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抗日战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47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抗日战争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11
页码: 219-229
摘要: 本章记述了福建省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厦门抗战、福州抗登陆作战、大湖战斗、大北岭阻击战、闽东追击战、抗日游击战等。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福建省 战事

内容

第一节 厦门抗战
  厦门是闽南的门户,是吴淞、黄埔之间又一要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素为外国侵略者所觊觎。民国26年(1937)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军即图谋占领厦门作为海军基地,以便与台澎相呼应,控制台湾海峡交通线。9月3日,日舰三艘闯人厦门外港,炮击白石头、胡里山炮台和曾厝垵海军飞机场。中国守军开炮还击,击沉日驱逐舰“若竹”号,余舰在日机掩护下撤逃。这是中国军队于抗日战争中在东南海域首次击沉日舰。10月23日,日军一部袭占厦门港外的金门岛。此后,日本侵略者以金门为据点,不断派机、舰轰炸和炮击厦门,并对厦门沿岸实施水文侦察,为侵占厦门作准备。民国27年春,为配合进攻武汉,日军决定占领厦门和广州,“企图遮断我国际供应”(①包遵澎《中国海军史》第1030页,台北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70年版。)。
  厦门守军为陆军第75师223旅445团、师属炮兵营一部及海军厦门要塞守备队2个中队,分别由厦门警备司令部、厦门要港司令部指挥。第75师副师长兼厦门警备司令韩文英对所属的部署是:以第445团第3、第2营分别担任高崎至何厝、何厝以南至市区一线前沿防御;以第1营为预备队,机动作战;师属炮兵营一部配置在胡里山海神庙附近。(②赵康侯《七十五师福建抗战记》,见《福建文史资料》第十一期。)。海军要港司令部所属守备队据守胡里山及盘石、白石、屿仔尾等炮台,并在霞边、香山设临时炮台。其阵地设施,除要塞炮台为永久性工事,重要地段筑有部分土木结构的半永久性工事外,其余均为野战工事。
  5月3日夜,宫田威武率领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4个大队(相当于营)3000余人,(③即鬼冢、福岛、志贺、山冈带领的4个大队,见民国《厘门市志》大事记附:陈通《嘉禾沦陷记》和吴振西《厦门陷敌始末》。)分乘4艘运输舰由佐世保南下,在台湾海峡与海军少将大野一郎率领的第4舰队(①《国民革命战史》(蒋纬国总编,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8年印行)第三部《抗日御侮》第四卷第89页为“日军第14舰队”。据《侵华日军序列沿革》(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67~69页,侵华战争初期日军仅有海军第2、第3舰队,1937年10月组成中国方面舰队时,增编了第4舰队,故应为第4舰队。)部分舰艇汇合后,于9日驶抵金门料罗湾。10日凌晨,日舰11艘掩护数十艘汽艇,由大、小金门之间的水道驶进厦门五通海面。3时许,日军以18架飞机和舰炮对厦门东北前沿炮台、步兵阵地进行轮番轰击。香山、霞边两炮台守军浴血开炮还击,因无高射火器,日机、舰炮火力猛烈,“香山炮位全被毁,霞边牺牲尤巨,全台员兵只剩一人”(②杨立本《中华民国海军史料》第358页,海洋出版社1987年版。)。4时30分开始,日军近2000人分别从凤头至泥金、何厝海滩登陆。45团第3营奋起抗击。该营在日军火力准备时伤亡较大,兵力、弹药不足,在日军登陆兵多次强攻下,逐次后退。从五通登陆的日军于5时许突破泥金阵地,7时进攻高林、湖边、鸡山一线要点。