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唐灭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416
颗粒名称: 二、南唐灭闽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3
页码: 125-1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唐灭闽的记事,南唐是五代南方诸国中的大国,地大物丰,兵力强盛。李异灭吴立国后,怀有统一中国大志,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奖励农桑,澄清吏治”,积蓄财力,训练士兵,待机北伐。他死后,长子李景通继位,改名为璟,是为元宗,李璟好大喜功,信任庸臣,改变乃父成策,只图吞并南方邻国。
关键词: 南唐 灭闽 福建

内容

南唐是五代南方诸国中的大国,地大物丰,兵力强盛。李异灭吴立国后,怀有统一中国大志,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奖励农桑,澄清吏治”,(⑤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二。)积蓄财力,训练士兵,待机北伐。他死后,长子李景通继位,改名为璟,是为元宗,李璟好大喜功,信任庸臣,改变乃父成策,只图吞并南方邻国。
  南唐保大元年(闽永隆五年,943)正月,闽主王曦之弟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殷。福建遂分为闽、殷二国。次年三月,闽国发生政变,朱文进杀了王曦自立为闽王。十一月,泉、漳、汀三州归附于殷,殷主即自建州发重兵进攻福州。南唐江西安抚使查文徽建议乘虚出兵取建州,李璟便命洪州(今南昌)营屯都虞侯边镐为行营招讨使,率洪州等地屯兵随查文徽进军建州。建州人民备受王氏内乱之苦,“伐木开道,以迎唐兵”(①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八十八《五代封爵》。)。查文徽遂顺利占领了邵武、建阳,继而进屯建阳南部的盖竹。王延政即派兵迎击,于盖竹击败唐军,又袭击邵武,俘唐军偏将臧循。查文徽退保建阳,得知镛州(今将乐)将张汉真领兵8000将到,急向元宗请求援兵。当月,殷军占领福州。保大三年正月,王延政复国号为闽,调福州侍卫拱宸、控鹤二都等15000人北上抗击唐军。二月,李璟命天威都虞侯何敬洙为建州行营招讨马步都指挥使,将军祖全恩为应援使,姚凤(一作奉)为都监,率兵万人入闽增援。何敬洙、祖全恩领军自崇安进屯赤岭(崇安南部,今赤石附近),王延政命统军使陈望领军万人迎击,以仆射杨思恭为监军,于水南建寨列栅。两军隔河对峙十余日,均不敢贸然进击。陈望以为建州安危在于此战,应观唐军变化,谋图万全之策而后动。思恭则力主速战,严责陈望,再三催其出战。陈望不得已引兵涉水进击。唐军以主力正面迎击,另以骑兵一部绕到闽军后侧,前后夹击,陈望大败被杀,杨思恭逃回建州。王延政遂亲领余部固守建州城,并命泉州将董思安、王忠顺率兵5000来建州,分守要溢。
  三月,福州发生兵变。被黜居福清的指挥使李仁达潜回福州,与镇遏使黄仁讽串通,杀了镇守南都的王继昌,立雪峰寺僧卓严明为帝。王延政即派镛州将张汉真领水军5000会同漳、泉二州兵讨伐。四月,张汉真攻东关,兵败被黄仁讽所杀。五月,李仁达又杀卓严明,自称威武军留后,派人向南唐投降。李璟授他为威武军节度使,改名弘义。同月,唐兵进围建州,击败泉州援兵,并分兵一部攻汀州,被汀州守将许文稹打败,唐将时厚卿被俘。七月,王延政听说年初从福州调来的援兵图谋叛乱,即收缴其军械,于遣还途中将8000余人全杀掉。当月,唐将边镐攻陷镡州(今南平),孤立了建州。王延政见形势危急,遂向吴越称臣,乞求援兵。
