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393
颗粒名称: 八、学校
分类号: E201
页数: 2
页码: 91-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解放战争时期学校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第14步兵学校、福州军区军医学校和其他学校。
关键词: 福建省 人民解放军 学校

内容

(一)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
  1949年9月下旬,以第10兵团教导团和青年干部大队的部分干部及毕业学员为基础,组建学校。先称第10兵团兼福建军区军政干部学校,11月初改称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11月5日,军大分校在闽侯上街正式开学。校长兼政治委员由叶飞兼任(1950年4月张日清任政治委员),设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学员队先后计有5个大队。主要招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学生,培养初级干部和工作人员。第二期1950年10月22日在福州市仓前山开学。两期共招收约5000人。另,第二期一大队培训起义的国民党军校级以上军官,和解放军部分在职营连职干部,共约300余人。第二期二、三、四大队学员经短期学习后,分赴闽北、闽西、闽南参加土地改革运动,返校后于1951年12月毕业。
  (二)第14步兵学校
  1951年3月5日,华东军区命令,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改编为华东军区第3步兵学校。4月6日,华东军区命令,该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步兵学校。校领导人与校部机构均不变。1952年7月,第14步兵学校奉命撤销。部分机构与第13步兵学校等单位合并,在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步兵学校。
  (三)福州军区军医学校
  1973年9月,福州军区决定在福州筹建军医学校。后因故易地在江西鹰潭成立。1977年2月开始迁回福州。1978年整编为师级单位,设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下属6个学员中队。1985年9月后改名南京军区卫生学校。
  (四)其他学校(①福州军区的主要学校先后有南昌步兵学校(后改步兵学校,再后撤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后改军区步兵学校)、南昌陆军学校(军区步兵学校改),均在江西南昌,故从略。)
  福建军区医校。1950年在福州创办。1952年底扩建为第6军医中学。1954年6月后与第5、第7军医中学合并为第6军医学校,迁南京。第18文化速成中学。1951年5月,福建军区成立文化速成学校;翌年2月改称文化速成中学。1954年改称第4文化速成中学;1955年改称第18文化速成中学。1959年4月,18速成中学番号撤销,机构并入江西军区第45文化速成中学。
  福建军区干部文化学校。1953年9月在龙岩组建,1956年2月撤销。
  福建军区干部学校、福州军区干部学校。1954年,福建军区教导营在福州扩编为福建军区干部学校。1956年7月,改称福州军区干部学校。
  福州军区轮训团。1957年10月,将福州军区干部学校、政治理论训练班、边防第22团、福建省军区军士教导营、福建内卫营和内卫第40团一营等6个团、营级机构合并,在福州组建福州军区轮训团。1959年4月,轮训团撤销。
  福建军区后勤学校。福建军区后勤部1951年8月在福州开办,1953年初改为后勤训练大队,1954年初撤销。
  福州军区后勤学校。福州军区后勤部于1961年5月开办,同年11月改为后勤训练队。
  福州军区卫生学校。1962年10月,将福州军区医护学校改称福州军区卫生学校,至1969年9月撤销。
  福州军区“五七”干部学校。1976年3月在邵武开办,1979年6月改为福州军区干部文化学校。1981年6月撤销。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