守军顽强抵抗,至8时,第9连几乎全部阵亡。从何厝登陆的日军,6时攻占前埔后转向金鸡亭方向发展。守军预备队1个连乘车增援前沿,途中遭到日机的轰炸,伤亡过半,第223旅参谋长楚怀民(一作仁)牺牲。随后,第3营余部退至云顶岩、金鸡山、江头一线,与预备队营继续组织防御。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向江头推进,守军和江头镇警察、壮丁队阻击失利,11时30分,江头及其附近交通要道被日军占领。15时,日军200余人由江头进犯莲坂、梧村,市区警察、保安队、壮丁队组织增援,与守军共同苦战3小时,伤亡惨重,忍痛后撤。当日下午,日军舰艇突破守军炮台封锁线,进入厦门港口,控制了港区。
  11日凌晨,守军利用夜晚日机无法起飞,组织向莲坂反击,夺回部分阵地。(③一说陆军449团2营从角尾来援,收复莲坂。据赵康侯《七十五师福建抗战记》回忆,225旅所属449、450团驻守漳浦以南沿痗,角尾属223旅446团防区,该团始终未接到增援厦门的命令。)拂晓,日军10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从江头、金鸡亭两个方向向莲坂合击,守军不支,退守美仁宫。9时30分,日军攻占美仁宫,逼近市区。同日上午,日机集中轰炸厦门东部前沿阵地,一部日军又由“厦门口外海边之黄厝、塔头登陆,围攻白石炮台,另有驱逐舰3艘、炮舰2艘向该台正面猛烈攻击”(④《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作战时期》第二编(三)第41页,国民党党史委员会,台湾1989年出版。)。守军445团第2营和海军炮台官兵奋勇应战。“10时30分,胡里山、盘石两台及白石炮台均被围攻,各台员兵坚决死守,抗战尤烈,卒因弹尽援绝,伤亡惨重,同时敌机数十架分途狂炸”(⑤陈绍宽《海军抗战纪事》第20页,见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76年台湾出版的《海军抗战事绩》。)各台相继失守。守军遂退人厦门大学、南普陀和虎头山、镇南关一带,据险固守。16时,日军90余人乘坐水上飞机降落筼筜港,从浮屿角登陆,与厦门港、美仁宫的日军相策应,围攻厦门市区。市区的壮丁、义勇、常备大队、武装警察进行总动员,分布于各街道、路口,与日军展开巷战。黄昏,市区沦陷,是夜,守军余部分别向集美、排头、嵩屿、鼓浪屿撤退,东部未能撤走的继续在南普陀、虎头山顽强抗击,直至12日弹尽,全部殉难。13日,日军将搜捕到的中国士兵、壮丁、警察,集中在轮渡码头枪杀,推尸海中,惨不忍睹。
  是役,厦门军民击毙日军280余人,击落日机一架;守军、保安队、武装警察、壮丁阵亡和群众遭到日军杀害者约7000人。(①驻闽海军军事编纂室《福建海防史》第333页,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据《七十五师福建抗战记》载,445团阵亡800人以上;《嘉禾沦陷记》载,仅禾山死难民众有名的达500余人。)
  第二节 福州抗登陆作战
  日军占领厦门后,随即把侵略矛头指向福州地区。民国27年(1938)5月13日,日舰开始炮击闽江口两侧的梅花、黄岐、北茭等地。随后日机不断来袭,“迄31日及6月1日,我扼守闽江口担任封锁任务之‘抚宁’、‘正宁'‘肃宁’各艇,均先后被炸沉没,在南港停泊之‘楚泰’舰亦被伤”(②《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一一对日作战时期》第二编(三)第41页,国民党党史委员会台湾1989版》。)。民国28年5、6月间,日机频繁轰炸海军马尾要港司令部及其所属学校、医院、陆战队营舍和闽口要塞各炮台,并派汽艇进窥长门和福斗(今粗芦岛)、壶江封锁线,均被守军炮火击退。6月27日,日军陆战队一部袭占闽江口外之川石岛。此后,日军除不时派飞机轰炸闽江口要塞阵地外,还以川石为据点多次派汽艇进犯福斗、壶江、琅岐各岛,均被守军陆战队和闽口要塞炮台击退,日艇先后被击沉1艘,击伤2艘。
