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开展游击战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48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开展游击战争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5
页码: 230-234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抗日战争胜利后,福建国民党当局不断制造反共流血事件,并设立闽东、闽南、闽西、闽北、闽中五个绥靖区,部署保安团等武装进攻中共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
关键词: 解放战争 福建省 游击战争

内容

抗日战争胜利后,福建国民党当局不断制造反共流血事件,并设立闽东、闽南、闽西、闽北、闽中五个绥靖区,部署保安团等武装进攻中共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福建各地中共组织一面开展和平民主运动,反对内战;一面分散隐蔽人民革命武装力量,准备武装自卫反击。
  1946年2月,闽粤两省国民党军集中优势兵力进犯闽西革命根据地。闽西军分区所属王涛支队主力和广东韩江纵队长胜支队互相配合,出击广东大埔县高陂市,消灭当地国民党军一部,迫使进犯闽西之敌撤回。同月,国民党军两个保安团连续向驻武平铁丁岽、白石顶的人民游击队进攻。游击队采取灵活的战术,歼灭保安第3团团副以下50余人,粉碎其进攻。在闽东北,当地中共组织根据福建省委指示,将武装力量分散转入地下,从1945年8月起,在南平、古田、建瓯一带着手建立隐蔽根据地,至1946年底,隐蔽根据地发展到200多个乡村,约五六万人口。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福建国民党当局加紧对革命根据地和人民游击队的军事进攻。福建各地中共组织和游击队,继续采取分散隐蔽的方式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之后,趁国民党军集中兵力进攻解放区,福建兵力空虚之机,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全国的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福建人民的革命战争是在中共中央华东局领导的闽浙赣省委(①中共福建省委于1947年1月改称闽浙赣区委,同年9月又改为闽浙赣省委。)和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领导的闽粤赣边区委(②中共闽粤赣边区工委于1948年8月改名为闽粤赣边区委。)领导下进行的。福建归前者领导的有闽北、闽西北、闽东北、闽浙边、闽东和闽中地区;属后者领导的有闽西、闽南地区。
  自1946年7月至1949年4月,福建人民进行的游击战争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开展爱国游击战争
  1946年7月至1947年12月,福建人民主要是开展爱国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配合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大举进攻。
  (一)闽浙赣区的游击战争
  中共闽浙赣区根据中央关于“在蒋顽集中全力进攻解放区,与国顽后方空虚的条件下,福建省委应采取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①1946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对福建发动游击战争方针的指示》。)的指示,于1947年1月12日作出《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决定》,确定从实行隐蔽分散斗争方针转变为实行公开的武装斗争方针。各地中共组织先后组织武装暴动,扩大游击队伍,开展游击战争。4月9日,中共闽东北地委在古田澄洋,组织了以游击队为骨干的农民暴动,摧毁国民党基层政权,镇压反动地主,游击队伍发展到300余人,成立了闽浙赣游击纵队。5月11日,中共泉州中心县委领导游击队和革命群众300余人,在晋江安海举行暴动,攻打镇公所、警察分局等。此次暴动虽未能攻下镇公所、警察分局,但却震动了闽中地区。7月6日,中共闽浙边地委领导游击队和革命群众100余人,连续攻下松溪渭田区公所和周墩乡公所,烧毁渭田至周墩国民党军碉堡10余座,全歼守军1个排又1个班以及守卫区公所的国民党军一部,缴枪98支,破仓分粮10万余石。
