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孙吴对闽中用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406
颗粒名称: 二、孙吴对闽中用兵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2
页码: 115-1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东汉末期至孙吴对闽中用兵的记事。
关键词: 孙吴 闽中用兵 福建

内容

东汉末期,军事集团割据混战,孙策崛起江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孙策进攻会稽郡(郡治在今浙江绍兴),太守王朗战败,航海逃到侯官(今福州)(②东汉改冶县为侯官县,隶属于会稽郡东部都尉管辖,故又称东侯官。)。孙策命永宁(今浙江永嘉)长韩晏为南部都尉,领兵追击至侯官,为侯官长商升击败。孙策又命贺齐代韩晏为南部都尉,继续领兵攻侯官。商升素知贺齐威名.拟向他投降,被部属张雅、詹疆所杀。张雅自称无上将军,詹疆自称会稽太守。贺齐因兵力不足,不敢轻易进攻,暂时住军观变。当时张雅与女婿何雄争夺权力,贺齐派人从中离间,致使张、何彼此疑隙,“阻兵相图”(③《三国志》卷六十《吴书•贺齐传》。)。贺齐即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大败张雅。詹疆恐惧,遂率众出降。王朗准备南逃交州,为兵所逼,也向贺齐投降。从此闽江下游便归孙氏所有。
  孙氏在江南扩张,遇到散居南方山区的越族人民多次反抗。建安八年,孙权西伐黄祖时,闽、浙、赣山越纷纷集众反抗孙氏的统治。其中闽北有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五人,各率领万户,连屯于今浦城一带,吴五、邹临二人,各率领6000户,分别屯于大潭、盖竹(今建阳西南和南部)。他们同时向余汗(今江西余干)方向进攻。孙权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即派会稽南部都尉贺齐领兵“讨伐”。会稽“郡发属县五千兵,各使本县长将之,皆受齐节度”(④《三国志》卷六十《吴书•贺齐传》。)。贺齐带兵到余汗,恐全军深入被山越切断后路,分兵一部留守余汗,以作后援,自率主力进击。他首先集中兵力打败洪明,洪明被杀,洪进、苑御、吴免、华当四部皆降。随后驱军转攻大潭、盖竹,吴五、邹临二将战败也降。此役,贺齐先后擒杀山越6000余人,并从闽越人中选出丁壮万人,充实孙家军伍。
  为了加强对闽中山越的统治,孙权将会稽南部都尉移至建安,并于建安十二年(207)前,相继在闽江上游设置了建平(今建阳)、建安(今建瓯)、汉兴(今浦城)、南平四县。加上原有的侯官,闽中已有五县。不久,设立了建安郡。但闽中山越的反抗并没有因此结束,建安十五年有吕合、秦狼起义,吴嘉禾四年(235)有隋春起义,赤乌五年(240)和太平二年(257)又有山民“作乱”,孙吴均派兵入闽镇压。在62年之间,孙吴多次对闽中用兵,既稳定了后方,又从越族调取人力物力,从而加强孙吴政权的实力。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吴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