  民国29年下半年,日本为准备“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加紧对国民政府诱降,妄图早日结束在中国的战争。11月,日蒋秘密谈判未成,日本遂决定再向国民党军施加一些军事压力。国民政府在厦门、广州沦陷后,东南沿海主要对外补给线被切断,但仍能以宁波、海门、温州、福州等小型港湾输入物资。为此,日军大本营于民国30年2月决定实施东南沿海封锁作战。3月制订了“福州作战——C4号作战”(③《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摘译自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一书)第626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计划。其兵力编成及任务区分:陆军为华南方面军所属第48师团、第18师团之佗美支队(4个独立步兵大队)和近卫师团第三联队之多贺大队,共12000余人。48师团主力从连江登陆,夺取福州和马尾;佗美支队从长乐、福清登陆,切断守军退路;多贺大队攻占闽江口岛屿,并扫荡附近各炮台;达成任务后,佗美支队、多贺大队返回原驻地,48师团坚守福州、海口及沿海要地。(④《中华民国史料丛稿•译稿》第五辑,《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第三卷第二分册第114页,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海军为中国方面所属第2遣华舰队,各型舰只30余艘、汽艇70余艘,负责输送、掩护陆军登陆作战。空军为台湾第一飞行集团所属第4飞行团,飞机30余架,负责航空兵火力准备和掩护陆军作战。
  福州守军为陆军第100军之第75、第80师及海军陆战队第4团,连同地方保安部队,共33000人,由第100军军长兼福州警备司令陈琪统一指挥。其部署是:以第75师3个团担任福清至宁德一线海防,其224团位福清、长乐,223团位连江,225团位宁德;以第80师一部协同海军陆战队扼守闽江口及闽江下游两岸;以第80师主力为预备队,配置于福州近郊。
  民国30年4月18日,日军登陆船团冒强风巨浪驶抵闽江口海域集结,30余架飞机随即对福州及闽江口两侧地区进行轮番轰炸。19日拂晓,日军第一梯队在海、空军火力支援下实施突击登陆。佗美支队一部1000余人,从梅花、漳港两地登陆。守军224团1营两个连在前沿阻击,伤亡惨重,被迫后撤。日军继而攻占金峰该营主阵地,并乘胜向长乐方向追击。1营机枪连在沟东观音洞设伏,以猛烈的火力杀伤追击的日军。日军后续部队随即将观音洞包围起来,以飞机对该连阵地进行反复轰炸,步兵频频攻击。该连官兵顽强抵抗,全部阵亡。日军于16时占领长乐县城,当晚进占营前。佗美支队另一部1000余人在松下至海口一线上陆。松下南坡农民、国民兵分队长陈俊盛和水警队分队长程文龙带领国民兵、水警百余人在鹿山据险抵抗,打退日军先头分队,击毙日兵9名,后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反扑,国民兵、水警大部伤亡,陈俊盛负重伤,不甘被俘受辱,举枪自杀,壮烈献身。守军224团2营于海口镇附近组织抗击,至9时无力支持,逐次后撤。日军于中午占领福清县城。224团团部及2营由李梅退至东张一带,准备反攻。48师团一部2000余人,由大小澳、百胜、东岱、浦口一带登陆,当日攻陷连江县城。守军223团阻击未能奏效,分别向连江西北、琯头退却。是晚,日军500余人袭击罗仑,223团主力又连夜向丹阳后撤。多贺大队进犯闽江口之福斗、琅岐两岛。守岛海军陆战队2个连在獭石、电光山、烟台山、金牌各炮台火力的支援下奋勇抗战。福斗陆战队连与登陆兵苦战三小时,大部“壮烈牺牲,生还无几”(①《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篇——对日作战时期》第二编(三)第41页,国民党党史委员会台湾1989年出版。)。琅岐陆战队连于吴庄一带屡挫登陆兵,后因支援炮火中断,该岛遂告失陷。由梅花、大澳登陆的日军各一部向闽江口迂回,闽口要塞各炮台受到严重威胁。15时,陆战队第4团3营在下岐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团长陈名扬临阵脱逃,副团长周嘉惠阵亡,双方伤亡甚多。与此同时,日驱逐舰三艘向川石芭蕉尾驶进,川石日军也开出汽艇四艘,协同行动。守军各炮台待其进入有效射程内,“合力向之猛击,伤其驱逐舰一艘,沉其汽艇两艘于壶江附近,其余舰艇相率退至芭蕉尾”(②唐擎霄《中国海军抗战之鱗爪》第6页,见《海军抗战事绩》,国民党党史委员会台湾1976年出版。)。日军攻占下岐后进逼长门,长门炮台处于被围之中。守军见危局无法挽回,遂炸毁火炮,用步兵武器分守各要点,进行最后抵抗。后因日机轰炸,阵地被毁,才于18时突围,向东岐炮台集中。当晚,日军占领琯头。
