,部队的部署调整变动,除总部继续拨款建房之外,缺房单位还自筹资金添建了部分急需用房,至1975年营房数量增加到537万平方米,高炮、工兵等部队也大部分住进了营房。70年代中期至1985年,除了继续修建驻军医院和新组建特种兵部队营房之外,另拨专款400多万元,解决部队在编车辆、火炮所缺库棚15万平方米。根据总部关于营区治理整顿建设规划的安排,从1978年开始,对50年代和60年代修建的低质量、不适用的旧营房进行改建或重建,除了上级补助部分经费之外,各部队自筹经费计400多万元,每年出军工150万工日,自产地方建材(砖、瓦、灰、砂、石)价值210万元,投入营区治理工程。至1984年,共翻修改建营房23.2万平方米,先后为580个连队改建伙房,为800个营以下单位改造添建了阅览室、小作坊等,为近千个连队食堂安装纱门纱窗,修建流水洗碗池,改造厕所三级化粪池,治理饮用水源,拨出80多万元专款整修50年代制作的旧“四人、八人”木质双层床。有89个团以上单位的营区建设,基本实现营房坚固、设备完好、营具配套、内务统一、道路畅通、树木成荫、环境整洁的要求。驻闽南的一个陆军师原营区建设基础较好,又重新规划,削平十几处山头,平整土地,修筑道路,砌筑护坡挡墙,疏通排水沟渠,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房,被福州军区评为“营区建设先进单位”。
  到1984年,驻闽部队的营房建设投资达28.3亿元,建成各类营房计建筑面积818万平方米,其中混合结构占50%,楼房占32%,配置各种营具131.68万件、发电机组358台、抽水设备1272台、机井1051眼、水塔和蓄水池894座、供水管道90万米、在用锅炉181台、消防器材7188台(具),总价值达11亿元。
  福建军区后勤部为加强对营房管理,于1953年11月成立福州、厦门、南平等3个营管区,分别对8个军分区的房产实行分区管理。1957年为改变住房单位只住不管,住管脱节的状况,改由住房部队负责管理,调动了住房单位管理、维护营房的积极性。依靠部队广大官兵,逐级建立健全了营产管理责任制、营产交接制、营产损坏赔偿制等三项营产管理制度,开展“营产无损”的群众性活动,营房营具人为损坏丢失现象大为减少,延长了营产使用年限。1977年以后,中央军委把营产管理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规定的一项管理内容;总后勤部重新颁发了营产管理条例和制度。福州军区在贯彻中又补充制定了《营产住用管理规定》,发给部队执行。步兵第276团把营房管理作为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全团建立营产“登记、分工、交接、检查、奖惩”等方面管理制度,并落实到连队基层,促进了部队正规化建设。
  1979年以来,住房单位进一步探索用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做好营房管理工作。有一个陆军师实行营产标准化管理,师、团坚持管修结合的方针,每年对本单位的营房有计划地轮修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重点安排营房易损部位的修缮。营房小修费、水电费定额包干到基层单位,把“责、权、利”落实到基层。该部1984年被总后勤部授予“营房管理工作红旗单位”。
  二、营区绿化
  驻闽部队历来重视植树造林、绿化营区。原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走到哪里讲到哪里,亲自为部队示范种树。团级以上单位都成立绿化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把植树绿化作为营区建设的一项内容,常抓不懈。在长期开展群众性植树造林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全国全军性的先进单位。
  驻福州地区的一个陆军师,1976年以来坚持不懈地开展绿化造林。每年植树季节,官兵上荒山安营扎寨,在山坡开沟挖坑,营造了5条2.5米宽、总长3800米的防风林带,开垦茶园1152亩、油茶40亩、栽种杉树24万棵,自育苗木3.98多万株,建造花坛花池39处,植草坪12000平方米,实现上级提出“营区绿化、美化和花果化”的要求。该部官兵帮助驻地政府和群众开荒、种植油茶1250亩、油桐树1000亩。在营区外公路干线两旁,义务植树12万棵,长达70公里。1983年被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先进单位”,被全军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军植树造林红旗单位”。
  南平的一个陆军仓库从1976年开始,连续植树造林6年,“以山养山”,营造杉木林2534亩(74万多棵)。1981年库区的宜林荒山全部造林绿化后,重点转到营区环境的美化和花果化上,建成一片用材林(杉木林)、一片经济林(油茶160亩)、一个果园(桔、桃树63亩)、一片绿竹林,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目标。库区周围的20多个大小山头林木葱茏,1983年被评为全国全军植树造林红旗单位。