  1947年内,闽浙赣边区所属闽浙赣、闽浙边、闽北、闽西北、闽中游击纵队和“闽东人民谋生军”接连出击,给国民党地方政权以一定打击。仅闽浙边游击纵队,就先后攻打松溪、建瓯、政和、寿宁和浙西南的14个区、乡(镇)国民党政权机构,大小战斗17次,缴获枪支167支,破仓分粮15万担,筹款2亿多元。但因指导思想上犯了“急性病”,在游击队伍不大的情况下,就急于集中部队打开大局面,因而也遭到一些损失。4月间,闽浙赣游击纵队300余人,从古田横渡闽江,向德化戴云山挺进,拟与闽中游击纵队会师,创建主力部队,途中遭到国民党军保安部队优势兵力的追堵,受挫后退回古田。7月间,闽中游击纵队转战戴云山区,也因决策和指挥失误,受道严重损失,使闽中地区中共组织和革命群众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8月,中共闽浙赣区委根据中共中央华东局的指示,决定改变斗争策略。随即将游击武装分散,深入发动群众,开展“三抗”(抗捐、抗税、抗征兵)和争取生存权利的合法斗争,在斗争中秘密发展游击武装,并于有利条件下组织袭击国民党地方政权机构和国民党小股部队,从而保存和积蓄了力量,为尔后的斗争创造较为有利的条件。
  (二)闽西南的游击战争
  中共闽粤赣边区工委制订了“分散小搞,准备大搞”的武装斗争方针(②1947年5月8日,魏金水《关于形势与任务问题的传达报告及工委扩大会议总结报告纪要》。中共闽粤赣边工委于1947年9月18日发出的《关于武装斗争方针致总队及各地委的信》中,又重提出“普遍进行小搞(包括肃反、埋伏、袭击、截击),准备进行大搞”的游击战争方针。),并于1947年6月成立闽粤赣边人民解放军总队。总队成立后,首先出击粤东,在广东大埔和韩江以东、梅县以南地区歼灭了国民党部分武装,摧毁其基层政权;尔后回师闽西南,于8月间成立闽粤赣边总队闽西支队和闽南支队。12月,闽西支队袭击广东梅州,消灭福建省保安第3团1个连,缴枪50余支。26日转战龙岩小池,在黄畲设伏,又消灭当地反动武装一部。同月,国民党福建省保安警察第2总队和部分县的自卫队,分三路进犯诏安乌山游击基点。闽南支队实行外线作战,主力向西部八仙山转移。18日,支队在乌山水晶坪伏击保警第2总队第2大队部及第5中队,活捉少校保警大队副以下官兵27名,毙伤9名,缴获轻机枪3挺、长短枪28支。此后,闽南支队又接连攻打东仔坪、走马塘、高坑、树海等地,均获胜利。
  1947年,闽粤赣边区人民武装在粤东、闽西南地区,先后攻打国民党区、乡公所60多个,缴获各种枪枝上千支,内机枪20余挺,并破仓分粮,激发了群众的斗争热情,队伍有了较大发展。闽粤赣边区有了(上)杭武(平)蕉(岭)'梅(县)根据地、闽西赣南交界一带根据地、以乌山为中心的云(霄)(平)和诏(安)(南)靖边根据地,开创游击战争新局面。
  二、粉碎国民党军的“清剿”
  1948年至1949年4月,福建人民主要是粉碎国民党的军事“清剿”,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以策应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一)闽西南反“清剿”
  194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闽粤边区剿匪总指挥部”,纠集闽粤两省11个保安团,以及部分地方反动武装共1万余人,对闽西南和粤东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清剿”。闽粤赣边总队分三路由粤东向外围出击,歼敌一部。3月2日,闽粤赣边总队和杭武蕉梅独立大队共300余人一举攻入蕉岭县城,烧毁军械库1座,缴获步枪300余支。4月间,国民党福建保安第1、第3团和蕉岭、武平县自卫队共1000余人,分6路合围武平革命根据地。闽粤赣边总队在象洞岗背水口设伏,4月13日,粤东支队集中力量打击由梅县松源冒进的保安第3团1个营,歼灭其100余人,其余各路闻风丧胆,中途撤回。接着,闽粤赣边总队又进行丙村、马头山、长坑里等战斗,活捉国民党军少将高级参议张光前。经4个月英勇战斗,终于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清剿”。随后,闽粤赣边总队向平原地区敌后进击,又取得一系列胜利。特别是1949年1月10日,总队主力攻打粤东大埔湖寮,全歼国民党1个美式装备中队,震动了整个闽粤赣边区。据统计,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闽粤赣边总队共歼灭国民党军1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余支(挺),巩固和扩大了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
