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宋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41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宋代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7
页码: 128-134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宋代时期的重要战事,其中包括了林居裔起义、建州兵变、范汝为起义、晏梦彪起义等。
关键词: 战事 福建省 宋代

内容

一、林居裔起义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割据漳州、泉州(含莆田、仙游)地区达十九年之久的陈洪进,向宋朝纳土归顺。在陈统治期间,漳、泉农民既受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又遭军阀官僚敲诈勒索。纳土这一年,陈洪进又对人民大肆搜刮,向宋王朝贡献了大量金银和贵重物品,使尖锐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从而引发了林居裔领导的农民起义。
  林居裔原名茂恩,仙游游洋镇(又称游洋山洞,今仙游东北游洋乡古邑村)人。太平兴国三年,他在家乡领导农民起义,自称西平王。莆仙山区农民纷纷参加起义军。起初,农民军主要活动于游洋和莆田百丈镇一带山区。随后,林居裔率领义军向泉州方向发展,沿途又有许多农民参加,队伍扩大到万人以上,(①围泉州兵力,《续资治通鉴长篇》卷十九《太宗纪》和《八闽通志》卷三十七《乔维岳传》均称十余万;《宋史》卷二百七十六《王继升传》则载:“游洋洞民万余叛,攻泉”。是年,整个漳泉地区仅有151978户,莆仙山区人口有限,就是沿途有惠安、晋江、南安的农民参加,也不会有十余万人。故采《宋史》所说。)遂于当年十二月进围泉州城。泉州“城中兵才三千,势甚危急,监军何承矩、王文宝欲屠其城,燔府库而遁”(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卷十九《太宗纪》。),通判乔维岳坚决反对.才据城固守待援。两浙西南路转运使杨克让闻讯,即率领在福州的屯兵南下支援。起义军在城内外官兵的夹击下,撤围退走,后遭到泉州兵马都监王继升率骑兵夜袭,损失较大.遂退回据守莆仙山区。
  太平兴国四年,宋廷“诏就近调兵收讨”(③弘治《八闽通志》卷六十《灵显庙记》。),地方官府即派官兵进击。游洋山区地势“至险峻”(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六《福建》二,《兴化府•莆田县》。),易守难攻。官军前锋陈应功“越溪谷鏖战”(⑤弘治《八闽通志》卷六十《录显庙记》。),为农民军击杀。后在官军的引诱下,林居裔“遂率众降”(⑥《宋史》卷二百七十六《王继升传》称:王继升“夜袭破之,擒其魁,械送阙下,余党悉平。”《八闽通志》卷八十引陈铸《西林院记》载:林居裔“侵撼邻封。及败.尚据此土。太平兴国四年,遣偏师伐之,且谕以不死,遂率众降,因置军焉。”可证《宋史》所称林居裔被擒不确。)。起义失败后,宋朝政府以游洋民风强悍,于太平兴国五年特设兴化县和兴化军,以游洋镇为县治和军治,加强对山区人民的控制。
  二、建州兵变
  宋代的士兵,其社会地位低下,往往“被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⑦《宋史》卷四十六《余玠传》。)。在营盘里又受将校凌虐勒索.生活“大率贫窘,妻子赤露饥寒十有六七”(⑧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三《兵考》五,引自苏轼定州疏。)。故兵变时有发生。
