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第五次反“围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462
颗粒名称: 七、第五次反“围剿”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3
页码: 203-2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蒋介石指挥50万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这次“围剿”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新战略,企图以层层筑堡,节节进逼,逐步压缩苏区,消耗钍军有生力量,最后与红军主力决战,一举摧毁中央苏区。
关键词: 反围剿 土地革命

内容

1933年9月,蒋介石指挥50万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这次“围剿”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新战略,企图以层层筑堡,节节进逼,逐步压缩苏区,消耗钍军有生力量,最后与红军主力决战,一举摧毁中央苏区。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临时中央不切实际地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方针,要求红军在苏区外战胜敌人,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当“围剿”军从北线进攻黎川时,中革军委仓促将红一方面军(东方军和中央军)调至北线就敌。至11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在国民党军主力和堡垒之间连续作战近两个月,接连受挫,损失很大,陷人了被动地位。此时,中共临时中央由冒险进攻转变为消极防御,要求红军处处设防,节节抵抗,既不敢大胆诱敌深人,又不敢在有利条件下向国民党军后方进攻。11月20日,驻福建的第19路军发动福建事变,宣布同蒋介石决裂,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蒋介石慌忙从“围剿”中央苏区的北路军抽调9个师,由宁沪杭地区抽调两个师,分由江西和浙江进入福建,进攻第19路军。毛泽东建议:红军主力应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广大无堡垒地区去,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威胁敌之根本重地,迫使“围剿”军回援,并支援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中共临时中央拒绝毛泽东的意见,而将红军主力从东线调往西线进攻永丰,丧失了粉碎这次“围剿”的有利时机。到了1934年1月初,从江西入闽的国民党军已经包围延平、古田,威胁福州,才命红3、7军团入闽支援第19路军,但已无法阻挡国民党军南进。
  红3军团并指挥红7军团,于1月上旬由建宁下泰宁,克将乐、归化(今明溪),占领沙县的富口、夏茂。10日,红3军团包围沙县县城,红7军团机动于沙县、尤溪之间,担任打援。沙县守军为新编第52师第10团和第11团之第1营,以及炮兵营、工兵营的一部。当红军进逼沙、尤时,在建瓯坐镇指挥的蒋介石命第4师由延平西援沙县。红3军团以红4师于青州附近阻击,将其击退,毙其团长以下官兵200余人。沙县城坚,守军火力密集,红军屡攻不下,遂改取爆破攻城。1月25日拂晓,红3军团以爆破法炸垮城墙一角,部队突入城内,7时全歼守军,俘其1300余人,缴获各种枪1800余支、火炮8门及两个兵工厂设备。这时,蒋介石已经打败第19路军,将入闽部队改编为东路军,协同其北路军、南路军重新对中央苏区进攻。2月,红3军团奉命回师建宁、黎川,对付北路军和东路军的进攻。
  中革军委要求红军以阵地防御结合“短促突击”顶住国民党军的进攻。由于“围剿”军兵力集中,交替筑堡前进,从1934年1月下旬至3月下旬,红5军团在黎川以南之横村、樟村的阵地防御战;红1、9军团和红3军团第4师反击进占建宁以北邱家隘v坪寮之国民党军的作战,在风翔峰的阵地防御战,红9军团鸡公山的阵地防御战;红1、9军团协同红3军团反击进占南丰西南三溪圩、三坑之国民党军的作战;红1、红3军团反击由将乐进占泰宁、新桥之国民党军的作战均未打好,遭到重大损失。4月,红1、3、9军团和红13、23师进行为期18天的广昌保卫战,虽给“进剿”军以重大杀伤,但自身伤亡达5500余人,被迫撤出战斗。