  驻闽部队35年来绿化营区、植树造林成活树达1265.8万多棵(其中陆军1090万多棵,空军115.8万多棵,海军60万棵),成片荒山造林达4.5万亩,有138个团级以上单位达到或超过总部提出的人均20棵树的目标。
  第二节 仓库
  一、仓库建设
  福建长期海防斗争,物资储备任务繁重,从50年代初开始,驻闽部队有计划地逐年进行后方基地仓库工程建设。50年代建造的后方仓库,工程规模和库房个体容量都偏小,地面库居多,防潮隔热性能差。随着国家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仓库工程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规模扩大,建设投资增多。多数仓库布局合理,基本上符合“适用、坚固、安全、经济”和“建为用”的要求。过去油库混凝土被复,多数是贴壁式,防潮措施差,湿度大,不适宜物资长期储存。60年代后采取离壁式被复,上下两侧均用沥青油毡处理,内壁喷刷防水涂料,口部设密闭门,提高了防潮性能。工程兵部队改进施工方法,把过去人工操作的笨重劳动改为机械化施工,采用电瓶车、装岩机、自动倒碴架、混凝土自动拌和站、皮带输送机,以及油罐体被复活动滑模、移动式钢拱架模板等施工设备,使洞库掘进和被复作业,都形成机械化施工流水线,做到安全施工,提高工效。福州地区一项油库工程,先后由工程兵建筑部队和地方工程队招标承包修建,由于精心施工,精心管理,被评为军队全优工程和优秀设计奖。经过30多年的建设,至1984年底,驻闽部队先后建成的武器、弹药、油料、专用物资、通用物资等各类仓库的总建筑面积达80多万平方米(含业务技术用房),库区、技术区有水电保障,有公路或铁路专用线,基本构成闽北、闽西、闽南和福州4个供应补给基地。
  二、仓库管理
  仓库以业务管理为中心,以安全工作为重点,做好物资的收、发、管、修,保证物资收得进、发得出、管得好。为此,各仓库除了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规章制度外,结合本单位的任务与业务特点,补充制定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库房细则和红旗库房与先进保管员的评比标准等等,使业务管理规范化。领导干部查库、库房钥匙双人管理、翻堆倒垛、温湿度登记、门卫检查、民工政审等制度,都能严格执行。综合仓库的库存物资,一般做到分类储存,顺序排列,定位存放,堆垛稳固,标卡统一,收发方便。军械仓库基本上达到“无锈蚀霉烂、无丢失损坏、无鼠咬虫蛀、无事故差错”的要求。油料仓库建立了设备登记清册和技术档案,实行岗位责任制,定设备、定人员、定任务,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防止发生漏油、跑油和混油现象。
  确保仓库安全是管理工作的重点。福州军区后勤部从1979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仓库安全大检查,帮助基层消除不安全隐患。各仓库普遍建立了安全组织,库有安全委员会,股有安全小组,班有安全员;制订了消防、反敌特破环、物资紧急疏散等预案,与驻地乡(村)建立军民联防小组,定期进行防卫与消防演练;通过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库区的安全保卫工作。空军在后方的一个仓库把库区安全作为第一位工作来抓,坚持政治思想建设与安全设施两手抓,做到27年无政治事故,17年无业务事故,4年无行政责任事故。各仓库从实际出发,坚持开展经常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调动官兵积极性和政治热情,“身居山沟,放眼祖国”安心本职工作。组织官兵开展在职训练和岗位练兵,培训“活账本”保管员,提高专业技能。海军有一个仓库的战士化验员,用手摸、鼻闻及直观的办法,能在7分钟内识别54种油料。福州军区直属的一个仓库1982年收发各类物资59700多吨,收发单位16056个次,日吞吐量195吨,日平均收发单位52个次,全库上下齐心协力,做到随来随发,不怕麻烦、不怕苦累,不出差错,圆满完成物资补给任务。
  各仓库长期开展技术革新,努力提高收发、检修作业机械化程度。陆军在后方的一个仓库内拆码垛、洞内短途运输和洞口、站台装卸一条龙机械化半机械化作业,现有机械可以同时展开4条作业线,日吞吐量可达1300~1500吨。该库革新的“拱平吊”、“洞口悬臂吊”获得福州军区科技成果四等奖。空军航材库自1969以来,先后研制了涡喷式航空发动机油封台和活塞式发动机油封台、机械自动晾伞机、活塞发动机翻转架、自动恒温油料加温槽等设备,还研究了库房温度自控等课题,共10多个项目。其中涡喷式航空发动机油封台的研制成功,解决了空军航材库保养航空发动机的油封问题。过去每台发动机两年送厂油封1次,路途往返3至4个月,费用1万元,现仓库自行油封,每台成本700元,及时保障了飞行训练和战备任务的完成,又节省了大量保养维修费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