  20日。福清方向,224团副团长司马良率领第3营及团直步炮连、2营机枪连,于凌晨向福清反击,拂晓受阻于西郊,又遭日机轰炸扫射,官兵伤亡很重,不得不退回东张。长乐方向,日军由营前经峡南渡乌龙江,沿南台岛向湾边推进,切断福州与永泰之间的联系。连江方向,223团主力与225团1营展开于连江北部的三岗、莲花山一带,准备向连江、潘渡反击,后遭日军炮击,又退往朱山。连江日军主力遂沿大路逼近汤岭,另一部经梅岭向宦溪推进。第80师为阻止日军进入福州,以238团进至宦溪,239团进至黄土岗、龙潭山一线,准备阻击日军。闽江口方向,马尾要港司令部抽调驻马尾的两个陆战营,于黎明前沿闽江北岸东进,扫清塘头、竹岐等处零星日军后,向琯头的日军反击。双方激战多时,各有伤亡。嗣后因日机轰炸,陆战队受挫,日军进逼东岐。集聚在东岐炮台的陆战队及各炮台官兵分守炮台及背后山地各要点,拼力抵抗。(①杨立本《中华民国海军史料》第262页,海洋出版社1987年出版。)随后,日军后续部队陆续到达,攻势凶猛,东岐炮台又陷落。马尾要港司令部为掩护福州和保障闽江下游的行动自由,将陆战队兵力集中于马尾、红山、闽安一线,竭力固守。
  21日,沿闽江北岸西进的日军一路沿江指向闽安,一路迂回进攻马尾。陆战队分头迎击,重创来敌。当战局略有转机之际,马尾要港司令李世甲却奉令后撤,陆战4团遂从鼓岭转移,向寿山西撤,马尾沦陷。从大北岭进犯的日军主力3000余人,与80师2个营激战后,突破汤岭,占领宦溪。80师主力尚未与日军接触,就撤往福州西北山区。当日晚,日军进占福州城区。至此,福州及其沿海各县全部沦陷。
  此役,毙伤日军800余人,守军伤亡、失踪9000余人,其中阵亡2505人。福州沦陷如此之快,守军伤亡如此之大,系福建军事当局奉行“有限度抵抗”方针的后果。战斗打响后,第100军不但没给前沿以应有的支援,反而于第二天就致电军令部要求“转进第二线大湖大穆阵地”(②《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第三天即下令后撤,致使日军顺利占领省城。
  第三节 大湖战斗
  民国30年(1941)4月21日福州沦陷,23日,国民政府军政部第13补充兵训练处(③补充兵训练处为新兵训练机构,没有直接参战任务。)处长李良荣请缨出战。福建省主席兼第25集团军总司令陈仪电请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批准,委任李为第25集团军第1纵队司令,担任闽江北岸抗战任务。4月底,李良荣率领刚装备起来的补充兵训练第6团(下称装备团),于南平誓师后,开赴福州西北的江洋附近,待机歼敌。该团为从福建和江西、湖南征集不久的新兵,军士(班长)多是从福建各地招考人伍的知识青年和陈嘉庚推荐回国训练的爱国华侨青年,抗战热情较高。全团1500人(④一说2850人。按当时步兵团编制,以1500余人较为可靠。),编为三个营和一个迫击炮排,武器装备远不如正规团。
  日军占领福州后,继续向西郊桐口、徐家村一带推进。附近的甘蔗、关源里是双方经常出入的活动区。日军为巩固福州外围阵地,进而窥视古田、南平,命铃木岭三大佐率领一个加强联队,向福州西北大湖地区“扫荡”。该部日军分两路进击,一路由大小北岭沿山推进;另一路1000余人(①一说4000余人。日军联队相当于团,编制人数2000余人,又分两路行动,似不会有4000余人,故采1000余人说法。),于5月21日晚乘28艘汽艇溯江而上,从白沙登陆后向北运动。李良荣得知日军从白沙登陆,即以装备团第3营为前卫营,从江洋南下阻击。23日凌晨,前卫营尖兵连(第7连)进至秦洋村与日军先头部队遭遇。秦洋村位于江洋西南,白沙东北,是群山中的小盆地,附近的漈头顶为该地的制高点。尖兵连抡先夺占漈头顶,日军乘尖兵连立足未稳,集中兵力向峰顶猛攻。尖兵连居高临下,不断以火力杀伤日军。激战数小时,日军后续部队赶到,遂以一个大队兵力包围漈头顶,在4门山炮、6架飞机掩护下向尖兵连冲击,由于地形对其不利,未能奏效。此时,尖兵连与前卫本队失去联系,连长许祖义命2个排固守高地,自率1个排乘隙冲下山与本队联系。日军措手不及,于该排突围后才抽调百余人追击,因山路崎岖复杂,未追上。日军分兵后,留守漈头顶的两个排未再受到攻击。黄昏,日军解围漈头顶,绕道窜往大湖。