  南宋初,驻防建州(今建瓯)的禁军奉令北守黄河渡口的滑州(今河南滑县,北临古黄河),败退回来,照例应发“卸甲钱”,而转运司却迟迟不发,激起军卒愤恨。建炎元年(1127)九月初二日,军校张员等利用建州驻军大阅之机,发动兵变,杀了转运使毛奎和本路兵马都监田某,并拘留知州张勤和提举官王浚明,占据建州城。朝请郎王淮奉命为统制官,率本州诸县弓手和南剑(今南平)州兵征讨。王淮领兵至建州城下,与张员相持日久,未能破城。有一军校魏胜,没有参加兵变,“颇能调护其党”(①熊克《中兴小纪》卷二。)。张勤和王浚明便利用他稳住张员,声称地方官府“已奏朝廷,军人本无叛意,缘转运司不支卸甲钱,以致作闹”(②熊克《中兴小纪》卷二。)十二月,高宗命本州负责招安,并以魏胜权充建州兵马监押。二年五月,新任福建转运判官谢如意与建州分都监黄涛和魏胜,将为首兵变的张员等六人诱至路分厅,将其全部擒斩。张员被杀后,宋廷命方承知建州,要他持“敕榜”到建州抚谕军卒。方承“留建阳,不敢进”(③熊克《中兴小纪》卷三。)。当时,建州军卒得知朝廷选差他们北上“勤王”(④《宋会要稿》第一百七十八册,《兵》十三之五《捕贼》下。),他们不肯行,遂推举叶浓、叶明珍、范擒虎为首领,于六月初一夜再次举行兵变。叶浓带领军卒“数千人,杀官吏”(⑤陈柴仁《闽中金石略》卷八《宋兴化军祥应庙记》。),“盗本州观察使印,突城而出”(⑥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六。),向福州进发。十六日攻破古田县城,二十一日人福州西门,“掠特进致仕卫国公徐深家金帛”(⑦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六。)。福建路提点刑狱李芘“拥兵三万余人”(⑧《宋会要辑稿》第一百册,《职官》七0之七。),守内城不敢出战。叶浓在福州十余日,引兵向东北转移。福州官军追击,被击败退回。七月二十一日,叶浓攻陷宁德。知长溪(今霞浦)县潘中率兵救援,战于盐田,兵败被杀。随后,叶浓领军还建州。八月又向北进击,十八日人政和,十九日破松溪,九月十一日陷浦城,并进入浙江龙泉境内,所向披靡。南宋朝廷急忙派御营中军都统制张浚、两浙提点刑狱赵哲率兵2000,号称万人,协同福建官军讨伐。叶浓见态势不利,遂收兵还据建州。十一月十三日,叶浓与张浚大战于建州城下,失利.率残部东走。赵哲派人前去招安.叶浓于十二月初十日投降。不久,张浚以“复谋为叛”(⑨熊克《中兴小纪》卷四。)的罪名,将叶浓等捕杀。
  三、范汝为起义
  宋代土地兼并程度加剧,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数贵族、官僚和大地主手中。到了南宋,版藉缩小,土地兼并愈加剧烈,许多自耕农破产成为佃客,而官僚、大地主则集中前代剥削的方法,对佃客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闽北地区山多、地少、民穷,是地主阶级剥削最沉重的地区之一。加上各级官吏的层层敲诈勒索,以及连年兵祸,造成百姓流离失所,从事耕种的无几,因而日食益缺,多数人饥寒交迫,挣扎于死亡线上。故高宗即位不久,农民起义蜂起,其中规模最大的为范汝为领导的农民起义。
  范汝为,建州販宁(今属建瓯)人,“粗知书”(①熊克《中兴小纪》卷九。)。他的叔父范积中集聚一批破产农民,以贩卖私盐为业。当时福建内陆四州实行食盐官卖,官盐质低价高,故私盐畅销,许多贫苦农民成群结队贩卖私盐。官府强制推销官盐,断了破产农民的生路。跟随范积中的徒众多次要求起义,积中不从。后其徒众杀人,“劫之为首”(②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三《盗贼》。),积中始终不肯,遂拥戴范汝为作领袖,于建炎四年(1130)七月二十一日,在瓯宁吉阳回源洞(与建阳接壤的山区)举行武装起义。(③关于范汝为的叔父,《中兴小纪》卷九说他在起爻前被捕;《宋会要辑稿》一百七十六册《兵》十则说,汝为被招安时,其叔父范积中补忠训郎第三名,与《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三所说吻合。关于杀人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六说是汝为杀人;《中兴小纪》卷九未明确是汝为或徒众杀人;《朱子语类》则说是徒众杀人。以上二事,均采朱熹所说。)
