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加交通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623
颗粒名称: 一、参加交通建设
分类号: D267
页数: 2
页码: 401-4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1949年7月,解放军第24军奉命修建浙江江山至福州、江西上饶至福州两条战略公路,参加交通建设的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参加交通 建设

内容

1949年7月,解放军第24军奉命修建浙江江山至福州、江西上饶至福州两条战略公路。7月15日动工,9月完工,共修筑公路420公里。这两条公路的修建,不仅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对于闽北和整个福建的经济建设也都有重大的作用。
  1954年7月23日,铁道兵奉中央军委命令,抢建鹰(潭)厦(门)铁路。王震司令员亲临现场勘察和指挥。1955年2月21日正式动工,先后投入6个师又1个团的兵力,和闽赣13万民工共同奋战,于1956年12月29日完工,1957年4月12日全线正式通车。全长700公里的鹰厦铁路,大部分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需凿隧道12.7公里,修筑桥梁9.2公里。其中大禾山隧道长1460米,施工困难,铁道兵领导亲自到工地与指战员共同研究改进施工方法,使隧道提前118天打通。为把铁路修到厦门,施工部队和民工把近100万立方米的砂石投进大海,筑成由集美至高崎长5公里、宽19米的海堤,使大陆和厦门连接起来。朱德委员长特为海堤题写了“移山填海”四个大字,以表彰军民共同创造的这一丰功伟绩。远隔重洋的华侨纷纷来电来信祝贺,还组织了回国观光团。他们抚今忆昔,不胜感慨。1906年,华侨曾为福建家乡捐款建铁路,腐败的清朝政府花了几年时间,才修起一条东不到海(厦门)、西不过江(九龙江)的28公里铁路,并且很快就停运了。到了国民党政府手里,连路轨也拆掉了。由此,广大华侨看到了祖国的光明未来。
  与修建鹰厦铁路的同时,铁道兵第10师自1955年5月起负责修建福(州)温(州)公路宁德至温州段,尔后又投入修建外(洋)福(州)铁路。铁道兵第3师于1958年入闽修建漳(平)龙(岩)铁路。
  1957年4月,福州军区将退役的价值100万元的56条船只、85台机器、8只舢舨、2条汽轮渡船和1个浮动码头,分别赠送给省交通厅和厦门市,支援地方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从1957年至1960年间,全区部队投入近100万个劳动日,帮助修筑国家公路和乡村公路3763公里。此外,协助邮电部门架设农村通信线路845公里。1969年6月至1970年7月,福州军区独立舟桥营和一个守备师船运大队共1100人,参加了修建闽江大桥。1970年4月至1971年9月,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4师12团与军区独立舟桥营共2100人,负责建成乌龙江大桥,大大缓解了进出福州市的交通紧张状况。1977年4月5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由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朱绍清等12人组成的打捞“阿波丸”号沉船工程领导小组。在福州军区统一领导下,由海军、交通部、上海救捞局组织实施。到1980年8月结束,共捞获价值人民币约6000万元的5400吨物资。为保障打捞工作的安全,驻闽海、空军组织舰艇、飞机进行了巡逻掩护。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