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陈政、陈元光与土著居民的战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411
颗粒名称: 一、陈政、陈元光与土著居民的战争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2
页码: 118-1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政、陈元光与土著居民的战争,唐朝初叶,福建地区尚未宪全开发。高宗时仅设泉、建二州,泉州州治在闽县(今福州),建州州治在建安(今建瓯),均隶属岭南道。闽南一带,地荒人稀,是土著居民(时称“蛮獠”)的散居地。
关键词: 陈政 陈元光 土著居民 战争

内容

唐朝初叶,福建地区尚未宪全开发。高宗时仅设泉、建二州,(④唐高祖〓以南安郡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太宗贞观初废,并入泉州,故高宗时仅有泉、建二州。)泉州州治在闽县(今福州),建州州治在建安(今建瓯),均隶属岭南道。闽南一带,地荒人稀,是土著居民(时称“蛮獠”)的散居地。(⑤据顾炎〓《天下郡国利病书》考证,粤东和闽南散居的“蛮獠”为当地土著居民,是畲族的先民,其姓为槃、兰、雷、钟、苟等。)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泉潮间蛮獠啸乱”(⑥光绪《漳州府志》卷二十四《宦绩·陈政》。),与汉族居民发生武装冲突。唐廷命玉钤卫翊府左郎将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府兵3600人、战将123员入闽,镇守绥安(隋废县,县治在今云霄县北)。陈政到达后,因兵力不足,只得退保九龙山(今漳州市北)并向朝廷请援。高宗又派其兄陈敏、陈敷领兵南下增援。敏和敷均于行军途中病亡,队伍遂由其母魏氏代领入闽。援兵到后,陈政即引兵进驻梁山(今漳浦南)南部的云霄镇。随后以李伯瑶为前锋将,进攻诸山寨。伯瑶以骄兵之计,“沿江植柳为营,佯为不进”(①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百二十一《唐宦绩•李伯瑶》。),引诱土著来攻,擒杀了兰、雷二首领,随后,发兵进击,遂“平三十六寨”(②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百二十一《唐宦绩•李伯瑶》。)。
  仪凤二年(677),陈政病故,其子陈元光深得陈政所部拥戴,遂代父为将。当年,粤人陈谦连结“诸蛮”首领苗自成、雷万兴等“攻漳潮二州”(③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六《唐外纪》。当时漳州尚未设置,应指泉州所属的龙溪。),“陷潮阳”(④光绪《漳州府志》卷二十四《宦绩•陈元光》。),闽粤震动。陈元光率骑兵前往讨伐,出师获胜。当时龙溪县东部地区,“两江夹峙,波涛激涌,两岸尽属蛮獠”(⑤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八十五《关隘•龙溪柳营江把截所》。两江系指九龙江支流北溪与西溪。⑥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之九《山川•漳浦梁山》。)。陈元光秘密派人在上游结筏,顺流而下,对其袭击,蛮军败逃,唐军追至梁山西麓盘陀岭下,“尽歼之”⑥。随后,陈元光在柳营江(今九龙江)西岸建寨屯兵,当地土著纷纷归顺定居,因以其地为“唐化里”。
  永隆二年(681),南海战事又起。循州司马高绽受命“征剿”,高琔命陈元光率兵人潮州增援。陈元光“伐山开道,潜袭寇垒,俘馘万计,岭表悉平”(⑦乾隆《潮州府志》卷三十八《征抚》。)。唐廷晋升陈元光为正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元光还师移镇梁山一带,“阻盘陀诸山为寨,渐开西北诸山洞,拓地千里”(⑧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之九《山川•漳浦梁山》。)。武后垂拱二年(686),陈元光上表朝廷,建议于此增设州县,以加强地方统治。唐廷从其所请,于泉州、潮州之间设置漳州,州治在梁山下漳江南,即绥安故址(今云霄县城北之西林),以元光为刺史,并增设漳浦、怀恩二县作为漳州的属县。接着,漳州司马李伯瑶领兵凿断鹅头山,“平娘子洞诸寨”(⑨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百二十一《唐宦绩•李伯瑶》。)。
  中宗景龙二年(708),雷万兴、苗自成之子又率众起事,秘密进至岳山。十一月,陈元光率轻骑进击,由于后援步兵未及时赶到,至漳浦南部大峙原(今云霄境内)时被“蛮军”将领兰奉高所击杀。随后,漳州司户、校尉卢如金率唐军击溃“蛮军”,保全了州治。
  陈元光死后,其子陈珦继任漳州刺史。玄宗开元三年(715),陈确率领武勇夜袭“蛮洞”,打败“蛮军”,杀了兰奉高。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政
相关人物
陈元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