  广昌战役即将结束时,国民党军北路军即以第10纵队3个师从泰宁向建宁进攻,随后又以第8纵队3个师从建宁北部南进,合击建宁。红1、3军团各一部急从江西东进,会同在建宁的红7、9军团和少共国际师投入建宁保卫战。红一方面军在建宁外围之将军殿、弋口、梅口、江家店、驻马寨、雪山岽等地与近十倍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给进攻之敌以大量杀伤。但因力量悬殊,又受对方飞机、炮火猛烈轰击,节节后退。至5月15日,建宁周围主要阵地先后失守。16日,国民党军6个师对建宁发起总攻。红一方面军坚持至中午,被迫向塘坊、驿前转移。6月在古龙冈以北的反击战,又未能阻止国民党军的进攻,苏区进一步缩小。
  7月,国民党军调整部署,加紧对中央苏区中心地区的“围剿”。这时,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红军要在内线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不可能,而中革军委仍要求红军主力用一切力量继续捍卫苏区,分兵六路,全线抵御。同时,为宣传、推动抗日民族运动,调动和牵制国民党军,以减轻对中央苏区的压力,派红7军团,以北上抗日先遣队名义,经福建挺进闽浙皖赣边区。
  1934年7月6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在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乐少华率领下,由江西瑞金出发,经长汀、清流、大田、尤溪,于29日攻占延平樟湖坂,30日北渡闽江,占领古田谷口。当准备继续北上时,接到中革军委关于相机袭取福州的电令,遂转兵东进,8月1日进占水口,继而占领古田,于7日兵临福州西北郊。守军第87师2个团和部分炮兵、工兵、海军陆战队凭借坚固防御工事抵抗。红军连攻2天,进展不大即主动撤出战斗,经连江潘渡转战闽东。国民党军发现先遣队兵力不大,即以第87师2个团和第49师进行尾追。14日,先遣队在闽东红13团、罗源红军游击队配合下,一举攻克罗源县城,全歼守军保安第11团1个营、海军陆战队1个连及县警备队1000余人。17日于罗源边境梦龙(满盾)击溃第49师尾追部队2个连,歼敌100余人。21日与闽东红军独立团会师于宁德赤溪。22日轻取福安穆阳镇。28日进入浙江省境。后由皖南进入闽浙赣苏区,与红10军合编为红10军团。
  北上抗日先遣队兵力小,未能牵动“围剿”军。8月,国民党军在北路军大举进攻驿前以北地区的同时,以东路军为主的6个师在朋口、连城一线构筑碉堡,逐步向长汀推进。长汀为中共临时中央所在地——瑞金的东方门户,中革军委急从北线抽调红1军团至长汀,协同红9军团防守。8月31日,在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的统一部署下,红1军团进占温坊(今文坊)以西的要隘松毛岭,红9军团从姑田、小陶迂回至温坊以北的曹坊,红24师占领温坊以南的上莒溪,待机歼敌。9月1日下午,东路军第4纵队第3师第8旅脱离朋口碉堡区,进占温坊。红24师当夜突然袭击温坊,一举全歼第8旅。9月3日,东路军第4纵队总指挥李延年命第9师和第3师3个团向温坊反扑。红军预先占据有利地形,以正面阻击、迂回侧击和适时反击,经6小时激战,将其击溃,毙伤国民党军少将以下官兵1200余人。整个温坊战斗共歼国民党军4000余人,给进攻闽西的东路军以重大打击。之后,红1军团奉命回援兴国,松毛岭、温坊由红9军团、红24师防守。23日开始,东路军纠集了第3、第9、第10、第36、第83、第85等6个师,在几十架飞机配合下,大举向温坊、松毛岭进攻。红军与长汀地方武装英勇抗击,伤亡惨重。27日,松毛岭中段主阵地被突破,红军退守西侧山麓之钟屋村。28日,红9军团奉命向江西转移,阻击任务由红24师担任。数日后,终因力量对比悬殊,工事多被摧毁,红24师也被迫向后转移。
  至1934年9月下旬,中央苏区仅存瑞金、会昌、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等县狭小地区。10月上旬,北路军和东路军加紧对兴国、石城、长汀进攻,中共临时中央慌忙决定放弃中央苏区,下令各线主力红军向湘西实行战略转移。至此,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