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唐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41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唐代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5
页码: 118-122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唐代的重要战事,其中包括了陈政、陈元光与土著居民的战争、黄巢农民军转战福建、王潮攻取福建等。
关键词: 战事 福建省 唐代

内容

一、陈政、陈元光与土著居民的战争
  唐朝初叶,福建地区尚未宪全开发。高宗时仅设泉、建二州,(④唐高祖〓以南安郡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太宗贞观初废,并入泉州,故高宗时仅有泉、建二州。)泉州州治在闽县(今福州),建州州治在建安(今建瓯),均隶属岭南道。闽南一带,地荒人稀,是土著居民(时称“蛮獠”)的散居地。(⑤据顾炎〓《天下郡国利病书》考证,粤东和闽南散居的“蛮獠”为当地土著居民,是畲族的先民,其姓为槃、兰、雷、钟、苟等。)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泉潮间蛮獠啸乱”(⑥光绪《漳州府志》卷二十四《宦绩·陈政》。),与汉族居民发生武装冲突。唐廷命玉钤卫翊府左郎将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府兵3600人、战将123员入闽,镇守绥安(隋废县,县治在今云霄县北)。陈政到达后,因兵力不足,只得退保九龙山(今漳州市北)并向朝廷请援。高宗又派其兄陈敏、陈敷领兵南下增援。敏和敷均于行军途中病亡,队伍遂由其母魏氏代领入闽。援兵到后,陈政即引兵进驻梁山(今漳浦南)南部的云霄镇。随后以李伯瑶为前锋将,进攻诸山寨。伯瑶以骄兵之计,“沿江植柳为营,佯为不进”(①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百二十一《唐宦绩•李伯瑶》。),引诱土著来攻,擒杀了兰、雷二首领,随后,发兵进击,遂“平三十六寨”(②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百二十一《唐宦绩•李伯瑶》。)。
  仪凤二年(677),陈政病故,其子陈元光深得陈政所部拥戴,遂代父为将。当年,粤人陈谦连结“诸蛮”首领苗自成、雷万兴等“攻漳潮二州”(③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六《唐外纪》。当时漳州尚未设置,应指泉州所属的龙溪。),“陷潮阳”(④光绪《漳州府志》卷二十四《宦绩•陈元光》。),闽粤震动。陈元光率骑兵前往讨伐,出师获胜。当时龙溪县东部地区,“两江夹峙,波涛激涌,两岸尽属蛮獠”(⑤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八十五《关隘•龙溪柳营江把截所》。两江系指九龙江支流北溪与西溪。⑥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之九《山川•漳浦梁山》。)。陈元光秘密派人在上游结筏,顺流而下,对其袭击,蛮军败逃,唐军追至梁山西麓盘陀岭下,“尽歼之”⑥。随后,陈元光在柳营江(今九龙江)西岸建寨屯兵,当地土著纷纷归顺定居,因以其地为“唐化里”。
  永隆二年(681),南海战事又起。循州司马高绽受命“征剿”,高琔命陈元光率兵人潮州增援。陈元光“伐山开道,潜袭寇垒,俘馘万计,岭表悉平”(⑦乾隆《潮州府志》卷三十八《征抚》。)。唐廷晋升陈元光为正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元光还师移镇梁山一带,“阻盘陀诸山为寨,渐开西北诸山洞,拓地千里”(⑧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之九《山川•漳浦梁山》。)。武后垂拱二年(686),陈元光上表朝廷,建议于此增设州县,以加强地方统治。唐廷从其所请,于泉州、潮州之间设置漳州,州治在梁山下漳江南,即绥安故址(今云霄县城北之西林),以元光为刺史,并增设漳浦、怀恩二县作为漳州的属县。接着,漳州司马李伯瑶领兵凿断鹅头山,“平娘子洞诸寨”(⑨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百二十一《唐宦绩•李伯瑶》。)。
  中宗景龙二年(708),雷万兴、苗自成之子又率众起事,秘密进至岳山。十一月,陈元光率轻骑进击,由于后援步兵未及时赶到,至漳浦南部大峙原(今云霄境内)时被“蛮军”将领兰奉高所击杀。随后,漳州司户、校尉卢如金率唐军击溃“蛮军”,保全了州治。