  范汝为起义“初不过四十人”(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四。)。当时闽北正闹饥荒,饥民参加起义的人很多。建阳县令王昌和瓯宁县令黄邦光束手无策,建州知州韩珉派州兵前往镇压,被农民军打败。八月二十三日,宋廷命福建安抚使程迈“节制诸军,专一措置”(⑤《宋会要辑稿》第一百七十六册《兵》一〇之三〇《讨叛•范汝为》。)。九月二日,神武副统制官李棒、统领官王民率3000官兵进击农民军。范汝为利用官军不熟悉山川道路,纵其人山,在崎岖山路上把官兵拖得疲困不堪,再诱其出平原。当时秋稼已熟,官军出山后,“争趋田中,既为结穗牵绊,又陷泥淖”(⑥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三《盗贼》。)。预先埋伏的农民军从四面奋勇进击,官军大部被歼,李棒逃走。农民军连战皆捷,声势大振,附近的农民纷纷参加起义军,队伍已达数万人,(⑦《宋会要辑稿》第一百七十六册《兵》一〇之三〇引到信州把溢的神武前军统制王燮上报的奏文称:范汝为“杀散军兵之后,聚众愈多,气焰益炽”,“贼马几数万,已破建阳县”。)范汝为便乘胜攻占建阳城。
  宋高宗在军事镇压失利的情况下,于十月二十一日派前御史台检法官谢响、迪功郎陆棠前往招安,范汝为不予理睬。高宗遂于十一月十一日派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宗率万名官军入闽“征剿”。辛企宗率师抵邵武,距义军大本营尚有近百公里,不敢进,仅派小股官军前去攻击,均被义军打败。曾在颖昌府学任教授的邵武人施逵,遂向辛企宗献招安之策,当时福建路监司也主张招安,于是又招募了国学内舍人叶招积与施逵同去劝降。范汝为“慕得官,且惧大军继至”(⑧熊克《中兴小纪》卷九。),便率领部将范擒虎等出寨接受招安。十二月二十九日,朝廷“授汝为武翼郎、阁门祗侯,充民兵都统领”(⑨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农民军骁将叶铁被授为忠诩郎、民兵副都统领,改名彻。其余农民军将领被授“官者一二百人”((10)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二。)。宋廷遂以谢响、陆棠为措置民兵寨栅官,以监督范汝为。
  范汝为受招安后,曾参与镇压闽北地区的刘时举、廖公昭、余胜等部农民军,并与已被招安的张万全、张毅等部互相仇杀。但他始终“未肯散其徒”(①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绍兴元年(1131)正月,高宗下诏令汝为归辛企宗节制,二月以后又多次命辛企宗、谢响“放散汝为党徒”(②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范汝为皆不听命,而将所部农民军屯驻在建州城外数十座“外寨”中,分屯把隘。同时在各寨进行夺地斗争,勒令地主在寨内的田业,“必计其岁人之数,纳银或钱”(③廖刚《高峰文集》卷一《投富枢密札子》。),否则将其驱逐出寨,没收其土地和牛畜,分给农民军耕种。
  绍兴元年七月,建阳丁朝佐起义。范汝为所部提辖官熊志宁率众与他会合,打击当地封建势力。宋廷为防农民军南下,即令辛企宗移军福州,并派官兵前往镇压。辛企宗徘徊不前。九月,高宗又命监察御史胡世将往福建路抚谕,十月胡世将向朝廷报称:“汝为怀反侧,犹肆剽掠,而招抚官谢响、陆棠顾与贼通”(④熊克《中兴小纪》卷十一。)。高宗见“辛企宗坐视而不能制,谢响顺从而不敢违”(⑤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二。),遂下诏悬赏擒杀范汝为等农民军首领。绍兴元年十月十九日,范汝为重举义旗,率农民军人据建州城。知州王浚明以下官吏皆逃遁,瓯宁知县叶斐被拘。范汝为便命叶斐暂时负责处理州事,建立地方政权。这时农民军队伍已达“十余万”(⑥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八。),范汝为便以建州为中心,分兵出击,扩大势力范围。十月三十日,叶谅率农民军攻打邵武,驻守邵武的江西兵马副都监李山败溃,退守光泽。十一月六日,叶部又克光泽,李山逃回江西信州(今上饶)。与此同时,姚达、饶青带领万余农民军进入江西,其游骑深入到抚州(今临川)境内。江西安抚大使李回急忙让驻守江州(今九江)的岳飞分兵保建昌(今南城)和抚州。十一月,农民军逼攻建昌,被岳飞部将王万、徐庆击败,姚达、饶青被俘。十一月二十日,范汝为又命叶铁率军南下,攻占沙县、尤溪后进攻南剑州城(今南平市)。驻守城西的辛企宗所部统制官任士安不肯力战,知州张鲎率州兵轮番迎战,叶铁不幸中流矢阵亡,农民军败归。随后叶铁的儿子为报父仇,又领兵攻南剑,也为官军所败。在此期间,另一部农民军进入政和、松溪境内活动,熊志宁所部则来往于崇安、浦城一带。农民军西进、南下虽受挫,但仍控制着闽北大部地区,威胁浙南和赣东北地区。
