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空军入闽作战后勤保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69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空军入闽作战后勤保障
分类号: E23
页数: 3
页码: 447-449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志的战勤的空军入闽作战后勤保障的调整部署、突击抢运、作战供应、防轰炸准备、救护组织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福建 后勤 保障

内容

1958年7月,人民解放军空军入闽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是在时间紧急、后勤保障机构不健全的情况下进行的。7月19日,入闽空军部队接到上级关于“做好航空兵入闽作战准备”的指示,由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为主负责组织保障供应。8月10日,福州军区空军后勤部成立。本着边组建边执勤的原则,组织动员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抓紧各项物资储运。经过月余夜以继日工作,按规定的时限和作战要求,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供应准备,保障了作战的胜利。
  一、调整部署
  为适应作战要求,迅速调整、充实了福建各场站机构。空军领导机关从华东、东北地区抽调3个场站入闽,组建或重建连城、福州、晋江场站;漳州、龙田、惠安等场站,从8月13日起,也相继进行了较大的机构调整,担负对入闽航空兵的作战供应。
  为满足大批入闽航空兵作战补给需要,驻闽空军后勤迅速组建了油料、弹药、航材、军械、军需和制氧等各类补给仓库和分队。
  二、突击抢运
  从7月19日起,入闽空军部队即集中运力,通过铁路、公路、水路,紧急实施对作战所需物资、器材的突击抢运及部队转场运输。针对福建境内交通道路及各机场的分布状况,及时组建了运输指挥机构。成立了转运办公室,增设鹰潭、永安、角尾、莪洋、洪山桥等5个转运站,并于转运任务最繁重的永安、角尾地区设立了运输指挥部。
  驻福建的空军后勤部第1分部,于7月19日接到执行紧急运送作战物资的命令后,迅速集中一切运力,克服缺少司机、点多分散、供给不及和台风大雨造成的重重困难,投入连续突击抢运。至7月31日的13天中,完成了大批转场入闽部队和937个车皮计23400吨作战物资器材的调运。同时,调汽车第8、第11团和外区支援的250台运输车入闽,加强各机场的运输力量。对执勤的运输部(分)队,实行划定路线、分工包干,并将以连(排)为单位的行车编组改为以班为单位的分散行车。从而,使其在限定的路段和时间里,减少了车辆拥挤和事故,提高了运输周转效率。此外,还临时安装了34艘油船,充分利用闽江航道运输,缓解了陆路运输力不足的矛盾。
  在实施突击抢运中,战斗在运输线上的广大官兵,不顾疲劳,废寝忘食,战胜了困难,担任主要运输的汽车部(分)队,从7月中旬以来,连续执勤22天未进营房,无人叫苦。在连日大雨中执勤,驾驶员宁肯自己受淋,而把雨布、雨衣、甚至自己的外衣盖在汽车引擎上,以防受潮。汽车第8团一名副连长,在行车途中对车辆逐车检修,保证全连车辆出勤率达98%以上。空军第39库全体人员在角尾站连续奋战四昼夜,直到卸完75个油槽车,避免了车站物资积压。至1958年12月底统计,共运送油料、弹药和军需等物资计71775吨和大批入闽作战人员、装备等。
  三、作战供应
  为保障航空兵入闽作战和战斗转场,各级后勤机关、场站及空勤部(分)队,夜以继日投入各项作战保障供应工作。自7月12日起,先后保障了包括师以上部队指挥机构、航空兵团、舟桥团、场站在内的共37次空中和地面转场供应。部队转场供应,都是在时间极其紧迫的情况下进行的。原浙江嘉兴场站,7月19日16时接上级转场命令,8小时后即开出第一列车,24小时内全部人员、装备、车辆等离开驻地,提前9小时到达福建连城机场,于7月27日即担负对航空兵部队的作战供应。在争夺制空权作战中,福州军区空军后勤部调动各方人力物力,全力保障福建6个机场、6个机种、4种气象条件下作战起飞和其它飞行11208架次,消耗航空煤油、汽油13902吨,各种炮弹7831发,副油箱409付,航空器材保障达99.9%。
  为提高保障能力,各场站根据实际情况经常调整和改进战时供应的组织形式和方法。连城场站在组织外场供应时,将外场轮流值班改为由司、政机关抽专人固定值班制度;又将各种值勤人员按业务性质编成特勤、运输、物资管理、夜航照明及场道维护等6个小组,做到业务对口,分工明确,提高实效。福州场站,针对两个部队在跑道两端值班、两头起飞的特点,采取统一指挥、明确分工、灵活调度、分点供应的办法,保证了在各种情况下的飞行供应。
  为提高加油、充氧速度,油料等供给部门由单管加油、充氧,改为双管加油、双管充氧。对零星小批次飞机着陆,常采用一辆油车跟一架飞机的“流水作业法”;对大机群起飞,则采取把油车上的油直接加入机上的“过桥加油法”,从而有效缩短了飞机再次起飞的准备时间。
  四、防轰炸准备
  航空兵进驻机场后,为防国民党空军的轰炸破坏,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机场相继成立了机场抢修委员会,由部队师、团领导和驻地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组成。拟定机场抢修计划,统筹组织实施机场抢修工作,保证一旦机场被炸后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抢修任务。每一机场组成有2000~2500人的抢修大队,分成运输、纠察、消防、救护、机弹和电器夜航设备抢修分队。共计筹备砂石62044立方米,可填500公斤炸弹弹坑74个;石料2654立方米,可填500公斤炸弹弹坑152个。备足了抢修工具,并多次进行排除定时炸弹、填弹坑及消防等演练。地方各级政府还动员了256000余人日、1500余辆板车、600余艘船投入机场突击备料。组织有11000人的抢修队伍,担负福建6个机场的抢修任务。他们提出为了支援作战需要,“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有的地方还主动组织民兵协助部队在机场、仓库周围日夜巡逻放哨,确保机场、库区安全。
  五、救护组织
  为做好海上救护飞行员工作,及时地组成了以海军为主、渔民参加的海上救护组。陆上救护,组成若干个救护组织。以场站为主、高炮部队参加的基地救护组;以高炮为主、雷达等分队参加的阵地救护组;以公社(乡、镇)为主体、民兵为骨干的沿海、内陆地区救护组,形成了严密的战时卫生救护网。同时,还派出12个有军官、战士及医务人员参加的流动救护组(内2个组各配备1架直升飞机)。战时救护工作,同样也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他们先后在全省范围内组织202个救护队。漳州地区成立了以干部、家属为主的5000余人的输血队,随时保证为空战受伤人员输血。1958年8月14日空战中,飞行员周春富跳伞落海,平潭县曾组织数以百计的渔船,连续数日出海寻找。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