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闽东游击战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467
颗粒名称: 三、闽东游击战争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2
页码: 214-2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34年至1937年闽东游击战争的记事。
关键词: 闽东 游击战争 福建事变

内容

1934年10月,中共闽东特委以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留下的200余名伤病员和闽东独立第2、第13团为基础,成立闽东独立师,冯品泰任师长,叶飞任政治委员,辖3个团,共1000余人。同年底,国民党军调集新编第10、第87师和第78师1个团,共8个团的兵力,在5个保安团的配合下,对闽东苏区大举进攻。1935年1月13日,闽东特委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保存实力,坚持长期游击战争的方针。15日,闽东独立师在福安彭家山伏击尾追之国民党军新10师4个团,激战一昼夜,毙伤国民党军约500人,自身伤亡近200人。随后,国民党军援兵到达,独立师分两路转移,师部率第1、第2团北撤寿宁;第3团撤往福安东部开展游击战争。2月3日,第3团团长游聚坤以开会为名,收缴全体干部武器,叛变投敌,并带领保安团包围驻地,致使第3团被瓦解,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马立峰被杀害。2月下旬,独立师第1、第2团从寿宁绕道政和向宁德转移,于宁德边界的官岭被国民党军包围,突围时伤亡严重,副师长赖金彪牺牲,突围后仅剩150余人(一说400余人),撤往宁德梅溪隐蔽待机。至3月底,闽东苏区全部被国民党军占领,各县独立营、游击队大部损失,闽东独立师余部分散在福安东区、周墩、溪边和宁德坑头、梅溪一带,闽东特委成员大部牺牲,形势非常严重。
  1935年4月,国民党军认为闽东红军已被消灭,大部正规军陆续撤离闽东,剩下新10师和保安旅等部队留驻闽东。在此情况下,闽东独立师余部积极开展游击战,范式人带领一部向福安北部发展;叶飞率领师部特务队在宁德桃坑消灭国民党军1个连后,又与许旺领导的霞(浦)(福)鼎游击队在霞浦西北部的大湾村会合,将霞鼎游击队近300人编为闽东红军独立师第4团。4月10日,闽东独立师第4团和独立师特务队在福鼎梗岔头(槟〓岔)设伏歼灭国民党军100余人;阮英平带领独立师80余人和宁德游击队20余人在宁德地区积极活动。随后,恢复了一些老区,并开辟了闽浙边和宁屏古新区。5月底,叶飞在福(安)寿(宁)间的含溪召开闽东党组织主要干部会议,重建中共闽东特委,叶飞任书记。不久,特委得悉2月间中共中央给苏区中央分局几次指示的精神,提出了“坚持游击战争,恢复苏区,波浪式向外发展新区”的方针,并将独立师400余人编成3个纵队,分别在宁德、罗源、古田地区,福安、福鼎、霞浦地区,福鼎、平阳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此后,各地区游击战争接连取得胜利,消灭了部分保安部队和民团,闽东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有了较大发展,各县普遍建立了独立营、团或游击队。
  10月上旬,刘英、粟裕率领挺进师余部由浙西南进入闽东,在寿宁与叶飞率领的闽东独立师一部会师,随即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11月,国民党军增兵闽东,以6个团兵力在福鼎至寿宁、霞浦至福安部署了两道封锁线,企图将红军游击队围困在福鼎、寿宁、霞浦、福安四县之间,尔后进行“清剿”。为突破敌人围困,刘英、粟裕率挺进师由闽浙边界向东北行动,进入浙南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叶飞率闽东独立师攻克国民党军外围据点,经古田、闽清、闽侯,直逼福州,破坏了国民党军的“清剿”部署。1936年2月,国民党军又以第56师等部队,从霞浦、福鼎,经浙江桥墩门、丽水、龙泉至庆元,重新布设封锁线。闽东特委命福鼎、寿宁等边区游击队在政和、寿宁边界牵制国民党军,令闽东独立师第1纵队(陈挺纵队)随同挺进师行动,转向外线作战。在反封锁作战中,红军游击队采取夜间行军,长途奔袭,快速猛进,外围歼敌的办法,先后袭击了宁德洋中、连江透堡、闽侯下寮、庆元高山、景宁沙湾、龙泉黄村等国民党军驻地及霞浦县城。经2个月奋战,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封锁。至1936年春,除恢复闽东部分老区外,还开辟了南至福州附近,北到龙泉、青田、庆元,西至政和、屏南、古田的许多新游击区。
  1936年冬,闽东特委得到中共中央“八一宣言”,随即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1937年春,又将闽东苏维埃政府改为闽东抗日军政委员会,同时向当地国民党当局提出合作抗日的建议,取得了闽东各界人士的同情。但是,国民党当局在“西安事变”后仍采取北和南打的政策,继续对南方红军游击队进行“清剿”。1月上旬,国民党军继续增兵闽东,以4个多师正规军和部分保安队对闽东红军游击队进行“分区进剿”。这次“清剿”除采取移民并村、堡垒封锁外,还用斩首、分尸、挖心、剜割、火刑等残忍手段大肆杀害红军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制造白色恐怖,企图在2月15日前“肃清”闽东红军游击队。由于内部肃反错杀了一批骨干,独立师第3纵队又调往闽北,削弱了红军力量,加上内奸、叛徒的破坏、暗杀,红军游击队遭到较大损失,原有游击区几乎全被国民党军占领。闽东特委和独立师主力转移到宁屏古山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度过了难关,保存了革命力量,并以速战速决的战法,先后袭击古田松洋、西洋和宁德七都、八都的国民党军。二月以后,由于中共中央提出了合作抗日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以及全国政治形势的压力,国民党军不得不停止对闽东革命根据地的进攻,并陆续撤出正规部队。此后闽东革命形势开始好转。至年底,闽东“国共”和谈成功,红军游击队集中时,还保留了1300余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福建抗日游击第2支队,随后改编为新4军3支队第6团北上抗日。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