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二次反“围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457
颗粒名称: 二、第二次反“围剿”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2
页码: 197-1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31年蒋介石派军政部长何应钦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组织第19、第5、第26、第6路军等部20万人,对中央苏区进行第2次大规模“围剿”。
关键词: 反围剿 土地革命

内容

1931年2月,蒋介石派军政部长何应钦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组织第19、第5、第26、第6路军等部20万人,对中央苏区进行第2次大规模“围剿”。其对闽粤国民党军的部署是:以第56师由建宁出安远汛(宁化北部),归第6路军指挥,以保障侧后安全;以新编第4旅出宁化、新编第2师第32旅出连城、长汀,第49师出上杭、武平,第62师出蕉岭,“围剿”闽西苏区和防堵红一方面军向东南转移。4月,各路“围剿”军开始向中央苏区进攻。
  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从5月16日起,连续取得富田、白沙、中村、广昌战斗胜利,进犯苏区的国民党军先后撤退,在闽赣边界中沙的第56师也由安远汛退回建宁。红一方面军总部率红3军团和红12军主力乘胜入闽,求歼第56师。5月31日,红3军团突然对建宁城发起攻击,18时占领该城,歼灭第56师3个多团,俘虏3000余人。在半个月内,红一方面军从赣江之畔打到闽西北山区,连打5次胜仗,歼敌3万余人,顺利粉碎了蒋介石的“围剿”。
  在闽西苏区,国民党军第62师从蕉岭、第49师从龙岩对永定、上杭地区进行南北夹击。新红12军为了保卫闽西苏维埃政府驻地虎岗,采取节节抵抗,与敌打硬仗,损失较大,坎市、峰市、湖雷和永定城相继失守。中共闽粤赣特委立即进行紧急战争动员,扩大红军和群众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牵制、迟滞敌人的进攻。6月上旬,第49师占领小池、大池后,继续向永定太平、塘背地区进攻,包围虎岗。但此时“围剿”军主力在江西已全面崩溃。第49师为保存实力,急向龙岩、漳州撤退;第62师也从上杭、永定地区撤至闽粤边境的峰市,从而结束对闽西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国民党军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的同时,还分别对赣东北、闽北苏区发动“围剿”。4月下旬,红10军为了避免与国民党军在赣东北决战和支援闽北苏区反“围剿”,在军长周建屏、政委方志敏率领下,南渡信江,挺进闽北。该军先后攻占铅山石塘,崇安长涧源、新阳、赤石街,歼灭国民党军1个团大部和1个营,并在闽北红军独立团的配合下围攻崇安城,给国民党军独立第32旅以多次打击,迫其转入守势,从而恢复和巩固了闽北苏区。
  5月5日,红10军主力回师赣东北,留下特务营协同闽北独立团坚持斗争。
  中共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在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决定利用国民党内部的新矛盾和江西国民党军暂处守势的有利时机,转入进攻,扩大苏区。6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分兵于建宁、黎川、泰宁及其以北地区开展工作。下旬,红3军团、红4军主力和红12军,分别移驻闽西北的建宁、光泽、顺昌之间地区和闽西及闽赣边的归化(今明溪)、永安、连城、长汀、石城之间地区,进行群众工作和筹措给养,方面军总部驻建宁。至七月上旬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开始,红一方面军已占领了闽西、闽西北和赣南、赣东广大地区,巩固和发展了苏区,整训和扩大了红军,为反“围剿”创造了条件。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