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明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42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明代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13
页码: 141-153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明代时期的重要战事,其中包括了明军灭陈友定、叶宗留与邓茂七起义、抗倭斗争、抗击荷兰殖民者等。
关键词: 战事 福建省 明代

内容

一、明军灭陈友定
  陈友定(一名有定)原为福建清流明溪驿卒,由于镇压本省农民起义和打退江西红巾军对汀州(今长汀)、邵武的进攻,因功屡升至福建行省左丞。至正二十四(1364)年,元置分省于延平(今南平),以友定为分省平章政事,他便控制了闽北、闽西的军政大权。
  至正二十五年二月,陈友定进犯处州(今浙江丽水)。吴王朱元璋命参军胡深率军赴援,将友定击败,乘胜追击入闽,攻占浦城。四月又克松溪,俘友定部将张子玉而归。五月,胡深建议发兵攻取福建,朱元璋以为“子玉骁将,擒之,则友定破胆,乘势攻之,理无不克”(①《明史》卷一百三十三《胡深传》。),即命广信(今江西上饶)指挥朱亮祖由铅山、建昌(今江西南城)左丞王溥由杉关进兵,会同胡深攻闽。胡深从浦城南攻,于浦城南部与友定部将赖元帅大战,元军败逃。六月,胡深与朱亮祖联合作战,先克崇安,继占建阳,便南下进攻建宁(今建瓯)。吴军逼进城下,友定率牙将赖政等精锐迎战,而以部将阮德柔带兵四万屯锦江,威胁胡深侧后,断其归路。胡深与友定搏击,突破两道栅栏时,德柔已从侧后重重包围过来。胡深受到前后夹击,知难持久,便乘天黑突围,不料中元军伏击,马蹶被俘,后被友定杀害。吴军这次攻闽遂告失败。
  至正二十六年四月,陈友定讨平兴化、泉州赛甫丁和那兀纳叛乱。八月,元廷以陈友定打败吴军和平叛有功,命他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兼守八闽。
  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消灭了东部张士诚势力后,于十月命中书平章胡美(一作胡廷美,原胡廷瑞)为征南将军,江西行省左丞何文辉为副将军,率吉安、宁国、南昌等处兵马征伐陈友定。又命左御使大夫汤和为征南将军,佥大都督府事吴桢为副将军,率常州、长兴、江阴诸军,讨伐浙江方国珍。
  胡美于十一月三十日引兵人杉关,攻克光泽。十二月初七进攻邵武,元守将李宗茂献城投降;十五日攻占建阳,守将曹畴也降。随即南下建宁。十七日,广信指挥沐英破分水关,克崇安。
  汤和于十一月攻克浙江庆元,方国珍下海逃遁。朱元璋命中书平章廖永忠为副将军,率舟师会同汤和追歼。十二月,方国珍向吴军投降。浙东平定后,汤和、廖永忠奉命率兵二万自明州(今浙江宁波)航海进攻福州。起初,陈友定亲守福州。环城筑垒,每隔五十步建一台,严兵把守。后吴兵人杉关,闽北告急,友定便留兵二万防守福州,自率精锐扼守延平。汤和率舟师乘东北风,不数日到闽江口,擒杀把海指挥孙通、程严,人五虎门,溯流而上,屯泊南台江边,派人入城劝降。元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曲出拒降,杀来使。二十七日,吴军登岸围城,曲出带兵出南门迎战,被吴军指挥谢得成打败,逃入城内固守。当夜,元行省参政袁仁派人秘密与汤和约降。次日黎明,吴军“蚁附登城,遂开南门”(①《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八下,吴元年十二月庚午。),汤和即拥兵入城。元将邓益于水部门拒战,被杀。元在福州主要官吏非死即逃,佥枢柏铁木儿杀妻女后纵火自焚。汤和占福州后,分兵一部讨伐闽东北未降的州县,并派袁仁等到兴化(今莆田)、泉州、漳州招降。
  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王朝,以当年为洪武元年。是月,胡美、何文辉率师攻建宁。元守将同佥达里麻、参政陈子琦不敢出战。明军十一日围城,不断攻击。元守军无力支持,达里麻和总管翟也先不花便向何文辉投降。二十一日,明军入城,擒获陈子琦。随后胡美即派人招降汀州、泉州诸路。
  同月,元兴化守将元帅王思义、叶万等逃遁,绅士李子成、吴弥明到福州迎降。汤和派都指挥俞良辅前往镇守,附近十三县皆降。汤和随即进军延平。进军前先派人前去劝降,友定杀来使,取血加入酒中与诸将共饮,盟誓以死报答元朝。明军抵达后屯兵水南,分一军渡河攻西门。陈友定出战败归,以“敌千里远斗,气锐,慎勿战”(②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太祖平闽》。),令将士日夜守城。守城部队得不到轮番休息,颇有怨气。所属将领屡次请战,友定始终不准,并怀疑部下有异心,杀了肖院判,夺了部将刘守仁的兵权。刘守仁遂向明军投降,不少士卒也越墙逃走。明军攻城十天,二十九日,城内军局炮响,汤和以为有内应,即发兵猛攻,城遂破。明军入城,陈友定服药自尽未死,将其槛送京师斩首。