  范汝为再次造反后,闽浙赣官吏纷纷向宋廷告急。福建安抚使程迈连续向高宗上书,指责辛企宗“拥兵逗留”,“懦弱玩寇”,要求“改命将帅”。(⑦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九。)十一月五日,高宗命参知政事孟庾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使,从抗金前线调回名将神武左军都统制韩世忠为宣慰副使,率领三万官军先入闽“征剿”,并令辛企宗所部改隶韩世忠指挥。为防农民军沿闽江顺流而下,韩世忠决定先从台州(今浙江临海)航海至福州,尔后北取建州。绍兴二年正月初,韩军抵福州后即急驰建州。至南剑,桥为农民军所焚,韩世忠率先以马涉湍流过剑潭,所部遂齐渡而进。当时通往建州的要道,尽为农民军堵绝和破坏,韩世忠即引军抄山间小道,迅速绕到建州东北的凤凰山。初四日晨,韩军骤围建州城,并以天桥、对楼、云梯和火炮昼夜攻城,农民军倚城顽强抗击。初九日夜,韩军乘农民军倦怠之隙扶梯而上,城被攻破。万余农民军将士壮烈牺牲,张雄等五百余人被俘,范汝为突围退到回源洞自焚而死。农民军余部在陆必强、叶铁骨、陆必先、张弓手、熊志远等将领率领下分兵出击,叶谅所部农民军再次进攻邵武城,由于失去统一指挥,各自为战,大多相继被韩军击败。此役,农民军先后被杀戮达三万余人。
  绍兴二年四月十一日,宋廷发布所谓“德音”,对农民军的夺地斗争进行反攻倒算。高宗命福建州县出榜宣布,被农民军“占据”的田地,或“令田主计亩纳租及银钱之类”,“许人户陈诉,官为断还”。(①《宋会要辑稿》一百六十七册《刑法》三《诉讼》。)
  范汝为起义失败后,范忠仍领导千余名农民军坚持斗争到底。该部农民军于绍兴二年十一月攻占松溪,杀了县尉吴某及知泉州陈戬的妻子。继而进入浙江龙泉,围攻处州(今丽水)。十二月初一,高宗命神武前军左部统领申世景、御前忠锐第六将单德忠率二千官兵驰援处州。但申、单官兵仍非农民军对手,“处州复告急”。宋廷又派“忠锐第一将张守忠以精兵二千会之”(②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一。)。范忠所部农民军与四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终因众寡悬殊,遭到残酷镇压。
  范汝为领导的农民起义虽告失败,但其斗争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夺取地主土地的尝试,对后代的农民革命仍有一定的启示。
  四、晏梦彪起义
  宋代,福建内陆均实行食盐官卖。官盐价格往往高出私盐数倍,且掺杂灰土,不堪食用,故贫苦农民贩卖私盐的活动长盛不衰。官府为了盐利,除按人口强制派销官盐外,还颁布了严苛的盐法,派官兵缉捕贩运私盐的群众,每年因贩私盐被判罪的达数万人。(③蔡襄《蔡忠惠公集》卷二十二《乞与福建路转运使相度盐法札子》。)于是贩盐的群众便联合起来,“汀、邵之人千百成群,执持兵械,船贩于漳、泉、潮、梅诸处”(④真德秀《真文忠公集》《文集》卷十五《小贴子》。),遇到官兵追捕即进行自卫抵抗;一般群众也常群起拒不买官盐。南宋末期,被统治阶级称为“盐寇”的晏梦彪起义,就是这样被激逼起来的。