  秦洋遭遇战发生后,李良荣和装备团团长肖兆庚率领后续部队赶到。李决定让尖兵连继续牵制日军,待其精疲力竭再诱其扑向大湖,将其各个击破。为此,把装备团主力隐蔽在战场侧后,准备适时向大湖转移。并令前卫营不要暴露主力,让尖兵连单独去打。但前卫营第8连已占领附近另一个山头,受到另一部日军的攻击,因伤亡惨重而败退。装备团主力遂向大湖东南转移,前卫营余部向大湖以西转进,并于转进途中设置疑阵,造成守军战败向古田撤退的假象,以迷惑日机侦察。此时原退到福州北部山区的第80师,闻知日军从大小北岭和沿闽江北岸进行大包围时,已再次转移到古田地区。从白沙进犯的日军认为当面守军主力已被击败,而且在秦洋战斗中已疲惫不堪,便急速向大湖集中。从大小北岭进犯的日军,途中未遭抵抗,已先期抵达大湖地区。驻大湖的陆军第100军军部于日军到达前转移到雪峰以北地区。
  大湖位于江洋西北,是福州、古田之间一较大的山间盆地,盆地内散布着几个小村庄,有石路北通古田、南达福州,东南有一被破坏的公路通白沙。两路日军在大湖汇合后,主力驻在郎官村,其余分驻后塘、大湖厝、大湖店各村。其前沿警戒侧重于西北雪峰寺方向,不断派部队警戒巡逻,并向雪峰寺炮击;在其东南通往寨上村路口,及东北三岔路口仅各设一哨所,通往江洋的寨上村及其隘口寨头门(又称寨上关)却不设一兵一卒。24日晚,装备团主力从江洋向大湖运动,25日凌晨进抵寨头门南坡,为防日军扼守寨头门,部队从两侧的山顶(左侧山头称“观音坐朝”,右侧称双髻山)进入北坡下隐蔽,一部占领寨上村。天刚亮,副团长郭志雄带领20余名会讲福州话的突击队,化装成农民清早下田模样,分头接近日军两个哨所,用刀解决了日军哨兵。随后,突击队员分头引导部队接近驻有日军的各村。7时许,战斗首先在“观音坐朝”山下的后塘村打响,接着各村也发起战斗。在后塘村,进袭分队堵住日军住房前后门,先大量扔进手榴弹,尔后越墙进屋与残寇拼杀,全歼日军一个中队。在双髻山下的大湖厝,进击分队逐屋与日寇近战,日军一个中队大部被歼,少数被困拒降自杀。在大湖店,双方隔着开阔水田地开火,互相冲击时各有伤亡。战斗打响不到15分钟,日军就开炮向寨上村射击,盘距在郎官村的日军主力纷纷出动,双方为争夺盆地内各高地展开激烈战斗。副团长郭志雄率部向日军重机枪阵地冲击时不幸中弹牺牲,所部高喊:“为副团长报仇!”迅猛冲进阵地,消灭了日军。随后,日机临空轰炸扫射,因双方混战,日军航空火力无法充分发挥威力。战斗至14时,日军开始逐次收缩,最后,死守郎官村。装备团在连续三天战斗中消耗较大,且无援兵,无法全歼该敌,遂于16时主动撤退。第二天,龟缩在郎官村的日军狼狈逃回福州。
  此役,击毙日军300余人,装备团官兵牺牲200余人。(①双方死亡人数,各种说法差别较大。本文取许祖义《闽海三次抗日战役》(见《福建文史资料》第十一期)所载,似较准确。)从此,日军再不敢深入福州内地。大湖战斗的胜利,极大鼓舞了福建人民的抗战热情,南平各界为此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民国32年,福建省政府拨款在大湖盆地中心的尖顶山顶为阵亡官兵建立了纪念碑,将寨上关命名为“志雄关”。
  第四节大北岭阻击战
  日军为发动太平洋战争,将第48师团改隶于台湾军司令官。民国30年(l94l)9月,第48师团撤离福州,参加进攻菲律宾的作战准备。福州及其沿海各县遂告光复。民国33年(1944),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迭遭失败,运输船舶损失严重,对南洋重兵集团的海上补给困难。为此,侵华日军集中兵力,企图打通从中国东北至越南的大陆交通线。与此同时,日本大本营于7月下令,以少数兵力发动东南沿海作战,再次攻占温州、福州,并增兵厦门,以“遏止美军在该方面登陆企图,同时力图保障沿岸海上交通安全,并以之作为舰船的中继基地”(②《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摘译自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一书)第400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福州守军为陆军第80师、海军第2陆战旅第4团,以及地方保安部队。