  明军占领建宁、延平后,泉州、汀州各州县纷纷归附,唯独漳州不降。二月,汤和率军下漳州,漳州路达鲁花赤迭里迷失自杀,所属州县也归附明朝。
  胡美、汤和大军攻闽时,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奉命率军攻占浦城,屯兵以为后援。建宁、延平攻克后,李即引兵还浙。后明廷命廖永忠、朱亮祖率攻闽明军南征广东。陈友定故将金子隆、冯谷保于六月率众反明,进攻延平。明延平守将蔡玉将其击退,追至沙县青云寨,金子隆等负险固守。蔡玉会同建宁指挥沐英分路夹击,破诸寨,生擒冯谷保,金子隆逃脱。朝廷又命李文忠率师入闽,讨伐金子隆。闰七月,李文忠攻克清流、宁化诸山寨,俘获金子隆,余党悉平,整个福建遂归明朝所有。
  二、叶宗留与邓茂七起义
  叶宗留浙江庆元人,(③关于叶宗留的籍贯,众说不一,有的说是明州(宁波)人,有的说是青田人。这里依《明史纪事本末》说法,定为庆元县人。)流落到处州(今浙江丽水)当过府署皂隶,因不堪受压迫,于正统七年(1442)十二月,与处州人叶希八、陈善恭等带领数百名流民到福建福安,私自开宝峰场(今寿宁南)银矿。(④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一《平浙闽盗》。)闽浙一带山区多银矿,是明朝封闭的禁区,地方官吏经常派巡卒搜山驱逐入山开矿的流民。因叶宗留带领的人多,地方官府便上报了朝廷,明廷命福建、浙江两省派兵搜捕。叶宗留即据守要地,铸造兵器,武装自卫。明朝官府早就颁令严禁“偷开坑穴”、“私煎银矿”,违者“处以极刑”,家属发配边疆,“如有不服追究者,即调军剿捕”。(①《明英宗实录》卷四十九,正统三年十二月乙丑。)叶宗留对官府的禁令不予理睐。九年七月,福建参议竺渊、兵马指挥佥事刘海率千余官兵进剿。叶宗留即领导矿工武装起义,对抗官兵。起义军诱敌深入,以设埋伏、挖陷并等手段大败官兵,擒杀竺渊,箭伤刘海。起义军首战告捷,闽北各坑场矿工纷纷响应,附近有些贫苦农民也到矿区参加起义军,起义军的势力迅速发展到仙霞岭铜塘山一带。十年十二月,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命广信(今上饶)府和铅山县的官兵进剿。起义军抢先攻占了官兵必经的永丰(今广丰)县城,并乘官兵抵城下立足未稳,出城袭击,歼敌过半,官兵残部逃回。此后,起义军活动于闽浙赣三省边境山区,采取流动战术对付官兵的“搜剿”。官军“东剿则西走,南搜则北移”,常于隘路设伏杀伤官兵,有利则主动出击,多次粉碎了明军的“进剿”。
  正统十一年春,起义军发展到数千人,叶希八等一致推举叶宗留为领袖,称“大王”。三月,明廷见地方官兵镇压不力,“贼势滋蔓”(②高岱《鸿猷录》卷十《平处州寇》。),命御史柳华提督闽浙赣三省兵马合力“征剿”。柳华到福建后,一面派兵“进剿”,一面令各府县,在城镇巷道首尾建隘门(上有重屋),在乡村建望楼,置金鼓器械在上面,把居民编为总小甲,由总小甲长带领轮流值宿在隘门、望楼上,进行瞭望和警戒。起义军在永丰、浦城、庆元、政和、福安一带与官军周旋,相机杀敌,多次给官兵予重创。柳华终因“搜剿”无功,被弹劾问罪。
  正统十二年二月以后,矿工起义军遍掘了政和少阳坑、少亭坑和闽北其它坑场银矿,所获不足费用。叶宗留认为,“与其取于山,劳而不获,孰若取于人,一举而有余”(③高岱《鸿猷录》卷十《平处州寇》。),遂带领义军打出矿区,攻陷了政和县城和各大乡镇。九月,叶宗留带领起义军回庆元,“召龙泉良葛山人叶七为教师,训练武艺”(④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一《平浙闽盗》。),并吸收了千余名青壮年充实队伍。十二月,叶宗留挥军南下,一举攻克浦城。十三年正月,攻陷建阳,沿途又有大批农民参加,队伍已达近万人,遂进军闽北重镇建宁(今建瓯)。由于官吏潜逃,便顺利占领了府城。为了遏阻明军入闽,起义军一部越过铜塘山进入江西,占领了闽赣交通要道上的车盘岭,屡挫官兵的进攻。不久,叶宗留率起义军主力转战浙南。这时,叶宗留的好友陶得二在处州领导千余农民响应起义,起义军声势更大,控制了闽浙赣三省边境地区和交通要道。
