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蔡牵海上起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433
颗粒名称: 二、蔡牵海上起事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3
页码: 163-1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代时期蔡牵海上起事的记事,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海禁,东南沿海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乾隆末年和嘉庆初年,政风日坏。一方面,商人勾结官府,从外贸中获取高利而暴富;另一方面,广大渔民、农民在封建剥削下,生活极其艰苦,贫富悬殊非常突出。时值沿海连年遭灾,米价飞涨,由于生活所迫,“失业贫民无不出海为盗”,形成了几股“劫海”的海上武装集团。
关键词: 蔡牵 海上起事 清代

内容

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海禁,东南沿海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乾隆末年和嘉庆初年,政风日坏。一方面,商人勾结官府,从外贸中获取高利而暴富;另一方面,广大渔民、农民在封建剥削下,生活极其艰苦,贫富悬殊非常突出。时值沿海连年遭灾,米价飞涨,由于生活所迫,“失业贫民无不出海为盗”(②《清仁宗实录》卷二,嘉庆元年二月条。),形成了几股“劫海”的海上武装集团。
  蔡牵,福建同安人,家庭贫寒,(③有人说,蔡牵是以弹棉为生的手工业者。见《台湾杂谈》,四川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于乾隆六十年(1795)参加海上武装集团,并成为首领。由于他劫富济贫,“善捭阖,能使其众”(④魏源《圣武记》卷八《嘉庆东南靖海记》。),力量不断壮大。嘉庆五年(1800),他收并了安南夷艇,(⑤安南(今越南)阮光平夺得政权后,招纳亡命,配以艇船,令劫中国沿海商船,以佐国用。光平死后,其子福映受中国封,断绝与劫海艇船的联系,其在福建沿海的艇船遂为蔡牵所并。)被清军打散的水澳、风尾帮等海上武装集团又来归附,遂拥有战船百余艘,义军万余人,并与陆上天地会党(⑥以抗清复明为宗旨的群众秘密结社。)相连结,从而控制了闽浙沿海部分地区,对进出的外国商船实行征税。此后,蔡牵率领海上义军,活动于北自山东、南至两广一线沿海,攻城略地,屡次打击清军。
  蔡牵的舰艇船高炮大,清军“水师战舰不能制,(浙江巡抚阮元)乃集捐十万金付(水师提督李)长庚,赴闽造大舰三十(艘),名曰霆船,铸大炮四百余(门)配之”(⑦《清史稿》卷三五0《李长庚传》。)。嘉庆六年(1801),清军水师装备霆船后便不断出洋追歼蔡牵船队。蔡牵采取分散游击,避强击弱,与其周旋于闽浙海面,使清军疲于南北奔命。嘉庆七年三月初五日,蔡牵在南日岛海面与闽浙水师发生遭遇战,损失战船3艘,随即向外海转移。五月初一日,蔡牵乘清军无备,率500余人夜袭厦门海口的大担、二担岛,全歼守军,夺得大炮13门。
  嘉庆八年(l803)正月,蔡牵率船队北上浙江定海,往普陀山进香。李长庚率浙江水师掩至,占据上风发炮攻击。义军抗击失利,损失较大,退回闽海。二月,李长庚追至闽东三沙海面。义军因粮食、火药已尽,篷破桅坏,无力再行抵抗,蔡牵即利用闽浙总督玉德与李长庚的矛盾,向玉德伪降。当浙江水师退走后,义军在闽东人民的支援下,“缮樯械,备糗粮”(①魏源《圣武记》卷八《嘉庆东南靖海记》。),继续扬帆海上。尔后,“赂闽商造大艇,高于霆船”(②《清史稿》卷三五〇《李长庚传》。)。六月,蔡牵于海上劫得台米数千石,并接济广东海上义军朱〓部,朱〓便率所部数千人与蔡牵联合反抗清朝。至此,海上义军声势复振。