第8O师师长李良荣判断日主力可能从连江登陆,分路从大北岭和闽江北岸进犯福州,根据敌强我弱情况,决心采取间接配置,机动作战,其部署是:以地方保安部队驻守长乐、福清;以240团在连江前沿及其西北地区逐次抵抗,迟滞、消耗登陆之日军,并将其引向大北岭方向;以陆战4团担任闽江口警戒,最后阻敌于鼓岭一带;以239团驻防小北岭,相机向大北岭或新店方向反击;以238团暂时守备城区,若日军主力沿闽江北岸进犯福州,则向小北岭转移,诱其进攻小北岭,尔后配合239团实施反击;若日军主力从潘渡向大北岭进攻,则机动至大北岭阻击,协同239团反击。
  日军“第13军之第似混成旅团,于9月24日分乘6艘运输舰,在其海军掩护下,由上海出发,于26日夜进入福州近海泊地”(①《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抗日御侮》第八卷第40页,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8年印行。)。28日晨,日军旅团长长岭喜一少将指挥所部主力,在飞机、舰炮火力支援下,从连江定海湾和大小澳奇袭登陆(未经火力准备),一部从闽江口的长门、琯头登陆。守军第240团3营营长临阵脱逃(被在该团督战的李良荣逮捕正法),致使全营失去指挥,过早从前沿溃退。连江县城、琯头均于当日失陷。29日,占领琯头的日军沿闽江北岸发展进攻,遭到守军陆战第4团节节抵抗,进展缓慢。占领连江的日军,主力向西北推进,进逼大北岭。240团因前沿未能坚守到预定时间,主力无法展开,仓促转移,边阻击边后退,虽给日军以一定杀伤,但无法抵挡日军凌厉攻势。当晚,日军后续梯队登陆后,即连夜向汤岭(降虎)、梅洋进攻。李良荣判明日军的主攻方向后,立即调整部署,抽调239团1营和238团2营两个精锐营至大北岭接替240团担任阻击任务,将日军阻截在莲花峰以北;令238团3营向小北岭方向机动,待机配合239团主力向大北岭方向反击,攻击日军右翼;命240团就近收容整顿,准备攻击日军左翼,以夺回主动权。
  29日晚,239团1营由小北岭进至汤岭时,日军B先期到达,并占领了有利地形。该营先头连遭到日军猛烈袭击,激战后全连阵亡,日军也受重创。239团1营其余连队退守宦溪西部起伏地组织抗击。30日拂晓,238团2营由福州城区赶到,占领了莲花峰,与1营的阵地紧接相连,互相策应。当时,距莲花峰东面千余米的贡院顶斜坡已被日军占领,其前沿位于宦溪村一线,隔着起伏地与1营对峙。根据以上情况,2营在1营左侧展开,以掩护1营左翼安全,并以莲花峰土的重机枪、迫击炮火力控制1营的前方和右翼。当面日军因昨夜激战受挫,上午未发动进攻,下午后续部队到达后,连续多次向1营阵地攻击。因受莲花峰火力压制和1营的还击,均未得逞。傍晚,日军调来火炮,猛轰莲花峰,企图摧毁2营机、炮阵地,为进攻除掉威胁。由于二营阵地构筑了掩蔽工事,损失甚微,仍能以火力控制日军进攻的道路。日军白天屡次进攻不能得手,伤亡严重,遂将进攻梅洋的部队调来,进行夜间攻击。
  10月1日凌晨,日军突然发起攻击,迅速冲人1营阵地。双方混战,莲花峰火力支援未能发挥重大作用,守军又缺乏夜战经验,激战1小时后,1营阵地全被占领。不久,另一部日军又向二营左翼的4连阵地攻击,4连官兵跃出阵地与日军肉搏,也因不谙夜战,大部阵亡,阵地被占。此时,莲花峰已成为福州的最后一道屏障,该阵地由2营营部及6连、营属机枪连(欠一个排)、迫击炮排防守,全体官兵决心与阵地共存亡,严阵以待。拂晓,日军炮兵再度猛轰莲花峰。随后,日军步兵从正面和左侧进攻,均被守军击退。不久,一小股日军冲上并占领2营指挥所右侧小高地,对指挥所威胁很大,6连组织1个排,经两次肉搏,夺回了小高地。10时许,238团团长罗达时带领第5连上莲花峰增援。不久,日军又组织一次进攻。2营得到支援后,士气大振,再次击退了日军的进攻。接着,日军又对莲花峰进行二次炮击,午后炮击停止。