  正统十三年二月,在矿工起义的推动下,邓茂七领导佃农在沙县西南的陈山寨起义。邓茂七原名邓云,建昌(今江西南城)人,佃农出身,“勇悍自智”(⑤傅维麟《明书》卷一百六十一《邓茂七传》。),因杀死恶霸地主,逃到福建宁化县投靠陈政景,化名茂七。福建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茂七常聚集佃户谋划抗租斗争,被当地官府察觉,便转移到沙县。柳华在闽督剿叶宗留矿工起义军时,各地组织总小甲,茂七被推为巡警总甲,“时郡邑长吏受富民贿,纵其多取田租,倍征债息。小民赴愬无所”(①《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五,正统十四年二月丁已。)。沙县佃户遭受剥削尤为严重,交租必须送到地主指定的地点,称为“送租”,逢年过节还要向地主奉献鸡鸭之类的物品,名为“冬牲”。邓茂七利用总甲的身分,号召废除“冬牲”,拒绝“送租”,要地主自行收租。附近农民纷纷响应。地主们即向官府投诉,县衙派兵丁缉捕,茂七拒捕,并打死了来捕的兵丁。随后,沙县县令亲带300名官兵进行围捕,茂七组织佃农武装抵抗,杀了县令和巡检,300名官兵几乎被杀尽,并“劫其富民,尽杀之”(②《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五,正统十四年二月丁已。)。于是,邓茂七率众占据陈山寨,正式宣布起义,自称“铲平王”,设官属,歃血誓众,宣布要铲平天下的不平。
  当时,靠贿赂宦官王振上台的福建左布政使宋彰,“浸鱼贪恶,民不能堪”(③《明史》卷一百六十五《丁瑄传》。)。因此,邓茂七起义后附近各县贫苦农民“皆举金鼓器械应之”(④黄瑜《双槐岁抄》卷六。),“远近至者,皆附其党”(⑤傅维麟《明书》卷一百六十一《邓茂七传》。),西有陈政景领导的宁化农民响应起义,东有蒋福成领导的尤溪万余炉丁(炼铁工人)和农民声援。起义军以沙县、尤溪为根据地,建立地方政权,积极向外扩展势力。四月,邓茂七带领农民军主力,从间道北上占领杉关,攻克光泽,顺北屯溪而下,陷邵武,入顺昌,农民军所到之处,官吏、豪绅“悉逃匿”。同时,宁化农民军进攻连城、汀州(今长汀)等地。邓茂七与蒋福成便联合进逼延平(今南平),八闽震动。
  正统十三年八月,明英宗命御史丁瑄驰闽“剿抚”,并以都督刘聚为总兵,都督陈荣为副总兵,陈诏(一作韶)、刘德新为左右参将,佥都御史张楷监军,率重兵随后入闽,以解延平之危。丁瑄一到延平,即命同知邓洪率兵2000往沙县征剿,遭到邓茂七、蒋福成联合反击,全军覆没。丁瑄又改变手法,派人前去招降,要农民军“解散,得免死”。邓茂七坚定地说:“吾岂畏死求免者!吾取延平,据建宁,塞二关,传檄南下八闽,谁敢窥焉!”(⑥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一《平浙闽盗》。)遂杀来使。延平守城御史张海急忙派都指挥张某带兵4000前去阻击。农民军于王台南部双溪口隘路上设伏待敌。以20余人隐藏在两侧村店中,大部队埋伏于就近山上。当官兵大队人马已过,殿后都指挥将至之际,村店中的农民军突然举排栅塞道,迅速把都指挥及数名从兵擒杀了。等官兵前驱发觉回援,山上伏兵从侧面冲下掩杀,一举歼敌数千。邓茂七便乘胜进围延平府城。张海再次上城诱降,未能得逞。接着双方大战于城外,农民军连斩明军都指挥范真、指挥彭玺二将,官兵不敢再战,闭城固守待援。
  正统十三年九月,张楷率南京、江西、浙江8000官兵及数百名蒙古骑兵向福建进军。邓茂七派人与叶宗留联系,商讨协同对明军作战问题。叶宗留即派重兵扼守闽赣边境要道,阻止明军入闽。张楷派遣刘德新率偏师由建昌人邵武,自率主力由浙江经广信入闽北。张楷至广信时,其前锋陈诏与矿工起义军交战,败死。张楷遂逗留不敢进。至十一月,张楷怕朝廷追究,才命都督陈荣、指挥戴礼率兵2000进攻铅山的黄柏铺。叶宗留亲率起义军与明军激战,不幸中矢牺牲(当时明军不知)。起义军退入山中,推举叶希八为领袖,继续坚持斗争。叶希八派人从铅山、弋阳绕道入闽,与邓茂七取得联系,并分兵四百,加入邓茂七领导的农民军。叶希八除留部分兵力扼控车盘岭外,主力迂回山岭之间,伺机歼敌。不久,明军前来搜山,叶希八在玉山十二都设伏,杀死了陈荣、戴礼和大批明军,为叶宗留报了仇。
  在矿工的支援和配合下,邓茂七继续围攻延平,派部将黄琴、刘宗、罗海扼控建阳、邵武等要塞,以防明军南下。同时分兵出击。一路由陈敬德、吴都总带领,连克德化、永春、安溪,直抵闽中沿海重镇泉州府,于城南五陵坡(一作古陵坡)活捉率兵来战的知府熊尚初。一路指向闽西,由将乐、连城,攻达上杭。此外,还以2000义兵北攻建宁府,遭到建宁知府张瑛的袭击,败绩退回。农民军出击时,沿途焚烧衙门,破牢释囚,开仓济贫,深得受苦民众的拥护,数月之间连克二十余州县,队伍发展到十余万人,建立了19寨36营,对明王朝在东南的统治构成很大威胁。
  正统十四年二月,明英宗闻报,下诏严斥刘聚、张楷“进军日久,全无实效”,“再不用心,必杀不宥”。(①《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五,正统十四年二月壬戍。)同时,又命宁阳候陈懋为征南(一作平夷)将军,保定伯梁瑶、平江伯陈豫为副将军,都督同知范雄、都督佥事董兴为左右参将,刑部尚书金濂参赞军务,太监曹吉祥、王瑾、陈梧监军,统率京营和江浙兵四万,配备神机铳、炮火器,入闽“征剿”。滞留广信的张楷,因刘德新已破杉关,人光泽,占邵武,才从间道入闽北,与刘会攻建阳。此时,农民军由于黄琴叛变投敌,并为官军诱杀了刘宗、罗海等义军将领,明军终于打通了南下的通道。