  与闽粤赣边总队反“清剿”的同时,闽西、闽南支队继续采取“普遍小搞”的方针,将大部兵力转移到外围国民党兵力薄弱的地区打游击,发动群众摧毁国民党基层政权,消灭地主反动武装,恢复革命基点村。自1947年8月成立至1948年12月,闽西支队进行大小战斗80余次,歼敌342名,缴获各种枪564支(挺),受到中共闽粤赣边区委的通令嘉奖;闽南支队进行大小战斗150余次,歼敌300余名,缴获各种枪666支(挺)。这两支游击队在斗争中扩大和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壮大了队伍。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指日可待。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成立,闽西支队和闽南支队分别改编为边纵第7、第8支队。此后,这两个支队在闽西南地区广泛出击,寻歼国民党保安部队和地方反动武装,打击国民党基层政权。至2月底,第7支队已控制了上杭、永定、龙岩、平和等县的大部农村。第8支队在诏安、平和、云霄、南靖、漳浦、龙溪等县活动,在4月10日至5月8日的1个月里,歼灭国民党保安部队和地方反动武装一部,烧毁碉堡9座,缴枪235支,发动群众分粮10万公斤。安溪游击队在人民的支援下,于长坑乡包围国民党安溪县自卫团2个中队,经过开展政治攻势,自卫团副团长率众起义。由安溪游击队与起义部队合编的安溪游击大队,在安(溪)南(安)同(安)游击队配合下,一度占领了安溪县城。
  (二)闽浙赣区反“驻剿”、“会剿”
  1948年1月,中共闽浙赣省委召开扩大会议,作出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恢复与建立民主根据地的决议。这时,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已由重点防御转入分区防御,并根据其“尽可能坚守东北和华北,争取中原,大力经营华南、西南和台湾”的方针(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三卷第18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加强后方的军事力量。2月,国民党重新成立福建省保安司令部,原5个保安警察总队改编为5个保安团,并编组了特务营和40个常备自卫队,以加强对各革命根据地的“驻剿”、“会剿”。闽浙赣区各革命根据地的中共组织和游击队,在解放区军民取得重大胜利的鼓舞下,深入发动群众,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
  在南(平)古(田)(建)瓯地区。闽浙赣游击纵队于1948年4月间进至古田西北、南平岩后、建瓯迪口、屏南路下等地,在100多个村庄开展除霸分粮和反“三征”(征粮、征税、征兵)斗争,先后在上述几个县的大坝、洋后、玉山等9个乡,杀掉恶霸100余人,开仓分粮1.2万余担。建瓯、松溪、政和和浙江边界地区的400多个村纷起响应。7月,国民党福建当局调派省保安第4团、第5团和水警总队各一部及建瓯县保安大队到南古瓯根据地“驻剿”。国民党军逐村建立堡垒,分兵驻扎,放火烧山;实行经济封锁,强迫群众移民并村,甚至焚毁村庄,杀害无辜群众。闽浙赣游击纵队依靠群众,积极寻机打击国民党军。7月,左丰美率领一批游击队员,歼灭了驻守古田县石杭里村的一个保安分队,缴获一批枪弹,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同时,南古瓯周围地区继续开展除霸分粮斗争,以分散敌“驻剿”兵力。在广大群众的支援下,终于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驻剿”。
  在闽浙边。闽浙两省国民党当局于1948年1月成立“闽浙剿匪指挥部”,对闽浙边的游击队进行“会剿”。福建省保安第4总队从松溪渭田进击松(溪)浦(城)龙(泉)庆(元)根据地,烧毁几十个村庄,杀害群众100多人。闽浙边游击纵队于3月分路转移到政和、政(和)寿(宁)边境和庆元的乡村,发动群众除恶反霸,分田废债,扩大民主根据地,并伺机歼灭国民党军小分队。10月至11月,各地游击队先后袭击根竹坑、富屯、天柱山岗、桥墩等地国民党保安队,均取得一定胜利,歼敌一部。至年底,闽浙边游击纵队发展到180人。国民党的两省军事“会剿”遂告失败。
  在闽北。闽北游击纵队在浦(城)崇(安)铅(山)地区发展根据地。游击队每到一处就召开群众大会,宣传解放战争胜利,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分粮食。并先后攻打黄土岭炮台国民党保安队和平阳、黄桥、鸡爪岗乡公所,均获胜利。从而扩大了根据地,壮大了游击武装队伍。
  在闽中。1949年1月至5月,闽中游击队(不含泉州地区)同国民党军作战9次,消灭国民党自卫队4个分队约120人,缴获一批枪支,并摧毁国民党乡(镇)公所16个、警察所3个,破仓分粮1.4万担。
  在闽西北和闽东。闽西北游击队和闽东人民谋生军等游击队,也积极攻打国民党区、乡公所和警察所,寻歼“进剿”的小股国民党军。但在闽东地区,由于叛徒告密,游击队遭受较大损失,未能粉碎国民党的“驻剿”。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