  陈元光死后,其子陈珦继任漳州刺史。玄宗开元三年(715),陈确率领武勇夜袭“蛮洞”,打败“蛮军”,杀了兰奉高。
  二、黄巢农民军转战福建
  唐末,爆发王仙芝、黄巢农民大起义。唐僖宗乾符五年(878)三月,黄巢率领10万农民军渡过长江南征,首先突入江西,继而转战两浙。九月,镇海节度使高骈派大将张璘、梁缵分路阻击,农民军连续受挫。(①高骈所部打败农民军的时间,《新唐书》卷九《僖宗纪》为乾符五年九月,《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三则为六年正月,即农民军入闽之后。据《唐末农民战争》、《黄巢起义史》、《黄巢起义考》等书考证,以《新唐书》为是,从之。)为不与强敌硬拼,黄巢决定引军南下闽粤,进行战略转移,再伺机北伐。原拟从浙江航海入闽,因缺少船只,大部农民军遂从衢州(今衢县)沿仙霞岭修拓山路进入福建。(②《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黄巢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三均载:“刊(开)山道七百里”。《旧唐书》卷十九《僖宗本纪》作“开山洞五百里”。据朱维干《福建史稿》考证,仙霞岭原已有路,农民军只是加以拓修,里程也不足五百里,故不提修拓里程。)
  黄巢起义军进抵浦城后,即分路南下。农民军主力直趋建州(今建瓯),在崇安镇(今崇安县)大败唐军,射杀了镇将邓光布,乘胜追击,于建阳擒杀了建州指挥使李材兄弟,兵临建安(建州州治,今属建瓯)又歼灭了节度副使童猛所部,建州刺吏李乾祐弃城逃走,农民军便占领州城。随后,从古田间道进逼福州。
  左翼农民军从浦城向东南进攻,在今政和一带遇到了唐军和地方武装的抵抗。农民军人闽时,唐僖宗即派“家世居闽,素知山川险要”(③同治《重纂福建通志》卷一百七十《唐忠烈•李彦坚传》。)的御史中丞李彦坚往守建州。李彦坚尚在途中,建州已失。李便在政和西北组织地方武装(④早在乾符三年二月,唐僖宗就下令福建、江西、湖南诸省训练士卒和地主武装,防备起义军。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进攻高宅,被农民军击败,退踞东漈,又为农民军围困,李彦坚势穷绝望而自杀。农民军继续东进,屡次击溃福建招讨使张谨所部唐军,张谨退至今政和东北的铁山负隅顽抗,农民军以奇兵断其粮道,挥师进击,经过反复激战,擒杀张谨及其偏将郭荣等十八名将校,全歼该部。随后,农民军从长溪(今福安、霞浦、宁德)、连江(含今罗源)沿海挺进福州。
  右翼农民军由崇安向西南,沿武夷山脉东麓南进,到达邵武黄连镇(今建宁县)将屯保(一作寨)时,遇到陈岩组织训练的数千“九龙军”(⑤乾隆《邵武府志》卷十六《乡贤•陈岩传》。)和镇将谢望父子的抵抗,农民军受阻,遂转向东南,攻人沙县古铜场、杨篑坂地区,(⑥乾隆《延平府志》卷十一《征抚•黄巢》。)经延平(今南平)顺流直下福州。
  乾符五年十二月,各路农民军会攻福州,福建观察使韦岫“战不胜,弃城遁”(⑦《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黄巢传》。),黄巢遂于十三日占领福州。(⑧《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三、《新唐书》卷之九《僖宗纪》。)黄巢入闽后,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响应,“溪洞”起义人数多达八万人。(⑨崔致运《桂苑笔耕集》卷五《奏诱降福建道草贼状》。)在福建人民积极支援下,农民军连下“闽中”诸州。并沿海岸南下泉州、漳州。
  黄巢农民军在福建给封建势力予重大打击。农民军所到之处,焚毁官府、寺院,镇压官僚、豪绅,没收地主、豪富钱财分给农民;对儒士则采取团结、保护政策。当时农民军奉行“逢儒则肉,师必覆”(①《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黄巢传》。“肉”指杀戮和侮辱。)的信条。意思是说,如果侮辱、杀戮儒士,农民军就会失败。因此,农民军所虏的人,凡自称是儒生者皆释放。黄巢经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门口时,就曾下令:“儒者宅,灭炬弗焚”(②乾隆《福州府志》卷二十一,《第宅园事》。)。
  黄巢农民军在福建活动半年,经过休整和扩大队伍后,继续进军岭南,于乾符六年五六月间攻占广州。农民军主力离闽后,新任福建观察使郑镒命陈岩率“九龙军”,会同屯驻福清的都巡检使许忠反攻福州。留守福州的黄巢部将战败,也率余部撤往粤东。
  三、王潮攻取福建
  黄巢农民军离闽后,福建观察使郑镒,以陈岩收复福州有功,奏请唐廷任命他为团练副使,兼领泉州刺史。不久,左厢都虞侯李连反叛,率众攻福州。陈岩领军讨平李连,声势日盛。郑镒害怕其威逼,上表请求辞职,朝廷遂授陈岩为福建观察使。但福建诸州多为土豪盘踞,各自为政,并不完全听命于陈岩。