  嘉庆九年(1804)三月初十日,蔡牵与李长庚战于闽东浮鹰岛海面,双方各有伤亡。为了保存实力,蔡牵引军转战台湾。四月中旬,驶抵鹿港,进泊鹿耳门。二十八日乘雨袭击台湾重镇北汕,守军来不及发炮即溃败,游击武克勤、守备王维光战死。义军“遂燔木城,毁炮台,夺铁炮”。三十日夜又“焚鹿耳门营署,火光达安平”。(③连横《台湾通史》卷三十二《海盗传》。)总兵爱新泰移驻安平,不敢往救。五月下旬,蔡牵回师闽海,又有广东红头艚20余艘来附,会师于竿塘(今马祖)海面。六月初五日,温州镇总兵胡振声奉命带领在闽运木的20余艘战舰率先进攻,与义军激战于浮膺海面,总兵坐舰被击毁,胡振声以下官兵80余人丧命。义军获胜后,即分三帮北上浙海。清廷急命沿海水师严防谨守,合师“会剿”。八月二十日,李长庚率浙闽4镇水师合击蔡牵于定海以北海面。义军各帮未能密切配合,损失艇船3艘,从北关退走。蔡牵将这次失利委过于朱〓,朱〓不服,遂率所部单独行动,蔡牵之势少衰。之后,蔡牵几次海上作战均不利。
  嘉庆十年(1805)四月,蔡牵集中艇船百余艘进攻台湾。在漳化洪老四数千义军的配合下,攻占淡水,“据沪尾,焚艋舺(今台北)”;继而分兵南渡,又有凤山(今高雄)吴淮洒义军响应,遂克凤山。“官军皆闻风而靡”(④连横《台湾通史》三十二《海盗传》。),伤亡惨重,龟缩府城(今台南)及其附近。蔡牵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称镇海威武王,建元光明,设文武官制。十一月,义军一面逼攻府城,一面于鹿耳门、淡水等地设防,以对付大陆来援的清军。蔡牵亲率船队游弋海上,指挥海陆攻防。十二月二十四日,蔡牵于海上击溃台湾总兵爱新泰船队进犯。
  嘉庆十一年(1806)正月,李长庚率闽浙水师援台。因鹿耳门为义军沉船所阻,命金门总兵许松年、澎湖副将王得禄率小舟从南北汕大港门进入内港,乘夜以火攻袭击义军船队。蔡牵战船被焚20余艘,退保洲仔尾。二月,清军水陆夹击洲仔尾,义军陆上营寨被毁,船队被困。初六日,风潮骤涨,沉舟漂起,蔡牵乘机率战船30余艘夺鹿耳门而出,退回闽东水溪、大全休整,“装篷镡洗”(⑤《清仁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一,嘉庆十一年五月。),补充粮、药。清军在鹿耳门获胜后,加紧对岛上义军进行反击。义军连连失利,淡水、凤山等要地先后失陷。三月,钦差大臣、广州将军赛冲阿领援兵抵台。(⑥清廷命广州将军赛冲阿领兵援台后,认为“福建水陆官兵七万有余,调渡台湾者不过三四千”,难以对付二万义军,又令成都将军德楞泰“调四川兵3000赴剿”,德楞泰又奏准从两湖、两广、山东各调兵二千人随行。另调吉林、黑龙江兵赴闽参战。但因台湾战事基本结束,后者未见抵台。)五月,蔡牵在率船队赴台。进攻噶玛兰(今宜兰)、鹿耳门均受挫。逐放弃台湾,撤回闽浙沿海。
  由于清廷逮治闽浙总督玉德“协剿”不力罪,闽浙沿海实行严格的坚壁清野,蔡牵船队的粮饷硝药得不到补给,船炮得不到修理,只得分散游击。此后,与清水师多次交战中,互有胜负。
  嘉庆十二年(1807)十二月,李长庚侦知蔡牵行踪,即与福建水师提督张见升合围蔡牵于南澳东南之黑水洋。蔡牵在数倍于己的清军围攻下,奋起抗击,船艇大部被毁,最后仅存三艇。当蔡牵座艇后梢被李长庚坐船挂住,清副将印得方跃上艇时,蔡牵镇定指挥,迅即以尾炮击倒李长庚。水师各船见主帅身亡,顿时惊散。张见升“不战,遽引舟退,牵得以逸安南”(①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卷三十八《各省之叛乱》。)。因此,张见升被逮往京城问罪。
  嘉庆十三年(1808)秋,蔡牵重聚50余艘艇船,再入闽浙海面,劫商船,袭兵舰。闽浙水师频频出击,蔡牵船队多次受挫。十四年八月十七日,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浙江水师提督邱良功分率两省水师,合击蔡牵于舟山海面。是日,双方激战于渔山外海,互有伤亡。次日,蔡牵船队边战边走,傍午越过了黑水洋。清军深恐蔡牵走脱,决定采取“分船隔攻”的近战战术,将义军船队分别包围,使其无法互相应援,并集中围攻蔡牵座艇。邱良功首先逼近蔡艇,两篷交结。蔡牵即以碇猛击邱船,并以矛刺伤其左髅。良功身伤船坏,王得禄继又冲上。蔡艇弹丸用尽,遂以银元用炮子,击伤得禄额、腕。王得禄遂令向艇上投掷火斗、火罐,并靠上蔡艇。蔡牵见尾楼着火、清军已跃上艇,毅然引爆巨炮,裂船自沉。蔡牵和“船内伙众共二百五六十名”(②魏源《圣武记》卷八《嘉庆东南靖海记》。)壮烈牺牲,其它船艇部众千余人降清。
  蔡牵海上起事十余年,台湾海峡两岸群众受其旗者数万人,多次打败清军,给清朝统治者以重大打击。但其劫海行为对海上生产和贸易则造成不利的影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人物

蔡牵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