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隋末建安农民起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409
颗粒名称: 五、隋末建安农民起义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2
页码: 117-1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隋末建安农民起义的记事,炀帝杨广对内实行残暴统治,对外不断用兵。无休止的徭役、兵役与繁重的赋税加在农民身上,官僚地主乘机勒索财物和兼并土地,使农民破产流亡,田园荒芜,阶级矛盾激化,于是爆发了全国性农民大起义。
关键词: 隋末 建安农民 起义

内容

隋末,炀帝杨广对内实行残暴统治,对外不断用兵。无休止的徭役、兵役与繁重的赋税加在农民身上,官僚地主乘机勒索财物和兼并土地,使农民破产流亡,田园荒芜,阶级矛盾激化,于是爆发了全国性农民大起义。
  大业九年(613)六月,隋炀帝第二次大规模兴兵进攻高丽(今朝鲜),在后方督运军粮的礼部尚书杨玄感举兵反隋。七月,江南余杭(今杭州)人刘元进乘机发动农民起义,旬月间发展到数万人。八月,与吴郡朱燮、晋陵管崇领导的农民军汇合,兵力共达十余万人。刘元进遂称天子,设置百官。十月,建安(郡治在今福州)农民“执长吏”(①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二。)响应起义。十二月,刘元进进攻丹阳(今安徽宣城),被隋左屯卫大将军吐方绪、光禄大夫鱼俱罗合兵击败,随后节节失利,退守建安。经短期休整,刘元进又领兵北击,于吴郡地区,与隋江都丞王世充率领的数万江淮兵大战。刘元进战败阵亡,所部溃散,被诱降的三万余人全被王世充坑杀于黄亭涧。(②《隋书》卷七十《刘元进传》。另据《资治通鉴》大业九年十二月条考异,还有二种说法,一说“坑其众二十万于黄亭涧,涧长数里,深阔数丈,积尸与之平”;一说“坑所首八千人于黄山下”。本书从《隋书》所载。)余部仍相聚继续斗争,直至隋亡。
  大业十年(614)六月,建安郑文雅、林宝护再次领导三万农民起义,攻陷了郡城,杀了建安太守杨景祥。(③《隋书》卷四《炀帝纪》。)这是闽中首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当时东海人李子通领导的农民军占据江都,自称吴帝,派使者收略闽中。后来,江淮农民领袖杜伏威击败李子通,收编其部众,尽占江南、淮东地区。其时,建安农民军与江南农民军汇集,壮大了南方农民起义力量,在推翻隋朝统治的斗争中发挥了作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