  王潮.河南光州固始人,出身农家,为本县佐史。中和元年(881),黄巢北伐之际,寿春屠者王绪聚众起义,占踞寿州,自称将军,随后,又取光州,“闻潮兄弟材勇,召置军中”(③《新五代史》卷六十八《闽世家》。),署王潮为军正。王绪后来向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被授为光州刺史。秦宗权屡征其租赋,王绪不堪供应,其后又命其出兵会击黄巢,王绪滞留不进。宗权大怒,乃发兵攻讨之,王绪不能敌,遂于光启元年(885)正月,率光、寿二州兵五千人,与吏民一同南行,企图在南方寻求安身之地。王绪渡过长江后,转趋江、洪、虔诸州,折人福建,攻陷汀、漳二州,自称汀州刺史。王绪军无纪律,沿途大肆抢掠。攻陷城镇并不久留,往往洗劫一空。王绪性残暴,多猜疑。南下途中以路险粮少,下令军中:“以老孺从者斩”(④《新唐书》卷一百九十《王潮传》。)。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共奉老母同行,苦求于王绪,王绪大怒,欲立斩其母,王潮兄弟“请先母死”(⑤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八十八《五代封爵》。),诸将共为之哀求,方免。后王绪听术士言,“军中当有暴者兴”(⑥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八十八《五代封爵》。),对部属更加猜忌,“见将卒有勇踰略己及气质魁岸者皆杀之”(⑦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连共同起事的妹夫、前锋将刘行全也难免于祸。于是军中人人怨恨,个个自危。八月,军至泉州南安,王潮与将士共谋,擒拘了王绪(后王绪自杀死),“军中皆呼万岁”(⑧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诸将遂拥王潮为首,称将军。
  王潮既为主将,便与部属相约,改变以往恶习,严格整饬军纪。随即率师北上,拟还光州,“所过秋毫无犯”(⑨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当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军民怨恨。泉州百姓闻王潮治军有法,张延鲁“帅耆老,奉牛酒”(①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九十《闽一》。),追至沙县拦道请留。王潮即改变北还计划,回师围攻泉州。历时一年,于光启二年八月,杀廖彦若,占领州城。后又平狼山薛蕴,“兵锋日盛”(②《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王审知传》。)。福建观察使陈岩遂上表唐廷,请授王潮为泉州刺史。王潮在泉州,“招怀离散,均赋缮兵,吏民悦之”(③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九十《闽一》。)。
  大顺二年(891)十二月,陈岩病死,妻弟都将范晖自称观察使留后。范骄侈横暴,大失人心,陈岩旧部多奔附王潮,劝取福州。景福元年(892)二月,王潮以从弟彦复为都统,胞弟审知为都监,出兵攻福州。“民自请输米饷军,平湖及滨海蛮夷皆以兵船助之”(④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福州城经郑镒、陈岩拓修,坚固难攻。彦复、审知久攻不下,士卒伤亡较大,且浙东威胜军节度使董昌派援范晖的五千兵将到,因而请求退师,王潮不许。又请王潮增兵,亲临指挥,王潮答复:“兵尽添兵,将尽添将,兵与将俱尽,吾当自来”(⑤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八十八《五代封爵》。)。彦复、审知乃冒着矢石督军急攻。当时围攻已经年余,城中粮尽。范晖势窘,遂于景福二年五月弃城出走,后为部下所杀。董昌的援兵也撤回浙东。王潮便以胞弟审邽为泉州刺史,自往福州,称观察使留后。随后,建州人徐归范杀了本州刺史,归顺王潮;汀州刺史谭全慕表示听命;福建境内20余部农民军也接受招安。王潮“由是尽有闽岭五州之地”(⑥《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王审知传》。)。景福二年九月,唐昭宗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乾宁三年(896),唐廷升福建为威武军,以王潮为节度使。
  王潮取得福建后,励精图治,“遣僚佐巡视州县,劝农桑,定租赋,交好邻道,保境息民,闽人安之”(⑦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为尔后建立闽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