  南部的农民军在杨福的带领下,接连攻陷了漳浦、南靖、长泰、龙岩等地,于进攻漳州时被明军守将卫指挥顾斌击退。邓茂七久攻延平不下,遂移兵北攻建宁。建宁守臣行省参政张瑛带兵阻击,兵败被杀。(②张瑛被杀事,各种资料说法不一。《明史纪事本末》和民国《福建通纪》记载较详实,从之。)当时,张楷已率兵抵建宁,金濂的大军也将入闽,形势对农民军不利,邓茂七便主动撤兵退守陈山寨一带。二月,由于潜伏农民军内部的叛徒张由孙、罗汝先的引诱,邓茂七再次率兵进攻延平。当农民军从溪南渡河时,明军埋伏在溪北的铳、炮突然齐发。农民军伤亡数百,溃退下来。明军指挥刘福又率埋伏在附近的官兵掩击,在混战中邓茂七不幸中流矢阵亡(一说被斩)。
  邓茂七牺牲后,形势急转直下。驻守沙县的农民军推举邓茂七的侄子邓伯孙为领袖,率农民军余部据守陈山寨、后洋、贡川、九龙山等地,继续抗击官兵。张楷、金濂一面分兵进剿,一面派叛徒招降,并施展离间计使邓伯孙杀了农民军骁将张留孙,使邓伯孙陷于孤立。三月,九龙山等据点相继失守。五月,陈山寨最后陷落,邓伯孙被捕遭害,农民军将士二百余人殉难。至此邓茂七领导的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
  叶希八、陶得二领导的矿工起义军,在明军入闽后转战浙南,屡败官兵,围困处州达数月之久。后张楷回师浙南,起义军受挫,于景泰元年(1450)进攻武义、永康失利,陶得二被俘就义。这支起义军也告失败。
  叶宗留、邓茂七领导的矿工和农民起义,是明朝中叶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联合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抗倭斗争
  元末明初,日本处于南北朝时代,在国内战争中溃败的武士流亡海岛,勾结海商和失业流民,组成海盗集团,经常在中国沿海进行武装掠夺和骚扰,史称“倭寇”。倭寇初始窜犯中国北部沿海,后来逐次南移,洪武三年(1370)和五年就曾两次侵扰福建沿海。当时明廷厉行海禁,派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等将领在东南沿海筑城设卫,整饬海防,造船御寇,故未成大患。十五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封建主和寺院大地主为了扩充实力,弥补内战损失,怂恿和支持海盗活动,倭寇渐趋猖獗。明世宗嘉靖年间,内政日益腐败,沿海卫所“船敝伍虚”(①《明史》卷三百二十二《日本传》。),军备废弛。倭寇乘机与中国少数奸商、海盗勾结,不断窜犯东南沿海地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成了明朝的严重祸患。
  嘉靖二十六年(1547),入侵浙闽的倭寇出没无常,当地守军不相统属,难以抵御。明廷命朱纨为浙江巡抚,兼提督浙闽海防军务。他统一部署两省海防事宜,征调战船扼守要地,禁止商船下海,严立保甲制度,严惩勾结倭寇的内贼,孤立倭寇。二十七年四月,朱纨命福建都指挥佥事卢镗进剿双屿港(今宁波东),歼灭海盗数百人,擒获勾结倭寇的海盗头目许栋。次年二月,又派巡海副使柯乔和卢镗于诏安走马溪(东山岛西北)海面围歼葡萄牙殖民者,并俘获勾结葡盗和倭寇的李光头等96人。朱纨以“便宜(行事)斩之”(②《明史》卷三百二十五《佛郎机传》。),打击了浙闽勾结倭寇的豪绅和奸商。四月朱纨被弹劾“擅自行诛”(③《明史》卷三百二十五《佛郎机传》。)而罢职,忧愤自杀,柯乔、卢镗也人狱。倭寇遂更加猖獗。
  嘉靖三十一年以后,明世宗复先后命王抒和张经总督浙闽军务。他们重用俞大猷、汤克宽,释放柯乔、卢镗等人,编练水师,请调援兵,水陆密切配合,在浙江一带沿海有效地抗击倭寇。当时,福建沿海虽有倭寇流劫,但还不是倭寇侵犯的重点地区。
  嘉靖三十四年,福建的倭患开始日趋严重。倭寇从浙江南窜,蹂躏福宁州(州治在今霞浦)沿海,继而南移进犯兴化(今莆田)、泉州一带,受祸最重的是福清海口。三月,倭船百余艘乘雾企图在莆田吉了澳登陆,参将黎鹏举即令炮台开炮拦阻,随后借雾散、潮落、风顺之机率水寨哨舟和百余艘商渔船迎击,倭船败逃。军民共击沉倭船三艘,斩倭百余人,生擒87人,倭贼坠海淹死不少。十一月,又有数十条倭船沿莆田海岸焚掠,平海卫千户邱珍率所部至冲要游动阻击,倭船无法靠岸,转而潜至白湖江上陆,进犯涵头(今涵江)。千户杨一茂、邱珍等追至福清东岳山,力战阵亡。倭继而入福清海口,大批新倭又到,遂于闰十一月十三日合股进攻镇东卫城(海口东)。千总戴洪、高怀德、张銮等出战,皆败被杀。泉州指挥童乾震奉命来援,驻军里尾(距海口五公里),见卫城危急,率师先发,直逼倭垒,擒杀倭十余人,倭败退。因备倭刘炌率兵后援未到,败退的倭夷加兵反击,官兵抵挡不住,边战边退至覆釜山麓。童乾震“搏一贼,践而刃之,为反刃”(①乾隆《福清县志》卷二十,郭造卿《与戚将军言指挥童乾震死事书》。)而死。倭人海口、陷镇东,先后“杀都指挥、指挥、千百户、武举三十员,军民以万计”(②林希元《林次崖先生文集》卷六《上巡按二司防倭揭帖》。)。三十五年正月,倭自海口北窜。刘炌率兵至宁德石壁岭阻击,刚到尚未列阵,倭众已来。刘炌仑卒应战,力尽被杀。三月,倭围攻福宁州城,未克退走。参将尹凤带官军追击、堵截,先后以火攻、伏弩等战法败倭于孤山、湖坪和桐山,残倭逃人浙江。十月,倭贼万余人围攻福鼎秦屿堡,乡民程伯简率民众抗击,“丁壮列于垛,妇女运石传餐,即有患矢者亦不挠避”,“倭攻七昼夜挫刃去”。(③乾隆《福宁府志》卷三十九《赤岸堡记》。)在闽南,倭从漳浦六都登陆,屯驻后江头土城,流劫诏安各地,十月进犯漳州月港(今龙海海澄镇)。