  晏梦彪(一作晏彪)绰号晏头陀,汀州宁化人。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他集合数百名盐贩,于宁化南部的潭飞漈举行武装起义。潭飞漈“重岗复岭,环布森列,登涉极难,漈居其上,坦然宽平,山环水合,有田有池,草茂林深,易于藏聚”(⑤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八《福建》四,《汀州府》《宁化府•潭飞漈》。)福建左翼军将邓起奉命提军进击,乘夜冒进,遭到起义军伏击,官军溃败,邓起被杀。起义军首战告捷,声威大振,队伍迅速扩大到数千人,便接着攻破宁化、清流、莲城(今连城)等县,兵临汀州(今长汀)城下。宋廷命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王居安“专任招捕”。绍定二年十月,王居安以为“土瘠民贫”(①《宋史》卷四百五《王居安传》。),贩盐难以尽禁,遂招募军校刘华、邱锐前去招安。起义军获悉,暂时撤离汀州城。刘、邱与起义军联系约降,而汀州知州贪功,准备利用招降对起义军进行突然袭击。其阴谋被起义军识破,招安失败。起义军乘官府招、捕未定,积极向邵武、南剑(今南平)方向发展,又占领了建宁、泰宁、光泽、将乐等县,于尤溪城外杀死宋将赵师檟,进逼南剑州城,队伍进一步扩大.仅在莲城就建立了七十二寨。当时宋汀州守臣陈孝严“鸷悍不恤其下”(②李昂英《文溪集》卷首《忠简先公行状》。),滥杀州兵,军卒王宝等遂关闭汀关,杀官吏,率州兵与起义军汇合,再次围攻州城。连攻五天不克,主动撤围。随后,廖十六带领一部义军人赣,曾两度攻占南丰,继攻建昌(今南城)不克,即引兵南下赣南,占据龙南南部的松梓山。在其影响下,赣南的农民纷纷响应起义。王居安在两省“啸聚蜂起”的情况下,不敢“复为焦头烂额之功”,(③《宋史》卷四百五《王居安传》。)向朝廷辞职。继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程秘继续玩弄招安这一手,仍未得逞。绍定二年十二月,福建路转运使陈汶等见起义军已达数万人,“环地数百里,莫非盗矣”,“既陷将乐,窥延平甚急”,(④真德秀《真文忠公集》《文集》卷二十五《福建招捕使陈公生祠记》。)遂向宋廷告急,并推荐在福州守丧的陈铧出来招捕。
  绍定三年正月,宋理宗起复陈铧知南剑州兼福建招捕使。陈铧力主武装镇压,一到南剑即将土民丁壮编练为“忠勇军”,在起义军攻占沙县城后,于高桥抄袭农民军,获得小胜。闰二月,起义军集中兵力进攻邵武。邵武军官吏大部逃走,殿前司裨将胡斌率数百名官兵应战。起义军经过巷战,全歼胡斌所部,占领“铁邵武”。起义军声势更大,遂分兵一部进入江西,在当地农民军的配合下,陷宜黄,焚崇仁,攻金溪。四月,闽西的农民军在陈三枪带领下攻破龙岩城,知县庄梦诜、县尉钟自强临阵脱逃,起义军乘势下长泰,陷永春,破德化,一路势如破竹。另一部农民军于三平击败宋军,杀死武平知县颜东老和县尉钟茂福,攻占武平县城。陈铧见起义军“势益炽”(⑤《宋史》卷四百一十九《陈铧传》。),急忙向宋廷求援,要求派淮军劲旅入闽镇压。
  绍定三年五月,淮西将王祖忠奉命率三千五百精兵,由漳泉间道入闽西,尔后北上。起义军于顺昌阻击,失利退走。六月,淮军与福建地主武装会师,陈铧升任为福建提点刑狱。七月,陈铧亲自提兵至沙县、顺昌、清流、宁化督捕。由于起义军分兵把寨,兵力分散,而官军兵力集中,采取各个击破,至十月,上述各县起义军所据山寨大多相继失陷。十一月,陈铧以王祖忠、陈君华率主力从明溪、柳阳西进,以经略宋慈带奇兵从竹洲、招贤、招德南下,分进合击潭飞漈。起义军节节阻击,终因采取消极防御,导致了起义之地潭飞漈陷落,起义军损失惨重,晏梦彪率领余部转入邵武山区。十二月,陈铧引兵南下镇压了汀州军卒起义军,继而以分化瓦解的手段,招降了莲城七十二寨。
  绍定四年正月,官军集中兵力北上围攻邵武农民军。在进攻建阳下瞿时,邵武县知县刘纯被起义军擒杀。二月,陈〓督率诸军进攻邵武起义军大本营,突破起义军防御后,晏梦彪等因粮尽援绝出降。陈铧以“其罪不可赦,力屈乃降”(①刘克庄《后田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六《忠肃陈观文神道碑》。),将其杀害。
  在福建的起义军被镇压后,入赣的起义军与当地农民军结合,在陈三枪、张魔王(②张魔王起义可能与摩尼教有关。摩尼教是波斯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直到端平元年(1234)才被官军镇压下去。
  这次起义打击了南宋统治者,福建地方官府从此明令废罢“计口敷盐”(③刘克庄《后田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漳州、泉州、兴化的官吏还以别项岁人代替了人民输纳的丁钱四万余贯。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