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安部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391
颗粒名称: 五、公安部队
分类号: E201
页数: 2
页码: 91-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公安部队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公安第13师、福建省公安总队、福州军区公安军。
关键词: 福建省 人民解放军 公安部队

内容

(一)公安第13师
  1952年7月1日,福建军区步兵第87师与福建省边防保卫局大部分人员合并,在莆田县城改编为公安第13师,归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建制领导,作战指挥归福建军区。所属各团依次改称公安第37、第38、第39团。师长闻盛森,政治委员郑从政(省公安厅长,兼)、王义勋。全师8502人。8月底,该师接替第25军担任仙游执亭至南安奎下海岸防御,并有支援大、小嶝岛及东山岛的作战任务,归第31军指挥。师部驻泉州市。
  公安第13师成立后,立即调整改组福建原有的边防检查组,以451人统一成立6个武装工作队、27个分队,分布于全省海防部队防区外的空隙地区,开展边防对敌斗争。此外,还领导福州、厦门、涵江、晋江等4个边防检查站,代管公安第79、第80团(作战指挥仍分别归福安军分区和第31军)。1953年3月,该师接替平潭、南日岛守备任务。5月,成立边防办公室,专司边防工作的领导,并将边防部队转交沿海军分区领导。
  1955年7月,公安第13师(欠第38团)、公安第38团分别改编为平潭守备师、南日岛守备团(番号未改),均直属福建军区建制,归第28军指挥。
  (二)福建省公安总队
  福建省公安总队系以福建军区直属警备团(福州市警备团)和省公安大队、盐警大队为基础,于1951年8月扩编而成,下属5个大队。担任福州市警备和省级首脑机关及盐场的警卫工作,属省公安厅领导。公安厅副厅长李继成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全总队2748人。各专区公安大队、中队和各县公安队,仍由各专区、县公安部门领导。
  1952年7月1日,全省公安部队经统一整编后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总数为12007人。省公安总队直归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领导,下辖2个直属中队、2个市(福州、厦门)中队、8个专区大队、8个专区直属中队、66个县队和漳州、泉州2个市队,并代管护航、财经、盐警等3个大队。担负警卫党政机关,看押犯人,守护桥梁、仓库、电台等重要目标,和剿匪、边防、对空监视及主要城市的警备等任务。12月,省公安总队划归福建军区指挥领导,华东公安部队司令部只负责业务领导;各专区大队划归各军分区指挥领导,总队只负责公安业务、干部和后勤工作之领导。1955年8月,各军分区代管的公安大队、公安队移交地方政府,并改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部分分队参加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卫第40团,总队部缩编为内卫第40团机构。10月,福建省公安总队撤销。
  (三)福州军区公安军
  1956年8月,以原福建军区公安部队处为基础,组建福州军区公安军领导机关。司令员刘振球,政治委员王直,设司令部、政治部、干部处。下辖边防第19、第20、第21、第22、第23、第24团;内卫第40团,内卫第44团(驻江西),福建内卫营,江西内卫营;第6海上巡逻队;福州、厦门、泉州、涵江检查站。全军2.1万余人(福建境内1.7万人)另代管公安军独立护航营。边防团分布于福鼎至漳浦沿海一线担任海防边防任务,由各沿海军分区代管。各内卫团、营在内地担任警卫重要目标、看押犯人及维护社会治安等任务。1957年5月,军区公安军领导机关改建为福建省军区。边防第22、第23团和泉州、涵江检查站撤销。其余所属单位,除在江西者和已拟撤销的福建内卫营外,均转归福建省军区建制领导。8月,福州军区公安军番号撤销。
  边防第19团。原属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建制、归福安军分区领导指挥的公安第79团,于1956年1月改为边防第19团。
  边防第20、第21团。1953年,华东军区公安部队直属第1团、上海市公安总队第2团先后调归福安(1955年10月转龙溪)、晋江军分区领导指挥。1956年1月依次改为边防第20、第21团。
  边防第22、第23团。由闽侯军分区领导指挥的警备第5、第8团,于1956年1月依次改称边防第22、第23团。
  边防第24团。步兵第103师第309团于1955年2月由浙江入闽驻守台山列岛,归福安军分区领导指挥。1956年1月改为边防第24团。
  内卫第40团。1955年10月,以福建省公安总队总队部(缩编)和2个直属中队、福州市公安中队及步兵第224团2个营机构合编成立。辖4个营。1957年5月缩编为直属6个连的小团。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