  嘉靖三十六年三月,倭寇数千从琯头登陆,并以此为巢,四出劫掠。八月,从流江(沙埕港东岸)转掠小埕(黄岐半岛南岸)水寨的倭寇,会同琯头的倭寇围攻福州城,在四郊焚掠杀掳,“南台、洪塘悉为煨烬”(④林绳武《海滨大事记》卷一《福州倭患始末》。)。福建巡抚阮鹗,“竭库藏并括民间金帛赂之”(⑤林绳武《海滨大事记》卷一《福州倭患始末》。),送给倭寇白银数万两,金花千枝,牙轿数乘,又拨给新造大船六艘,让其满载而归。倭贼遂拥舟船下马江,沿途焚掠人海。十月,倭由连江渔仓浦登岸,攻小东门,犯北茭。随后新倭又到,合股攻连江城。官兵分门出击,倭从拱屿退走。同年六月,流劫漳州地区的倭寇犯月港,焚掠千家,杀掳千人。十一月,从浙南来的一批倭船屯泊浯屿(厦门港外,今属龙海),分劫同安、南安、惠安诸县。十二月,从潮州澄海界登陆的倭寇,占黄土冈土城,流劫诏安县境。
  嘉靖三十七年三月,倭万余攻陷宁德城,继由七都抵罗源,见城上官军严阵以待,遂转掠连江一带。四月,由海盗严山老引导,越大北岭进逼福州,在城外焚掠达60天之久。同时,分掠长乐、福清。倭攻长乐时,城崩20余丈,居民数千“列栅拒战”,“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⑥谢杰汉《虔台倭纂》卷上《倭变二》。)终于击退倭寇。进攻福清的倭寇从长乐坑田登岸,经罗芹山、石尤岭至福清,四月二十六日攻城,守备来熙率援兵到,倭不敌退走。五月初,又有倭千余自长乐来,十二日,占城外山头,以炮轰城墙,城遂破。(⑦倭陷福清城时间,《福建史稿》为四月初八,本文从民国《福建通纪》嘉靖三十七年条,因其记载较详细。)倭据城两天,掳杀千余人,掠走财物无数。倭南掠莆田涵头、镇前、洋尾诸大村后,从海口出海。参将尹凤率舟师截击,冲沉倭船七艘,追至外海,连战浒屿、东洛海面,擒斩200余人,倭落水淹亡不少。另一股倭寇于四月进犯惠安城。当时,惠城新建,“遇雨而漶”,署县事孙节推避于泉州,绅士李恺等哭请受劾停职的知县林咸出来带领军民抗倭。林见义勇为,精心部署,“塞津补坠”(①杜印陶《惠安明代御倭史》1916年石印本。)。二十六日倭围城,先以铳攻击,再以布梯攀登。军民用矢石、钯头力遏,多次击退倭贼。双方相持五昼夜,各伤亡数百人。这时,朱紫贵率兵来援,倭解围退走。过三日,倭一部由海道攻鸭山,林咸带民兵迎击,倭溃败,林在继续追击中不幸中伏牺牲。五月初,倭攻泉州府城,20余天未下,便转掠凤山、清源一带,人南安县治(未建城),纵火焚毁官民廨舍。同年三月,倭由潮州人诏安。五月掠漳浦。一股乘船由沧泉至月港,焚劫九都后出海,随即北攻同安,被知县林宗爽率军民击退。十一月,盘踞浙江柯梅(舟山北部)的倭寇移巢浯屿。从此,倭寇侵犯的重点地区南移到了福建。
  嘉靖三十八年,除盘踞在浯屿的倭寇外,又有大批新倭携带攻城器具来犯,整个福建沿海“无地非倭矣”(②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五《沿海倭乱》。)。在漳州地区,浯屿的倭寇和从潮州来的数千新倭,劫掠龙溪、漳浦、诏安和长泰诸县,围攻漳浦、长泰县城,均被击退。仅长泰就击杀倭贼数百人。在泉州地区,倭围泉州城达四月之久,同时分掠南安、同安等地。倭攻同安时,正值“久雨城圮”,同知李时芳带领居民“植木栅桿蔽”(③嘉庆《同安县志》卷九《征抚》。),县学教官吴金率诸生和丁壮死守,倭攻城不下,退走。倭贼从详芝、石湖、乌浔等地分道出海,参将王麟带领舟师追击,败寇于大蚱山海面。在福州及其以北地区,三月,倭众数千攻福宁州城,军民实行坚壁清野抗战,屡挫倭对州城的进攻,并败倭于城北金字山。四月,新倭又到,遂西向攻陷福安城,焚掠五天,民众死难3000多人,被掳700余人。倭舟出海时,参将黎鹏举率舟师自嵛山(今嵛山岛)冲击倭船,冲断压沉各一艘,追驱于三沙至火焰山海面,以火攻将其击败,斩倭首67级,生擒68人。四月,倭自罗源、连江进犯福州,先掠周围各乡,十六日会攻省城,近月始解围去。当时,长乐、福清、永福(今永泰)均有倭寇侵扰。长乐城被围达70余天,守备来熙率军民固守,用火铳、矢石击伤击毙倭贼数百人。福清城自三月至五月,倭来犯达七次之多,均被城内军民击退。永福城于五月被倭攻陷,知县周焕等战死。六月,抢劫永福的倭寇从洪塘江(乌龙江西段)乘船,经马江出海,参将尹凤于梅花外海截击,击沉大小倭船78条,斩倭百余人,擒获勾结倭寇的贼首严山老等九人,倭众落海淹死无数。