  此后,双方一直处于沉寂对垒状态。李良荣认为,显然是日军后援不继,前锋已损伤疲惫,无力再发起攻击。因此,拟集中238团和239团各2个未参战的营,并调陆战第4团一部兵力,从小北岭向红庙、宦溪方向反击,将日军赶下海去。李请示在南平的第70军军长陈孔达,陈以“万一失败,你师将不复存在”(①许祖义《闽海三次抗日战役》,见《福建文史资料》第11辑。),未予批准。3日15时,陈又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意图,令李良荣撤离战场,退守小北岭、大湖一线;同时令陆战4团从鼓岭转移到桐口、白沙一带。当晚,238团2营撤离莲花峰,陆战4团撤离鼓岭。4日,日军从大北岭南下,一部从福马路西进,毫无阻挡地占领福州城区。“5日,由漳港登陆之敌(伪军)陷长乐”(②国民党党史委员会《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作战时期》第二编(三)157页,台湾1989年出版。)。福州及其沿海地区第2次沦陷。此役,双方伤亡人数不详。战后,据长岭喜一说,大北岭和白马河两次战役(白马河战役见下节《闽东追击战》),日军共亡700余人。并称:“大北岭战役,我军补给不足,连旅团补给官也被你们打死,你师如再坚持一天,我军粮尽腹空,当会退下海去,(③国民党党史委员会《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作战时期》第二编(三)157页,台湾1989年出版。)据许祖义回忆,80师在两次战役中牺牲800余人。
  第五节 闽东追击战
  民国34年(1945年)4月,同盟国军队在冲绳登陆,逼近日本本土。日本于年初制订的以中国沿岸要地为外圈防御的《帝国陆海军作战计划大纲》宣告破产,华南及福建、浙江沿海对日本本土的防御已失去价值。日本大本营遂下令侵华日军再次收缩占领范围,其第13军为在上海、宁波集结兵力,命在福州的第62混成旅团北撤。
  陆军第80师师长李良荣发现福州日军有撤退模样,判断其向浙江北撤的可能性最大,随即作追歼、截击之准备,其部署是:以239团进攻福州及其郊区,尔后尾追北撤之日军;以238团从古田直插闽东,“截住日军退路,前后夹击,以期聚而歼之”(④许祖义《闽海三次抗日战役》,见《福建文史资料》第11辑。)。
  5月17日,239团进攻北郊五凤山日军据点。该团5连于夜间破坏其半山副防御设施后,遭到日军密集火力射击,连长及部分工兵阵亡。但进攻道路已经开辟,239团主力随即发起攻击。该据点日军约一个大队,一部被歼灭,大部逃回城里。五凤一战,打乱了福州日军的撤退计划,唯恐脱身不了,便匆忙向连江方向撤走。239团遂于18日光复福州。李良荣不待其休整,即令其一部尾追日军,大部抄小道赶到238团前头,两个团交替截击。并命240团为机动部队,殿后跟进。向连江撤退的日军于20日占领罗源,23日进至宁德和福安下白石一带。由于没料到日军这样快撤走,当238团2营前卫连从古田赶到连江通往宁德大路时,日军已经过去。该营根据群众报告,抄小路,翻山越岭北追,15时于八都附近,向日军尾部发起攻击。战斗数小时后,夜幕降临,日军反扑,以进为退,乘机脱走。该营即按团的命令,直插白马河,增援239团阻击。
  白马河是纵贯福安县最大的河流,赛岐渡口河宽水深,成了日军北撤的天然障碍。239团1营最先赶到该地,日军正在搭浮桥过渡。于是双方为争夺渡口展开激战。日军抢占了几个高地,掩护部队过河。随后,第80师各部队陆续赶到,向各高地的日军发起猛攻,日军拼死反扑,双方伤亡均重,战斗甚为惨烈。239团1营和238团2营以火力封锁渡口,杀伤了一些日兵,但因不断遭到对方火力压制,日军仍陆续从浮桥过河。待到军部支援的两门山炮运到,轰断浮桥,日军大部已经过河,仅歼其掩护部队。日军主力过河后,丢弃大量辎重物资,加速北撤,27日占领霞浦城。238团2营尾追至霞浦后返回。日军见无追兵,遂放慢北撤速度,6月5日才占领福鼎。6日又遭地方保安部队袭击,略有伤亡,8日退人浙江境内。此次追击双方伤亡人数,见第四节大北岭阻击战。
  第六节 抗日游击战
  1938年2月,福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后,中共福建地方组织根据当时斗争形势和长江局东南分局指示,在闽西南、闽北、闽东原苏区先后重建革命武装,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遵照中共中央“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在福建制造的一系列反共摩擦事件和“清剿”,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沿海日军占领区,当地共产党组织则组建抗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伪军,保护群众利益。其中比较重要的战斗有:
