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闽南游击战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468
颗粒名称: 四、闽南游击战争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3
页码: 215-2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34年至1937年闽南游击战争的记事。
关键词: 闽南 游击战争 福建事变

内容

1934年底,国民党军先后调集4个多师以及地方民团对闽粤边苏区进行第一期“清剿”,重点进攻(南)靖(平)和(漳)浦苏区。1935年初,中共闽粤边特委决定避敌锐气,突围到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闽粤边红军主力——红3团,除留小部兵力与地方赤卫队坚持在靖和浦苏区斗争外,大部转移到漳浦、云霄交界的梁山和云霄、平和、诏安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红3团主力到外线后,不断袭击敌人。4月,攻下平和之郭坑、松湖、乌仁坑等地,开辟了通往闽西的游击区。6月,与闽西红9团在平和之三坪胜利会师。红9团南下闽南,歼灭了不少国民党军,为开辟闽粤边游击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至7月,红3团各部先后打下平和的南胜、五寨,云霄的何地、马埔圩,诏安的金溪圩,漳浦的杜浔、过洋、枫林、院前等地,开辟了多块游击根据地。9月,卢胜率领红3团一部,与从潮(安)澄(海)饶(平)根据地进入乌山地区的红3大队会合,两部红军合编为闽粤边红军独立营,在云霄、平和、诏安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至年底,重建了(南)靖(平)和(漳)浦游击根据地。
  1934年底,国民党军第9师26旅及地方民团一部向安(溪)南(安)永(春)红军游击根据地进攻。在安南永根据地的红军闽南游击第2支队一部,由尹林平、李剑光率领于1935年3月间转移到晋南地区,协助晋(江)南(安)同(安)中心县委组建红军闽南游击第3支队,并与第3支队协同作战,智袭晋江砌坑收粮队;另一部由彭德清率领到安(溪)南(安)同(安)边区开展游击活动。5月,第2支队与国民党军1个团和保安团1000多人在高田发生战斗,歼敌30余人。为保存力量,游击队分三路转移到安溪、南安边境和永春、安溪芸溪一带活动。7月,国民党军对安南永、安南同等地的红军游击队进行分区“围剿”。游击队不断受到国民党军追击、包围,有的领导人牺牲,有的领导人叛变,队伍伤亡、损失较大。10月,游击队余部根据当地中共组织决定,转入分散隐蔽活动。
  1935年10月,国民党军第80师及2个保安团对靖和浦、云和诏根据地发动第二期“清剿”。红军游击队时而化整为零,分兵发动群众;时而集中机动,抓住战机打击敌人,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挨打地位。1936年1月,红3团集中2个连兵力,袭击了南靖洋尾,歼灭保安队30余人,缴枪32支;红军独立营在地方赤卫队配合下,进袭金溪圩附近的园林灰寨,毙伤敌200余人。2月,国民党军第80师和保安团共7000余人“进剿”乌山根据地。红军独立营进入大山与敌周旋。国民党军连续“清剿”14天,一无所获,不得不撤走。这时,闽粤边特委根据当面敌情及中共中央对时局的主张,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并在闽粤边广大地区建立抗日救国会、抗日自卫军等群众抗日组织和武装,争取了许多壮丁队成为抗日自卫军,还在靖和浦、云和诏两游击根据地普遍建立人民抗日义勇军(即区游击队)。7月,又将闽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红军闽南抗日军第1、第3、第5支队。8月,粤军157师和158师一部对闽粤边游击区举行“清剿”。红1、3支队避敌主力,分路出击,在靖和浦、云和诏和闽粤边境拔除了许多反动据点,并于9月3日袭击云霄县城,迫使其回援,打破其“清剿”。至年底,闽粤边各游击区范围扩大到南至广东的潮安、澄海、饶平边界,北迄漳州城郊,西与闽西游击区接近的广大地区,红军游击队(包括入民抗日义勇军)已发展到1300余人。1937年初,红3支队在马口桥美山附近伏击粤军第157师1个连,毙伤其30余人。由于只在内线作战,红军游击队处于被动地位,2月在南靖坪山、3月在平和西崎的战斗均失利,部队伤亡不少。
  1937年6、7月间,闽粤边特委代理书记何鸣在同驻闽南粤军当局进行停战谈判时,丧失革命警惕性,轻率答应将闽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保安独立大队,归粤军第157师指挥,并于7月16日将红军游击队700余人(①张鼎丞《为闽南红军请命》,福建档案馆编《福建军事斗争史料选编》第633页。)带入漳浦城内接受点验,结果被粤军缴械。接着特委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逃出漳浦城的红军游击队近百名干部战士,在特委常委何浚领导下重建红3团,卢胜任团长,王胜任参谋长。9月,谭震林率闽西红军1个排到闽南,为重建的红3团解决武器、粮款等问题。至年底,部队又发展到300余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