  嘉靖三十九年三四月间,倭寇再次大掠连江、长乐和福州周围地区,从沿海到深山穷谷,多数村庄遭到焚烧屠戮,财物“罄掠无遗”,省城“城门昼闭弥月”。(④林绳武《海滨大事记》卷一《福州倭患始末》。)新任巡抚刘焘一到即率官兵出击,先追败倭至闽安镇,继而击倭于长乐壶井山下,福州地区的倭寇始逐渐退走。三至五月,倭寇焚劫同安浯洲(今金门岛),受害最惨的是官澳。当时官澳巡检司城内有难民万余人,他们推举杨克绍为首组织丁壮4000人守城,因城高缺水,于四月初九组织突围时城破,倭纵火屠城,城内外尸横遍地,妇女相携投海不计其数,仅先头突围的200余人幸免被害。五月倭攻后浦,后浦虽筑城未就,但民众早已结社练兵,协力防守,倭攻不入。后同安知县谭维鼎率乡兵渡海来援,城内自卫武装配合援兵夹击倭贼,将倭众击溃,擒获倭酋阿士机、安尾达等七人。浯洲倭患“始终凡五十日,村社为虚”(①民国《金门县志》卷十二《兵事志》。)。不久,屯驻月港的3000倭寇移舟出港,官兵于海沧、白石、镇海、井尾等处伏击,每战皆胜。参将王麟、把总邓一贯又追倭于鼓浪屿、刺屿尾海面,击沉倭舟数十艘,俘斩数百人,哑哩国王孙上键、勾结倭寇的贼首徐老就擒,倭众大部溺死。同年五月,倭又围攻泉州城,攻陷崇武所城。另一股倭寇从仙游人永春,破县城,七月又陷安溪县城。
  嘉靖四十年二三月间,倭寇流劫诏安各地。知县率民兵迎击,败绩,60余人被杀。四月,倭扰长乐各乡,掠福清和福州郊外,攻闽清城不克。十月,倭贼二万余人大掠同安各地,攻县城不下。十月和十二月,倭两次陷宁德城,居民被杀无数,全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倭旋即占据城东的横屿(三都澳湾顶一小岛)为巢穴。
  嘉靖四十一年二三月间,倭围攻诏安城,两次攻陷永宁卫城(泉州东南25公里),泉州卫指挥欧阳深率军击倭,活捉勾结倭寇的贼首江一峰。四月,大批新倭焚掠长乐、福清、甫田,并占领海口以南的牛田(今龙田)和莆田东南的林墩为巢穴,与宁德的横屿倭巢互为犄角。以上三倭巢的倭贼四出焚掠,并立“买港之法,人以金赎免斩,屋以金赎免烧”(②乾隆《宁德县志》卷十《祥异》。)。七月,参将戚继光奉命率6000精兵由浙入闽剿倭。戚家军经过严格训练,纪律严明,在浙江曾屡败倭寇。戚军八月初一抵福宁州,初七到宁德,先招降了漳湾一带勾结倭寇的人,去敌耳目。初九晨,乘退潮之机,以稻草铺泥滩,徒涉进攻横屿。倭于山前列阵,戚军奋勇直前,并以一部迂回夹击,鏖战六小时,全歼岛上倭寇,活捉90余人,斩首2600余级,救出被俘群众3700余人。戚军随即南下进剿牛田之倭。屯驻牛田的倭寇万余人,分守上薛、西林、目岭、葛塘、新塘、闻读等地,络绎十余公里。戚继光于二十九日到福清。次日,“邑令及父老请师期”,继光声称“吾兵疲且休矣,俟缓图之”。(③民国《福建通纪》第三册卷九,嘉靖四十一年七月。)倭探得讯回报,倭酋不以为备。继光即于当晚分三路进剿,黎明便突破倭巢。当戚军攻进杞店时,倭才从梦中惊醒,慌张逃窜。戚军连破牛田、上薛、闻读诸穴,一直追至新塘。因扼守上原岭的福建南路参将也没有准备,致使残倭四千余人逃往莆田、惠安。这次战斗斩倭688人,胁从弃械投降任其散去数千人,救出被掳民众964人。九月十二日,戚军南移至峰头、江口。十三日,继光令把总张谏守海宁桥,自率主力入兴化府。当晚,地方官吏设宴招待戚军将领。继光从容宴饮,以示不即进兵,半夜,继光即率兵乘月色出城,经阳城、西洪,拂晓抵林墩。林墩四面沟海相通,路桥狭窄。戚军鱼贯而进,纵队攻击,与倭寇血战多时,三退三进,阵亡90余人,才将桥上倭寇击退。这时偏师张谏所部也从海宁桥南进,两面夹击,倭败退入巢。戚军当即冲进倭巢,与敌短兵相接,倭众落水淹死千余人。由于响导所误,林墩通黄石的大桥未作事先防堵,残倭便向黄石南窜,逃人窑兜乡。戚军跟踪追击。贼徒漫山四散,真倭躲进砖窑内。官军遂用火攻,将其全歼。这一仗共斩倭2023人,救出被俘男女2114人。戚军扫平三大倭巢后,即凯旋还浙。戚军路经福清时,恰遇新倭从东营澳登陆,又击斩倭贼200余人。
  戚军走后,又有大批倭寇来犯福建。从温州来的,十月攻陷政和城,十一月又陷寿宁县城,十二月围攻松溪。从南澳来的,与在福清溃败的残倭合股,十月围攻同安城,继而攻陷福全所城(泉州东南44公里),十一月又陷玄钟所城(又作悬钟,在诏安南)。从福清海口登陆的新倭,十月进围兴化府城,月余未下。当时,广东总兵刘显奉命来援,兵不及且屡战疲乏,暂屯江口,派人往府城联系,拟约期入城协助守御。使者途中被倭抓获,倭遂以假冒真,诱守将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开城门。倭贼突然拥入,府城即告失陷,同知吴时亮及军民被杀害千人以上。十二月二十九日,因城中粮尽,且闻官兵将至,倭弃城进占崎头为巢穴,以待夺船出海。
  嘉靖四十二年二月,都指挥欧阳深与盘踞崎头的倭寇相持月余,见倭无大的行动,便引兵轻进挑战,遭到伏击,欧阳深及所部百余人皆阵亡。倭便乘胜攻陷平海卫(莆田东南《公里)。上年十一月明廷命谭纶为福建巡抚,总督福建军务;又命俞大猷、戚继光为福建正、副总兵,与刘显协同剿倭。这时,俞大猷从江西赶到,驻军秀山;刘显驻军明山,距倭营二公里。俞大猷原所带南赣兵被江西留下,新带刚招募的漳州兵,战斗力较差,故先把截港口,防倭船逃脱,以待戚军到后“并力收功”(①俞大猷《正气堂集》卷十五《与戚南塘书》。)。四月初八,戚军赶到福州,十三日抵宏路。倭寇获悉即贿赂把总许朝光,让部分倭寇运载财物出海。留下的3000狡黠倭寇据险结巢,分一股驻守赤崎山下,互为崎角。二十日,谭纶到渚林,召集诸将商讨破敌之策。他根据平海卫三面环水,易守难攻,为全歼该倭,决定以戚继光为中路军,担任正面攻击;刘显为左路军,从侧翼迂回夹击;俞大猷为右路军,断倭海上逃路。二十一日凌晨,三军同时开进,拂晓发起攻击。戚军先以火器击溃前来阻击的倭众,继以步兵冲杀,激战二小时,倭退人许厝大巢。官军旋即将其包围,以火攻夷平倭穴,斩倭2300余人,救出被掳男女3000余人,次日搜捕残倭,又擒斩171人。