  一、长乐琅尾伏击战
  1941年,日军侵占福清、长乐后,两县共产党组织立即组建福清、长乐游击队。6月,这两支游击队与刘润世(共产党员,长乐县国民兵团副团长)领导的队伍,合编为长乐抗日游击总队(①长乐抗日游击总队名义上属福建省保安纵队司令部,实际上归中共闽中特委领导。),下编两个大队。总队长刘润世,大队长林宝荣、陈亨源。游击总队先后在福清东北的七社和长乐南部的三溪、江田、古槐等地击退了日、伪军的“扫荡”,歼灭日、伪军数十人。
  日军为防止游击队的活动向长乐北部扩展,强迫群众在坑田至作坊的要道口上挖掘壕沟,架设铁丝网,构成一道封锁线。8月4日,日军马(尾)营(前)地区守备司令中岛(一说田中岛)中佐率日军百余人,分乘两艘汽艇至坑田东渡一带视察封锁线。林宝荣在大溪获悉后,立即率领48名游击队员,于当晚赶到琅尾港,埋伏在沿河桔林中,待机歼敌。日军在东渡伪区长、汉奸陈旺溪家里大吃大喝,直到夕阳西下,潮水初涨时,才踉跄登艇返回。当第一艘汽艇驶近桔林时,游击队5挺机枪、几十支步枪同时开火。艇上日军酒后卸装脱衣,毫无准备,顿时乱成一团。游击队乘势冲到岸边,将几十枚手榴弹投到艇上。敌艇搁浅,日军纷纷跳水,陷于泥中,成了游击队的活靶,一一被击毙。待第2艘汽艇赶到靠岸,游击队已安全转移。整个战斗约半小时,击毁日军汽艇1艘,击毙中岛中佐以下官兵42人,游击队无一伤亡。琅尾伏击战的胜利,鼓舞了群众的抗日斗志,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受到中共中央华中局的嘉奖。
  二、连江下洋伏击战
  1941年4月,连江县城沦陷后,中共下洋支部即发动群众,组织下洋抗日游击队,附近各乡不少农民也到下洋参加游击队。游击队成立后,相继截歼了由南竿塘(马祖的主要岛屿)上陆投奔塔头汉奸队的海匪,袭击驻在黄土坪、观音亭的伪军,构成了对连江日、伪军的威胁。因此,日军驻连江最高指挥官原田大佐亲率200余名日、伪军,于8月中旬某夜,乘月色向下洋进犯。下洋游击队预先侦悉敌人出动时间、路线,遂与东湖抗日游击队协同,于山岗设伏待敌。当原田骑马领队进入伏击区时,游击队突然开火,原田立即毙倒马下,另5名日兵也当场毙命,日、伪军慌忙向丹阳撤退。日军为了报复,接连三天派飞机对下洋一带进行狂轰滥炸。接着,日军百余人由塔头汉奸队领路,到下洋进行“扫荡”,进行烧杀抢掠。下洋民房被炸毁、烧毁120余间,农民被炸死、杀死多人。
  8月底,日军再次侵扰下洋乡。下洋党支部得到详细密报,即与驻在附近的陆军第107师319团联系,要求派兵协同作战。下洋南面,乌岩山与月爿山对峙,中间曲折崎岖小路是浦口、塔头日、伪军进犯必经之路。下洋游击队130余人埋伏于乌岩山,319团1个连配置于月爿山,以火力封锁路口。中午,日军前部进入游击队火力范围,游击队与国民革命军同时开火,当即击毙日军指挥官1名、士兵4人。日军稍向后退,以炮火轰击两山伏击阵地。游击队转到山后隐蔽,待其炮声一停,即从侧面向日、伪军冲击,日军溃退,驮着尸体撤回浦口。
  三、连江浦口袭击战
  1944年9月,日军第二次侵占连江,主要兵力驻在县城,另以一个中队分驻在浦口,互为犄角。中共下洋支部根据省委指示,重建下洋游击队。开始,游击队采取麻雀战,三五成群分散活动,寻歼零星活动的日军,先后毙伤日军多名。10月中旬,游击队争取南竿塘海匪张逸舟部排长祝中文等17名官兵起义,武器得到加强,首次有了一门迫击炮。民国34年1月,游击队决定拔掉浦口日军据点。游击队下属3个分队,其分工是:王多南分队负责攻取大地主藤秋云厝后的日军炮楼;陈能英分队负责掩护;李钦福分队于财桥村设伏,阻击从县城来援之敌。各分队利用夜晚秘密进入各自的位置,拂晓开始攻击。首先,掩护分队在加南里以迫击炮、重机枪向炮楼及日军住房射击,掩护进攻分队接敌。由于日军反击火力密集,进攻分队受阻,掩护分队弹药有限,仅毙伤日军5人,便撤出战斗。战斗打响后,县城日军50余人从大路来援,在财桥村头遭到设伏分队阻击,无法前进,最后扔下8具尸体,逃回县城。此次战斗,虽未攻下炮楼,却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迫使其龟缩浦口,不敢再轻易出扰。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