  八月,唐军围困建州日久,建州城内军心动摇,防守稍有松懈。二十四日,唐军再次发起进攻,先锋桥道使王建封纵火焚烧外城,奋勇登城而人。建州城破,王延政出降。唐军人城,“纵兵大掠,焚宫室庐舍几尽,是夕寒雨,冻死者枕藉于道,建人失望”(②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九十二《闽三•天德帝本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五。)。九月,许文稹以汀州、王继勋以泉州、王继成以漳州向唐军投降,闽国至此灭亡。南唐遂尽迁王氏宗室于金陵(今南京),于建州设永安军,于延平津(今南平市)设剑州。
  南唐虽尽取福建之地,但对闽中降将甚不放心,调换了汀、漳、泉三州刺史,引起原闽军将佐的不满。南唐保大四年(946)六月,李璟命枢密使陈觉为宣慰使,到福州召威武军节度使李弘义等入朝,企图夺其兵权。李弘义察知其意,推辞不去。陈觉回到剑州,“耻于无功”(③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二十六《南唐十二•陈觉传》。),遂于八月矫诏擅发汀、建、抚、信州兵及戍卒,命建州监军冯延鲁率领攻福州。唐将魏岑正在漳、泉州抚慰,得知延鲁出兵,也擅领漳、泉二州兵来会。李弘义命楼船指挥使杨崇保率舟师阻击,十九日于侯官(今闽侯侯官)江面被唐军击败。冯延鲁乘势进攻福州西关,被李弘义击退。九月,李弘义更名李弘达,称臣于后晋,晋授其为威武军节度使。李璟得知陈觉擅自发兵,大怒,但见“兵业行,不可正”(①马令《南唐书》卷二《嗣主书》。),乃命永安军节度使王崇文为招讨使,信州刺史王建封为副使,增兵会攻福州。同时正式任命陈觉为诸军监军使,冯延鲁为南面监军使,魏岑为东南面监军使。王崇文率师抵福州,从西北进攻,福州降将马捷引唐兵自马牧山(今屏山以西诸高地)破寨而人,李弘达退踞善化门,外城遂为唐军所占。十月,李弘达再次更名李达,奉表向吴越称臣乞援。二十五日,吴越命统军使张筠、赵承泰领兵三万,水陆并进,驰援福州。十一月,吴越援兵到福州,自城东〓浦南潜入城内,协同李达守御。唐军进踞东武门,并将整个福州城重重包围起来。(②唐军围城兵力,史料未明确记载。《南唐书》称:“延鲁、魏岑、王崇文各领兵万数,四面俱至,围城数匝,声天动地,有国以来,出师之盛,未之有也。”)李达与吴越兵出战皆失利,城危在旦夕。但由于唐将陈觉、冯延鲁、魏岑各为己功,虽然互为犄角,而进退各不相应;王崇文虽为主帅,而诸将不肯用命,故久围不克。
  南唐保大五年三月初七日,吴越又命余安率军航海来救。十四日,吴越兵抵福州城南白〓浦,岸滩泥泞,将铺竹箦登岸,遭到唐兵箭矢攻击,无法靠岸。唐军城南主将冯延鲁认为,李达不降,依靠的是这支援兵,不若纵其登岸,于平地“尽歼其众,城必降矣”(③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八十八《五代封爵》。),遂下令所部后退。裨将孟坚力谏不听。吴越兵上陆后,大呼奋击,延鲁抵挡不住,弃众而逃,吴越军乘势掩击,城内又发兵夹攻,诸路唐军皆溃逃,死亡二万余人,都指挥使杨匡业、蔡遇等被俘,“委弃军资、器械数十万。”(④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八十《吴越四•忠献王世家》。)福州遂归吴越所有。
  南唐保大八年二月,吴越派人到建州诈称:福州“吴越戍兵乱,杀李仁达而遁”(⑤《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南唐建州永安军节度使查文徽贪功,信以为真,命剑州刺史陈诲率舟师先行,自领步骑兵继后,南取福州。当时正值春雨,江水暴涨,陈诲与吴越水军战于江中,陈诲率若干水手没人水中,凿破吴越楼船,擒获其将马先进、叶仁安等,从降将郑彦华口中得知吴越之诈。二十二日,查文徽引兵赶到,吴越伪降,派人迎于西郊。文徽即要传命入城。陈诲以所闻劝其不要轻进。文徽则说:“狐疑且生变,乘机据城上策也!”(⑥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二十四《南唐十二•陈诲传》。)麾师而进。至西门,吴越伏兵突发,文徽及其将佐三十人皆被俘,所部被歼。陈诲知其必败,屯兵江边等待,事发后即率水师返回剑州,献俘于金陵,被升授为永安军节度使。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