  上年冬攻陷政和、寿宁的倭寇一股400余人,南下拟与平海的倭寇合伙,得知平海倭寇覆灭后,遂退踞连江东北30公里的马鼻(当时为罗源湾内岸边一孤岛)。戚继光在平海战斗结束后即挥师北上,水陆并进,一举将其全歼。另一股倭寇盘踞于宁德漳湾,听说戚军将到,即移屯于龟山寺。为防其北窜,继光先以少数兵力迂回侧后佯动。五月二十五日,倭南移至小石岭。戚军分三路将其围歼,擒斩108人,余倭40余人投火自尽。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俞大猷调任广东,戚继光升任福建总兵,兼守浙江金华、温州二府。十一月,倭寇同时侵扰福宁、连江、莆田、惠安、晋江等地。其中从日本新到的百余艘倭船从莆田、仙游交界的东沙登陆,会同原漏网的残倭共万余人,于七日进围仙游县城,蜂聚四门营垒。知县陈大有、典史陈贤带领兵民据城固守。谭纶、戚继光即率师前往解围,谭、戚认为“倭从且方坚锐”、“未可轻战”,(①康熙《仙游县志》卷十四《崇勋祠•解围功德碑记》。)为防倭陷城和四出剽掠,即派部分兵力携带火器,夜缒入城,协助守御,并分兵遏阻要冲,余部屯驻距城十余公里的俞潭浦和沙园,待轮换的浙兵到后,并力歼敌。倭连日攻城不下,于十四日编竹为牌,以其遮身突入子城木栅。内城矢石齐下,火铳齐发,数百名倭贼大部被击毙。十二月六日,倭又“强运机梯环倚城四壁,诸黯酋奋力先登,直至城(垛)口,兵民争死力击之”(②康熙《仙游县志》卷十四《崇勋祠•解围功德碑记》。),倭死百余人,再次溃退。随后,倭“构大木为冲车,中藏兵械,架危梯于上”(③康熙《仙游县志》卷十四《崇勋祠•解围功德碑记》。),昼夜攻城。正当城危之际,轮调的浙兵赶到,谭、戚遂于二十六日挥师从东、南直捣倭垒。攻城的倭贼惊呼“戚虎至矣!”(④康熙《仙游县志》卷十四《崇勋祠•解围功德碑记》。),急往西、北奔窜。官军乘势掩杀,擒斩千余人,夺回被掳男女3000余人。余倭万余人南窜惠安、晋江等地。
  嘉靖四十三年(1564)正月,南窜的倭贼攻安平(今安海),闻戚军将至,便继续南逃。二月初五,戚军追至同安王仓坪,斩倭百余人,倭众坠崖死者无数。余倭溃逃南去,占据漳浦蔡丕(一作坡)岭。岭上地如锅底,四周悬崖陡壁。二十六日,戚军分五哨,缘崖而上,将其包围。倭在岭上蔗林中设伏。官军纵火焚蔗林,烧死倭寇千人以上,擒杀数百人。逃脱的残倭千余人夺船下海,南窜广东。至此,侵犯福建的倭寇大部荡平。
  此后,俞大猷、戚继光分别率军横扫流窜广东、福建沿海的残倭,至嘉靖四十五年,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消除。
  福建从嘉靖三十四年起,严重倭患达七八年之久,先后被攻陷的有府城县城12座,卫城所城九座,沿海主要城镇大多遭到围攻,军民被杀被掳十余万人,房舍被焚数万间,财物被掠无数,使原来繁华的沿海地区为之残破萧条。福建军民在这场抗倭战争中,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前后歼倭数万人,为抗击外来侵略,保卫海疆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四、抗击荷兰殖民者
  16世纪至17世纪期间,西方一些国家进入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开始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荷兰是欧洲最早成为资本主义的国家之一。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荷兰舰队东驶到达爪哇,二十九年进入中国海域。次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后来,荷兰殖民者占领雅加达,建巴达维亚城。作为侵略东方的大本营。
  荷兰人脸白须发红,史称“红夷”。万历三十二年七月,荷兰将领韦麻郎率舰进犯闽海,占领澎湖列岛,伐木修筑城堡,准备长久盘踞,并派译使要求通商。福建官府拒绝韦麻郎的要求,严禁沿海商民私自出海与其交易。总兵施德政令都司沈有容领兵渡海征剿。沈有容率20艘兵船驶抵澎湖,亲到荷兰舰上谕令韦麻郎撤离澎湖。韦麻郎部下“露刃相诘,有容无所慑,盛气与辩”(⑤《明史》卷三二五《荷兰传》。)。荷兰殖民者理屈词穷,加上粮食将尽,只好率舰离去。过后,荷舰转窜北港,侵据台湾南部,久留不走。
  天启二年(1622)五月,荷兰东印度公司司令官高文律率领舰船六艘,载兵2000,再度侵占澎湖岛,筑城据守。随后,荷舰进犯中左所(厦门),逼圭屿,由于海澄知县刘斯来守备严密,未能得遥,遂又派人要求通商。福建巡抚见荷兰殖民者来意不善,再次严词拒绝。此后,荷兰军舰出没于浯屿、白坑、东锭、莆头、古雷、洪屿、沙洲、甲洲之间,侵扰沿海各地。荷兰殖民者所到之处,“大肆焚劫”,“商、渔并遭荼毒,村落相顾惊逃”,致使“洋贩不通,海运梗塞”。(①曹履泰《靖海纪略》卷三《答朱抚台》。)仅在厦门附近就烧毁船只六七十艘,掠走渔船600余艘,俘虏1500百余人。荷兰殖民者强迫这些被掠渔船和被掳民工在澎湖为其运土石筑城堡。后来,大部民工因劳累过度而死去,剩下579人被送往巴达维亚当奴隶出卖,航海途中遭受虐待,大部死亡,到巴达维亚仅存活33人。荷兰殖民者的野蛮暴行,激起福建军民的极大愤恨,奋起抗击。
  十月,福建总兵徐一鸣率领明军进驻中左所。厦门人民积极配合官兵进行抗荷斗争。岛人陈则赓散家财招募敢死壮士,声称政府允许通商,携带放毒的酒菜,“人夷船遍觞之”(②道光《厦门志》卷一六《旧事志•纪兵》),急下小艇返回。接着,明军舟师对荷舰进行火攻,“俘斩数十人”(③《明史》卷三二五《荷兰传》。)。事后,徐一鸣在厦门鸿山寺镌勒“攻剿红夷”石刻,铭彰这一胜利。
  天启三年,新任福建巡抚南居益为制止荷兰侵扰,派人前往巴达维亚交涉无效,明廷遂提出“调兵足饷方略”(④《明史》卷三二五《荷兰传》。),准备征讨荷兰殖民者。是年秋,荷兰舰船再次侵犯厦门鼓浪屿,浯铜把总王梦熊带领官兵迎击,一举将其击溃,夺得荷船三艘。后来,荷兰殖民者不甘失败,军舰直逼内地。王梦熊以数十条小艇伪装渔船,“藏火具,潜迫其旁,乘风纵火”,继以大舰实施冲击,“焚甲板十余艘,生擒大酋牛文来、律钦等,夷脱于火者尽溺于水”(⑤道光《厦门志》卷一六《旧事志•纪兵》。按,福建人称荷兰巨舰为甲板船。)。十月下旬至十一月间,荷舰又两次侵犯浯屿。福建总兵谢隆仪用间计,乘其不备,于夜间实施海上突击,烧毁入侵的荷舰,俘虏其头领及其部属余人,焚溺而死者不少。
  巡抚南居益见荷兰殖民者久据澎湖,屡犯福建沿海,遂调派将领,在漳、泉一带沿海募兵买船,准备出海捣毁其巢穴。天启四年正月初二日,南居益命王梦熊诸将领兵渡海进攻澎湖。官兵在镇海港登陆后,采取步步为营,边进攻边筑垒,将荷军迫退到风柜城堡。当时,南居益还命都司顾思忠率军往澎湖会攻,荷兰侵略军仍据城顽抗。
  南居益见荷军不肯离去,决定出海亲征,命总兵俞咨皋督率漳、泉诸军直驶澎湖。南居益根据当时敌情和地理形势,以海道孙国祯等率领一部兵船至娘妈宫前,侦察、监视荷军动静,扼守要害;以洪永元等率领大部兵船分布于镇海洋面,直逼荷兰舰队;并命王梦熊进至中墩扎营,断绝荷军营地水源,尔后相机进取。其时,荷兰东印度公司新任司令宋克到达澎湖后,见中国官军近万,兵船200,进行水陆围困,不敢再行抵抗,两次派人请求暂缓用兵,待其补给粮食运到后,即率舰离开澎湖。得到明军允许后,荷兰舰队“遂扬帆去。独渠帅高文律等十二人据高楼自守。诸将悉力破擒之,献俘于朝。澎湖之警以息”(①光绪《澎湖厅志》卷十一《纪兵》。)。此后,荷兰殖民者“不敢再窥内地者数年”(②《明史》卷三二五《荷兰传》。)。此役,官军奋力作战数月,把称雄海上的荷兰舰队赶出澎湖,是福建军民反侵略战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崇祯三年(1630),荷兰殖民者又犯中左所。明朝游击郑芝龙招募龙溪人郭任功率领十余人,乘夜浮海到荷舰尾部,潜入舰中,放火焚烧了三艘,其余荷舰慌忙逃遁。六年,荷兰舰队侵犯孀山(今闽东北四孀列岛)。福建巡抚邹维琏亲自领兵至福宁(今霞浦)迎击,并命在广东海面的郑芝龙北上增援。荷兰舰队乘官军北上,南驶突入中左所,焚烧明军船只,残害厦门军民。邹维琏一面命漳、泉等地募兵抗荷;一面授予诸将兵略,水陆并进,南驰会攻荷军。郑芝龙从福宁海面率舟师赶到,率众奋战,杀伤不少荷兵。加上诸将协力作战,以小舟出奇制敌,荷舰大败,转犯石湾、海澄等地。邹维琏随即大集舟师于铜山(今东山)海面阻击,与荷寇苦战八昼夜,“生擒酋长数十人,焚其舟舰、器械略尽。”(③道光《厦门志》卷一六《旧事志•纪事》。)这是福建军民抗荷战争的又一次胜利。九月二十日,荷兰巨舰九艘联合海盗刘香老海船50余艘,进犯金门料罗湾。邹维琏以郑芝龙为先锋,率舟师进击荷兰舰队。郑芝龙统领战船105艘直驶料罗湾,列阵冲向荷兰舰队,将士奋勇跳上荷舰,与敌短兵相接,纵火焚烧,夺得荷舰一艘,斩敌首级20颗,生俘百余人。荷兰舰队败退逃窜。
  明军料罗大捷后,荷兰殖民者仍不甘失败,继续侵扰福建沿海。崇祯十二年,荷兰舰队窜犯福建内海,郑芝龙率领明军舟师又于枫亭港口痛击荷军,“焚夷船五艘”,“自是不敢入闽境”(④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七《明外纪》。)
  荷兰殖民者侵犯福建沿海遭到失败,但仍占据着台湾,至清顺治十八年(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才把荷兰侵略者从中国的领土上赶走。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